善写古诗词和现代诗的人,写出的散文有韵律感、简约美与情景交融的意境,你是否有同感?

墨华不冷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语言表达的最高形式。孔鲤趋而过庭,孔子问其学诗乎?不学诗,何以言?问其学礼乎?不学礼,何以立?

诗文诗文,诗在前!诗有三味,曰情、曰德、曰才,才至高,诗有境,诗有境而文自显!自古以来,凡为诗者必能文章,能文章者未必能诗也!诗能以小见大、以景言情、以情入景。唐诗重情、宋词重理、元曲重谐,诗词曲,是古典诗歌发展的三座高峰。对于现代诗,五四至上世纪末,尚有佳作问世,然近二十年来,文风渐衰,文德已败,诗亦不诗矣!口水天书混迹于诗坛,诗行句逗相杂,赘长而无韵,虽极尽炒作之能事,然若呓语之不知所云,似疯言之利令智昏。诗歌已被三流文痞所浊污,于是民刊兴起,国刊乃衰。上流所陈,士子摇头;民间所出,文人兴赞。余亦常叹曰: “民间多高手,玉堂尽低俗。不信君且看,诗在布衣族。”

余六岁始,遍读百家经典,子史经集,四书五经,诗词曲赋,皆涉皆列。今头条问答相邀,遂搜高中时所书散文一篇,青涩懵懂,乃为少年之情怀,文笔虽拙,然情怀满满。余本主创诗词,少有散笔,今发十六岁所写散文,不为哗众,却为交流共勉耳!

《相识》

相识,是一个春日。

那时春寒料峭,田野刚刚泛绿,校园柳枝轻轻在风中婆娑。

从来没有注意过你,只是偶尔从厚厚的书堆中抬起头,迎上那双深邃的难以读懂的眼睛。于是,日子一天天滑去,我的岩石上逐渐刻下了你的痕迹;于是便开始在一次次不期而遇里怀着一份无法解释的惊疑,便有了一双眼睛常在梦中闪现。

直到有一天,当那份心灵相通的感觉和那份不能言传的牵挂在心头萦绕,当我因自卑而要用孤傲的外表来掩饰,当那份感觉若有若无,才知道在不知不觉中已唱出了给你的第一首歌:

总渴望有一种心情/能容纳所有的迹象/而/全不动色/当我哀婉的歌声/从你头上凄然飞过/我知道你绝不会/抬起你那沉稳的额/在每一个淳厚的笑声里/我为阿童尼尽情哭泣。

不曾记得对你有过怎样的情深。只记得校园里柳已浓郁成荫,田野一片麦浪起伏时,日记本上已写满了许许多多因你而来的忧思和沉默;只记得每次望见你的身影总像夏风一样飘然;只记得当知晓你多么喜爱席慕蓉的诗时,傻傻的我回到家拿来她所有的诗集翻了再翻;只记得每一次从学校回到家,总有一份浓浓的思念藏在心里。

常常是一个人坐在小屋里,望着窗外弯弯的月,疯狂地想学校想教室想那个座位。想得痴了的时候,便觉得席慕蓉的每一首别离小诗都是为了自己而作。于是从心底如奔泻流水一样涌出了第二首歌:

想你的时候/心像一抔焦灼的土/想你在山村的暮霭里/我的相思化为河畔的流水/伴你度过每一个黄昏/想你在月升西窗的时候/我的问候化为一颗小星/悬在你窗前的天空/想你在朝阳东挂的清晨/我的渴盼化为一只小鸟/飞在你走出院门的第一步/想你/在乡村迎风的山坡上/在乡村九曲回肠的小路上。

可记得那个暑假,那暑假前漫长而又飞快的日子?可还记得几次目光相对、话到嘴边却又咽下?可还记得那首《生别离》?

当我依然怀着一份伤痛的快乐和同桌又打又笑,我从没有忽略你那因心事重重而更加沉重的背影,没有去躲开那掠过耳边的叹息。

我用十六岁的懵懂幼稚,用极虔诚的笔写给你第三首歌,和着心中的那份楚痛,轻轻弹唱:

真想让你停下来/卸下这份沉重的心事/卸下这十六年走过的飘飘摇摇/真想,真想拉着你的手/不顾忌也不回避/不躲藏也不掩饰/让心湖的水尽情流淌。

接着,有一天你终于向我走来。那日风清云淡,长春藤下一片绿荫,只有蝉儿的声声鸣叫。我轻轻松松地朝你微笑,轻轻松松地和你谈话,可心里着实有着一份怎样的颤抖啊,直到今天,我都不禁为那日的表现而吃惊。

我问你可也爱文学爱音乐,问你假期是否回家,是否参加补习班。你说你当然爱文学爱那叮咚如小溪流过的曲子,说假期回去可愿同行,说这天气真好这树真绿这长春藤真美,我说是啊是啊,这风也轻柔。

哦,或许正因为没有接触才有以前那样难以说得清的感情?或许那神秘和朦胧的萌动皆因为我们相隔一段距离?当我和你同行在归家路上,当我们像小孩子一样又蹦又跳,当阳光一样明媚的笑容洒在你曾经深沉的脸庞,我发现我们只是两个爱好和性格都太相似的少年而已。不知道十六岁的心情允不允许变更。我觉得那种往日的情愫正在逐渐消失,尽管我的心理仍很复杂,但那份明朗的感觉正在一圈圈袭来,是以前所没有的。

回到家,把一张带有枫叶的友谊卡夹在课本里,在日记上写下了给你的第四首歌:

其实/我们本可以这样自然/风清云淡/在阳光明媚里交谈/其实/我们本可以这样轻快/天湛蓝,水湛蓝/在岁月的长春藤下欢笑。





诗词学者黄永强


有很多人,都喜欢在没事的时候,写一下诗。经常写诗的人,写出来的文章更具有韵律感?答案是肯定的。

这写诗的时候要注意韵律,长期这样,很多经常用的句子都在大脑中形成记忆,自然而然在写文章的时候,写出来的文字就更有韵律,读起来也就非常舒服。

下面是最近为这张图片写的

《生命 》

我叹

这顽强的生命,

在坚硬的石头缝中。

能够探出自己的绿,

这是生命的奇迹。

没有屈服命运安排,

勇敢是生命的力量。

能够探出新生魅力,

这是生命的价值。

没有阳光雨露直爱,

自给自足是你的标签。

看着黑暗笼罩的环境,

这是生命的自信。

自信冲破黑暗,

实现生命价值,

创造自己的奇迹。

我叹:

世间万物何其多,

创造奇迹又几多。

生命力量石中花,

万物生长几多情。


余于娱记


首先善写古诗词和现代诗的人写出的散文有韵律感、简约美与情景交触的意境这点我是完全认同的。

古诗词是一种独有的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和韵律。诗人不管是写景、叙事、抒情、都非常讲穷着字着句的韵律与对仗,是对所描写事物的一种升华,短短几十个字就能完美展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想法,让读者过目不忘。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虽与古诗词同为感物而作,但现代诗一般不拘于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重于修辞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表述。故现代诗就如两人面对面直白对话,更被一些人讽称为“口水诗”!

散文是作者抒发真实情感的一种写作方式。写作更加灵活多样,写作时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其特点要求是“形散而神不散”其取材多样、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的写作方式为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其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景的感觉。

写诗词的作者在创作时对字、词、句的把控能力更强,更注重诗的韵律。诗是散文的祖先也是一种提炼和升华,散文是诗的一种展开和繁衍。我始终相信写诗词的作者能写出好的散文,写散文的作者不一定能写出好的诗词!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最好的总结!


飘飘oy


我认为习惯写诗歌的人,其韵律已经贯穿于思维里,即使提笔散文也会不经意的形成韵律!应该说现代诗于散文,基本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此论断只是个见……

我简单点墨几句散文,是否与诗歌无太大差别: 《蒲公英》身居草丛的你,悄无声息地成长。不与彩蝶比美;也不与百花争芳。你却感恩雨露阳光,给予你向上的力量。无论疾风暴雨,还是和煦的暖阳,你都泰然不卑不亢,只是翘首把蓝天守望。

你胸怀梦想,展开生命的翅膀,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去寻找理想的家园,让生命再延续,让子孙后代更加茁壮……谦卑的蒲公英,你从不张扬,可你的质朴无华及顽强,却让人钦佩;你的默默无私的奉献,更值得颂扬……

请笔友们点评不足!谢谢!



李孟184629701


我总感觉诗歌和散文是不能完全分家的。

一首好的诗歌,能用最简练的词句表达出深邃的思想、或优美的意境。也可以铺开成为一段好的散文。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铺开了就这样一段散文式的文字:

夜,已是静悄悄的了。一轮明月照在床前。那柔和的月光与地面交融,犹如撒了一层白霜在床前。

抬头凝望窗外的明月,一股思乡的情绪在低头的瞬间开始蔓延。

又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的其中一节(文字太多,在此不易引用)也可以提炼成一首诗歌:

月明夜静看荷塘

莲叶田田翻碧浪

碎花似珠浪里笑

花香随风水中扬

类似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很多,所以我一直感觉散文和诗歌是血脉相通的。


慈云祥


那是必须得啊,擅写诗词的大神们,至少还有点文化底蕴吧?!

韵味,留白,切句……

词藻的堆砌,意境的空灵;

在有限的篇幅,表达无限的情感;

灵动的笔触,如同结网;

跳跃的思绪,宛若参商,,,

等、等、等、等吧!

散文,不仅仅是散文,

还有散文诗,它是文学的桂冠,,,

……………………………………………………

我实在是编不下去了!😂😂😂


相思结8


头条这个问题提的还是非常有意义的!答案是百分九十五肯定!但有的人写散文写偏题偏离重心 ,成了没有韵感、冗长的记述随笔,而且摆脱不了炫耀什么长篇累牍没有整体感中心😁

欢迎扫码购买绵阳科技扶贫展厅大山特产也可上传图片至微信长按识别购买











梦中的紫桑葚


诗词高手有清净心方能写出上品诗词,最起码应该贪、嗔、痴俱薄,诗词所表达的意境体现的是作者对对道的修证程度,明心见性得根本智后,文字般若会更上一层楼。


莲海藏心


是的。因为或多或少会受到古诗词的影响。可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三非路人


有诗情的人,对语言声韵美,语言的节奏感,遣词造句,是很注重的,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便是使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