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描写美女的古诗最好的是哪首?

强过你十倍


问题:你认为描写美女的古诗最好的是哪首?


前言

写美女的古诗词有好多,时代不同,类型也不同,至于哪首最好,就见仁见智了。

一、 未婚少女

李白《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杜牧《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李商隐《无题》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宋] 李清照《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没有嫁人的都算是少女吧,李商隐从八岁写到了十五岁,李白《长干行》也从童年写到了十五岁,但是已经”嫁与长干人“了。

二、已婚妇女

《诗经·卫风·硕人》

这首诗描写了齐庄姜出嫁卫庄公的壮盛和庄姜的美貌,被称为:"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

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陌上桑》乐府诗集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王维《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三、老年妇女

老年妇女未必不是美女,元镇有一首《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四、歌女

唐宋都有官妓,也有官员自己畜养的歌妓,例如白居易自己有

晏几道《鹧鸪天》

楚女腰肢越女腮。粉圆双蕊髻中开。朱弦曲怨愁春尽,渌酒杯寒记夜来。新掷果,旧分钗。冶游音信隔章台。花间锦字空频寄,月底金鞍竟未回。

苏轼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五、宫体诗中的美女

宫体诗是产生于宫廷内以描写宫廷生活的诗歌,风格通常流于浮靡轻艳。这类诗受到了南朝民歌的影响,同时对于后来吟咏爱情的诗歌影响也比较大。很多的宫体诗内容上接近于艳情诗。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咏内人昼眠》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
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漫红纱。
夫婿恒相伴,莫疑是倡家。

结束语

古代诗人吟咏妇女的诗词中,很少写自己的家人,杜甫有一首写到自己妻子的五律比较有名:《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不过杜夫人是不是美女就不知道了。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女神,是每个人都仰慕的对象。尤其到了才子笔下,更幻化成世间精灵、人间尤物。

曹植一篇《洛神赋》可谓惊为天人,在那个时代,绝对是超凡脱俗的存在。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好舞文弄墨,文辞兼美,他的女神,竟是兄长曹丕的第二任妻子。

三国·曹植·《洛神赋》节选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洛神赋》是曹植的名篇,赋文中曹植花费大量的笔墨来写洛神美丽绝伦的容貌和风姿。字字玑珠,美轮美奂。尤其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写尽了女性的婀娜多姿;”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轻盈之态,跃然纸面。



先秦·《诗经·硕人》节选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硕人》描写的是齐国女子庄姜出嫁时的盛大场景和极致的美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字里行间,已然能够看出庄姜“白富美”外貌;尤其是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更生动地描画出了庄姜的灵气和女神那种脱俗的美感。


宋玉是古代十大美男之一,也是风流才子。他的天性和曹植如出一辙。自古才子多风流,一点不假。在曹植《洛神赋》之前,宋玉的一篇《登徒子好色赋》,已经名满天下。

战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节选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编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此赋巧妙地运用烘托的手法描绘了美女,比如辞句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落笔不着痕迹,美女形象呼之欲出,成为历代描写女神之美的经典之笔。

除此之外,以作者之见,还有李延年的《李延年歌》,和晏几道的《生查子》,也可算作典范之作。《李延年歌》描写的是他的妹妹,李夫人;《生查子》描写的是宋朝第一名妓李师师。

汉·李延年·《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是汉武帝时的乐师,据说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李延年唱了这首歌。诗中的美人,姿容举世无双,气质超凡脱俗。她只要对城上的士卒望上一眼,就可以让城墙失守。

当时汉武帝听完这首歌,便感慨道,世间真有这样的人吗?平阳公主就推荐了李延年的妹妹,汉武帝召来一见,果然曼妙无双,与歌中女子如一,这就是李夫人。

宋·晏几道·《生查子》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晏几道是大词人晏殊幼子,一生仕途失意,晚年家道中落。能文善词,与其父齐名,时称"二晏"。词风近其父。其词多写四时景物、男女爱情,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

这首词描写的正是当时第一名妓李师师,李师师之美,曾受宋徽宗喜爱,她的美估计是很多男人心中的女神。诗句“ 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只此一句,便美得无与伦比。


读者们,关于“女神”诗词,大家还能想起什么?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记得转发收藏哦~


文史道


看到很多回答提到曹植,宋玉,其实曹植宋玉写女性之美太肤浅了,仅仅写外貌之美,要说写美女做好的是谁,那非宋朝第一大文豪苏轼莫属,为什么这么说,看我分析你就明白了。

女性之美,历来是文人雅士在诗词歌赋中夸赞的对象。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夸赞女性之美的名句 ,很多人都能信口拈来,比如楚国的著名辞赋家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夸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的这一段夸东家之子的话,是形容女性外表美的经典词句,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

除了宋玉,曹植也是一位夸赞女性的高手,他在《洛神赋》描写宓妃之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宓妃之美,让曹植刻画的淋淋尽致,使人读罢惊为天人,心向而往之。

宋玉和曹植,可谓是古代文人中夸赞女性的高手,他们夸赞女性之美,不惜大费笔墨,大肆铺张描绘,把女性的形体之美刻画到极致,可以说,女性外在之美,在宋玉曹植哪里已经描绘贻尽,后人很难再超越,但是宋朝有一个大文豪,夸赞女性却别出心载,其夸人的手段,比宋玉曹植高超多了,可谓是古代最会夸赞女性的文人。他是谁呢?他就是宋朝全才,诗词书画俱佳的大文豪苏轼。

为什么说苏轼最会夸赞女性呢?他比宋玉曹植高超在哪里呢?我们看看他的一首词就知道了,这首词全文如下:

定风波

[宋]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要读懂苏轼的这首词,我们得先看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这首词有一个标题《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原作中还有一个序: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这个标题和序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了解一下,王定国是苏轼的好友,因为受到苏轼“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职到当时还是荒僻之地的岭南,就是现在广东一带。当时的岭南,属于未开发的蛮荒之地,远离京城开封,天高路远,王定国的家奴歌女大都离他而去,只有一个姓宇文叫柔奴的歌姬,毅然而然陪伴王定国到岭南去。后来王定国赦免北归,宴请苏轼等人,席上柔奴劝酒,苏轼问她:岭南的生活是不是很艰苦呀。柔奴嫣然一笑,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到柔奴的回答,大有感触,因而做了这首词给她。这就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我们看看苏轼是怎么夸赞柔奴的吧:上阕写道“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这时对柔奴美貌的一个整体描绘,说她天生丽质,很平常的一句,与曹植宋玉描写女性外貌的句子相比,差远了。但苏轼夸人的高超之处就在此,我不夸外貌,我夸内在。接着苏轼写到:“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句太美了,苏轼说:柔奴很有才华,能够自己谱写歌曲,而且更善于歌唱,清亮优美悦耳动听的歌声从她的口中传出来 ,令人感到就像风起雪飞,使得酷热的夏天顿时变得清爽凉快。

词的下阕苏轼又写道“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柔奴从那万里之外的荒僻之地归来,看起来却越发年轻了,她笑起来的时候,仿佛还带着岭南梅花的芳馨之气,这句是夸柔奴气质之美。这种夸人方法,比单纯的铺砌辞藻高明多了。

最后一句,是全词的最会夸人的一句了,“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岭南那么荒僻,生活的应该很不好吧,柔奴淡淡一笑,却答道:心里安静祥和,处处都是我的家乡。这就是内在美了,最高级的夸赞。

苏轼的这首词,夸赞女性比宋玉、曹植之流单纯得夸女性外貌之美高明多了。这首词重点不是刻画了柔奴的容貌和才艺,而是着重着重夸赞了柔奴的美好气质与高洁人品。气质美,内在美才是一个女人最美丽的地方,所以说,苏轼是最会夸赞女性之美的文人。



张家公子名无忌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出自《诗经·卫风·硕人》:

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大意是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象蝤蛴,牙如瓠籽又白又齐,额头方正,眉毛弯弯细长,微微一笑,美目顾盼生辉。

这可谓是描写美女的开山鼻祖之作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短短八个字,写尽女儿神韵,任你如何铺陈,断然已无新意可陈了,白居易名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得其精髓也。





陌上花开643297


白居易的《长恨歌》最好。

此首诗不仅为诗中的长篇巨制,而且句句精当绝妙。其中的经典之句流传千古。而且随时间的推移,价值越来越高。

《长恨歌》中常读常新的绝妙好句如: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则。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雪肤花貌参差是,

玉容寂寞泪拦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温泉水滑洗凝脂。

等等。

之所以说《长恨歌》为咏美女最好的古诗,是因为历代诗歌真写美女的背没有其写得诗意盎然,多姿多彩。

康震称此诗为历代咏美女之压卷之作,实不为过。因为文学史上没有一首咏美女之诗写得这么经典的。

且此首长律数百句,而句句经典。既朗朗上口,又妙不可言,把美女之形貌精神写得传神无比。

特别是

芙蓉如面柳如眉。

回眸一笑百媚生,

梨花一枝春带雨,

雪肤花貌参差是。

等,皆为咏美女的压卷之作。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全天下来了个: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侧写美女之空前之作。

句句经典、联联压卷、层层瑰丽、整首绝唱,是该诗成为最美咏美女诗歌的充分条件。




GoodLuck6868


看到题主的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了纳兰的这首《望江南•咏弦月》,因为我本人比较喜欢含蓄美,所以选了这首词,它不一定是最好的,却是我最喜欢的。

《望江南•咏弦月》 清 纳兰性德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译文:一钩弯月斜挂天空,谁家的女子独自倚在画栏上娇媚不语,我正看的出神,忽然梅花的影子随着月亮的上升暗暗的移过红桥。北风吹来,女子的裙带飘飘。

此词名为咏弦月,却醉翁之意不在酒。尤其是最后一句,多么美的画面!正如卞之琳的名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含羞草LLM


从古至今,从诗经风雅到近代民国古诗,数千年中描写美人的诗句不计其数,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其中多美丽优秀的诗词,让人难以割舍啊!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让人赞叹,甚至拍案叫绝的诗句不一定就是让你记忆最深刻的,只有让你细细品味,心弦颤动,有所共鸣的诗句才是让你永世难忘。

我的记忆中就有这样一个诗句,属于婉约派代表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里面的描写很直白,很容易看的明白,虽然里面没有对美人面貌,眼睛眉毛的描写。但是用词很深刻,感情至深,很有画面感,让我有不由自主的想象,一个凄美的画面。这是一种真实的美,是种真实的感情,是我们好多人都曾经有过的感受。

思念因为有爱,有爱的女人,不是最美的吗?



文药书生


要说描写美女的诗句古往今来那实在是太多了,单单描写四大美女的诗句就繁多,从西施貂蝉到杨贵妃王昭君等,诗仙也好诗圣也罢,文人墨客绘山绘水绘佳人吗,说句实话要选出来最好真的不容易,因为描写美女的好诗好句太多了,这里我就选几个喜欢的吧,

要说起诗就不得不说大唐,而要说起大唐的美女就不得不说起杨贵妃,而白居易的那首长恨歌想来大家都听过,这首诗主要是说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剧爱情,这个恨字直指故事的主题,这首诗挺长的其中的经典句子属实不少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一句诗可以说就充分的表现出杨玉环的美色了,后宫佳丽在杨贵妃面前都失去了颜色。

当然要说起我最喜欢的还是最后那两句,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不得不说杨贵妃到底是何等倾国倾城的相貌,我也属实好奇。

还有李白那句云想衣裳花想容,同样是描写杨贵妃的,虽然杨玉环在历史上是以悲剧退出的舞台,但唐代三大诗人都用诗表达了对她的美貌的肯定。


玩耍者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这首诗出自《乐府诗集》中汉代李延年的《佳人歌》,是为赞颂一个绝色美女所作:北方有位妙龄的佳人,美貌聪慧举世无双,娴雅之性超俗而出众,独立于世俗之外。她看一眼整个城市将为之倾倒,再看一眼一个国家也为之翻覆。怎么会不知道这样的佳人带来的“倾城、倾国”的魅力呢?纵然如此,这样的佳人世间难遇、不可求得啊!

李延年通晓音律,擅长赋诗,颇得汉武帝欣赏。这首诗歌看似平平,也无对佳人之美有具体描述,但其意蕴非同一般,开笔用“独立”、“倾城”、“倾国”来直歌佳人,来反衬佳人的超凡脱俗、姿容之美。

美目顾盼之间,一是倾城,再则倾国,这样美好的佳人,实在难得!此诗歌虽有夸张之意,但更能让人想到佳人惊世骇俗的风姿和摄人心魄的吸引力。

《佳人歌》短短几句,便动了汉武帝的心,感叹而见之,佳人便由此而得宠幸。

运用“反衬”和“夸张”的手法,把要表达的情感溢于字里行间,同时也彰显了李延年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


趣味疏谈


中国传统古典诗词,描写美女的太多太多,我觉得写得最好的就是《陌上桑 罗敷》,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为什么说这首诗歌是写美女最好?它有个特点,就是没有正面写罗敷怎么好看,漂亮,而是通过路上的行人看到罗敷这么美,放下身上的担子,捋着胡须欣赏,年少子弟看见罗敷,脱了帽子,整理自已的形象,为争得罗敷垂青。耕田的人忘了耕田,锄地的人忘了锄地,过后都抱怨,因为是罗敷的美丽,耽误了自己的事。

我们现在生活中的美女们,尽管路上有回头率,有罗敷高吗?可想罗敷真的有多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