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常见的“轮流养老”,专家认为合理公平,为啥老人不愿接受?

余建陶


“轮流养老”,就是北方人所说的“上轮”,老人到了这个阶段,在农村就意味着土埋半截儿了,身体和情绪低落,就等着到阎王爷那报到了。当然,这都是悲观的认识和想法。

应该说,能够达到轮流赡养老年人,还是不错的,说明兄弟姐妹们相处比较和睦融洽。拒绝赡养老年人,甚至不出赡养费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因为每月给父母几十元的赡养费,而起家庭争执的也屡见不鲜。抛开专家认为轮流养老,公平合理的观点不提,咱站在父母的角度,分析分析老年人不愿意接受子女轮流养老的原因。

1.愿意有属于自己的住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一辈子生活在自己的住所,把子女培养成人,看着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不管条件好坏应该说,做父母的也是心满意足了。到子女的家里轮流居住,总觉得拘束,呆的不自在。偶尔会发现对面阳台,有老年人,敞开窗户缝儿或者猛吸几口烟,或者是溜达来溜达去,心神不宁。一辈子散养变成了圈养,找不到家的感觉。有一次回老家,看到对门儿的老大爷,用棍子背着自己的行李卷儿,弯腰驼背,步履蹒跚从老大向老三那儿搬家,一辈子的家当,只有一副铺盖,这情景谁见了都会心酸。


2.荷包里还有生活费和零花钱。尽管子女们偶尔会给父母一些零用钱,或者是赡养费,但哪个父母也不愿意向子女伸手要钱 ,钱舍不得花,精打细算。所以老人们觉得自己还动弹得了,口袋里还有感冒发烧头疼脑热的医药费,买柴米油盐的生活费,就不愿意麻烦孩子们,更多老年人,还会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分给孩子们,以减轻子女们的生活负担


3.生活还能自理。大多数老年人都认为自己还能动,能够照顾得了自己,就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拖累子女。孩子的屎喷喷香,年纪人的屎臭半庄。父母有多少个孩子都能拉扯长大,可需要孩子们照顾老人的时候,总会有子女觉得麻烦,累赘。老人们也正是想到了怕给孩子们添麻烦,所以大都是觉得自己能动得了,就不愿意让孩子们轮流照顾。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老问题不仅是每个家庭的实际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问题。眼下 ,养老院,老年公寓,互助养老,等多种养老场所和养老模式的出现,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老年人养老的重视。子女更应该尽到为父母养老的义务,要像歌里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父母陪你长大,你陪父母变老,尊敬和赡养自己的父母,
为我们下一代做出一个良好的榜样,把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大滦州小市民


说说我家

奶奶活到一百零二岁。

在她活着时,儿子们分家。也是轮流着养。一年后,就不愿意了。她对我说:“太麻烦,不习惯了”。在我姑姑的调说下,就在她愿意的小叔家住养。我们每个人出钱。

在一五年,奶奶不小心摔倒了,伤了股骨。因为父叔辈年龄大。就由我们孙子辈轮流照顾。

记得,奶奶动手术那天,我特意请假去市里医院照顾奶奶。基本叔孙都去了。

我看过,病人请人护理。親人的护理是最好的!

“生儿以防老”是最正确的!


PPL64


村里有个老太太,四十多岁守寡,养大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带大了孙男娣女一大帮,两个儿子一家一年轮流住,大儿子住楼房去了,她就和孙子说,跟你爸妈说,让我一直住你们这吧,结果孙子说,奶啊,让你搬家你就搬吧。一到搬家的时候,太太就哭,她觉得哪里都不是她的家。我们家老太太,先后找了三个老头都死了,后来回来了,我们让她跟我们住了好几年楼,现在平房住,偶尔去闺女家吃饭,天天不知足。人啊,在那里养老都一样,能跟媳妇,子女相处融洽,才是最重要的。都说老人难,子女容易吗,能给你安排好吃住,就挺好的,做人也不能奢望太多。富裕的多出点钱,不富裕的多出点力,把老人伺候的也挺好的!


温暖wo的心


说说我们村其中一个老人的情况吧,老人家有四个儿子,她老公是在粮食局上班的,这在以前的年代是国家单位,吃国家粮的,很了起的,他退休了以后就让他第三个儿子接了班,代价就是以后给他们养老,好吧,大家也没意见,日子就这么过着,但是过了十多二十年吧,国家取消了粮食局,那么三儿子就只能下岗了,他老公已经去世了三十多年了吧,现在就只剩下她一个人了,之前是按照约定,三儿子给养老,但是因为他下岗了,三儿子他们一家又不肯给她养老了,现在只能是一家吃一个星期的饭,按老人家的话说,就像乞丐一样,也挺可怜,都说养儿防老,哎……


客家人家cathyxie


自己能做饭就不要让别人给端好送口里,我老公姥姥,九十多了,自己该做什么做什么,谁家都不愿意去,孙男滴女的都没断人去看她,他奶奶,个姥姥同岁,身体比姥姥还好,就做等吃,家里在忙都不看一眼,几个儿子家轮流吃,还嘴不好,一辈子没出过力,那个年代又不是大富大贵人家,还那么多孩子,不帮忙带孙,不下地做活,现在好了,骨头软,动一下手能断,腿能断,在床上吃喝拉撒好多年了,也不愿意下地,你说儿孙是喜欢哪一个老人


猫儿179632857


最大的问题就是老人没有家的感觉,没有安全感。

我婆婆九十六岁去世的。公公去世后怕婆婆心里有想法,八个兄弟姐妹商量后将房产改成婆婆的名字,孩子们全部放弃继承。为了让老人吃好喝好,几个退休的儿女轮流照顾,同一小区的两个儿子天天去陪着说话聊天,带着到楼下的花园里接地气晒太阳,我们是老小,在外地也没有退休,只能节假日回去看望,从来没有人说过什么。但是我们感激大家就经常带回去很多好烟好酒好吃的,再多给老人钱。

我父母最后的日子里,也是所有兄弟姐妹轮流到父母家照顾,谁有事儿自己想办法解决,有一段时间父亲到各家住过一段,各家经济条件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老人变来变去的感觉麻烦,觉得还是自己家好心里踏实。

人老了就不愿意挪窝了,我们做儿女的尽量适应老人的生活状态吧。


我的房子我做主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觉得居无定所,没有家的感觉。

父亲去世后,哥哥他们商量着轮流照顾身体不是太好的母亲,一家住一个月,虽然他们待她很好,无论在哪里,我们也时不时地去看望她,可是,即便如此,每次从这家挪到那家的时候,她总有些失落,一边收拾行李,一边说,好像没有家似的,哥哥笑着说,我们都一个儿子,老了想挪挪窝都还没地挪呢!话虽这样说,但母亲总觉得儿子的家不是自己的家。就这样轮住八年,直到母亲去世,我觉得这是母亲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老人有自己的家,孩子们轮流看望,能聚在他们身边,他们会觉得心里踏实,轮流居住,虽然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但他们会感觉自己真的是老了,不中用了,还得让孩子们照顾,心中不免凄凉,另外,自己居住,相对自由点,想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吃,想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如果到了那一天,只要我能动,我想自己也不愿轮流住的。


春花秋月4780


我今年61岁了农村人,患有心脏病(不是好严重),有俩个儿子,孩子们大学毕业后都在外面参加了工作,自己和老伴在家,一年赚点小钱来维持自己生活,正真动不了孩子们只能把几个钱在家,城市生活不习惯,不存在轮流养,凭孩子良心,因为生活在农村有固定住房,自己每月有四百元的养老补助金,主要是市区两级财政补贴多。水田转包人家养小龙虾,旱地栽上了树,身体好的老人也在外面出力做点小工来补贴家用来减轻孩子负担,人都有老的时候,最怕的不是那个子女轮流养的问题,就怕有病不能自理,其实孩子们生活压力大比老人更不容易,买房养育孙子辈要花费相当大的开支,换位思考一下就什么都没有必要考虑了,慢慢熬呗。


历史刻录


关注【乡村关中】分享新锐思想,解答实事求是,评论有理有据。洞察社会万象,打开脑洞天窗,开启新生思维。

古话说:一娘养十儿女,十儿女难养娘。人到老年,生活不能自理,养老就是大问题。尤其是农村人,失去劳动能力,又没有养老金,现在又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让农村传统的“养儿防老”日益困难。我们看到,现在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养老成为农村人面临的最大难题。对于城市老人而言,退休有养老金保障,且养老机构完善,养老根本不用愁。但对农村老人来说来说,如果生活能够自理,基本上不用儿女操心;而当丧失劳动能力后,子女养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是【乡村关中】,职业农民,农技从业者,“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然而,每个儿女的家庭状况不一,对赡养老人方面表面上看风平浪静,但私底沟通可能风起云涌,导致兄弟姐妹间矛盾日渐增多。但就各地农村农民的实际状况来说,农村老人养老采取儿女“轮流养老”的方式也纯属无奈,但相对来说比较公平,子女可以根据安排完成自家的农活。虽然专家认为这种做法合理公平,可作为老人打心底未必欢喜接受。作为“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认为有如下几点:

第一,老人频繁换地方无归属感。

土话说的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农村老人年迈生活不能自理,那只能由儿女采取“轮流养老”的办法,这样看似公平,也给他们处理自家农活的时间,但这样做会让很大一部分老人无所适从,这是因为上个月在老大家,这个月在老二家,下个月就得去老三家,如此频繁的更换居住环境,一定给老人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而老人在子女的家庭中借住被照顾,看似公平完美,但大多数的老人内心真实需求是要一个稳定的居住环境,舍不得朝夕相处的邻居和自己心爱了一辈子的故土,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第二, 这样容易造成子女家庭矛盾纠纷升级。

现在农村子女的生存压力也很大,到这个时候,一般都到了上有老下有小,老人都是依靠家庭和土地来养老,靠子女和种地来维持日常的生活。因为在农村种地收益低,为了维持家庭正常开支,这时基本都是夫妻两人进城打工,或者从事其他劳动增加收入。而一旦家里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顾时,就得需要其中一方在家照顾老人,这时儿女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孩子要上学,父母老了要看病就医,还要想在城里买房,还想买车,这样久而久之,就使得子女家庭中夫妻关系日益加剧。正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或许就是如此产生的吧,从而导致出子女家庭矛盾不断升级,兄弟姐妹反目为仇者也比比皆是。

第三,容易造成子女之间的勾心斗角。

我们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对农村人来说,本身就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大多都是靠种地收入,但近年来种地收入实在太低,又面对现在物价高涨,消费不断升级,迫不得已,只能进城打工,一旦子女上学,父母养老等这些方面都要花大钱,这时经济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兄弟姐妹间在父母养老问题上,经常会出现“亲兄弟明算账“的情况,而在赡养父母的问题上,子女较多的家庭在自身经济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关系就会变得逐渐紧张,一点小事也会引起明争暗斗。作为老人看在心里,却又无能为力,毕竟都是因赡养自己而引起的,但也毫无办法,只能无奈叹息,埋藏心间,而在内心深处隐隐作痛。

第四,老人总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

老人住了一辈子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他们一辈子在自家生活,什么都习惯了,经年从这里出去到田地里耕作,又回到家里歇休;从这里挑水回来,从这里走到村口,从这里走进村庄,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们生活中的所有,他们热爱这里,记忆这里,这里盛放着他们一颗年老的心,也盛放着自己的灵魂,而今因为养老,却轮流在子女家里折腾,心里的那种伤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也只有在深夜里无序地哀嚎,但也没有办法!


第五,“轮流养老”的原因是子女把老人看成是负担。

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当失去劳动能力后,也就没有了收入,这就需要子女来赡养,但农村子女都有自己的庄稼要种,有自己的事来做,增加家庭收入。所以,这在农村就出现了“轮流养老”的情况,其原因是子女把赡养老人看成了生活的负担,没有一个子女愿意独自照料老人,于是就是采取这种折衷的做法。虽然我们常说,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但在农村,多子女的老人并非是“多子多福”,而是互相推责。这种行为和做法的确非常伤透了老人的心,那为什么农村老人的养老这么艰难呢?这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思考。

总之,无论如何,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父母把我们养大,等到父母年迈的时候我们就该负起相应的责任。虽然现在社会竞争压力持续加大,但年轻人在父母身体硬朗时,就需要多多努力奋斗,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能安度晚年,享受人生幸福。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一定会消失,让每一个老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安享晚年。不能因为“公平”而伤了老人的心!

条友们,对这个问题有何高见?我们留言评论区恭候。


本问答权属【乡村关中】,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本题作答:职业农民、农技培训师“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基哥。


乡村关中


在我们延边农村轮流赡养老人以极少极少,谁家轮流赡养老人,老人象皮球一样推來推去,会被让人笑话。

我们延边赡养老人,一般习俗是,老人能独立生活时,老人单独生活。一位老人有病了,由另一位老人照顾侍候。一位老人去世了,儿女共同发送老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会产生计较。另一位老人仍能独立生活时,照常独立生活,儿女经常回家看望老人,给予经济支持。一旦老人不能独立生活了,一般都是小儿子把老人接回家里住。谁把老人接回家里,老人的房产土地就由谁继承。

老人被接回儿子家里后,其他子女要坐在一起商量,负责侍候的儿子家不出生活费,其他子女根据老人赡养费用,再根据每家经济条件,共同合理分摊,保证老人日常生活。一旦老人有病住院,药费分摊。直到老人去世后,丧葬费也是分摊。在赡养老人问题上,很少出现分岐,齐心合力让老人安度晚年,善始善终。

极少极少轮流赡养老人的,老人不是皮球,不能今天这家,明天那家,把老人当皮球推來推去。谁若那样做,会被人笑掉大牙。再说,也没有轮流赡养这个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