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簡便的DCF方法對製造業估值

如何用簡便的DCF方法對製造業估值

巴菲特認為企業的估值方法就只有一個,那就是自由現金流的貼現估值方法,簡稱DCF,這個估值方法邏輯上很簡單,就是計算出來企業的未來長期的自由現金流,然後把它加起來,未來的這個自由現金流給一個貼現率再算到了現值,那麼就能大概算出來一個企業的市值大概是多少。

在這個估值模型裡,有幾個變量,第一個變量是當前的自由現金流初始值C1,然後是企業的增長率,這個增長率要算到每一年,比如明年是增長15%,後年預計20%等等,然後是貼現率,計算未來很長時間之後,再貼現回來。

為什麼說DCF很難準確的估值,只能作為思考模式呢,那就是因為變量太多,尤其是增長率這個指標很難判斷,另外時間長度也不好確定,尤其未來的永續價值這些都無法確認,因此可以簡化一點,用一個簡化版的DCF,我自己叫做市場相對DCF估值方法來大概判斷,我來簡述一下。

如何用簡便的DCF方法對製造業估值

如果一個生意每年賺錢恆定不變,你願意多久回本?一般在這個市場上回本的時間取決於無風險利率的水平,比如當前市場無風險利率有6%,那麼一般認為16年是極限回本時間,因為如果16年一個生意還沒回本就不如獲取這個無風險收益來的實在,同樣,當前市場無風險收益利率如果有8%,那麼一般認為12年就是極限回本時間。

有了這個時間就很好確認估值週期了,如果認為16年能回本,那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自由現金流的C1,C2,C3。。。。。。C16,把這些加起來。這就是一個跟市場無風險相對比的簡化版DCF,而且也不用折現了,因為就加了16次。

有了這個簡單的公式之後,比如16年的自由現金流相加確定企業的市值,那麼還有2個變量,1個變量是如何確定第一年的自由現金流C1,然後至少確定3年到5年的C2,C3,C4,C5,確定這些之後,C6-C16因為比較遙遠,可以簡化這些都等於C5,這樣就更加簡單,只要確定第一年的自由現金流C1,然後確認未來4年的增長率,這個就容易很多了。

各行各業的自由現金流計算都很複雜,比如銀行,我到現在也看不出來利潤中有多少是自由現金流,保險公司也是一樣,但是製造業相對簡單一點,製造業的自由現金流第一年的C1大概等於

當期扣非利潤減去負債利息。這裡面強調一點負債利息,當企業有負債時,你的自由現金流必須減去負債利息,哪怕這個利息已經在去年減去過,也要再減一次,因為這個利息會在下一年產生,這個支出確定並且有時效,需要預扣除。這個意思是說明什麼呢,比如一個企業當前利潤10億,但是有50億貸款需要償還利息,利息比如3億,今年10億利潤已經去掉這個3億,但是作為第二年企業經營之前,就一定先要準備3億等待償還,這個設身處地想一下就能理解,也就是負債需要預留出來利息部分的錢等待被扣掉,或者說明年沒有這個利潤也需要固定開銷出去,因此在這裡作為預減。

某個製造企業貸款100元,年息6%,全部購買了設備和廠房,也就是負債全部進了資產,用這個資產假如第一年產生利潤10元,並且預計明年還能產生15元利潤,預計第三年企業繼續借貸擴建廠房增加資產,比如再增加100元投入設備,利息還是6%,並且因此產生了25元利潤,則該企業第一年的自由現金流為10-6=4元,第二年是15-6=9元,第三年是25-12=13元。

這個例子說明了負債在自由現金流中所帶來的實際自由現金流的增速波動,企業利潤實際每年只是從10元增加到15元再增加到25元,但是自由現金流從4元增加到9元再增加到13元。整個增速的變化尤其在第一和第二年因為負債的變化導致失真,這就是貸款利息導致的自由現金流真實的變化。

同樣,當企業經營出現困境,貸款利息可能會讓自由現金流變負,這也就是如果遇到有負債的企業,儘量要壓低自由現金流的初始值來判斷企業的估值的原因所在,企業負債經營,就如你自己用槓桿負債在買賣股票一樣,也會擴大和縮小收益和損失。

這裡有一個負債部分的總量選擇哪個的問題,寬鬆一點可以使用長期負債計算利息,嚴格一點的使用總負債計算利息,因為大部分短期負債都沒有利息,短期負債通常指1年內到期的負債部分,這部分很多是應付賬款等,在企業經營中這部分通常不需要利息支出,而企業收款也只是認為有賬期而已,當然也有部分企業會把這部分計息支付,嚴格一點來看負債部分都要計息從自由現金流中扣除。

用這個簡易的自由現金流估值方式,我們來估值一下某些企業。製造業基本就分為兩種,有高負債的和幾乎沒有負債的兩種,在國內A股市場很多如:茅臺,信立泰,恆瑞等企業幾乎都沒什麼負債。另外的比如:格力,美的等企業都有比較大的負債,我們嘗試用這個簡易的公式來給信立泰和格力估估值,我一般用16年這個期限,大概取無風險收益率6%來計算。

第一部分:信立泰的簡易估值

1、18年算第一年的C1:賬面淨利潤14.5億,負債10億,按照利息6%計算,利息部分6000萬元,C1=13.9億。

2、19年判斷利潤大概13億左右,負債利息一直不高,大概都是6000萬左右,那麼19年自由現金流C2=12.4億。

3、20年判斷利潤大概16億左右,負債稍微給高一點給1億的利息,那麼20年自由現金流是C3=15億。

4、21年因為開始有新的創新藥上市,利潤應該開始加速能大概18億以上,負債利息算1億,那麼21年自由現金流C4=17億。

5、22年創新藥開始產生利潤,利潤會繼續加速,個人認為能到22億或者更高,負債利息1億,那麼22年自由現金流C5=21億。

總結:信立泰的市值大概為,13.9+12.4+15+17+21+11*21=310.3億。(這裡要注意一點,信立泰的負債只是這幾年稍微多了一點,原因在於有一些併購,而從19年一季度報表來看,負債部分還有所減少,減少了1億左右,這樣的企業實際上負債會越來越少,幾乎為零)

第二部分,格力的簡易估值

1、18年算第一年的C1:賬面淨利潤264億,負債1585億,按照利息6%計算,利息部分95億,C1=169億。

2、19年判斷利潤大概264億左右,負債利息可能還會有1600億左右,那麼19年自由現金流C2應該和C1接近,C2=169億。

3、20年開始我認為會有所增長,個人判斷利潤大概280億左右,負債還會高一些,按照利潤同比增長大概到1800億左右,利息108億,那麼20年自由現金流是C3=172億。

4、21年如果其他冰洗或者智能設備等業務開始增長,利潤應該開始加速能大概320億,負債利息同比增加到120億,那麼21年自由現金流C4=200億。

5、22年利潤開始穩定下來,假如還會有320億利潤,負債等同21年,那麼C5大概等於C4,C5=200億。

總結:格力的市值大概為,169+169+172+200+200+11*200=3110億。(格力的負債部分大概跟營收正關聯,負債增長部分也跟營收同比增長,長期看大概跟利潤也是正相關,也是因為格力的負債部分有一些固定資產的投入,也有給代理商的貼息等)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成長率這個地方還是很不好判斷,因此估值到底準不準主要取決這個指標的變化,因為這個指標的變化導致最後市值差距很大,負債部分也要看是跟企業利潤變化怎麼關聯,是跟著利潤增長負債也基本同比變化,還是隔一段時間突然變化加大(康美如果用這個指標就肯定不會踩雷),又或者是基本保持恆定不變甚至還有些企業負債不斷減少等等,最核心還是判斷成長性,尤其是我這個公式中未來5年的成長性,當然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是判斷3年,然後用第三年的C3乘以13,用市值=C1+C2+C3+C3*13來判斷企業市值,按照三年算的這個公式就是國內大部分機構投資者在用的估值方法,如果只是判斷3年就會跟機構的估值差不多了,如果能如我一樣判斷5年,多出來的2年就可能導致很大的不同,這個也是能跟機構投資者有預期差的辦法,只是需要對企業更深的瞭解了。

而同樣朋友們也會發現,對一個企業的估值當前3年甚至5年內的每一年的自由現金流有點誤差都問題不大,核心就在於3年後那個自由現金流,或者5年後那個自由現金流是多少,而那個數字是要乘以11或者乘以13的,如果3年後的那個自由現金流我們預計的比大部分機構比如多了5億,那麼整個市值的分析我們就會比他們多出來大概65億,同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機構用3年之後的自由現金流乘以13作為主要估值部分,過了一年我們自己判斷的C4,機構投資者是沒有預判到的,那這個C4如果增幅很好,整個估值只要過一年就會變化很大。

如何用簡便的DCF方法對製造業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