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记忆你还有多少?说出一种代表你的时代?

我是接线工


记忆里最深刻恐怕就是那些回不去的童年了,小时候没有现在的智能手机啥的,照相机都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很多事情只能靠回忆了,有以下几方面:

一、割麦子。那时候没有收割机,都是清一色的镰刀。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每人承包几垄小麦,看谁跑得快。(自己顶多就是不割麦跑的快点),完事了捆扎起来装上“老车儿”(木质平板车那种)拉到一个本来是耕地,后来被石滚碾压瓷实的地头边(叫麦场啥的记不清楚了)。所有小麦捆扎好堆在那里等着打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旁晚时分在捆扎的麦堆里打滚睡觉了,不知不觉夕阳西下。

二、上棉花地活捉棉铃虫。那时候棉袄都是妈妈做的,棉鞋也是妈妈做的,每年家里都会种植棉花。最有趣的就是捉棉铃虫了,小不知道害怕。反而觉得那些虫子🐛特别可爱。握在手里不停的蠕动,就跟按摩似的。由于手掌不大。不一会双手就塞满了,手指头缝隙里面都是棉铃虫。现在自己回忆起来,我是不是傻。太恶心了。

三、楼顶晒玉米,掰苞谷。那时候玉米都是自己上地掰的,拿着箩筐装满了就卸载木质平板车上。堆在院落里,晚上了扯一根电线一个灯泡💡。带上小马扎就开始剥玉米了(主要是看爸妈和爷爷奶奶忙碌)自己瞎转圈,外加捣乱。特别时躺在玉米堆里,那种熟悉的味道,起来时满身的玉米胡须。

转眼,这些场景再也看不到了。可能某一天在电视剧里也许会看到。人啊,失去的总是最美好的。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乡下小河


本人就出生在农村,十五年都是在农村长大的。要说对农村的记忆还是满多的!记得七岁那年我刚上小学,放署假时正赶上运河防洪,十里八村的壮劳力都去修河堤。家里为了赚点零花钱,母亲就蒸馒头让我去河堤上卖,父亲还给我批发了一罐臭豆腐一条香烟。我一手提罐子,一个胳膊胯筐子,脖子前面还掛一条香烟。放现在七岁的小男孩能干什么?那个年代的孩子都听父母的话,叫干啥干啥。到河堤后一边走一边喊:金枪的烟卷,一千一合!(一千元一张的纸币,合现在一角钱)去的次数多了,民工们都认识我,我一去民工就喊:金枪的烟卷,一天一合!喊完哈哈大笑。父亲也修河堤,他看到堤下高梁地里有不少民工拉的大便,他就让我弄个筐去地里捡,捡一堆后父亲再用推车推回家。(村离河堤很近,大约三里地)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依然可以回忆起小时捡粪的味道!


用户正言


农村的很多事情记忆犹新,想起小时候农村最忙的还是人力劳动时_收麦子,石磙碾麦.

小麦熟了家人用镰刀收割,抓起一把麦子镰刀呲拉一下割起,脸朝黄土北朝天,火辣辣的太阳汗水掉地上摔八瓣,一家人会排起横队比赛割麦子。一堆堆捆起来装架车子上拉回场上。(小时候每家都有晒麦场,一般是比较平整的地,用石磙碾平,有条件的人用水泥倒一片平地)。然后摊平晒干,用石磙在上面碾,一圈圈滴转来回碾压这个最累人,每次都累的满头大汗,麦子在石磙的碾压下从壳里脱落。一遍两遍.....麦穗上麦子都碾下来了再把麦秸挑出,麦康扬出。留下干干净净的麦子晒干就可以去打面粉房打面,机器分离出面粉和麦麸。打面粉农民就可以馒头和擀面皮吃了,麦麸就可以喂鸡鸭牛羊了。

现在都用机器了,收割机过一边小麦子直接装袋了。




玲儿生活录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于儿时的记忆很深刻,毕竟儿时的我很顽皮,爬树掏鸟窝,偷别人地里的黄瓜,还有灌田鼠,抓青蛙,打架啊啥都干,记得比较深刻的是有一次放学玩扇卡片,玩到六点了还没回去被老妈拿竹子抽打我的腿,全部起痕了,然后我发火了就跑到我家老房子里躲起来,那个时候老房子已经塌了一部分,我就蹲在塌下来的木头搭起来的地方躲到晚上十一点多钟才回去,想想还挺害怕的万一再塌了,我估计现在就不能在这里回答问题了,



瑶乡二哥


这简直不要太多了:打弹弓.跳绳.丢沙包.老鹰捉小鸡.弹溜溜蛋.……太多太多了。我自己最喜欢弹溜溜蛋,而且很厉害,我家大门口很敞亮,记得小伙伴们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带好自己的溜溜蛋到我家门口集合,时间长了在我家门口挖的到处都是一个洞眼,一个洞眼的,因此不知挨我妈多少大,可就是改不了,伙伴们一喊就又跑出去了。在当时,溜溜蛋对我们来说很宝贵,感觉有了它不让我们吃饭都可以,因为对它的喜爱,每次出去我都舍不得多拿,一次最多就只拿五个,输就不玩了,到了第二天才能再拿五个,我一般都会输,除非遇到比我还厉害的高手,就这样慢慢的变得多了起来,最多的时候五千多……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好怀念以前无忧无虑的时光,就像歌曲里唱的那样:那时的我们拥有 没有污染过的清晨,滴滴答答的秒针却留不住一个黄昏……





小哥在乡村


在农村生活了十几年,很是怀念以前的生活。庭院青青,两只猫儿在瓦摞堆间欢快地追逐着,鹅黄色的小鸡仔寻觅着吃食,小羊儿时不时欢唱几句……

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畅谈着自己的梦想。暖暖的阳光照在坐在门口大青石上的奶奶身上,盘着腿的奶奶在飞针走线,嘴里横着不知名的古曲……

樱桃树下,燕子呢喃,蝴蝶飞舞。滚着铁环的弟弟围着樱桃树跑了一圈又一圈,热气腾腾的脸上洋溢着少年的稚气……

扎着红头绳的妹妹,啃着一小撮馍馍,满足得砸吧着嘴,身边的小狗🐶时而静时而动的与小主人互动……

过年火红的灯笼在夜色中星星点点的闪耀……我的生活,我的时代。


樱桃🍒肉


那就多了,我记得读小学时,只要一放学,我那时候是寄读,五天回家一次,就会和一些小伙伴在学校后面玩弹珠,挖三个小洞,把弹珠弹进洞里,小时候觉得特好玩,还有就是跳皮筋,男孩女孩一起玩,分关级,一关在脚跟那里,两个人绷紧橡皮筋,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在中间跳,然后逐渐升高,最后一关是到头顶,就会越来越难。比如斗机,用普通话不知道怎么说,就是两班人,个占一方,每一方分别放一个石头,然后搬着自己的腿撞像对方,抢到对方石头为胜。还有就是滚铁环,在学校经常玩,学校也会组织比赛,看谁时间最久,坚持的时间长为胜,有时放暑假了也会和同村小伙伴相约一起滚铁环,跟着乡下毛路滚。我最怕的就是丢沙包哈哈,因为我不会唱歌,性格比较内向






缘来就是你133659487


我小时候在农村养过长毛白兔子,身上长着长长的白毛,长到一定时候可以剪下了卖钱,眼睛是红色的。每天下午放学去地里挖一筐野菜回来给它吃。我还养了一只小羊,我把小羊训练的不用牵绳子,一吹口哨它就跟我走了,太好玩了。那时候是生产队我们学校一到割麦子的季节就放假,帮助生产队捡麦穗,生产队为了奖励我们给买许多铅笔、本子、铅笔盒发给我们。秋天帮助生产队收地瓜,然后生产队把地瓜分给每家每户擦地瓜干晒。其时还有很多就讲到这吧。


用户3125529411962刚


攸攸岁月、难以忘怀的是上世纪火热的大集体年代。

那时老师教育我们学习雷锋好榜样、争做好人好事不留名、下午放学回家丢下书包就跑到晒谷场帮助社员收稻谷,我村的谷场可大了、稻谷要收拢三五堆、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一堆堆金黃稻谷显的特别耀眼。我哥是粮食保管员、他还没有放工时、我就替他把粮食盖上石灰印。石灰印是一个小长方形木合子、底部有我队名称是挖空的、上面再铺上小细铁丝网、装上石灰、往粮堆上一按.黄色的稻谷便留下白色的我队名称做标记、谁要是夜晚偷了粮食石灰印上的字迹就会消失或变形。通常一堆要盖上十来个印记,我就喜欢盖石灰印了、可好玩了,早上还要去查看石灰印还再没再、变形沒变形。我总是为我哥有粮食保管员这个称呼而高兴自豪、他保管了全村二百多人的口粮、从没出过差错、深受社员们的放必和喜爱、也让我在他身上学到了办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乡村夜语


上个世纪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背景,当时的办事方式是很细分的,每件事情都有专门的办事处,很多事情想要办理只能去专门的地方办理,所以有很多的办公机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很多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现在的机构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留下的,不过还有很多也是当时的机构继承下来的,它们的功能也相差无几。上个世纪的“七站八所”,你还记得吗?现在还剩下哪些呢?

七站指的是农技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计划生育服务站,文化广播站,种子站,食品站。这些都是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民也离不开这些办事处,所以大部分出现的场所集中在农村,不过城市也有食品站,计划生育服务站等必须用品场所。现在留下来的就没有多少了,很多都被划为民有,或者是私人在办理,不再专门由政府机构来统一组织农民才能够买卖。像计划生育站更是不再存在了。

八所指的是派出所,土管所,邮电所,司法所,变电所,地税所,国税所,工商所。这些就和人们的民生有关了,当时只有办公事的场所才能够称为什么所,农民也觉得被称为所的都是公家的机构。这些机构在农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出现,农民也很少用它们,不过在农民看来这些场所掌握农民的很多信息,办理的事情也很关键。

现在这些所是留承下来最多的了,很多所我们现在都耳熟能详,像派出所,地税所,国税所,工商所等,现在依然还在执行着他们的职能,为农民继续服务着。

我国的社会发展十分迅速,也改变了一些政策,不再像原来一样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国家掌握,涉及到一些买卖方面的就由私人承办,自由的进行买卖,所以“七站”留下来的很少,不过他们的所涉及的很多方面现在还能够找到替代的职业。但是“八所”留下来的就很多了,像我们熟知的派出所等,现在和我们的生活也依旧联系密切,而且国税地税分开也一直流传到现在。“七站八所”仍然在不同的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