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我们对自己亲近的人还不如陌生人?

阿离LIKE小七


感觉现在很多人的常态都是这样,我们往往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给了别人,而坏的一面留给了我们亲近的人。

还有一个就是,别人对你好一点你就感动得不得了,而你亲近做再多你都觉得理所当然。你在为别人没有什么义务对你好而感动时,你也要清楚亲近的人也没有义务一定要对你好,他也可以不对你好,为什么他们做的再多都抵不过别人的一句多喝热水,可能你忘了,热水是谁帮你倒的,为什么要只记得提醒你的人,而不是帮你的,你亲近的人。

以前也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对一个太好,因为对他太好,他会把你所做的一切都当做理所当然,其实他忘记了,你本不必如此。

其实,对我个人而言,我不太喜欢异地恋的,我知道这样两个人很痛苦,也确实。还有一个原因是,我需要的是一个人,而不是每天对着手机,我不知道哪一天我会移情别恋,可能有这样一个人会在我感冒的时候递热水,我会感动,而不是那个天天问候却什么都做不了的人。

我知道这样不好,但也请理解,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我会避免所有开始,不会选择异地恋。

我突然发现不知道我在说些什么。

最后希望大家都对亲近的好些,你要明白,其实他本不必如此的。





阿离LIKE小七


家有五兄妹,没经济利益劳动重大付出时,家族和和睦睦,但一到要付出辛苦劳动,和钱的事,就各种算计,各种推托,极度自私面孔摆在脸上,照顾生病母亲时,都说我有钱有时间,担子交给你了,作为人子,照顾母亲天经地义,心甘情愿,母亲去世大部份钱我出,人情我还,我也无话可说,分不到父母遗产一分钱我也无话可说,今年我哥身患重病,他们又来了,你钱有时间要你多照顾了,我也认了,前几天出去散了几天心,回来被他们指责,为什么你还有心情出去旅游,为什么不照顾你哥。当时我也被他们激怒了,回答说,我巳尽到了兄弟责任,我有钱也是辛苦挣的,怎么花,你们管不着,以前我生大病时你们谁管过我,谁借给过我一元钱,有的不帮不说,怕我死了。还迫着我还钱,你们自己做了什么。先做好自己再指责别人,他们才哑口无言,现在关系巳闹得很僵。当时我生病时是朋友帮我度过了难关,有些亲人真的不讲道理,叫我怎么能对他们好得起来。



团羊


这种现象有,但是绝不占大多数,所以提主你说“为什么现在我们队自己的亲近的人还不如陌生人”,我其实不太赞同。

我今年35岁,这几年突然明白,亲近的人这样的含义。父母、兄弟姐妹、父亲、好朋友等等,都是传统意义上亲近的人。

曾经一度我觉得朋友很重要,甚至比亲人还要重要,但是现在我才渐渐觉得,至亲还是谁都不能代替的,更别说什么陌生人了。以前我对朋友好,忽视了亲情的维护,所以这么多年漂泊在外,我也不想家,也不觉得自己对那个家很重要,所以逢年过节,我没有那种别想要回家的冲动。

但是现在人到中年,我才觉得真的是有家有亲人才是最好的。今年生二胎,我妈妈过来住了将近半年,这大概会是我和我妈妈相处的最长的时间了,白天老公上班走了,老大上学去了,就我和我妈在家,我妈一起带孩子一起买菜,叙叙家常,温馨无比。这之前很多年,都没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回家都是行色匆匆,待不了几天就要走,嫁人后更是难得在娘家过夜。可能是太久没有这种亲近感了,以至于我都忘记了,也不自以为已经不需要这种家人的亲近感。

有句歌词叫“我爱的人总是伤我最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本来亲近的,在身边的,爱着我们的,我们以为会一直在,伸手即来,张口即来,可说不定哪一天就没有了。我在想,我妈妈总有走的一天,当她真的走了,我就真的没有机会再和她闲话家常了。

陌生人会变成朋友,但是这份友谊需要维系,在这种你来我往的热闹中,我们掏心掏肺,出钱出力,为了博得陌生人的青睐,获得认同,刷出存在感,但是对于本该亲近的人,却懒得去动心思去经营这份亲情或者是爱情,时间长了,我们也就习惯对亲近的人冷漠了,以为自己有朋友就够了,以为朋友对我们比亲人对我们更好,其实不尽然。

举个例子,陌生人可以发展成朋友,发展成爱人,但是当我们和爱人吵架后,回到娘家哭诉,得到的永远都是温暖的安慰和开解,甚至是替你教训对方的义愤填膺。

我们和陌生人也许有着相同的价值观,也许有着相似的经历,也许怀着同一个目标,或者是朝着同一个方向,但最终我们还是个体,一旦触及到个人利益,我们的友谊也许分崩离析,但是亲近的人不会,和家人和亲人,我们因爱和关心而在一起,有着血缘的联系,有着关爱的牵绊。

所以提主,我不清楚你提出这个疑问的背景是什么,但是在我看来血浓于水是永恒的,而且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能感受到这一点。你提问里说的观点,我不反对,但那只是个案,或者只是阶段性。

唯爱而长久!


刘小成的江湖


朋友,或许目前你正受到来自父母的训导,或许兄弟姐妹没有满足你的要求。总感觉这是这个年龄段普遍感触,我也曾这样想过,但现在我不支持题目观点了。

出生社会以后,有人能够很直接的戳中您的痛处,或许只有父母和兄弟姐妹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是后面:接着给你想办法,解决你目前所处的困境,他们可能“刀子嘴”,让你难堪了,使得他们后续“掏心掏肺”帮你的行动被忽视,但你一定要关注到最后,看看是谁还站在你身边?

陌生人之所以被你称为“陌生人”,或许只是一面之缘、或许只是不交往的点头客,你对于他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他们为什么要戳你短处,自讨没趣呢!朋友,请从心里收回你的观点,用心去感受,或许很快就能感受到来自父母亲人的爱是多么的纯真!

喜欢二旺回答的,请给予关注、回复或点赞哦,谢谢!








行者二旺


假如 :每个子女,在成家立业后,给父母每月帐户里,存一比相同数额的“钱”,做为赡养费用,在父母过世后,均分、这比款,还会出现“亲人不亲”为“钱”反脸吗?

其实、亲人不 “亲” 不如外人,主要是为父母仅有的那一点“积蓄”和“财产”;做为父母,每个孩子,都是心头肉,有时、因某个儿女遇到特殊情况,倾囊相助,若其它儿女不理解,定会心生妒忌,因此,老人没钱时,就会互相扯皮,不予赡养。

其实、还有个原因就是 : “争宠” 也就是说 “偏心” 不管是任何理由,父母把我们从小养大,是不可否认的实是;我们没有拒绝赡养老人的权力,做人做事,眼光要远。

俗话说得好,兔子不吃窝边草。我们不能啃食亲人、手足相残;这样做、我认为 :最没意义;男儿志在四方。不能就这点“出息” ,如果有可能,出去拼一份家业,衣锦还乡、是何等的自豪和光荣。

为什么和外人“相处”会很融洽,与家人不能?因为我们和外人“相处”,利益分配很明确,当别人友好让利是,我们知道感恩回报,所以“能”和睦相处。

与亲人之间“相处” 为什么会、水火不容?就是有人自作聪明,利用亲情;一方容让,得寸进尺,最终反目成仇。抛开亲情不说,人与人“能”友好相处,是“利益” 共赢得结果;将心比心、别人一味对你索取,你还会友善如初吗?

莫叹、亲人不亲,如遇手足不讲亲情,我们可以漠视不处,万不可,不报父母恩情。


切随风9


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写的。用两个字来说,就是“杀熟”。

大多数人都觉得,在自己亲近的人身边,可以毫无顾忌。无论自己做什么事他们都能包容。其实,我感觉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可能你觉得小问题的事在你亲近的人身上又有不一样的感受。

比如有时候,一大群人在一起,有些人会对新认识的人格外客气;而忽略那些老熟人,觉得和他们很熟了,没必要客套。甚至在和新的朋友聊天时,会把我们的一些缺点当做谈资来讲。

对于这种情况,我还是希望大家能改变一下。即使再熟的人,都有一个分寸,应有的尊敬还是不能少,不然的话,可能哪一天你朋友翻脸你都不知道因为什么。





跟着小白看生活


小的时候,总是把坏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美其名曰:就是因为你是我最亲近的人,所以我才会把我真实的一面留给你,在外人面前好好的包裹住自己。慢慢的,长大了,就算是最亲近的人,也不敢把最真实的自己暴露。怕他们担心,怕她们难过。但是感情的堆积,心情的压抑,总归需要一个出口,需要发泄,需要倾吐。这个时候,亲近的人远远没有陌生人能给你足够的安全感。因为素昧平生,互不相识,说过的话,倾泻过的感情,过了也就过了,谁都不会记得。另外,网络的发达,手机的智能,又提供了各种便利。在生活的重压下,我们需要这种方式解压。


倾若尘


生活确实有这种现象!往往身边最亲近的人,因朝夕相处,日久相互更加了解,但了解并非理解!相互理解不够,就会产生信任危机,在言行处事的方式方法上,或个性的互容性上,都会产生矛盾,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离心离德,形同陌路。

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是互相理解包容,互信互敬,互助互爱。但人的人品人格,道德理念,参次不齐,自修自律,情绪自控能力,更是千差万别。精神理念认知层次接近者,亲而近之,否则疏而远之。

如,有血缘关系的亲姊妹,在照顾父母的孝敬方面,尽心尽力者和自私自利人品低劣者之间,一定势如水火,由亲情变为陌路。而遇到困难,朋友尚能伸出援助之手,感觉真的不如朋友贴心。姊妹几个,比较能干出力最大,极富责任感,有担当,富有爱心付出多者,往往受伤最严重,真的是痛彻肺腹,有苦难言。

人品人格,道德理念,是人与人亲疏远近的分水岭。表面现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际是精神理念,层次不同而拉开的距离。有人的地方,都分上中下层次,都有左中右。这是人类文明必须逐步拉近距离,向精神的高层次发展的必然。


天马909张冰河


常言道!家中亲哥们,姐妹为个人利益,打仇了还不如邻里朋友呢!这话说的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家合万事兴!一个家庭骨肉亲情,血浓于水!平时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欢快相聚的气氛乐不思蜀!做为父母看到子女们此时此刻的情景,心里更加增添了一种宽慰!但是一旦家庭面临重大经济来源时,哥们,姐妹们的如意小算盘,不约而同的精算起来!比如!区域拆迁!父母百年后遗产份额分配等等!哥们,姐妹们互不相让!瞬时间亲情也就都变成了陌路!各自处于敌视状态!甚至大打出手,对薄公堂!谁之过呢?都是家庭利益惹的祸!家庭财产分割完了!随之一切亲情同样也付之东流了!哥们,姐妹们老死不相往来!当初孩时留下的任何美好记忆也烟消云散了!亲情何在!人间还有真情吗?


九月龙


1、家人也有亲疏远近,越是亲近的家人,因为朝夕相处,摩擦碰撞,积累负面的情绪和想法的可能性反而比普通的外人更高。

2、潜在意识:可能导致对家人态度不好的,是感觉“态度没啥用,物质满足最重要”。有的人觉得自己为家长付出不少了,每天忙得昏天黑地的,赚钱就是为了家里买这个买那个。在外面忍了一天,装了一天了,回家我终于可以撒欢儿了。

3、还有是“家人不会对我真的生气,做什么都没事”

4、和家长在一起时间久,即使有什么矛盾,反正时间多得很,以后都可以弥补的。所以现在无所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