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了,你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依然在贝尔格莱德上空飘扬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凌晨5时45分,位于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首都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中国大使馆遭到北约飞机的野蛮轰炸。轰炸造成正在使馆中工作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不幸牺牲,同时炸伤数十人,使馆馆舍严重损毁。二十年过去了,烈士们的事迹仍然历历在目,今天让我们再次缅怀!

二十年了,你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依然在贝尔格莱德上空飘扬

二十年了,你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依然在贝尔格莱德上空飘扬

中国驻南使馆彻底被北约导弹摧毁,图为使馆南侧。这一侧数人伤亡。

二十年了,你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依然在贝尔格莱德上空飘扬

邵云环,1951年6月19日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工人家庭。1958年9月至1968年12月在佳木斯纺织厂子弟小学和佳木斯市一中读中小学;1968年12月至1971年9月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建工处当工人;1971年9月被推荐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学习塞尔维亚语;1975年2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参编部做塞文翻译工作;1983年5月到1985年5月在中国新闻学院学习英语,回社后在参编部英文一室从事英文翻译工作。1986年7月至1990年9月在参编部俄文室东欧片从事塞文参考报道选译和调研工作;1990年9月至1993年10月起在新华社驻贝尔格莱德分社任记者;1993年10月起在参编部俄文东欧片从事塞文的选译和调研工作,并于1995年3月起任俄文室副主任,主持东欧片工作;1996年5月起调任《参考消息》二编室副主任;1998年3月15日赴南斯拉夫任新华社驻贝尔格莱德分社记者;邵云环于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参编部党委委员。1994年8月被评聘主任编辑专业职务。

二十年了,你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依然在贝尔格莱德上空飘扬

邵云环生前工作照

邵云环在新华社参编部工作的20年多年中,主要从事有关南斯拉夫情况的选报翻译和调研工作。由于她平日严格的自我要求,养成了明确的政治意识,敏锐的新闻敏感,加上熟练的外文水平,广博的国际知识,勤奋的工作作风,扎实的调研功底,多年来,她准确及时地翻译和撰写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稿件,受到领导和有关方面的好评。

1990年9月,邵云环奉派到贝尔格莱德分社工作时,正值南斯拉夫发生分裂和波黑战事正紧时候,她是一位踏实勤奋的记者,牢记新华社记者的职责,凭借多年练就的调研功底,不顾个人安危,两次到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采访;此外还到马其顿和黑山共和国采访过。由于她深入采访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写出了许多有见地、有深度,有现场感的稿件;此外她还写了大量内参综述稿件。在担任《参考消息》二编室副主任期间,她悉心经营“时事纵横”版,不断推出好栏目和精品稿件,较好地体现了《参考消息》的特色,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版面之一。

1999年3月,南斯拉夫局势日趋紧张,科索沃战火一触即发。邵云环主动请缨到贝尔格莱德分社工作,不久北约便开始对南实施狂轰滥炸。作为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在发了大量公开报道的同时,连续写了三篇通讯,及时准确地报道了北约轰炸贝尔格莱德的现场情况,用事实揭露了北约轰炸造成的严重后果,字里行间洋溢着新华社记者爱好和平、崇尚正义的浩然正气,以及对北约轰炸的谴责,对南人民的钦佩和同情。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凌晨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邵云环不幸以身殉职。

二十年了,你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依然在贝尔格莱德上空飘扬

许杏虎,1968年3月26日出生于江苏丹阳县(今江苏省丹阳市)。1980年9月至1986年7月就读于江苏省丹阳市北陵中学和丹阳高中(今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1986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东欧语系塞尔维亚语专业。大学四年他认真攻读,不仅熟练掌握了塞尔维亚语,而且掌握了英语读写能力。他曾任班干部,并被评为一等优秀学生干部。他的勤奋和善良博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称赞。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光明日报国际部。在国内工作期间,他长期从事夜班编辑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谦逊好学,不知疲倦,为光明日报的国际宣传报道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8年7月起受报社委派携妻子朱颖赴南联盟工作。许杏虎同志赴南后就面临科索沃问题,他深入了解当地情况,认真研究形势,很快就熟悉了工作环境并全身心投入了报道工作,截至北约对南联盟动武前,他已发表了90余篇有关消息和分析文章。

在北约轰炸南联盟之前数天,他发回了《离轰炸还有多远》一文,是我国新闻媒体中对科索沃局势作出准确判断的报道。3月24日北约轰炸南联盟后,他不惧艰险,忘我工作,哪里有炮火就出现在哪里,不但发回了大量有现场感的文章,还拍摄了很多有价值的照片。他曾经说:“我是学塞尔维亚语的,在这里进行战地报道是我的荣誉,更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再危险也要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

他多次深入到最危险的科索沃地区进行战地采访。每当北约的炸弹落在贝尔格莱德市时,他都立即驱车前往现场,力争获得第一手资料。有一次,他驾车外出采访途中突遇北约空袭,一颗炸弹在他前方不远处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和横飞的弹片几乎将他的车掀翻,但他没有退缩,只是打电话给在家为他担惊受怕的妻子朱颖报了个平安,便又继续驾车前行。

他始终坚守新闻报道岗位,从北约开始袭击南联盟到他英勇牺牲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共发稿近百篇,对北约狂轰滥炸的野蛮行径、对南斯拉夫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进行了真实、迅速、准确的报道,其中《多瑙河别为我哭泣》、《不屈的歌声》、《住手!北约》等文章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反响,使中国和世界上的广大读者及时了解到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真相,受到国内外群众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并得到报社领导和国务院新闻办的表扬和肯定。从4月5日起,由他撰写,其中也有部分内容由朱颖撰写的长达三万多字的43则战地日记《亲历炮火》在光明日报连续刊出。这组战地日记以其新颖的角度和真实感人的内容成为光明日报此次有关北约轰炸南联盟报道的特色栏目,获得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二十年了,你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依然在贝尔格莱德上空飘扬

许杏虎、朱颖夫妇生前照片

1999年5月8日凌晨,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的炸弹袭击中不幸遇难,以身殉职,年仅31岁。

二十年了,你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依然在贝尔格莱德上空飘扬

朱颖,1971年11月2日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朱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上小学、初中时,学习刻苦,热爱活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1986年9月,朱颖考入山西重点高中——山西太谷一中。她一面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一面要求政治上进步,在年满15岁时,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89年9月,她考入天津轻工业学院工业艺术工程系学习深造,在大学期间曾被评为三好学生。

1992年8月,朱颖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新世纪信息纸厂。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她虚心向同志们学习,努力工作,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1994年初,朱颖调入光明日报广告部工作,任美术编辑。她性格开朗、活泼,是广告部最年轻的女同志。她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欢声笑语。每天上班,她都早早来打水、搞卫生。见到其他科室工作繁忙时,她都主动前去帮忙。朱颖认真学习新闻业务,在党团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业务能力提高很快,在较短时间内就胜任工作岗位。她充分利用所学美术专业知识,做了大量的广告版面编辑和广告设计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她为《中华读书报》设计的形象广告,获得1994年首届“敬业杯”全国报纸优秀广告评选优秀奖;为《书摘》杂志设计的形象广告获1995年第二届“昆仑杯”形象广告优秀奖;为光明日报“中华好风尚”活动设计的公益广告《一滴水》、《一棵树》,荣获1996年“第二届全国报纸广告比赛”三等奖。

二十年了,你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依然在贝尔格莱德上空飘扬

许杏虎和朱颖在被炸毁的飞机制造厂采访

1998年7月,朱颖随丈夫许杏虎赴南斯拉夫工作时,科索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许多同志为她担心,她却以大无畏的精神毅然前往。到南斯拉夫后,她主动配合许杏虎开展工作,开车、传稿、购物、加油,尽职尽责,做了大量的工作。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悍然施行空中打击后,组织上为安全起见,曾考虑安排她回国,但她毅然决然地留下继续工作。为了向国内广大读者揭露北约的罪行,她和丈夫许杏虎不怕牺牲,忘我工作,冒着生命危险,不分昼夜,多次深入被炸现场采访。她协助许杏虎40余天发回近百篇报道,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表现出一名新闻工作者高尚的风范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当地时间1999年5月7日23点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朱颖与丈夫许杏虎一起不幸壮烈牺牲。

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同志牺牲后国务院追认他(她)们为革命烈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他(她)们“人民的好记者”荣誉称号。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潘占林为烈士们致悼辞时说: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3位同志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战斗在炮火纷飞的最前线,及时、准确、生动地报道了北约侵略南联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他们不谓艰险、勇于奉献,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最壮丽的人生乐章。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3位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追求理想、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范将标榜史册。他们的光辉事迹将永远激励我们为祖国的利益和正义的事业而奋斗。

温馨提示: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华英烈网(ID:zhonghuayingliew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