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同一个村的男女青年结婚,女方户口用不用动?怎么动法?

农夫也疯狂


在九十年代那会儿,我们村经济刚开始发展,村里形势一片大好,于是村里的姑娘们不愿意嫁到外村去,别的村都比不过我们村经济发达。

那时候像是刮起了同村年轻男女联姻风,姑娘们很多都是嫁给自己村小伙子,小编也没能跳到俗圈外,结婚后曾经问过村里负责迁户口的领导,人家说都是一个村,户口迁不迁无所谓,反正就是从这家挪那家的事,没必要。

于是我们那批在九十年代结婚的,并且嫁给同村男人的女人,户口就放在娘家了,表面看着好像相安无事,村里的福利待遇一样不少,只不过发钱的时候按人头发,姑娘们的钱发在娘家那里,其余的真看不出来有啥关系。

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那事过后,嫁给同村的姑娘们很多自觉自愿把户口迁到了男方家里,有几个比较大条的女人本来不想麻烦,但是娘家嫂子或者兄弟媳妇会督促着她们把户口迁走而大队负责迁户口开证明的领导再也不说在哪都一样,没必要从这家挪那家的话了。

到底什么事改变了当时村里的风气呢?小编说给大家听听。

村里有个比我们大七八岁的姑娘,她叫云儿,云儿嫁给了同村男人石头,因为觉得没必要迁户口,于是云儿的户口一直放在娘家,娘家爹早早没了,云儿有一个哥哥和嫂子,俩人结婚后自己奋斗盖了房子,从母亲的老宅里搬出去住,于是另立户头,而云儿的户口在以老娘为户主的户口簿上。

可是那年云儿的娘突然生病去世了,去世后的遗产继承出现了问题,本来在我们老家这里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家产与姑娘没啥关系,但云儿母亲去世后,云儿的身份自然而然从户成员转变成了户主,于是继承出现了各种麻烦,多亏云儿不是那种贪图利益的姑娘,不然那房屋还真是个事。

于是村里人就这事讨论不休,有人说如果云儿想继承房屋,那房屋就是她的,因为她成了户主,在喋喋不休的讨论中,很多当嫂子的,自家小姑子也户口在公公婆婆户口本上的着急了,话里话外透着赶紧迁走的消息,怕将来二老去世,房屋会名正言顺的到了户主小姑子名下。

同村结婚迁户口实际上是夫妻投靠入户,需要以下步骤:

(一)需要提供的审核证明材料

1、申请人的书面申请;

2、夫妻双方的《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3、《结婚证》。

(二)办理步骤

到当地派出所办理申请,等待有关部门批准。

同村结婚户口该动还是动吧,特别是有嫂子或者兄弟媳妇的,别因为户口问题让亲情出现裂痕。


悠然见东山


在我们胶东农村,同村男女结婚的情况多发生在大村,且村民福利待遇好的村庄。比如阿兮老家就有个村子叫东良,不只是县里最大的自然村,村子更是富庶,村里什么东西都发,在三十多年前就是远近闻名的好村子,十里八村的闺女都以能嫁进东良村为荣。本村姑娘虽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可能留下的也都是顶尖的好姑娘,后来就有“一等姑娘不出疃”的俗语。

往近了说,有我写过的横掌温家村、北截村等等,都富得流油。村里统一分的楼房,水电暖一分钱不用花,全村里负担。要不说出生是个技术活儿,横掌温家村的孩子从一出生,一年每人村里发15000元福利,直到男满60岁女满55岁每人一年领3万元退休金,这些都是村里负担。我就试问你,这样的农村你舍得离开吗?

为了防止嫁出去的姑娘一直不迁户口,村里也是有规定的,所以很多姑娘都早早盯上了村里小伙子,通过嫁给本村小伙子留村的姑娘真不少。既然是为了“村利益”,牵扯的事情也自然敏感,所以说,嫁给本村男青年,女方户口用不用动,也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目前有这么几种情况:

1、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不牵扯到分家产,女方户口不动。

都是独生子女,一个村的还动啥?父母百年后,各自父母户头上的房产自然落在自己头上,还省了麻烦。

2、男方符合结婚分户要求的,女方户口要迁过去,方便分户申请新的宅基地。

在农村,没结婚的孩子在父母户上,跟父母一个宅子,若是家里有弟兄二人或其他情况,只要符合结婚后分户条件,这么好的村福利,自然是要申请分户的,这时候女方户口迁过去比较好。

3、娘家兄弟姐妹担心将来遗产纠纷的,女方户口要迁去男方。

农村千百年的习惯,儿子得房产,虽然女儿嫁给了同村男青年,若户口不迁去男方户口上,一直挂在父母户头上,父母百年后,若是有个纠葛,争起了房产,还真是麻烦,所以不留隐患也是家和万事兴的好方式。

那么,女方户口怎么个动法呢?

都在本村,办起来更简单些,只需跟村里负责人员说一声,填个书面申请,带着夫妻双方的户口本、居民身份证、结婚证,到当地派出所办理申请,等待批准就行了。

农村老话说的真有道理,穷村光棍多,村里好闺女都往外跑。只有富村才有“一等姑娘不出村”的说法,有同村男女青年结婚多的现象存在呢。


阿兮随笔




说说我老家的情况:

我老家贵州毕节农村,如果同一个村的男女青年结婚,女方户口一定要迁移入男方户籍,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方户口不迁入男方会被别人笑话。

在我这里,女儿不能继承父母的财产,除非是没有兄弟,女儿才有资格继承父母的财产。

在我老家农村,重男轻女的保守思想严重,所以在女儿嫁人后,户口很快就迁入男方,老一辈人的思想比较保守,生女儿不高兴,认为是帮别人养孩子,有的人甚至不让女儿上学,所以在我们这里,40岁以上的女人很多都不识字,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我二嫂就是我们村的,她父母和我家就是邻居,我们两家之间仅隔两间房子,在我家里喊一声他家里人都能听到。记得她们结婚时,她娘家陪嫁的家具最大的是一个衣柜,接亲时两个人抬着就到我家了,就三四分钟的时间,都不带歇气的。

说实话,在我们这里,如果同一个村的男女青年结婚,还真的找不到一个不动女方户口的理由。

同一个村的男女青年结婚,不动女方户口的可能,就是女方家里没有兄弟,招上门女婿,这种情况下就要男方把户口迁入女方了。

我们这里历来如此,女儿是不允许和儿子分父母的财产的,只要女儿嫁出去了,家里的一切财产和她没有丝毫关系。但是如果父母过世,女儿女婿也会出钱出力,孝心不比儿子差,想想就觉得不公平,但是没办法,地方习俗就这样,想改变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每个地方习俗不一样,有的地方如果同一个村的男女青年结婚,不一定要动女方户口,因为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说父母的财产,或者一些其他的福利等等。


黔世界荣哥


首先明确一点,同一个村男女结婚,女方户口动不动要看具体情况的!

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是现在也并不奇怪,很多夫妻都是同村从小长大的,青梅竹马的小伙伴。说到结婚,除了浪漫、幸福以外,还是有很多现实问题的。比如问主提出的这个户口的问题哈。同村男女结婚的话,女方的户口到底是动还是不动的好呢?动的话又是怎么个动法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其实,在农村因为结婚办理户口迁移还是很容易的,只需要到村委会出证明,再到派出所办理就可以了。当然了,同村的办理就更方便了。所以这里小焦只聊同村男女结婚的话,女方的户口到底是动还是不动的好?

第一,一般情况下。现在结婚不管是上门还是娶媳妇都是不牵扯户口的,如果不牵扯到某些实际问题比如财产分配纠纷、补偿分红的话,女孩或者男娃户口可以留在老家,也可以迁过去,这个不牵扯啥问题。

第二,看女孩儿是嫁出去还是留在家里。如果女儿是留在家里的,男娃是上门女婿,那女孩的户口可以不用动,女方如果没有强烈要求的话男娃的户口也可以留在老家,如果女方要求,那么男娃的户口还是迁过去的好。当然了,女孩嫁出去的话也是一样的。

第二,看牵不牵扯财产纠纷。如果女娃是独生子女,或者说家里不牵扯财产分配纠纷的话,那户口迁不迁都无所谓的。但是如果女方家里牵扯到财产纠纷的话,个人觉得还是把户口迁出去比较好,不然以后烦死你(这种适合女娃嫁出去的情况)。

第三,看牵不牵扯男方分户分地。如果男方结婚满足分户条件并有意分户的话,个人觉得女娃户口还是迁过去的好,因为这牵扯到获取宅基地和土地(这种适合女娃嫁出去的情况)。

第四,看牵不牵扯村集体分红。现在很多村子都有分红,但是女娃一外嫁到村子外就没有分红了。本村的分红倒不会取消,但是对两家来讲的话有可能会有一点纠纷,这个时候就要看具体情况了,如果婆家不愿意还是迁过去的好,避免以后有矛盾(反正钱还是你的噻)。如果没有纠纷就可以不用管啦(这种适合女娃嫁出去的情况)!

第五,看牵不牵扯拆迁征地补偿。农村里拆迁补偿有这样一种情形,那就是有时候拆迁征地补偿并不是全村都有的,有时候只会涉及到部分村民。所以,如果男女结婚只有一家涉及拆迁补偿的话(前提是以人头为补偿标准),如果是男方,还是建议女方把户口迁过去;如果是女方有补偿,那就建议不要动了,一动就可能没钱了(这种适合女娃嫁出去的情况)。

个人认为农民还是挺聪明的,对于这个问题自然会看到其中的实际利益,也会因为具体情况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以上几个方面还是仅做参考,相信农民的智慧是无限的,肯定比小焦聪明!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这里,欢迎关注【村官小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