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一县级市,人口超50万,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与湖南省相对应,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连安徽,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该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辖12个省辖市。其中,就县级赤壁市来说,人口超50万,该地区曾名为“蒲圻”,也即其改名赤壁,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并且,县级赤壁市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

湖北省一县级市,人口超50万,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

首先,赤壁隶属湖北省,是由咸宁市代管的县级市。在地理位置上,县级赤壁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的南岸,为幕阜低山丘陵与江汉平原的接触地带。县级赤壁市的地理坐标处于东经113°32′~114°13′,北纬29°28′~29°55′。北倚省会武汉,南临湘北重镇岳阳,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就赤壁市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楚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湖北省赤壁市一带属南郡这一建制。南郡,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荆州)。

湖北省一县级市,人口超50万,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

西汉建立后,今咸宁市赤壁市一带为荆州南郡地。东汉时期,该地区为荆州江夏郡沙羡县地。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县级赤壁市一带先属蜀汉,后成为东吴的疆域。公元223年,东吴孙权设立蒲圻县,属郢州武昌郡。对于蒲圻县这一地名,因为蒲圻湖(今西凉湖)畔而得名。“蒲”即蒲草,“圻”为岸边,意即设在蒲草湖边。清康熙《蒲圻县志》载:“沙羡境内有蒲圻湖,以湖产蒲草故名。”由此,对于该地区来说,拥有接近1800年的建县历史了。在湖北省各个县、县级市中,这一建制历史无疑是非常悠久的了。

湖北省一县级市,人口超50万,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

西晋时期,蒲圻县属荆州长沙郡。东晋建立后,蒲圻县属荆州巴陵郡。南北朝时期,今县级赤壁市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蒲圻县属荆州江夏郡。唐朝建立后,蒲圻县属江南道鄂州。在唐朝时期,道是重要的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五代十国时期,蒲圻县属鄂州。北宋建立后,蒲圻县属荆湖北路鄂州。南宋时期,蒲圻县属湖北路鄂州。元朝这一历史阶段,推行行省制。在此基础上,今县级赤壁市一带属湖北省武昌府蒲圻县。

湖北省一县级市,人口超50万,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

最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蒲圻县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武昌府。清朝取代明朝后,分湖广行省为湖北省、湖南省,蒲圻县属湖北省武昌府。到了1913年,蒲圻县属湖北省江汉道。1917年,蒲圻县直属于湖北省。1986年5月27日,撤销蒲圻县,设立蒲圻市,为县级市。1998年6月11日,蒲圻市更名为赤壁市。1998年,县级赤壁市由地级咸宁市代管。 由此,就蒲圻市更名为赤壁市,无疑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改名。截至2018年底,县级赤壁市总面积达1723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53万人。对此,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