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一种零食,证明你老了?

彬哥野钓


记忆中让我怀念的零食,都是从叔公(爷爷的弟弟)的手里递过来的。

人参水果糖、猪油糖、话梅糖、薄荷糖、荔枝糖、鸭梨……数不清,甚至连他买的西瓜霜含片,我都觉得是特别美味的糖。

叔公总是变着花样给我买各种零食,经常大人们开玩笑说,为什么你叔公总是喜欢买糖给你吃勒?我总是骄傲地说,因为我最小呀!呵,其实我并不是最小的。现在叔公走了这么多年,而我也已经长大了。再也吃不到那时候的糖了。

小时候爷爷奶奶并不是很疼我们的,幸好我有一个这么好的叔公,他温暖了我的整个童年。我叔公到老都一直单身,膝下无儿女子孙,我觉得我就是他的孙女,永远都是。

他把晚辈每次给的一点点孝敬钱都存起来,给我们买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听我爱吃什么,就偷偷地去买回来。看到我一个人在的时候,就轻轻地过来喊我,小心翼翼地从兜里掏出塞给我,生怕爷爷奶奶看见会生气。

我自己有点零花钱也经常买零食:杨梅干、青梅干、山楂卷、火筒、泡泡糖、陈皮干……但这些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都抵不过叔公给我的一颗猪油糖。



小微在隔壁


很高兴与大家分享小时吃过的这些东西,不知道能否证明我老了呢😄!可能现在00后见都很少见。

高粱杆子,雨米杆子,小时候上学时有同学家里种的,再拿到学校去卖给同学,我们家乡话叫甜杆,很甜5分钱俩节。

茅根,放牛的时候拔几根没事就爵爵。

刺泡,桑椹,每年四五月的时候熟吃的满嘴嘿黑黑的连舌头也是黑的。

野苹果,我们家叫救命粮。听老人说战争时候没有吃的都吃这个充饥。马桑果,红红的很诱人,但有毒,吃多了会吐。

八月果,我们家叫八月炸,是一种野生带藤的植物接的果实,八月成熟,熟了就炸开口所以叫八月炸。








安漯


出生于70年代的人,许多人小时候的零食,大都来自自然界。在我的记忆中,我的零食包括了各种野果甚至野草。比如下面这种红红的蛇泡果。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样吃过这种果子。在那个年代,小朋友可以吃的东西很少。虽然家里的长辈说这种果子是蛇流的口水,但是还是忍不住经常去摘来作为零食享用。感觉味道甜甜的,果子外面的小秄嚼在嘴里嚓嚓作响。在那个没有零用钱的日子,聊胜于无。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种红果子的学名叫蛇莓,可全身入药,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的功效,并可治疗蛇毒和疔疮的作用。

还有就是这种田间地头被称为酸唧唧草的野草,其实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酸咪草。据说也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味道也和它的名字一样,酸溜溜的。现在在很多地方看到它们也成为城市绿化植物。


真正好吃的零食是下面这种植物的果实,名字叫做香地瓜。过去在丘陵山坡和田埂上很多。成熟的果实香气浓郁,糯软香甜。可惜现在已不多见了。


北路5号


真是老了吗?我翻遍全网的有关糖的图片都没找到我儿童时期最想吃的零食之一“根根糖”

我们小的时候,因为条件艰苦。一般走亲戚送礼大多都是“两包糖”,不管是看生病的人也好,还是拜新年探望长辈,都是送“两包糖”。一般情况就是一包“白砂糖”,一包“冰糖”或“根根糖”。而这“根根糖”正是我们小孩子最爱的。

“根根糖”长约十一,二公分,食指粗细,颜色呈乳白色状,面上稍软里面芯坚硬,味甜,用类似于装白糖样子的塑料袋包装,一包一斤

那时候,因为物资条件不好,大人们一但有了糖,就悄悄地把它藏起来,好留到“走人户”时用。而我爷爷则是这“藏糖人”中的“绝世高手”。只见他趁我“熟睡”之际,蹑手蹑脚的来到一个装满麦子的坛子面前,轻轻地揭开盖在坛子上面的石块,然后把麦子挖开一个深坑,再把糖埋在下面,盖上收工。且不知我等这机会已经好久了,故意装睡。正所谓“一山还比一山高”,我掏出心仪的“根根糖”,从一个不易察觉的袋口角落,抠开一个小洞,取出一根再把它放好。细细的“品尝”起来!不知是故意“炫耀”,还是确实是抵抗不了“根根糖”的美味诱惑。一包糖没到几天就“瘪”了下去。剩下几根长的充充场面

但这能难得住“聪明”的我吗?我把另一包白糖撑得鼓鼓的垫在下面,然后把“根根糖”码放整齐一根一根铺在上面,虽然有点“平”倒还像是一包呢!接下来几天静静地观察“动靜”。

这老头兴许是年纪大了吧!居然没有“发现”,因为我没有被“骂”!又或许他老得来忘记放了包“根根糖”吧!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连根拔起,毁尸灭迹,(吃完后连袋子都给扔了)。时隔两月我再次翻开坛子……

想“检查”到底被发现没有时,惊喜再次出现!又一包“根根糖”来到了坛子里,不由分说“照单全收”。嘿嘿!😝!我爷爷真“傻

”,真“傻”!居然一次都没“发现”,而我也太“聪明”了。古有“大圣偷桃盗丹,今有傻哥偷糖”。而我的童年伴随着一包包的“根根糖”渐渐地离我远去……

的确找不到“根根糖”图片,仅为代替,如果朋友们有,可以发来看看。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219个傻哥


很多偶然发生的事件会打开我记忆的闸门,回忆便像洪水一样倾泻而出。这两天,由于一个很偶然的原因,无意之中,我将前一天的剩菜:一条清蒸鱼放在冰箱里,结出了一层薄薄的鱼冻,惹得我食欲大动,一下子就引发了我对40年前的往事回忆。



鱼冻是我小时候最喜爱的食品之一,这很大程度来源于一个小孩子对那个赤贫年代的一些记忆,文革期间,所有的肉类食品都是要凭票供应的。能偶尔买到鲜鱼,那真是珍品中的珍品了。所以,在全家吃完鱼后,妈妈总是要把剩下的一点鱼汤汁留下来,在冬天的时候,很快就能结成一层鱼冻,我就最爱吃这个鱼冻。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冰箱,所以,只有冬天才能吃到真正的美味鱼冻。



我猜想:我对鱼冻的热爱恐怕与今天小孩子们对果冻的热爱不相上下。就味道而言,我认为鱼冻更胜一筹,较之果冻,鱼冻有一种莫名的鲜味,妙不可言!很多年之后,我一直有一种惆怅:为什么有那么多商家制造果冻,却没有人制造鱼冻,看来,有我这种爱好的人还是少数。


临时客


饭后来茶语!我是一名90后,应该说80、90现在都不年轻了!我相信这两代人也基本上是最有资格怀旧的!除了大家所说的零食,我倒觉得有必要说说一种跟很多怀旧零食相媲美的饮料,绝对足以证明咱们不年轻了!那就是:冰袋!

说起冰袋,我相信绝对能勾起大批8090的无限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在那个大家对矿泉水还不狂热或者只有哇哈哈一家独大的年代,“冰袋”绝对是所有8090热衷的饮料!

在那个钱很值钱的年代,夏季就是冰袋畅销的季节!1毛钱一个冰袋,1块钱能买10个冰袋,如果老板不错,买1块钱的还能多送你一个。那时候我们正值小学,哇哈哈对于我们来讲,简直就是一种奢侈,但是1毛钱的冰袋就显得太地道了!那时候,小卖部在校门外,每每一到下课铃声响起或者放学,蜂拥而至出教室的往往不是去操场做游戏,而是拼命往校外的小卖部跑,争强着买冰袋!生怕晚一个健步,冰袋就卖完了!

那时候,冰袋其实有很多种颜色的,有红色的,有绿色的,有黄色的,甚至还有黑色的,其实我们都知道那是因为有色素。每次回到家,家长都会教育一番:冰袋里面都是色素,喝多了对身体不好!但就是喜欢,没办法!所以,依然偷着买!尤其是到了六一儿童节的时候,那时候六一儿童节在我们眼里堪比“春节”,因为每年逢“六一”就会有很多个小学的学生集中到一个中心学校参加儿童节!我们不仅关心谁谁谁能戴上红领巾,更关心守在后面的一排零食摊主,这其中就当属卖冰袋的摊位最热闹,1毛2毛,1块2块,大袋小袋!那个时候,如果我是做生意的,我相信我能靠着冰袋赚钱,发家致富!

童年过完了,也就意味着冰袋也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琳琅满目的各种新奇饮料!但不得不说,能让诸多8090产生共鸣,共同追忆的一款饮料,“冰袋”绝对占有一席之地,它陪伴了众多8090年代人的童年时光,那个味道绝对让人回味无穷!假如今天还有冰袋,应该是1块,2块,但应该还是会有大批8090去买!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呢?!这种已经消失在你我童年记忆里的跟众多梦引起回忆的零食的让人已经觉得不再年轻的饮料,你们会去怀念吗?!





饭后来茶语


据说吃过5种以上的人孩子已经可以打酱油了。

还记得小时候手里总是握着一块钱在装满零食的小三轮里挑来挑去,虽然都知道不健康,但是现在想想还是特别美味。

酸 酸的零食代表当然是秀逗拉,那一口下去牙都酸倒了,后味特别甜,可能是太酸了吧,能上榜还因为它的整人能力,小时候淘气,一把塞到敌方嘴里看着他酸掉的样子就想笑,零售价5毛,7.8个 还有一口酸,酸沫糕,无花果。满满的童年回忆,

甜 大大泡泡卷,上榜理由,泡泡糖中的奇葩,外形像卷尺,想吃多少吃多少,可以分给小朋友。广告也特别好,还记得那个大大超人么,吹起一个个泡泡救了好多小朋友,当时为了学吹泡泡可没少练。还有一种泡泡糖可以集齐一本水浒传,当时被我爸撕了,因为吃的牙疼,哈哈。 还有中华香烟牌糖,各种吃不到有没有,还因为在我爸面前得瑟挨了一顿军体拳。

辣 这可是多少人的童年呀,不吃饭也得买两包有木有,上课吃一手油,被老师发现,抹一裤子有木有 。代表作太多了,辣条,辣片,铁板牛筋,卫嘴子,卫龙。

脆 代表作是我最爱吃的,牛羊配,道口烧鸡,脆辣甜,都有,当时上初中有钱了,一次性买了10袋,感觉太壕了。

你有没有和自己小时候零食的小故事。





哏儿都少年


看了一眼朋友们的回答,大家都很年轻。我才是深山老林白胡子满脸褶子弯腰驼背走起路来一步一摇晃的神仙老爷爷。

哈哈,且听我说说我吃过的零食,现在那些零食全网图片都难找。

小时候零食有炒川豆,一分钱可以买七八粒干硬如石子炒豆。满山遍野采野草莓,覆盆子,栽秧果,野山楂,还有青盆籽

(闽南语方言)果实如米粒大小,成熟后成灰色透亮。先百度一下看能不能找到图展示一下。青盆籽找不到,抱歉。下图中黑乎乎的野果不知叫什么,小时候也吃过,吃得满口乌黑发紫,够吓人的,像武侠片那些人中了三步倒剧毒似的,哈哈,好好玩。爆米花只有过年才爆几罐,除夕夜分压岁钱分零食才有机会吃,好欢喜的童年趣事。








果非2018


回想小时候吃过的零食,一串串记忆浮现在脑海中……

小时候拿着一毛钱去小卖店买根辣条,吃在嘴里感觉整个世界都美美哒,提着袋子到地里这头找到那头寻找酸不溜的情景历历在目,如今才知道所谓的酸不溜叫灯笼草和龙葵,那时候田野里长得到处都是,小伙伴争着抢着,尤其喜欢吃。拔毛根、吃唐僧肉、吃冰棍等成了小时候最美好的回忆,现在想起来感觉自己小时候真幸福,在农村,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跟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城里人体会不到的农家乐……



相逢笑脸


米梗,一种大米做的零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农村老家能吃到的一种零食,一般都要逢场赶集才能吃到,川渝地区不少70、80一代人肯定吃过。


在那个水果糖都要放到化了才能吃的年代,甜食是最受欢迎的零食,科学也证明甜食可以让人有愉悦感。即便当年卖5分钱一根,一毛钱三根,我也很少有机会能吃得上,毕竟最嘴馋的时候是家里经济状况最不好的时候。

我还记得在七八岁的时候吃过两次,还是父母跟商贩砍价后6分钱买的三根,还记得当时吃得特别开心,程度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随着年纪的增长,读书工作,也正是中国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小吃、零食琳琅满目。米梗这样的传统零食逐步被淘汰,当然还是可以吃到,只是可遇不可求罢了。



去年在重庆一游乐场门口遇到有商贩在卖米梗,柴油机机器轰鸣,也是第一次晓得米梗是这样做出来的。不过是按斤卖的,二十几块钱一斤,买了两斤,发现没小时候的味道,可能并不是因为它本身味道变差了,而是现在物质丰富了,没了童年的那种渴求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