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唐德宗李適是一個怎樣的人?唐德宗個人生平簡介?

xiangping_sdk


唐德宗李適,是唐朝的第九位皇帝,生父是唐代宗李豫,生母是睿真皇后沈珍珠,嗯沒錯,李適的父母就是之前熱播的電視劇《大唐榮耀》的男女主角。

李適出生於天寶元年,也就是唐玄宗還在位時,他是代宗的長子,但是他的生母沈氏並未成為正妃。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長安失守,唐玄宗出逃四川,當時李適十四歲,親歷了這場戰亂。公元756年,李適的爺爺也就是唐肅宗李亨即位,收復長安、洛陽兩京,公元762年肅宗病逝,李適的父親即代宗李豫即位,委任長子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這也就肩負起了和父親一同並肩作戰,平定安史之亂的重任。終於公元763年,安史之亂平定,李適因功拜為尚書令賜鐵券、圖形凌煙閣,次年以長子身份被立為太子。公元779年代宗病逝,李適即位,即唐德宗。

關於唐德宗李適,以“奉天之難”(公元783年)為時間點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因為李適的父親代宗的登基,是由宦官擁立的,所以對宦官勢力很是優寵,那時的李適看在眼裡,知道這其中的弊端,因此他登基後,疏斥宦官而親近朝廷官員,確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頗有一番中興氣象;德宗在位前期倡導節儉,為朝廷帶來了一番新氣象;對外他根據宰相李泌的建議,聯合回紇、南詔、大食、天竺等,打擊吐蕃,扭轉對吐蕃的戰略劣勢,使得邊境較為安穩,贏得了比較良好的外交環境。

德宗繼位後,一直試圖削減藩鎮節度使的權力,但方法不太得當,導致之後發生了“涇師之變”,李適倉皇出逃到奉天。至此之後,德宗的統治發生了大變化。他開始委任宦官為禁軍統帥,在全國範圍內增收各種雜稅,民怨日深。對藩鎮多事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使其勢力日漸增強。對朝廷高官各種不信任,頻繁地人事變動,後面更是寵幸奸臣,導致忠臣被害,民怨四起。

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適病逝,享年六十四歲。

總的來說,德宗的青年時期還是一個極有抱負、擁有一腔雄心壯志的帝王,可惜他的一番改革措施在安史之亂後的唐朝收效甚微,還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以至於後期的他似乎有種破罐子破摔的意思。可惜了他的這一腔改革熱情,卻無奈生錯了時代。


浮生若淺


唐德宗李適,不像唐朝前幾位皇帝那樣出名。從小在皇宮長大,安史之亂時只有十幾歲,隨皇親外逃,後被唐代宗立為太子。三十八歲是繼位當了皇帝。

據說早起還是清正廉明的,後來就變得昏庸無道了,有人說繼唐玄宗後,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三位皇帝一個比一個昏庸,特別是唐德宗。

唐德宗瞭解的不多,但是他的時代有位偉大的詩人可以證明他昏庸,那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的《賣炭翁》,知道的人很多了,裡面“牛困人機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兩騎翩翩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牝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這裡的“宮使”,其實是唐德宗派來的。唐德宗喜歡錢,地方官員每月都要給他“月供錢”,有時按“日供”,可見老百姓怎能生活的好呢?另外,唐德宗還興起了“宮市”,就是說宮裡需要什麼,到市場上不是按市場價去買的,而是隨意給幾個錢就的拿走,基本上就是掠奪。他專門派幾百個宦官,穿上一樣衣服叫做“宮使”。這些人到街上,老百姓看見了如同看到了強盜一樣。白居易的《賣炭翁》裡那位窮苦的老翁,就是唐德宗時期老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

唐德宗昏庸無道,寵信奸相盧杞,使大書法家近八十歲還去評判,結果被殺害。

唐德宗最後病死,時年六十四歲。他的歷史上功績似乎很有爭議,他喜歡詩詞書畫,有詩留下在唐詩三百首裡,而且書法也是堪稱一流。更有厲害的,據說他有中醫理論著作流傳下來。看來,還是需要進一步的學習探討了!


路遙lgy


唐德宗李適於779年繼位,時38歲,卒於805年,共在位26年,其是唐朝第9位皇帝(武則天除外)。

影視劇中的唐德宗



縱觀唐德宗李適在位的26年,可以歸納為:清醒的認識,糊塗的作為,盲目的放縱,誤國。



1. 清醒的認識。其父唐代宗就是宦官擁立的,所以在其父親時代,尤其寵愛宦官,導致他們驕奢淫逸、橫行霸道、為所欲為,嚴重影響了大唐的發展。當時作為太子的李適對這種狀況十分不安,所以其繼位後,狠下決心要撤藩,但是其所用的方法是以藩攻藩,這引起各大藩王的不滿,導致各藩王聯合起來對抗朝廷,進而導致撤藩工作的失敗。



2. 糊塗的作為。李適一直是傾向於文官武將的,其堅決杜絕宦官專政,這是其前期非常明確的方針,但是因為撤藩戰爭導致的“涇原兵變”,其出逃奉天,他一向所重視的文官武將都沒有保護他,反而是宦官一直保護他出逃到奉天,這讓李適非常的失望和生氣,本來想一心打擊的宦官卻在自己最關鍵的時刻保護了自己。自此開始,李適改變了其之前的思路和方針,開始倚重宦官,自此開始宦官亂政又開始重現。

涇原兵變

3. 盲目的放縱。在“奉天之難”後,李適委任宦官為禁軍統帥,在全國範圍內增收間架、茶葉等雜稅,導致民怨日深。對藩鎮多事姑息,使其勢力日漸增強。同時,李適對高級官員的不信任,宰相之位頻頻更換,導致在朝的各級官員人心惶惶,其再有報復也無法實現。李適對宦官態度的轉變,使宦官由刑餘之人而口含天憲,成為李適以後政治中樞當中重要的力量。這也為其後代埋下了惡果,李適兒子順宗、孫子憲宗以及後來的敬宗、文宗等都是死於宦官之手。

所以說,唐德宗李適是一位不能識人、用人之人,一位空有所謂的理想而不會付諸實施的人,其將宦官亂政推向了極致,為大唐徹底埋下了滅亡的種子。

以上就是我對此問題的一點理解,如有不妥請留言交流。



唐德宗李適(中國臺灣的影視劇常稱為李括)是自唐開國後,歷經貞觀、開元兩大盛世後一心想有作為的晚唐皇帝。

只可惜生不逢時。自曾祖一一玄宗晚年奢糜無度,終釀成八年的安史之亂。玄宗逃亡途中無奈在馬巍坡賜死了愛妃楊玉環,隻身逃亡四川。而太子李亨(德宗的爺爺)另帶一路人馬逃到靈武(今甘肅武威),在二十五位隨從大臣擁立下登基稱帝,是謂肅宗。遙尊四川的玄宗為太上皇。





後歷經艱辛,安史之亂得以平定,但此時大唐元氣大傷,還都後管轄範圍不過長安、洛陽及周邊地區,其他為握有重兵的藩鎮掌控。及至德宗的父皇代宗在位十七年,這種局面沒有一點改觀。

及至公元779年李適繼位,是謂德宗。應是一位很有抱負有作為的皇帝。一心中興唐室。

他修內政,除惡敝。強軍力,壯武備。興革新,加強中央政權的實力和權威。是晚唐少有的中興之君。

但形勢比人強。面對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大唐,他已迴天無力。

儘管中間也打了幾次勝仗,收復了幾個割據的藩鎮,但終因大勢所趨,軍力、財力俱困,不了了之收場。

但人們不應忘記他的孝心。其母后沈珍珠早年動亂走失,是死亡還是被迫留在世間,無人能知,而德宗在位的幾十年間,不惜花重金、耗精力,一直在尋找他的母親。

乃至後來有多位自稱沈珍珠的人來宮中冒充,識破後,眾人皆議應殺之。德宗均寬以對待,一放了之。為的是不絕念想,有一天能見到自己的母親。這種大孝大仁在古代帝王中恐怕找不出第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