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粉絲,為什麼能與岳飛同列,成為聖賢王陽明的偶像

有人說,明清五百年來出了一個半聖人,一個是王陽明,半個則是曾國藩。明代大儒王陽明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他一生立德、立言,成就冠絕整個明朝,與孔孟、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

文天祥的粉絲,為什麼能與岳飛同列,成為聖賢王陽明的偶像

都說英雄惜英雄,那麼這麼一位偉大的人物所崇拜的偶像自然也是人中之龍。那一年,王陽明十五歲,正值叛逆貪玩的年紀。也許是聽膩了先生所講的聖人之言,他索性逃學,一個人偷偷地跑了出去。無意中跑到了于謙祠,看到於忠肅公的巨像,心生敬意,萬般感嘆之際,竟脫口而出千古名聯:“赤手挽銀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忠骨,我來何處吊英賢!”用以表達對其敬仰之情。從那以後他視於謙為其人生導師,也愈發堅定了自己“做聖賢”的遠大志向,後來終成大器。

文天祥的粉絲,為什麼能與岳飛同列,成為聖賢王陽明的偶像

說到于謙,想必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想到的是:一把摺扇、長袍大褂、說學逗唱、樣樣精通的蒙古國海軍司令女媳 ——德雲社于謙。于謙不是彼于謙,我們今天說的這個于謙可不是著名相聲演員于謙,而是一個傳奇人物。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杭州府錢塘縣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少年時的于謙,志存高遠,學習十分刻苦。二十一歲便登科及第,從此開啟仕途生涯。

文天祥的粉絲,為什麼能與岳飛同列,成為聖賢王陽明的偶像

宣德元年,一心想繼承大統的漢王朱高煦得知登基無望後,只好步他老子的後塵,於是便在樂安州起兵謀反了,打算搶自己侄兒的皇位。得知此事後,明宣宗勃然大怒,御駕親征,于謙隨其出征。大軍壓境後,朱高煦外出投降,宣宗讓于謙細數其罪行,于謙義正言辭,聲色俱厲,嚇得他趴在地上不斷髮抖。宣宗十分高興,當即任命于謙為江西巡按。

文天祥的粉絲,為什麼能與岳飛同列,成為聖賢王陽明的偶像

時針撥到1449年八月十六日,這一天發生了一件極大可能改變明朝歷史走向的事件——土木堡之變。土木堡一役,明軍精銳全軍覆滅,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悉數戰死,明英宗被俘。經此一役後,瓦剌大軍勢如破竹,一路攻城掠地,京師告急!

文天祥的粉絲,為什麼能與岳飛同列,成為聖賢王陽明的偶像

由於當時京師精銳都已在土木堡覆滅,城中守軍只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萬。城內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北京城亂成了一鍋粥,這時候有人主張效仿宋朝南遷,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于謙站了出來。歷史總是存在著許多巧合,據史書記載,七歲的時候,有個和尚對於謙的相貌感到十分驚奇,評價道: “這是將來拯救時局的宰相。”不知這是後來的人所增補的傳奇故事,還是卻有其事,我們無法得知,但這個和尚的預言卻千真萬確地得到了驗證。

文天祥的粉絲,為什麼能與岳飛同列,成為聖賢王陽明的偶像

當聽到有人主張南遷時,沉默良久地于謙厲聲喝道:“主張南遷者,都該殺!”。他力排眾議,決心一戰,最終郕王(明英宗之弟)採納了于謙的意見,並任命他為兵部尚書,全權負責京城的防務。于謙立即調動兩京、河南、山東和南京沿海等地的軍隊馳援北京,穩定京師人心。瓦剌首領也先以被俘的英宗為令牌,要求守城者開門,于謙與眾大臣立郕王為皇帝,史稱明代宗,並親自守城拒絕也先送英宗回京。也先見要挾不成,遂率大軍進攻北京。

文天祥的粉絲,為什麼能與岳飛同列,成為聖賢王陽明的偶像

與王陽明一樣,于謙也有自己的偶像,那就是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將文天祥的塑像放在自己的座位旁,伴著自己讀書寫字,幾十年如一日,用文天祥偉大的民族氣節激勵、鞭策著自己前進,可以說愛國主義從小就在他的心裡生根發芽了。這一刻,面對敵軍壓境,于謙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文天祥的粉絲,為什麼能與岳飛同列,成為聖賢王陽明的偶像

他將兵部的事物交給副手吳寧,自己則親率兵甲22萬出城作戰,並命城中士兵死守城門,只許出不許進。前隊若有後退者則後隊斬前隊,反之則前隊斬後隊;士兵若有後退者則將可斬兵,反之兵亦可斬將。那日,一介書生於謙身披鎧甲,大明朝的國運全都繫於他一人肩上。他將士兵分至九路,列陣九門外,各自鎮守一城門,自己則坐鎮德勝門。

文天祥的粉絲,為什麼能與岳飛同列,成為聖賢王陽明的偶像

此戰一直從十月十三日打到十七日,士氣大振的明軍大敗瓦剌,敵軍死傷無數,也先的弟弟孛羅、平章卯那孩先後戰死,也先率殘部向回良鄉逃去。至此,京師保衛戰勝利結束。在明軍先損20萬精兵的情況下,于謙率領二線部隊,置之死地而後生,扭轉戰局,保住了京師,挽救了大明朝,也改變了中國的歷史。憑此一役,于謙當之無愧民族英雄,乃真國士也。

文天祥的粉絲,為什麼能與岳飛同列,成為聖賢王陽明的偶像

人終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若鴻毛。在“奪門之變”之後,明英宗成功復辟,于謙慘遭奸臣陷害,英宗聽信讒言,致使其含冤而死,一代名臣就此隕落。所幸不久後,于謙得以沉冤昭雪,復官賜祭,追諡“肅愍”,後又改諡“忠肅”。《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他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有機會去杭州西湖的朋友不妨前去祭拜一下於忠肅公。

文天祥的粉絲,為什麼能與岳飛同列,成為聖賢王陽明的偶像

故事講到這裡也該結束了,時間回到十七歲時,于謙從山中求學歸來 ,快走到山口的時候,他看到一些石匠正在煅燒石灰,遂即脫口而出:“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我想他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大概就是完美地詮釋了自己年少時所作的詩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