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陸原產魚類共1363種 很多魚類還未被發現就已滅絕

中国内陆原产鱼类共1363种 很多鱼类还未被发现就已灭绝

魚類物種多樣性既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深刻地反映著生態系統的變化。然而由於人為的干擾和破壞,水生物種的多樣性正受到嚴重威脅,保護水生生態環境是我們能給予它們最有力的保護。

中國內陸原產魚類共1363種(含亞種),隸屬17目47科303屬。中國內陸的特殊環境孕育了一些特有魚類,如中華裂腹魚等。但非常遺憾的是,隨著大批水電站的興建,原有的很多水生系統被打亂,令很多原生魚類呈破碎化分佈,加上我國對原生魚類研究考察的深入程度有限,很多原生內陸魚也許還未被發現就已經滅絕了。即便今天我們給大家展示的,絕大多數都沒有清晰的照片,有的甚至連照片都沒有保留下來,令人非常遺憾!希望通過下面的展示,讓我們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它們、愛惜它們。

1.中華鱘

中華鱘體呈梭形,身被5縱列骨板,口橫裂,吻下部具須2對,呈圓柱形。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大型江海洄游魚類。在近海棲息,性成熟後洄游至長江上游金沙江,秋季產卵繁殖。幼魚隨江水漂流,翌年5-6月間抵達長江口,在長江口攝食生長3個月左右,於8-9月間入海肥育直至性成熟後進行溯河生殖洄游。最大體重達560kg,體長超過4m。雜食性魚類,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由於長江葛洲壩阻隔洄游通道,雖有人工養殖放流種群,但資源嚴重衰退,野生種群處於極危狀態,中華鱘是現存鱘形目魚類中唯一跨過北迴歸線的種類,在魚類動物地理學上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和生態價值。

中国内陆原产鱼类共1363种 很多鱼类还未被发现就已灭绝

2.中華細鯽(陝西有分佈)

中華細鯽為一種集群性小型魚類,口端位,口裂向後方傾斜,唇薄,無須。腹鰭基部至肛門之間有腹稜。鱗片大,側線不完全。喜生活在水質清新的池塘、稻田、溝渠、水庫及江河中;喜集群,游泳迅速,生長緩慢,一齡魚可達性成熟,生殖季節在5-6月,懷卵量較少。個體小,易飼養,可作為實驗材料魚及水簇養殖餌料魚。

中国内陆原产鱼类共1363种 很多鱼类还未被发现就已灭绝

3.中華鰟鮍(陝西有分佈)

中華鰟(pánɡ)鮍(pí)體側扁,頭小,口角無須。側線不完全。生殖季節,雄魚色彩異常鮮豔,吻部及眼眶周緣具珠星。底棲魚類,喜棲靜水、多草的水體中,一般體長3-6cm。4-6月為產卵期,有在河蚌內產卵的習慣。小型魚類,可做觀賞魚。中華鰟鮍雌性比雄性大。

中国内陆原产鱼类共1363种 很多鱼类还未被发现就已灭绝

4.中華倒刺䰾(陝西有分佈)

中華倒刺䰾(bā)體長而側扁,背鰭肉里長有一根鋒利的倒刺,頭錐形,吻鈍,口亞下位,呈馬蹄形,須兩對。中華倒刺䰾是長江上游珍稀特有土著魚類之一,喜水質清澈的急流河灘處生活。廣溫性底層魚類,冬季在干支流的深坑巖穴中越冬,春季到支流中繁殖、肥育,形成短距離洄游。4~6月為產卵季節,雜食性魚類,目前天然資源日漸減少。

中国内陆原产鱼类共1363种 很多鱼类还未被发现就已灭绝

5.中國結魚

中國結魚體側扁,吻尖,前突。屬於中下層魚類,平時棲居於江河干流緩流處。幼魚食浮游動物,成魚雜食,主要是水生無脊椎動物。產卵期為7-9月,在卵石底的急流中繁殖。是主要經濟魚類。

中国内陆原产鱼类共1363种 很多鱼类还未被发现就已灭绝

6.中華裂腹魚(陝西有分佈)

中華裂腹魚體長,側扁口頭錐形。口下位,橫裂,呈弧形。下頜前緣有銳利角質,須2對。胸部自鰓峽以後有明顯的細鱗。背部暗灰色或青灰色,腹部灰黃色或銀白色,尾鰭帶紅色,其餘各鰭青灰色。分佈在嘉陵江上游峽谷河段。個體小,生長緩慢,經濟價值低,在漁獲物中所佔比例極小。食物主要是藻類和植物碎屑。為底棲魚類。喜棲息於卵石底質、水質清澈、流速較快的河段。

中国内陆原产鱼类共1363种 很多鱼类还未被发现就已灭绝

7.中華沙鰍(陝西有分佈)

中華沙鰍,我國特有種類,體長而側扁。頭小,口亞下位,須3對,眼小,眼下刺分叉,末端超過眼後緣,從鰓蓋後緣至尼鰭基部具7-9條黑褐色橫斑。底層魚類,4-7月為繁殖季節,主要攝食水生昆蟲。小型魚類,具有觀賞價值。

中国内陆原产鱼类共1363种 很多鱼类还未被发现就已灭绝

8.中華花鰍(陝西有分佈)

中華花鰍體長,側扁,頭極側扁。眼下刺末端達眼中央。口下位,須3對,尾柄短,尾鰭截形,體棕黃色,沿體中線具6-15個棕黑色大斑,背中線具7-19個棕黑色矩形或馬鞍形大斑。生活在急流水中的個體的斑點一般大而少,而生活在平流和靜水中的個體斑點較小而多。小型底層雜食性魚類,生活於江河水流緩慢處,以食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及藻類為主。

中国内陆原产鱼类共1363种 很多鱼类还未被发现就已灭绝

9.中華近原吸鰍

中華近原吸鰍,唇薄,結構簡單。體側具褐色橫行條斑。胸鰭末端不達腹鰭起點。鰓孔窄小,僅限於頭背側。喜在底多礫石、水流湍急的溪河中營底棲生活。

中国内陆原产鱼类共1363种 很多鱼类还未被发现就已灭绝

10.中華粒鯰

中華粒鯰,體長形,前背漸平扁,向後側扁。頭長小於體高。吻鈍,鼻孔遠離。口淺弧形,上頜較下頜長。頜須長於頭,長達胸鰭中部。頭體粒突在體側,呈6-7縱行。背側及鰭有褐色雜斑,腹側灰白,體側有一黑縱斑。

中国内陆原产鱼类共1363种 很多鱼类还未被发现就已灭绝

11.中華紋胸鮡(陝西有分佈)

中華紋胸鮡(zhào),是中國的特有物種。體長形,背鰭前方扁平,口下位淺弧形,頭寬闊,須4對,胸部具有吸盤,體面粗糙。側線完整。背鰭位於胸腹鰭間。尾鰭叉狀。背側灰褐,腹側淺黃。背鰭、脂鰭下各有一橫黑斑,鰭黃色。為底棲生活小型魚類,喜急流河灘,利用吸盤附在岩石上,主食水生昆蟲,繁殖期5-6月,受精卵具粘性。

中国内陆原产鱼类共1363种 很多鱼类还未被发现就已灭绝

12.中華鮡

中華鮡,體長,側扁,頭寬大而扁平,稍短於頭長,腹部平坦。口下位稍彎曲。須4對,眼小。背鰭短小無硬刺,尾鰭截形,側線完全,全身呈棕灰色,腹部灰白色。體裸露無鱗,為底層魚類,生活於急流多石的河流中,主食水生昆蟲幼蟲,為中國瀕危物種。

中国内陆原产鱼类共1363种 很多鱼类还未被发现就已灭绝

13.中華青鱂

中華青鱂,體長形,側扁,背平直。腹圓呈弧形。頭大適中,頭頂平寬。口上位。眼大,目徑超過吻長。體被大而薄的圓鱗,無側線。背鰭位於後部。尾鰭平截。集群生活於淺水小水域。5-8月份分批產卵。以浮游動物、蚊蟲幼體為食。

中国内陆原产鱼类共1363种 很多鱼类还未被发现就已灭绝

14.中華刺鰍

中華刺鰍,體呈蛇形。頭小而尖。口端位,吻突短鈍。眼下具刺。體被小圓鱗。第一背鰭特化為32~33枚分離硬棘。無腹鰭。臀鰭具3枚分離小棘。底棲魚類,生活於多水草的淺水區,以水生昆蟲和小型魚蝦為食。產卵期為6~7月。

15.中國少鱗鱖

中國少鱗鱖,體側扁,背緣呈弧形,腹部略平緩。上下頜略相等或下頜稍突出。鱗較少,側線有孔鱗58-82。體色灰褐或棕褐。眼後有3條深色放射紋,體側有4條暗色橫帶並散有不規則斑點。

16.中華沙塘鱧

中華沙塘鱧(lǐ),淡水小型底層魚類,生活於湖泊、江河和河溝的底部,喜棲息於雜草和碎石相混雜的淺水區。行動緩慢,游泳力較弱。攝食小魚、小蝦、水蚯蚓、搖蚊幼蟲、水生昆蟲和甲殼類。生殖期為4-6月。分批產卵於蚌殼內。卵呈橢圓形,具黏性,黏附於巢穴的內壁上。雄魚有守巢護卵的習性。 攝影 寧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