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吐槽大会才能拯救蔡徐坤

只有吐槽大会才能拯救蔡徐坤


“你打篮球真蔡”

虽然大家对图片里这个男人已经不陌生了,但我还是想简单介绍一下他。

在网友的视频创作中,他是忍者,鼓手,火影,魂斗罗,是李云龙的战友,是王境泽的兄弟,是藤原书记的舞伴。他仿佛一款神奇的调味品,配上任何一种食材,都能让传统料理香气四溢,焕发新生。

在现实世界中,他是98年出生的小鲜肉明星,12年参加湖南卫视《向上吧少年》正式进入大众视野,凭借人气综艺《偶像练习生》的冠军头衔,收获一票狂热粉丝,她们习惯以ikun自称。

偶像化经济发展到今天,粉丝行为已经和零几年那会儿有了很大区别;很多时候不是偶像吸引了粉丝,而是粉丝的支持成就了偶像。《偶像练习生》节目还未收官,各个小鲜肉的粉丝团体已经撕得不可开交。蔡徐坤的一部分粉丝为了自己的偶像费尽心思,转发评论打榜买流量无所不通,其中也不乏一些过激言行。

只有吐槽大会才能拯救蔡徐坤


不过这些还只能算是“个别粉丝”的行为,并不能构成蔡徐坤被攻击的理由。蔡徐坤事件的真正导火索,是NBA的一次商业活动。

只有吐槽大会才能拯救蔡徐坤


19年年初,NBA为了开发中国市场,邀请蔡徐坤作为NBA新春贺岁大使。

NBA的商业思路没有错:当下传统体育日渐式微,为了让捞金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开发更多的市场。而这次,他们将目标放在了大洋彼岸的中国女性群体身上。借助流量小生的话题性与传播度,势必能吸引一票女粉丝的目光,这个商业思路怎么看都很NBA,直接而有效。


但他们可能忘记了男球迷们的意见

篮球是什么?是身体的碰撞,是速度与技巧的巅峰。篮球爱好者的形象是什么?是健壮的身体,不羁的精神,是传统男性的代表形象。而蔡徐坤这种流量小鲜肉,似乎和传统男性有着审美上的隔离:化妆、娘炮、瘦弱、阴柔、没个像样的作品、黑历史倒一大堆,在球迷眼里,这种人为什么能够与克莱汤姆森比肩,成为NBA,篮球运动的代表形象?

只有吐槽大会才能拯救蔡徐坤


这就是21世纪流量的力量,但球迷们显然不愿意接受。

很快有人在综艺节目里找到了蔡徐坤秀球技的一段视频,并制成GIF,在各种论坛、网站、交流群中广泛传播。而这段视频最终也成为了“万恶之源”,鬼畜区UP们显然不会放过这个热点素材,大量视频如同雨后春笋般占据B站各分区大小页面,对蔡徐坤的攻击如同半年前六学的传播,迅速演变成一场全网络范围的狂欢。

此时的蔡徐坤,就像被过度消费的六老师,像被虎扑球迷围攻的吴亦凡,被网络文化的病毒式传播打了个措手不及。

只有吐槽大会才能拯救蔡徐坤


整件事件作为一件规规矩矩的营销合作,NBA为了开拓新市场启用流量小生,蔡徐坤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双方的合作,怎么想都应该是一件互利共赢的大好事。这可能也是蔡徐坤团队选择状告B站的原因:他们不明白,一次简单而被动的商业活动,为何会招致网友如此多的愤怒。

蔡徐坤可能会感到很无辜,一种无助的无辜:他想不明白自己作为一个篮球爱好者,为NBA站了台,却会因此遭到众多球迷的攻击。他想不明白,也没有时间去想明白,毕竟一切发生的太快了——而他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社交媒体受公司管制,经纪人可能会告诉他:“律师函已经发了,后面的事情公司会处理的,专心练习吧。”


鬼畜视频的红与黑

b站的鬼畜视频,引用饭圈的说法,属于“路人嘲”的范畴——与之相对的是“黑子嘲”,“路人嘲”指没有深入了解过这位明星的路人,对这位明星缺点的一种嘲弄和戏谑——注意这里的“嘲”并不等于“黑”,这里的路人很多对这位明星根本谈不上认识或者看法,只是将他当做一个话题甚至梗来看待。就如同杨超越,可能很多人除了那句“燃烧我的卡路里”之外没有听过她一首歌,但并不妨碍人们跟风转发她的照片当做锦鲤。而且从商业价值角度上讲,路人嘲总要比路人完全无感要好,毕竟路人至少听说过他的名字。只要热度不褪去,就总会有翻身的机会。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很多明星都会在一些场合选择玩自己的梗,典型的像最近吴亦凡的《大碗宽面》,丰富自己公众形象的同时,收割一众路人好感度。

只有吐槽大会才能拯救蔡徐坤


但蔡徐坤的公关团队可能并不明白这点。也可能是某些无底线恶搞触动了团队紧绷的神经,蔡与他的公关团队将b站告上法庭,同时也意味着将这些路人的恶搞视频上升到了法律层面。如果说前一个阶段的蔡徐坤感受到了一种无辜,那么这个阶段的路人也感受到了一种类似的无辜——毕竟,蔡徐坤是第一位将形象恶搞诉诸法律的鬼畜明星,选择了诉讼,也就是选择了与大众路人对着干,逼迫路人将对蔡徐坤的“嘲”逐渐转化成完全的“黑”。

为什么说鬼畜视频对蔡徐坤并不是一种抹黑?回忆一下鬼畜视频的常客们,从最早的葛平王朗,到近年的面筋哥,六小龄童,网友们对于这些角色的恶搞,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明星本身,而是将他们作为一个符号,一个热点来看待;面筋哥最后在网友帮助下不仅找到了当年的兄弟,还收获了一大票的人气,而即使是六老师,在全网络都在玩着“文体两开花”的梗的时候,也鲜有人针对六老师本身展开攻击,品头论足。

只有吐槽大会才能拯救蔡徐坤


当然,在整个事件后期,当事件最高潮部分已经过去的时候,网上也确实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为了黑而黑的蹭热度视频。但毕竟除了这些之外,内容好玩,充满创意的视频还是占大多数的,如果只因为这一小部分的劣质内容,攻击整个群体,显然并不是一种明智的行为。

我倒无意为某些断头、殴打、无底线恶搞的视频洗白,但凡事总要有个度,过度的黑与过度的上纲上线均是不可取的。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多数鬼畜UP主在最初制作蔡的恶搞视频时,并没有抱有饭圈层面的恶意,只是出于吃瓜看戏,跟风玩梗,或者蹭热度的目的,而视频观众往往也带着同样的心态。蔡徐坤的这场官司。


流量是偶像的修罗场

其实蔡徐坤完全不需要为整个事件烦恼。

对于蔡徐坤的恶搞,经过相当久一段时间的发酵,已经很大程度和蔡旭坤本人脱离了关系,演变成一场网络狂欢。就像前文所说的,制作和传播视频的网友,并不是在以抹黑的心态看待蔡徐坤,很多只是为了跟风和玩梗。

在蔡徐坤之前,上一个被消费的对象是六小龄童,再早点的是孙笑川,吴亦凡。针对网友的恶搞与嘲弄,正面反对和抗拒是没有意义的。就像一个乘务员拦不住涌进地铁的人群,怎样争辩都只是杯水车薪,争辩的越多,暴露出的破绽就越多,可供大众消费的点也就越多。因此,面对大面积的黑点与大范围的质疑声音,与反抗相比,迎合或许才是更聪明的做法。

几年前,b站鬼畜区方兴未艾之时,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老师,被网友作为了最初的消费对象,那句循环播放的“挖掘机学校哪家强”,似乎让唐老师的形象变得油腻而滑稽。但唐老师毕竟是老江湖,不仅没有反抗,反而主动迎合,与b站网友直播互动,在吐槽大会疯狂讲段子自黑,结果大获成功越黑越红,唐老师的公众形象,瞬间从一个油腻老顽固,变成了与时俱进的老一辈艺术家。

只有吐槽大会才能拯救蔡徐坤


而最近吴亦凡的《大碗宽面》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吴亦凡也曾和虎扑广大球迷朋友展开旷日持久的对弈,一首拉面RAP至今仍经常在鬼畜视频中见到。但吴亦凡选择把这个梗摆到观众面前,甚至写成了一首歌——展示自己编曲实力的同时,为观众展现出了自己的另一面。《大碗宽面》MV中一大片“路转粉”的弹幕也说明了,多数网友对于流量明星的态度,真的说不上爱与恨,一个简单的做法,就能让明星的公众形象得到很大的改观。

只有吐槽大会才能拯救蔡徐坤


与其绷紧神经谨言慎行,在暗处观察网友的一举一动,不如以海纳百川的心态主动出击,让蔡徐坤也上一次吐槽大会,讲讲自己出道这些年来的经历,玩一玩自己的梗,试着与网友拉近距离打成一片,网友又有什么理由刁难一个真实不做作的小鲜肉明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