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政策落地超預期

“4+7”中標品種採購進度超預期


陳金甫在介紹藥品集中採購最新進展時表示,從目前來看,各試點城市高度重視、積極組織試點、精心組織實施。截至4月1日,11個試點城市已經全面啟動,截至4月14日24點,25箇中選品種在11個試點地區採購總量達到了4.38億片/支,完成了約定採購總量的27.31%,這個數字超出了預期,也消除了以往大家對醫院採不採、用不用的擔心。中標藥品的質量和供應都得到了保障,使用量超出了預期,有關政策基本上全面落實,比如醫保的預付、醫院使用以及回款等。從試點的效果來看,試點地區腫瘤、乙肝、高血壓、精神病等重大疾病的患者獲得了質優價廉的藥品,醫療費用顯著下降。

談到接下來的工作,陳金甫指出,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的試點工作,4月3日,李克強總理召開國務院第43次常務會議,專題聽取了試點工作彙報,充分肯定了試點取得的初步成效,對下一步工作做出了部署,要求完善集中招標採購制度,加強中標藥品的質量監管和供應保障,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及時全面推開。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國務院第43次常務會議精神,會同有關部門抓好下面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繼續紮實抓好試點工作的組織實施,包括加強試點監測和督導,指導試點地區確保中選藥品的質量和供應,促進中選藥品的優先使用,能夠讓患者真正得到改革試點的實惠和紅利。

二是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及時啟動試點的評估、總結,指導完善試點政策。

三是按照國務院43次常務會議的部署,根據試點評估的結果,充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完善集中招標採購的政策和制度,研究部署擴大試點工作。”

“4+7”政策落地超預期

假如試點進一步擴大


一時間,藥品帶量採購再度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當然,其中也包括藥店。短期來看,“4+7”帶量採購對藥店影響有限。益豐2018年年報顯示,目前與其市場重疊的城市是上海市,截至2018年末,上述帶量採購品種,銷售額佔公司總銷售的比例僅 0.35%。

一心堂則亮出一組數據:

“4+7”政策落地超預期


數據來源:一心堂2018年年報(表中毛利率為前臺過機毛利率)


截止2018年末,“4+7”帶量採購品種,銷售額佔比不到一心堂總銷售的1%,毛利率也顯著低於公司平均毛利率,其中標價的變動不會對一心堂銷售、利潤產生重大影響。


“加強與中標企業及非中標企業的業務合作,將公司零售藥店變為該部分商品的重要銷售渠道。”在有關品類的拓展上,一心堂和益豐態度一致。

由國家醫保局主導的藥品帶量採購,目的是為了通過壓縮流通成本,節約醫保資金用於把更多的好藥納入醫保。在首批藥品帶量採購實施之初,連鎖藥店對其關注度不高,因為基本不涉及藥店的經營品種,但如果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參與的品種更多,可就不一樣。

據專家估算,“4+7”城市的藥品市場約佔全國三分之一,而藥品零售市場又是醫院佔大頭,按照目前推行情況,這是藥企無法抵擋的誘惑。另外,由於此前已經有浙江(不在“4+7”試點範圍)對醫保藥品要求院店同價,因此不排除藥品帶量採購最終會影響藥店。

據瞭解,實行院店同價後,為了不失去藥店的份額,有些廠家採取了補貼的方式。例如:某醫保藥品在醫院藥房的售價是8元,藥店原來的售價是10元,實行院店同價後,廠家給藥店2元的差價補貼。

對於藥企在浙江的做法,有藥店老總提出質疑:一是廠家不可能給所有的藥店補貼,只能是少數的重點客戶;二是如果長期如此補貼下去,藥企是否承受得起?

這樣一來,醫保藥品的大幅度降價可能不能避免。在國家醫保局此前發佈的《關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醫保配套措施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各試點地區醫保部門對非中選藥品2018年底價格為中選價格2倍以上的,2019年按原則下調不低於30%為支付標準;在2倍以內(含2倍)的,原則上以中選價格為支付標準;低於中選價格的,以實際價格為支付標準——這意味著藥店在品種採購上可騰挪的空間將大為縮小。

事實上,零差率銷售、兩票制、處方外流等種種舉措,都是為了把醫院藥房的藥價降下來,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從而解決看病貴的問題。假如像美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實現醫院處方外流,患者可以憑外流的處方到藥店刷醫保卡購買醫保藥品,如此一來,要求藥店銷售的醫保藥品削減大部分的流通成本,也在情理之中。何況,對於同一種醫保藥品,如果醫院的價格遠遠低於藥店的價格,顧客會做出什麼選擇?加上阿里健康、騰訊的“入局”,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的購藥方式會讓購藥更便利,也會讓價格更透明。

“4+7”政策落地超預期

第二次平價浪潮來襲?


客流下降,忠誠顧客流失是藥店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醫院、社區的藥價在‘4+7’實施以後將大幅下降,特別是一些心腦血管等慢性病用藥,大部分的患者將回流醫院或社區。”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說道。

那麼,藥品帶量採購會不會帶來第二次平價浪潮?從各種相關政策來看,可能性較大。

康愛多創始人、電商資深從業者王燕雄認為,“4+7”帶量採購目前受衝擊的主要對象是工業企業,沒有入選的藥品,都有全線降價的壓力。從長遠來說,假如藥品帶量採購真的在全國各地落地,行業以往的高毛盈利模式必將受到根本性的衝擊,優化企業供應鏈,提升門店運營效率,以低成本、高效率、大規模的方式決勝市場,這將成為行業轉型的必由之路。

顯然,一旦藥品帶量採購掀起第二次平價浪潮,藥店要麼做大規模以量換價,要麼改變盈利模式。

對此,億連鎖藥店俱樂部副理事長、陝西眾信醫藥超市連鎖有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喬元輝認為,在新的政策衝擊下,無論是上游工業還是零售終端,其未來經營模式都有可能發展重大變化,如何儘快做好應對工作,適應行業快速變化,需要業內精英儘快思考。

“零售藥店不妨做一些項目方面的創新,加碼健康養生領域,著重關注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同時,藥店也要有信心,‘4+7’的大環境下,藥店在醫藥產業鏈中也有店面多、靈活性強等優勢,充分發揮自身的角色作用,可以把醫院的流量引至藥店。當然,要做好這些,必須提高專業服務水平及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