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觀察】智慧醫療讓就醫更高效更簡單


【津雲觀察】智慧醫療讓就醫更高效更簡單


【津雲觀察】智慧醫療讓就醫更高效更簡單

按照預約時間前來就診,一站式辦理入院和出院手續,通過分級診療在基層醫院享受到了三級醫院的診治……曾幾何時,就醫過程中最大痛點“長時間等待”正在“智能醫療”建設中逐步消失。就診效率和服務提升的背後是互聯網搭建的平臺,是數據的支撐。智能大會在津舉辦三年來,智能醫療與健康、“互聯網+醫療健康”納入天津市智能科技發展重點任務,藉助智能大會契機,智能醫療更得到了縱深發展。在5G已經到來的今天,智慧醫療還將給百姓帶來更好地就醫感受。

【津雲觀察】智慧醫療讓就醫更高效更簡單

“智慧門診”給就診提速

前一晚,王女士胃部不適,她通過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的Q醫系統預約了第二天上午(9:00)的醫生。王女士準時來到醫院自助機器上取號,等候,半個小時,拿好了藥的王女士結束了就診全過程。“以前特別怵頭來醫院看病,等候五小時,看病五分鐘,真是一點也不誇張。”王女士告訴記者,預約掛號省時省力,繳費在自助機上掃碼完成,真是太方便了。

目前,醫科大學總醫院Q醫智慧門診的有效用戶已經超過200萬人,活躍用戶150萬人次,門診就診時間大幅縮短,患者從掛號到醫生接診的等侯時間由以前的平均71分鐘下降到20分鐘,從醫生開具處方到繳費完成的平均用時從以前的13分鐘下降到7分鐘。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信息處處長楊旭說:“門診樓的設計接待能力是3500人次,而現在每天平均接診量是11000人次,但我們看到,門診大廳內的患者並不擁擠,這就是智慧門診帶來的效果。”

“2017年9月,作為天津首家‘門診智能採血’管理系統在醫科大學總醫院正式運行,採血效率提高2.5倍。”楊旭介紹,以前門診抽血患者需要忍受半小時以上的人擠人排隊,現在只需坐在等侯區,聽著智能叫號系統的指揮就可以抽血了,患者的就醫感受得到了大幅提升。

“截至2018年底,全市39家三級醫院、14家二級醫院先後上線了智慧門診,普遍提供多渠道預約診療、自助機服務、手機在線結算、信息推送等便民惠民服務,移動終端預約比例達65%,自助繳費比例達30.59%。”天津市衛健委信息處處長楊光明告訴記者,推廣智慧化就醫服務,群眾就醫流程進一步優化,就醫等候時長大幅下降,實現了診療效率、就醫秩序、患者感受同步提升。

【津雲觀察】智慧醫療讓就醫更高效更簡單

“智慧住院”4分鐘完成一站式辦理

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第二住院樓的住院服務中心,患者田女士正在辦理眼科住院手續,只見她在智慧住院系統掃描身份證信息後,相關的住院信息全部在機器上顯示,田女士核對無誤後確認完成電子簽名。整套入院手續辦理只用了3分多鐘。

“以前患者先要辦理入院手續,再去繳納住院費和連接醫保,這就需要在多個窗口反覆排隊,我們曾統計過,患者辦理一次住院手續要兩到三個小時。”醫科大學總醫院住院服務中心主任馬麗婭說,“現在我們依託智能信息,把所有的功能做在一個系統裡,每個住院樓都有一個住院服務中心,每臺機器和工作人員都是同質化的,一口多能,患者再也不用跑來跑去辦手續了,踏實坐住了,幾分鐘就完成。”

記者瞭解到,患者和醫院醫務人員都可通過手機APP、網站、自助機等多種載體,完成電子住院證開具、床位智能排隊、入院手續辦理、住院押金交納、醫保資格確認、住院每日清單查詢、醫護提醒、出院手續辦理、出院康復指導、預約複印病歷等住院相關操作,解決患者和醫院間信息互通不及時、排隊等候時間長、辦理醫保手續繁瑣等問題,大大降低醫院勞動力的投入,提高住院患者就醫體驗,使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互聯網平臺讓分級診療紮實落地

2016年8月,和平區所有的社區醫院就上線了智慧門診自助就醫系統,社區居民可以通過部署在社區醫院的自助機完成總醫院的掛號、繳費等操作,和平區社區醫生可以通過醫聯體智慧門診家醫版與總醫院醫生進行互通和交流,系統還具備雙向轉診、醫療協作、繼續教育、檔案互通等功能。

“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慢病分級診療平臺,構建家庭、社區醫院、上級醫院多層級的閉環管理模式,實現數據共享。”楊旭說,“患者在基層醫院拍了片子,社區醫生可以直接上傳給總醫院的診斷醫生,請他來進行診治。這樣,患者在基層醫院就可以享受到三級醫院的診治服務。通過分級診療平臺,實現小病不出社區,使得三級醫療服務體系相互促進發展,解決了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5G引領新型醫療服務模式

數字化醫院、智能化管理、移動醫療和互聯網醫療將開啟醫院5G新時代發展,引領新型醫療服務模式。

今年,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將構建基於5G的移動智慧護理、移動智慧醫生、患者流量監控、遠程重症探視、遠程手術示教、遠程超聲檢查等多個應用系統,更好的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實時掌握院內患者數量。“一旦某專科門診出現大量患者集中就診,我們可及時調配醫務人員‘增援’。醫生在查房時直接用PAD記錄並上傳,患者住在ICU時家屬不能陪床,但可以利用高速的視頻系統替代‘探視’,坐在家中就能瞭解家人狀況。”馬麗婭說,護士還可以在為住院病人服務時,掃描患者手環確認藥品匹配,減少人工誤差。

智慧醫療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彙集和應用

隨著智能化發展的逐步深入,2019年,天津市衛健委啟動了“天津市健康醫療大數據超級平臺”項目,實施全市各級各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全量醫療數據和全市1100萬份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在平臺彙集。

楊光明表示,42家三級醫院已開展全量醫療數據彙集,並實施數據治理和標準制定工作。啟動實施全區域大數據決策分析、重點數據指標監測、醫院績效考核評價、電子處方審核、綜合監督監管、互聯網服務監管等管理治理應用;激活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診療數據,推進患者健康、診療和檢查檢驗信息在各級公立醫療機構流轉等共享應用;實現患者可便捷獲取個人歷史全診療與健康信息等開放應用。

此外,天津還正在大力推進“互聯網+區域醫療”服務,推廣應用全市統一的基層公共衛生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系統,實現家庭醫生、居民可通過系統便捷化查詢居民個人健康信息。2018年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調閱健康檔案及居民就診記錄超過了1800萬人次。

目前,全市互聯網診療服務監管平臺已經上線測試。全市救護車輛全部搭載遠程救治音視頻車載設備,與全市急救定點醫院實現實時互動,提升救治效率。市胸科醫院的“互聯網+遠程心電監測”已覆蓋全市50%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銜接家庭醫生,就可以為心血管慢性病患者提供日常監測和健康管理。通過“互聯網+”,為患者提供智能服務。(津雲新聞記者趙穎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