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近几年的高校录取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来做参考填志愿?

飚来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志愿填报中的投档线和录取线的含义。很多考生和家长都会将其认为是一回事。

投档线:也叫提档线,是高校提取档案的分数线。与录取线不是一回事。例如:部分本科院校提档线是依据1:1.2的比例划定的,学校会对提档线上的所有考生阅档,再把多余的20%考生退回省招办,因此,提档线上的考生并不一定会被录取。这里要说明的是,每个学校关于投档比例的要求不一样,有些是1:1.05,有些是1:1,浙江省执行的都是1:1投档。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仔细查看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查看)。

这里举例说明一下: 假如某本科一批高校理工类计划招生30人,填报该校且成绩在本科一批线上的人有60人,省招办按其招生计划数的1.2倍需投档36份,计算机将这60人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排序在第36位的考生成绩即为该校本批次理工类的投档线。学校经审阅,择优录取其中30人,将其余6人档案退回省招办。

录取线:各高校实际录取的最低分数线。由于高校录取时是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的。因此录取线常常会高于投档线,部分高校的录取线也可能等于投档线。

家长和考生甚至中学教师在考察以往某高校录取情况时,往往只关注该校的投档线,实际上,绝大多数高校在录取时都是依照“分数相同看志愿,志愿相同看分数,分数是前提,志愿是依据”的原则,按照分数由高到低排序录取。由此可见,所谓投档线实际上是一条最低程度的必要条件。


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充分了解的实际情况不仅包括投档线,还应包括录取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该校三年来在该省的最低分,意味着考生能否接近进入该校的门槛;平均分意味着考生能否有把握进入该高校;最高分意味着考生在该高校中可选哪些专业。其中,最重要的是平均分,如果考生的成绩在该校录取平均分附近,被录取的可能性较大,但是大家都依据平均分很容易导致“扎堆”。在实际填报过程中,我们更多的会将这些分数对应的位次转换成等位分,因为每年的考题难易程度不同,所以分数波动可能会造成参考不准,相对来说利用位次折算成等位分来参考会更加准确一些。

本人从事高校教育培训工作12年,走访全国500余所本专科院校,亲授在校大学生10000余名,从事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工作4年,服务过数百名湖南、浙江地区高考考生。

《2019年浙江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已编写完成,只需二部即可免费获取,1、关注并转发,2、私信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