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国为什么没有航母?

细看精彩瞬间


众所周知,二战时期的德国是以开创“闪电战”的陆军和空军而闻名于世的,尤其是德国的陆军,在装甲部队的钢铁洪流之下,迅速横扫整个欧洲大陆。但对于德国海军而言,除了在大西洋海底施展狼群战术的德军潜艇之外,那就是以击沉“胡德号”为首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在内的几艘战列舰。很少有听过关于二战时期的德国航母,但事实上德国在二战时期确实是有航母的,只可惜由于希特勒推行的陆上军事战略,海军也只作为配合陆上作战的一种有限力量使用。

所以德国计划建造的两艘航母,第一艘“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虽然已见雏型,舰体也以建成下水。第二艘“彼得·斯特拉塞”号航空母舰也仅仅是列入了建造计划,在最后由于德国已经将主要的军事 力量和战争潜力都投入到了陆上战场,德国不仅取消了建造第二艘航母的计划,就连第一艘已经建成雏型且已经下水的“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也被迫减慢了施工进度,以至于到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的“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


德国为什么在二战期间没有航母?

德国为什么在二战中没有航母,除了希特勒主推陆上军事战略之外。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二战期间,德国海军与德国空军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以德国空军元帅戈林为首的“空权”派强烈反对海军拥有航空兵,因为戈林认为海军拥有航空母舰的话,那么必然会影响到甚至是削弱德国空军的实力。与此同时,海军拥有了航空兵之后,可能还会因此分散了戈林对德国空军的专断权。为此,作为德国空军元帅的戈林曾扬言:“一切会飞的东西都属于我!”他甚至公然威胁海军说,即使德国的第一艘“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竣工也不会给其配备舰载飞机。

可以说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建造航母的速度进程缓慢以至于最后德国海军连一艘航空母舰都没有,跟以戈林为首的德国“空权”派与德国海军之间的阻拦与矛盾有十分直接的关系。其次再加上戈林这个亲密伙伴对希特勒的忠诚,也阻止了希特勒对德国空军本位主义的干预。在这场由德国空军与海军之间的相争之中,由于希特勒站在了戈林这一边,使得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上将以及他的继任者邓尼茨元帅为争取早日组建海军航空兵的多次努力也均以失败告终。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海军曾于1942年把两艘大型邮船“欧罗巴”号和“波茨坦”号改装成辅助航空母舰,最终还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舰载飞机而就此放弃了。到了二战后期,纳粹德国的海军连岸基航空兵也没有,就更不可能拥有航空母舰了。面对愈加强大的英国海军,最终德国海军仅剩的几艘大型战列舰也相继被英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与战列舰的配合下击沉了。


“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的下场如何?

“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不仅是二战期间德国唯一一艘船体建成下水后的航母,也是二战时期德国唯一拥有的一艘航空母舰。1936年12月28日德国基尔造船厂一下子就铺设了两艘航母的龙骨,到了欧洲战场战事全面打响之时,“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的建造已经完成了85%左右,一些航母上所配备的基础设施也均以安装完毕,到了1938年“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下水的时候,希特勒甚至对这艘德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行了一个纳粹军礼,在希特勒的眼中他希望这艘巨型船只能帮助德国征服整个北海海域,从而来扼制英国海军。但是到了1939年10月至1940年5月期间,由于德国海军的总体战略思想发生改变,最终这首德国的第一艘航母的建造工程完全中止。

好在当时的德国在航母还未建造完工之前就已经建造了庞大且完善的水下攻击部队,也就是德国著名的潜艇部队。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军潜艇共在大西洋海域击沉了盟军各型舰只471艘,正是这种在二战初期就使得英伦三岛陷入绝望之中的胜利也迫使德国人忽视了海上航空力量的建设,最终在盟军水上军舰以及空中反潜力量的打击下,德军潜艇部队最终失败在大西洋海域。

而德国这第一艘还未百分百建成的航母在1945年4月被仓皇而逃的德军凿沉在波兰什切青港口附近的浅水里。战后苏联曾将这艘处于雏型的德国航母捞起并拖往苏联,但悲催的是这艘航母在中途拖行途中触雷沉没。1947年8月苏联又再次捞起这艘两度沉没的航母,在经过苏联海军的反复研究之下,最终这艘纳粹德国的航母还是难逃被炸毁的命运,在苏联海军的狂轰滥炸之下沉入了深海。


以上均为个人看法,多有疏漏,烦请纠正。

文|宇泽历史


宇泽历史


德国二战有航母,但没有建造完成就停工了,算得上是二战一大憾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国人的境地完全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再加上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以及20世纪前半叶经济的不景气,德国海军的发展几乎就是交了张白卷。

整个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海军基本没有什么建树,20年代不仅仅有希特勒的啤酒馆暴动,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政变、颠覆、分裂和内斗。在艾伯特总统被判刑后,继任的兴登堡才稍微终止了混乱的场面,并偷偷为海军藏匿了一些骨血。

1928年雷德尔开始担任德国海军部长,这位后来的纳粹海军元帅特别热衷于复兴德国的水上力量,以至与崇尚潜艇战的邓尼茨水火不容。1929年2月雷德尔提出了最初的航母建造计划,希望能建设4艘航空母舰,优先建设两艘。

上图左起.意大利“天鹰”、法国“贝亚恩”、德国“齐柏林”

不过此时的德国没有余力建造航母,雷德尔的方案得不到保守的兴登堡支持,因此德国的航母建造计划在吵吵嚷嚷中渡过了好几年。在此期间英国海军已经初步意识到航母的军事价值,进行了大量的建造企划和实验。

直到希特勒上台以后,雷德尔的航母计划才得到了初步的肯定,虽然希特勒本人也是个大炮巨舰主义者,但他仍然批准了先建造一艘航母的方案。随着德国国力在30年代的迅速飙升,希特勒迅速将建造航母的“Z计划”全面放开,4艘航母全部列在了日程之上。

1935年“齐柏林伯爵”号航母方案通过议会审核。

1936年德国航母开始建造。

1938年12月8日“齐柏林伯爵号”船壳下水,进行舾装。同年第二艘航母也开工建造。

德国人为了这艘航母费劲了心血,还专门为之准备了梅塞施密特BF109T型战斗机,以及“施图卡C”舰载俯冲轰炸机和Fi.167 Il鱼雷机。但它们的上舰进度都缓慢的可以,进度严重拖延了航母的后腿。

这些舰载机为雷德尔的航母带去了麻烦,因为德国海军并没有单独分列出航空兵部队,空军元帅戈林蛮横霸道的将德军全部的飞机都揽到了自己怀里,他声称:“德国一切能飞的东西都是我的。”海军的航母计划被戈林视为争权的行为,因此成为戈林极为抵制的东西,他完全就不配合海军,别说舰载机研制了,连机场都不给你修。

当然,德国海军内部的倾轧也对航母的工程进度起到了很大影响,特别是邓尼茨的潜艇派,他们与戈林结为同盟,通过对元首政治圈的影响,取得了大量的资金。同时希特勒也对通过潜艇战克制英国更感兴趣,哪怕雷德尔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德国战争海军的水面舰艇与人员训练根本不足以与英国人在海上称霸,哪怕打破交战也极为凶险。

然而希特勒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不行”二字,如果水面舰艇无法达到他迫切的战争需求,那么他的热情也将迅速降温。尤其是听到雷德尔“如今的水面舰队对上皇家海军只能做一件事,懂得怎样勇敢的去死”的言论时,“Z计划”已经走到了尽头。

1939年10月“齐柏林”号出现了第一次停工,到1940年4月航母再次停工,理由是没有火炮给它用。6月份一切戛然而止,航母距离完成仅剩下20%不到的进度。在操控设备以及锅炉都安装完毕的情况下,德国人完全放弃了“齐柏林”的建造,连带着航空兵的募集训练以及海试准备工作全部停止。7月,航母上刚刚装上的15cm大炮和各型防空被重新拆下,用于海岸防御。船体则被当做海军的库房。

比“齐柏林”更惨的是第二艘动工的航母,这艘1938年刚动工的船体直接被回收,大量的钢材被拆解回炉,迅速的转换为原材料。这艘航母并没有留下名字,只是人们从“齐柏林”的名称以及各种非官方材料中推导出了“彼得·施特拉塞”这个名字。这是位一战时期的海军飞艇指挥官。

希特勒再没有耐心将资源投入到这些巨舰上面去,他甚至对所有的水面舰艇以及雷德尔本人都产生了排斥。潜艇战成为希特勒战争计划中的核心成分,邓尼茨也愈发的如日中天。

对元首来说,最起码潜艇可以发挥更高效的海上封锁,让弱势的德国海军能在海上对英国进行战略性遏制。戈林也很满意,因为这样不必抢走他的空军力量,确保飞机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意味着权力的坚固。以“狼群”战术为本的邓尼茨更是坚信潜艇是德国海军唯一的法门,他也乐于看到雷德尔失势,这样头顶的石头就挪开了。

于是在一群各怀心思又急于在战争面前求成的高层意识下,德国的航母基本画上了句号。1940-1941年的海上战斗也确实显示出水上舰队的不足,海军连战列舰“俾斯麦”号都战沉了。

但恰恰是“俾斯麦”的击沉,让“齐柏林”获得了一次新生的机会。一架从英国刚服役没多久的“皇家方舟”航母上起飞的双翼攻击机打坏了德国战列舰的尾舵,致使它陷入被围困的死局,这让人们看到了舰载机的作战能力。

到1941年底,日本发动了对美国珍珠港的奇袭,6艘航母组成的战斗群长途奔袭,将美军太平洋舰队堵在港内狂洗,一水战列舰被炸得沉的沉翻的翻,航母的作战能力让人刮目相看。

1942年5月,经过雷德尔的不断活动,希特勒终于决定重新开展航母的建造工作,要求力争在1943年完成航母的设备安装工作,1944年航母投入使用。

但此时“狼群战术”正值如日中天的顶峰,各种对航母的掣肘仍然接踵而至。最大的阻力仍然来自于空军,戈林一面在元首面前保证,他已经为航母准备好了10架战斗机和20架折叠机翼的“施图卡C”,一面又对海军耍赖,声称空军不可能为BF109T和“施图卡C”的改进单独耗费功夫,更不可能专门设计新飞机。如果让这两种战机上天,德国海军得自己研发弹射器出来。

在这种无奈的现实面前,德国海军的水面舰队完全成了后妈养的,看看同期与陆军马鹿互撕的日本海军,真是令人感叹不已。

在各种吵吵嚷嚷声和战争的动乱下,直到1942年12月,“齐柏林”才得以进入德意志船厂的浮船坞进行重新整备。

但是噩耗又一次对着命运多舛的德国航母袭来,1942年12月底,德军由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吕佐夫号袖珍战列舰以及6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前往巴伦支海堵截英国运输船队,结果英军驱逐舰顽强的拖住了德军大舰,并很快招来了谢菲尔德号和牙买加号巡洋舰,双方在低能见度情况下爆发了一场浑浑噩噩的海战。

此战德国水面部队低劣的表现另希特勒大为震怒,他大发雷霆的表示要拆掉全部的水面舰艇,让这些无能的东西都回炉。雷德尔元帅被迫辞去了海军部长的职务,邓尼茨顺利上位。

这时所有的水面舰艇都失去了主心骨,几乎全部处于抛荒状态,此后纷纷迎来拆解和抛弃的命运,更别提还在建造中的航母了。在邓尼茨的领导下,潜艇成为德国海军唯一存在的价值。

“齐柏林”航母就此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就连盟军都懒得去轰炸这反正完不了工的东西。面对这艘完工近9成的心血之作,德国人又狠不下心拆解回原料。因此“齐柏林”静静的停在波兰的什切青港中,再也没有挪过窝。

1945年,苏军连续大反攻,“齐柏林”落到了苏军手中。溃不成军的德军根本来不及执行希特勒摧毁航母的命令,仅仅将它凿沉在码头。

不过苏联人倒也没有过多理会这艘德国航母,他们于1946年3月将“齐柏林”捞出并拖到了列宁格勒船厂,但并没有将之编入作战序列,而是划为红海军“101浮动基地”使用。具体用途...拖战利品。

1947年8月,西方的侦察机在波罗的海附近发现了“101号基地”的身影,据说当时苏联人已经完全不拿豆包当干粮了,这艘第三帝国熬尽骨血的航母,成了苏联的训练靶船,正在轮番遭受轰炸机的攻击。

就这样,德国海军的航母梦彻底化为烟云。


王司徒老百科


二战期间德国是有航母的,而且还是两艘,只不过一艘是下水之后的半成品,另一艘还停留在制造阶段直接报废。它们的名字分别是:“齐柏林伯爵”号和“彼得·斯特拉塞”号。前者是为了纪念硬式飞艇发明者齐柏林,后者是以德国飞艇部队指挥官彼得·斯特拉塞命名。

“齐柏林伯爵”号航母。

“彼得·斯特拉塞”号航母。

二战德军最知名的战术包括:海军邓尼茨的“狼群战术”以及古德里安的“闪电战 ”,并称为德军海陆两大法宝。正是由于德国的目标是欧洲大陆,和英国也就是一个海峡之隔,战术思想上的差异导致了航母建造的重视程度不高。

1929年海军提出建造上述两艘航母,1935年才得到小胡子的批准,凭借德国先进的工业建造水平,进度相当快。1938年,“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下水,由于海军总体战略思想的改变而于1939年10月起停滞(美国没有介入前“狼群战术”效果不是一般好,造航母还不如造潜艇)。

直到1942年5月,海洋和天空都不再是德国人的天下,为保护舰队免遭敌人空中打击,航母建造工作正式恢复。不过和日本海陆马陆的不和一样,德国空军司机戈林对于航母的重新开建非常不满。戈林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戈林曾经说过:在德国土地上一切会飞的东西都属于我。航母一旦开始发展,就需要大量的舰载机,那么空军的力量自然就受到削弱,空军地位就会受到影响,自然也影响其个人在德军中的地位。因此,海军造自己的航母,空军负责舰载机,可是就不配合,有舰无机你还能上天。

JU-87C舰载机。

海军的航母有了,没有配套飞机,时不我待,只能玩命的造潜艇去送人头。1945年4月,仓惶逃窜的德军为了不让“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落入苏军之手,就将其凿沉在波兰海域。

“齐柏林伯爵”号性能如下:

满载排水量:31367吨、全长262.5米、最高航速33.8节、续航8000海里。

舰载机配置包括:常规情况下42架(战斗机12架,攻击机30架),最大载机量50架(其中10架梅塞施米特式109型战斗机、20架容克Ju 87型俯冲轰炸机、20架费策勒Fi 167型鱼雷轰炸机)


河东三叔


二战期间,德国是有两艘航空母舰的,唯一一艘下水的航空母舰“齐柏林伯爵”号。1938年开始动工建造,可因为一些原因,中间停了好几次,等快要完工的时候,1945年,苏军即将占领德国,为了防止该舰落入苏联手中,纳粹德国就将其炸毁。

另一艘姊妹舰“B航舰”,它在建造中途停工报废,从未实际下水。

为什么德国在整个二战期间没能建造出一艘航空母舰呢?

原因一:戈林的阻挠限制了德国航空母舰的发展

二战期间,戈林作为空军元帅,跟希特勒的关系非同一般,戈林极力反对建造航母,他反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航母需要大量的舰载机,一旦发展航母,那么德国空军的力量势必会受到削弱。

二是戈林担心海军发展航母,一旦壮大起来,可能会威胁到空军的地位。



原因二:作战对象让德军放弃了发展航空母舰的计划

二战期间,德国的主要作战对象都是欧洲国家,都是可以通过陆地到达,例如周边的法国、比利时、波兰等,德国只需要发展陆军和空军就可以占领这些国家。

唯一例外的是英国。

但英国跟德国之间就隔了一个英吉利海峡,德国的空军完全可以对英国实施轰炸。再加上德军的闪电战效果良好,这让希特勒相信,借着陆军和空军,就可以达到征服欧洲大陆的目的。

德国海军的主要作战对象是英国的运输船队,面对传统的英国皇家海军,正面作战肯定是行不通的,于是海军方面就采用邓尼茨提出的“狼群战术”,利用潜艇偷袭,达到摧毁商船的目的后,就溜之大吉。

原因三:资源的限制

二战期间,德国的所有工业都倾向于陆军和空军的武器装备,都在生产飞机、坦克以及火炮等武器,很难腾出精力和资源来建造航空母舰。


再加上航空母舰是个系统性的工程,它需要舰载机,需要护航的船只。而当时德国三军的次序为陆、空、海,军费大部分用于陆军,其次是空军,哪有那么多的资金来建造航母?


金兔历史


航母这一海上大杀器,是在二战爆发后的日本使用大量航母偷袭美国珍珠港后,采样世界各国看到它空前的战斗力,其舰上携带的舰载机的攻击力更是恐怖。

而在二战爆发之前,世界各国奉行的都是以大舰巨炮著称的装甲战列舰。
说到德国在二战中有没有航母?答案是有,不过只能说在建,到二战结束德国投降这艘航母都没有完工。

德国在1938年,开工建造“齐柏林伯爵号”,这艘航母的设计舰体长度为262米。不过因为各种原因,这艘航母都没有在希特勒的重点建造计划中,直到德国战败这艘航母还处于建造中没有完工。

自从一战结束德国战败,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军事力量受到很大的制约,不能拥有大型战列舰、军队人数不得超过10万等等方面。

所以说在二战前德国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导致海军发展前滞,并且在二战前德国并没有意识到航母在以后会取代战列舰的海上霸主地位。这也是德国在二战爆发前并没有发展航母计划的一个原因!



在二战前期1938年,希特勒才想到了发展航母的计划,开工建造了“齐柏林伯爵号”。

不过这一计划遭到了当时德国空军司令戈林的极力反对,他认为德国想要占领整个欧洲,只需要从陆上进攻、与空军的配合就能完成。根本不需要航母这种远洋进攻的钢铁巨兽。当时戈林为何会阻止希特勒发展航母的原因是,如果德国大力发展航母,势必会需要为海军制造大量的舰载机与大量的航母战斗群的护航战舰。

如果德国把军队的资金倾斜投入到发展航母计划当中,那么必然会削弱现有的空军与陆军的强大战力。这是作为空军司令的戈林不愿意看到的!

而当时德国需要海军力量进攻的只有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其他的欧洲国家德国完全可以依靠强大的陆军一举歼灭。

就算是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德国空军稍微远一点航程的战机就可以实施攻击。德国再怎么发展海军力量,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可以与曾经的海上霸主英国皇家海军相对抗,还不如多发展几艘潜艇用于偷袭划算。

所以直到德国战败,一波三折建造中的航母“齐柏林伯爵号”也没有正式服役德国海军!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军器战位


俗话说得好——“百年海军”

德国的海军一直以来地位就低于陆军空军,也确实没有什么发展海军的需求、愿望,德国的资源不够也是一个大问题。

航母需要大量的油,德国当时柴油之后给自己的潜艇用,坦克、装甲车都只能用汽油,就没有多的给航母了。

而且二战德国海军实行的是“破交战略”,既破坏对手的交通线、运输线,是以攻击对手商船为主的,打了就跑,因此需要大量的潜艇、巡洋舰这类隐秘性好、跑得快的东西。而航母是为了打正面对抗和支援陆军作战的的,是为了消灭对方的主力舰队和陆上部队的。德军没有这样的需求,英吉利海峡很短,用陆基轰炸机就够了,去炸美国是不可能的,其他战区又都是陆上接壤的。


MartinRiggs


我给你解释吧

一,历史原因: 一战时,德国曾经建设出了一支能与英国匹敌的海军,但是一战结束后,德国的出海港口被大幅度减少,海军的数量,吨位都受到严格的限制(最大吨位只允许1.5万吨左右),所以根本不具备制造航空母舰的条件。

二,军事理论原因: 二战开始前世界的海军大国依然信奉巨舰大炮主义,连像日本这样以海军为一切基础的超级海军强国,都在制造当时世界上吨位最高的大和号、武藏号战列舰,凭德国的军事理论,根本不可能把钢铁资源用于制造航空母舰。



三,现实原因: 二战结束后,英国取得了大西洋的绝对制海权,作为传统海军强国,他是绝对不会允许有欧洲国家拥有强大海军的。所以严格封锁了从英吉利海峡到大西洋的海路,二战中,德国制造的超级战列舰埤斯麦号就是未入大洋,就被英国海军消灭,所以,德国不可能冒如此大的风险,将人力物力投入到航母上。


四,技术原因: 制造航空母舰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支持,就是现代,能制造航空母舰的国家不过10个,德国当时的海军主要技术力量都用于投入投资少见效快的潜艇上,不可能有多余的技术力量制造航空母舰。


rey有点呆


二战中德国原本打算建造航母的,但是后来全部改成潜艇了,海军方面的邓尼茨提出的“狼群战术”在战争的中前期效果显著,因此深得人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的海军将领邓尼茨之所以被称为“狼头”,就是因为他首创了海战的“狼群战术 ”,使纳粹德国海军在二战初期猖狂一时。“狼群战术”与古德里安的“闪电战 ”并称为纳粹德国军队的海陆两大“法宝”。

还有就是德国并不重视海军的,他们的焦点在陆军对欧洲大陆的争夺


无法言语的失落


德国日本苏联法国这样的工业相对美国实际上属于中等国家。他们的资源实际上是有限的,这就导致特别是战时他们发展军事力量时必须有侧重点。德国跟苏联都是发展大陆军,空军是以战斗机中短程轰炸机为主。而日本则是以海军为主,陆军的机械化装甲化完全没进行。只有世界第一强的工业国美国,陆海空三军比较均衡发展。而且还有别人没有的远程轰炸机。所以除了二战德国没有航母,苏联也没有。日本没有像样性能的坦克,完全没有赶上机械化装甲化陆军改革的步伐。


老马150806910


一来德国的工业规模相比美苏小,短期内建设不了庞大的海军,二是德国工业先进但是资源少,不足以维持庞大的海军消耗,第三德国是大陆国家,它的战略重心是在陆地上,尤其是东方所以没有必要或者在解决陆上问题前没必要扩大海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