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仁巷:蒲城的“六尺巷”

在渭南市蒲城县的老城区里,有一条东西向的达仁巷,坐落着王鼎故居和家祠。2019年4月21日,天蒙蒙亮的时候,独自在蒲城县里闲转,专程前往达仁巷,寻找到一段刻字——

达仁巷:蒲城的“六尺巷”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王鼎家祠位于达仁巷34号,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现存门楼、矮墙、东西耳房。1997年4月10日,这里被蒲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王鼎家祠东侧,有一条南北向的巷子,北面连接着东西向的杈把巷。这条巷子的南口,西侧的墙角下方,镶嵌着一块长方形的界石。它被现代的砖墙包裹起来,只露出东南两个面,上方还涂满了油漆,所以显得很不起眼。

达仁巷:蒲城的“六尺巷”

达仁巷:蒲城的“六尺巷”

通过仔细观察,在这块界石的东面上方,可以看到两列十个汉字:“墙外余地三尺,栽树五株。”由于没有任何标识和保存措施,所以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段文字。但是,它承载了清代爱国名相王鼎的一段高风亮节的佳话。

达仁巷:蒲城的“六尺巷”

王鼎(1768-1842),字定九,号省厓、槐荫山人,陕西蒲城人。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礼、户、吏、工、刑等部侍郎、户部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

王鼎在京为官的时候,邻居因庄基地的事情,跟王鼎的家人发生纠纷。于是,家人写信,告诉王鼎,希望他能帮忙。王鼎看到信后,将明代诗人林翰的《戒子弟》诗稍加修改寄给家人:“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依然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王鼎家人看到这封信,立马明白他的意思,主动向西让出三尺,形成了这条不长的小巷子。对方也觉得王鼎家人正义大气,经过两家人的商量,和气地解决了纠纷,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达仁巷:蒲城的“六尺巷”

达仁巷:蒲城的“六尺巷”

如今,这条小巷子成为达仁巷的一部分,也是连接王鼎纪念馆和林则徐纪念馆的必经之路。在巷子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王鼎的家训和林则徐的诗,让这条平静的小巷子显得文化氛围十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