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久違的“開門紅”

一季度地方經濟觀察·天津篇

劉菲菲

“天津經濟首季迎來了開門紅。”這看似尋常的“開門紅”,對於天津來說,卻是久違了。

從去年一季度GDP的1.9%、上半年3.4%、前三季度3.5%、全年的3.6%,到今年一季度的4.5%,“哪怕捨棄一時的速度也要堅持為高質量發展騰出空間”的決心,讓天津經濟導入高質量發展軌道,如今看來,值得。

“開門紅”源自營商環境的改善

“天津今年一季度多數經濟指標都好於預期、好於去年同期、好於去年全年。”在近日天津召開的一季度經濟運行發佈會上,天津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褚麗萍用三個“好於”強調了天津今年一季度經濟指標的可貴並給出了逐季向好趨勢的原因:“這是政府看得見的手和市場看不見的手共同發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排名,天津躍居第四位。“營商環境”近兩年來成為了助力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誌。

“天津一季度之所以取得較好的成績,非常主要的一點就是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褚麗萍坦言,天津為縮小營商環境與市場主體期待的差距,在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實體經濟方面下足了功夫。從去年以來,天津就密集出臺促發展的政策措施,特別是助力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面的政策優惠力度甚至是在全國領跑。

今年以來,天津繼續開展“雙萬雙服促發展”活動,加快民營經濟“19條”和32項配套細則落地落細,又出臺“天津市引進民營企業總部認定獎勵辦法”,深入推進“一制三化”審批制度改革,不斷簡化審批流程,市級行政許可事項累計由1133項減少到230項,事項辦理時限由法定平均時限21.2天壓減至5.4天。同時,完善融資擔保體系多渠道緩解融資難,繼續深入實施“海河英才”行動計劃等。

隨著各項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市場活力得到有效激發,民營企業發展的信心與動力明顯增強。今年一季度,天津新增民營市場主體36.7%,佔全部新增的99.3%,其中3月當月增長80.5%。同時,市場主體活躍同樣帶動了就業,一季度天津新增就業12.46萬人,在單位新增就業人員中,民營企業新增就業人數比重近七成。民營企業在資本市場保持活躍,民營新三板掛牌企業175家,佔比達到91%。

“駕轅之馬”為開放發展加碼

不少專家認為,推進市場化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政府責無旁貸。

從天津僅市級層面一季度就先後召開四次投資工作會、現場會,協調解決問題,到市領導帶頭實行重點項目包聯制,撲下身子推動項目建設,堅持開年即開工,春節期間部分項目都不停工,再到政府資金年初就投入了100億元,不僅釋放了撬動作用,為“開門紅”打下了基礎,也讓經濟運行的含金量隨之提高。

“一季度,天津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6.1%,實現了高起步,發揮了較好的帶動作用。這得益於我市緊緊抓住投資這一‘駕轅之馬’的關鍵作用。”褚麗萍舉例,特別是在轉型升級和補短板方面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比如製造業投資增長了18.4%、製造業技改投資增長1倍;基礎設施投資增長達到了19.1%。

轉型升級成為拉動工業投資增長的重要因素,一季度,天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6%,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別加快4.5個和2.2個百分點。特別是天津的智能製造經過近幾年的培育,迎來了黃金髮展期,在全市規上工業企業中,智能製造業企業的佔比接近20%,其增加值佔比接近30%。

近年來,天津以新理念引領工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佈局主打產業,連續舉辦兩屆世界智能大會,現正在高水平籌備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依託海河產業基金設立8只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和4只生物醫藥產業母基金,加快推進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的“1+10”行動計劃。

同時,聚焦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落實“一基地三區”定位,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發展。一季度,北京、河北企業在津投資佔比達到50.3%,其中北京企業佔比為47.7%;天津口岸進出口貨物中來自北京與河北的貨物比重達到3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