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名利場"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互聯網經濟浪潮下湧現的種種創新思維與新事物,正以摧枯拉朽之勢滲透生活,影響著各行各業。

電商購物、網絡打車、共享出行、智能家電、網上訂餐、無人超市、無人駕駛、新零售……

其中,互聯網大佬們逐鹿的生鮮電商與新零售,近年來在媒體與業界歡呼與公眾的叫好光環下開始野蠻生長,然而,在經歷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後大家開始意識到問題,於是減速、剎車,步入調整期。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一將功成萬骨枯,優勝劣汰成王敗寇。

從生鮮電商到基於線下超市重構的新零售業態,幾家歡喜幾家愁。

劍未佩妥,出門已是江湖

最近,被視為馬雲阿里新零售"一號工程"、阿里"親兒子"的盒馬鮮生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只不過,這一次,不是幾年前"盒馬"誕生開店熱鬧場景的叫好叫座,而是首家盒馬生鮮即將關店引來的非議。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據報道,4月30日盒馬鮮生宣佈,江蘇崑山新城吾悅廣場店將於2019年5月31日起停止營業。這,是盒馬鮮生自2016年首店開業以來的第一次關店。當然,這在阿里新零售體系中也並非第一次關閉線下門店。早在4月1日,大潤發、盒馬合作的全新品牌"盒小馬"全國首店蘇州文體店已停止營業。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那麼,盒馬鮮生關店模式既然已經開啟,未來是否還會有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這讓人憂慮到,在持續補貼燒錢的背後,虧損的店面又何不止一家?這種直接關店的"實力打臉",其即便不是骨牌效應,也唯恐是蝴蝶效應的開始。

回看2016年10月雲棲大會,馬雲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當時,馬雲還斬釘截鐵地預言了商品銷售將不再有線下和線上之分,將線上線下和現代物流結合在一起,才能創造出新的零售。而於2016年1月上海金橋廣場開業的盒馬鮮生首家門店,可以感受到阿里"嫡系兒子"旗幟鮮明地搶跑新零售。

然而,對於"盒馬"這個新零售新鮮物種,猶少年第一次出門遠行,難料江湖兇險。

1、三年矇眼狂奔:那個有150家店面的"盒馬"剎車了?

"做零售沒有百分之百的事情,尤其門店規模上去了,好的要更好,差的也要及時調整,這樣才能保持健康的體魄,把馬拉松跑到最後。"盒馬CEO侯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此前盒馬捨命狂奔,肯定會有開過頭的。開過頭就調整嘛。"

侯毅還透露,盒馬即將有大量的門店開始盈利。另據盒馬鮮生方面表示,近期部分門店的關閉只是正常調整,未來將在蘇州和崑山開出更多門店,服務更多消費者。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所謂開過頭其實就意味著沒有盈利,畢竟持續虧損是可怕的。從侯毅的話可以看出,隨著新零售的"退燒","盒馬"要重新考慮如何盈利了。儘管,盒馬首店就曾創下快速盈利的赫赫戰績。早在2017年7月,侯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盒馬營業時間超過半年的門店已經基本實現盈利。據稱,當時盒馬首家店上海金橋店開業後每天平均營業額可達100萬元左右,實現單店盈利。

時至今日,主攻城市核心商圈與CBD的盒馬鮮生已在全國各地開出了150家店鋪。除了盒馬鮮生和大潤發聯姻而來的精品超市"盒小馬",盒馬鮮生還孵化出了4個盒馬系子品牌佈局產業生態,力求在生鮮電商的多業態佈局方面先拔頭籌。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這4個細分新業態的"盒馬"子品牌包括:佈局城市社區、郊區菜市場業態,取消了餐飲業態、將菜品、肉品以散裝形式陳列的"盒馬菜市場";搶佔Office商圈,以便利店、餐飲店的業態為主並增添自提櫃業務的"盒馬F2";作為城市內網絡覆蓋補充,類前置倉兼小型門店提供外送服務的"盒馬小站";選址在郊區、城鎮、縣市,把活海鮮、冰海鮮放大、引入現制現售品類商品以生鮮社區店為主的"盒馬Mini"。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相比傳統商超,僅盒馬鮮生的開店規模一項,已是小巫見大巫。以投懷阿里對手騰訊的永輝超市為例,其在全國的門店數量在2018年就已經突破1000家。

2、盈利難多歧路:"盒馬"系新物種的"囚徒困境"

不僅是盒馬鮮生,就新零售市場開拓方面,盈利問題始終是業界頭疼的事。

曾被譽為狙擊"盒馬"的強勁對手京東7FRESH,其發展擴張一度放緩,連該業務負責人高級副總裁王笑松也被"臨陣"調崗。美團旗下的小象生鮮,曾興致勃勃地開出7家門店,如今卻僅存北京的2家。就連與盒馬一起被譽為新零售兩大頭部品牌的"永輝雲創旗下的超級物種"業務,也因虧損被剝離出永輝財報。據財務數據顯示,永輝雲創自創立3年以來持續虧損,2016年至2018年間累計虧損達13.28億元。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盒馬、7FRESH、超級物種等門店都可謂是"超前物種",剛出來的時候藉助媒體的鎂光燈固然有"氣勢如虹"一炮而紅的氣勢,然而在尚未培育好消費習慣和市場之前,其開店成本高盈利步履維艱,就連店鋪選址佈局,也讓各位互聯網大佬們躊躇滿志。

值得注意的是,實體店零售與電商平臺不同,其受地理位置的影響很大,然而盒馬在新零售佈局擴張過程中難免有點激進,不少店鋪重規模而放寬選址標準,這也給盒馬鮮生眾多位置不佳店面的盈利埋下了"地雷"。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而且,隨著更多對手的入局,例如叮咚買菜在訂單、復購率上的一度反超,美團買菜等平臺的零售配送業務也在侵蝕市場,這些都讓盒馬鮮生倍感生存壓力。

在消費者看來,電商新零售要足夠物美價廉,對於"盒馬"這類新零售事物現階段主要是圖個新鮮。可是,生鮮肉、蔬菜等品類低毛利、高損耗燒錢,水產等低頻高毛利的產品也未形成大幅度盈利,還要解決供應鏈等諸多問題,這讓生鮮電商們難免陷於"囚徒"般的尷尬。

3、人紅是非多:為阿里新零售衝鋒陷陣的"盒馬"頻遭"絆馬索"

三年開出150家門店如今也只關了1家,這對於商超等零售業而言沒什麼大不了,即便從未關店也不見得是100%盈利。要知道,盒馬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快速配送,門店附近3公里範圍內,30分鐘送貨上門,門店更像是線上線下流量交互的入口。於是,只能感慨,人紅是非多。

不過,"盒馬"第一家店鋪關閉可以帶大家直面"兇案現場",從中可以看到更多"蛛絲馬跡"。

據悉,最近盒馬CEO侯毅在內部大會上彙報提出了幾個反思,有如莎翁《哈姆雷特》裡追問"生存和毀滅"一般躊躇。"包裝食品是否具有競爭力?""大海鮮還性感嗎?""線上的物流成本能不能覆蓋掉?""創新是否足夠?""盒馬鮮生是不是最佳的商業模式?"……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對此,其實除了要重新考慮店鋪的盈利,盒馬鮮生現存的種種問題也是需要阿里方面去正視與調整的。畢竟,與其粗枝大葉地擴張"跑馬圈地",還不如先把現有店面盤活做好"深耕細作"。

事實上,侯毅的盒馬項目,正處於內外交困的焦灼。

一方面,作為阿里集團CEO張勇親自孵化的一個項目,盒馬承載了過多阿里進軍實體零售的使命與期待,然而,阿里高層已經對現階段盒馬鮮生表現深感不滿。據悉,今年3月盒馬鮮生的管理會上,張勇重申了盒馬的組織建設、文化建設,強調了企業價值觀。而由於2018年快速擴張、管理和人力資源跟不上開店速度,"盒馬"團隊領過了阿里組織部大會"特別關照"的"爛草莓獎"。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另一方面,盒馬在新零售方面的試水與擴張過程中暴露的一系列問題,需要逐一正視和麵對。如果說,拒收現金、選好食材去讓廚師排長隊、就餐區衛生不好、海鮮等生鮮現場烹飪體驗差等問題,不過是盒馬這位"好好先生"成長過程中需優化的地方;那麼,頻頻爆出的負面新聞則是不容"試錯"的問題,而且已經給盒馬鮮生品牌帶來"萬點傷害"。

多次被舉報賣過期食品、偷換產品外包裝日期標籤、海鮮水產品被檢出含氯黴素……這些在傳統商超上會有的問題,盒馬鮮生幾乎一個都沒落上。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然而,由於大家對盒馬鮮生這位"新零售"扛旗者的過高期待,讓這些問題被無限放大。而盒馬就負面新聞的處理與日常管理上的漏洞,也讓媒體對問題持續關注並樂此不疲。如此一來,這極不利於鞏固老用戶體驗,更不利於形成拉動新用戶的口碑。這也讓最初定位一二線市場的盒馬,在往三四線城市下沉過程中的表現得相當疲軟。

看來,阿里的新零售物種"盒馬"是時候需要休憩調整一下了。

那麼,接下來依舊還是傳統生鮮電商的天下嗎?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如今,作為阿里系"動物園"中重要一員,盒馬鮮生作為一個宛如"四不像"的新鮮物種,叫好並不叫座。其像超市不是超市,像菜市場還有其它,像餐廳但販賣各種商品……因此,對於盒馬鮮生,可能會有看熱鬧者起鬨馬雲燒錢玩砸打水漂了。然而商場如戰場,誰都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些什麼。

那麼,那些長得很正常的老牌新鮮電商又過得怎樣?

這時候,不禁讓人想到了最早佈局國內生鮮電市場並曾一度遙遙領先的中糧我買網。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成立於2009年的中糧我買網,依靠母公司中糧集團背景,憑藉強大供應鏈優勢,有眾多自有品牌與優秀品牌的獨家銷售權,一度成為生鮮電商的領軍者,也是國企僅存的一家規模較大的電商平臺。昔日的我買網,曾經憑藉全產業鏈採購、品質管控與全程冷鏈的物流倉儲及配送,一馬當先無人出其右。

然而,在天貓、京東、蘇寧等全品類電商生鮮業務,以及每日優鮮、天天果園等生鮮電商平臺的侵蝕下,異常低調的中糧我買網已如噹噹網般嚴重掉隊,大家對中糧我買網的印象已逐漸演變成了"我買""忘"。

1、連年虧損、上市受阻:昔日生鮮電商"一哥"嚴重掉隊

作為國內生鮮電商的第一批試水者,中糧我買網如今已風光不再。

儘管,這個早期主要定位於食品垂直電商的品類已拓展到美妝個護、家用清潔、廚具家電等方面,但是,大家認同的主要還是其食品方面。與盒馬等網紅生鮮店不同,我買網體現在供應鏈及商品品質優勢。可惜,其在過去積累的生鮮食品方面的優勢已不足以支撐其與阿里、京東、騰訊等體系生鮮電商及新零售勢力的抗衡。

據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內地電商購物平臺市場份額中,中糧我買網排名第21位,市場份額僅為0.1%。其app的活躍用戶僅為50.4萬。另有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2019年1月的生鮮電商APP TOP榜單中,中糧我買網活躍人數僅為50.4萬,排名第8位,環比下降9.6%。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不過,中糧我買網副總經理尚炎不認同中糧我買網跌出生鮮第一梯隊的說法,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糧我買網全球的供應鏈是獨樹一幟的,其次,從銷售額上看,我買網保持每年30%左右的複合增長率。"然而,時過境遷,今日的我買網的情況確實不能與昔日的行業領跑者同日而語,並且相去甚遠了。

2017年8月,中糧我買網開始準備赴港上市,最後不了了之。據悉,中糧我買網的招股書信息顯示已失效,按港交所上市規則,"失效"屬於IPO"沒有進展"一種,企業何時重啟上市計劃,還需看企業自己打算。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而中糧我買網這上個市舉動,普遍被業界解讀為其連年虧損亟須資本市場輸血。根據中糧我買網招股書顯示,在2014年至2016年,我買網連續3年虧損分別達為6.31億元、9.78億元、8.87億元。從2014-2017年上半年,中糧我買網在3年半時間內累計淨虧損達33.35億元。

擁有很好的開局,也收割了第一波生鮮電商市場,甚至具備如今不少生鮮電商都不曾具備的全球供應鏈優勢……可惜,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2、十年生死我買網:一手好牌,奈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自2009年起這黃金十年,各路電商平臺風起雲湧幾起幾落,生鮮電商市場被釋放,新零售跑步進場。然而,我買網卻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逐漸放慢了腳步。

讓人唏噓的是,中糧我買網如今依然手握一手好牌。例如,擁有質量高、口碑好中糧旗下的18個自有品牌產品,以及9個品牌的獨家銷售權,這些都是中糧我買網引以為傲的品牌產品溢價的資本。中糧我買網公共關係相關負責人業透露,自有品牌在中糧我買網的佔比近40%,"產品上市自有品牌商品毛利貢獻高"。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那麼,昔日的產業領軍者何以至此?

究其原因,業績虧損、市場不斷被蠶食這些問題的背後,卻是中糧我買網背後營銷決策、戰略佈局的失誤。

首先,是營銷打法相對保守陳舊。

歷年來,大家只盯著天貓"雙十一"、京東"618"等節點,糧我買網的"517吃貨節"、"818店慶"等促銷並無太大聲響。這可理解為,國企背景的生鮮電商平臺線上運營方面先天不足,不管是流量的玩法還是移動互聯網布局,更不要說發力如拼多多等社交電商的鮮活玩法了。

於是,在各大電商紛紛"捨命燒錢"的戰場中,中糧我買網卻始終缺乏大手筆的營銷活動與宣傳攻勢,讓其這麼多年積累的市場聲量完全被其它生鮮電商平臺、甚至被某些電商的生鮮業務所稀釋、碾壓。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其次,是市場佈局的失誤。

與網紅式爆紅的阿里盒馬鮮生,燒錢式開拓的京東7FRESH、京東到家等不同的是,最早進入生鮮電商市場的中糧我買網,一直勞心勞力於產業鏈品質控制、全程冷鏈的物流倉儲及配送,並近乎偏執地堅持。

可惜,在各路對手蠶食市場的競爭態勢下,隨著訂單銷售額的萎縮,中糧我買網的這種高成本的物流體系越來越讓企業不堪重負。儘管如今,中糧我買網取消自有配送物流交付第三方物流後的配送速度和效率有所提升,但對於幾乎是生鮮零售標配的"30分鐘達"標準已完全脫節。而且,對於生鮮這類高頻次、短保質期的商品而言,快速週轉、高效地送達確是制勝的利器。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不僅如此,相比天貓、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中糧我買網這個新鮮電商先行者,在產業內的創新、主動與靈活性等方面,都明顯落後對手。例如,沒有儘早對線下渠道的佈局是切膚之痛。

雖然在線下門店運營方面,擁有國企背景的中糧我買網具備一定優勢,但其始終沒有全面佈局線上線下一體聯動的新零售。結果,這些新零售業態被對手搶先佈局了。後來,中糧我買網方面才後知後覺地表示,新零售線下佈局是將我買全球直選店和我買智能雲櫃進行結合……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與亞馬遜中國不願意燒錢節節敗退不同的是,中糧我買網卻是沒錢可燒,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過,不管是不重視營銷,還是沒預算燒錢做營銷,又或者是營銷上缺乏創新,殘酷的現實已經擺在了面前。

3、帶著鐐銬跳舞:墨守成規的電商國家隊焉能一招鮮吃遍天?

在業界看來,中糧我買網的"先發後至"的市場悲劇與其自身國企體制閾限有關。

擁有最先切入生鮮電商市場的優勢,以及曾是無比驕傲的全產業採購與自有全冷鏈配送物流,還有自帶光環的眾多自有品牌及多個優質品牌獨家銷售權……於是,中糧我買網開始沉浸其中不願改變。

於是,過去近10年裡,京東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搭建自營物流系統,天貓菜鳥不斷完善優化分包物流體系,中糧我買網卻依然我行我素全面包辦整個物流鏈條的搭建。即便最後物流配送分給第三方,但面對京東"211限時達"、盒馬和每日優鮮的"30分鐘達"、叮咚買菜的"29分鐘送到家".....中糧我買網,已有心無力。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而且,中糧我買網一直未擺脫原有的運營模式,缺乏效率反應遲緩,就連拓展品類的速度都跟不上流量增長的速度,服務體驗上也沒有更多新的驚喜,消費者與市場的流失嚴重。

就其自有品牌的運營方面而言,自由品牌擁有高毛利率,但卻不如網紅大牌那樣輕易就可以帶來流量。沉醉於自有品牌而忽視了流量的價值,中糧我買網無疑是戴著鐐銬跳舞。

而且,對比當下較成功的生鮮電商模式,中糧我買網在運營、物流、營銷等都有著明顯的硬傷。隨著各方勢力的入局,生鮮電商行業大局已定,中糧我買網接下來的發展與突圍變得越來越困難。最要命的是,中糧我買網的營銷手段畢竟太過保守,即便在今年我買網十週年之際,也未見有重磅的營銷活動宣傳。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當局者迷,惟旁觀者清。業界都意識到的問題,中糧我買網方面似乎還是有點不以為然。

前段時間,中糧我買網副總經理尚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糧我買網將憑藉多年積累下的供應鏈資源發起新一輪的衝刺,進口水果、水產等小眾但具有一定市場認知的生鮮將是中糧我買網打出的差異牌。

尚炎表示,2019年中糧我買網將大量引入進口水果、水產肉食、海外市場的當地特色預包裝食品以及國內需求量極大的牛奶,其中進口水果將是重中之重。"澳洲的水蜜桃、車釐子、葡萄,西班牙和埃及的橙子,南非的柑橘,加拿大的車釐子,這些看起來小眾的水果將是中糧我買網引入的重點水果,過去一年中糧我買網已經對上述品類做了嘗試並取得了可觀的銷量。"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對此,差異化品類開發可以有,然而曲高則和寡,切莫本末倒置。差異化可以激活一些潛在性市場、彌補空缺,但這並非主流,除非"你"要立志做小眾的精品電商。即便是我買網宣示的"直採"強化供應鏈優勢,在全球物流四通八達的今天,也非長久之計。因此,面對多年虧損的頹勢,小眾品類開發顯然不是中糧的救命稻草,中糧需要資本市場的輸血,需要強而有力的營銷,需要放開手腳的市場運營佈局,需要整體產品銷量的翻番。

如今,上市未果的中糧我買網仍處於調整期。如果還是隻依靠母公司的輸血艱難存活的話,接下來,中糧我買網恐已無法在電商市場裡再起波瀾。

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在裸泳……

萬里江山萬里塵,一朝天子一朝臣。

想當年,風風火火地佈局新鮮電商業務獨領風騷的"中糧我買網",怎麼都不會想到今天會有阿里的新零售物種"盒馬鮮生"破局;就像要做品質電商的京東劉強東,怎麼也沒料到黃錚山寨感撲面而來的拼多多能快速逆襲上市,躋身電商平臺前三甲叫板天貓淘寶、京東商城。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當下,阿里系的超級網紅"盒馬鮮生"瘋狂開店,京東系聯合線下商超接入"京東到家",騰訊投資的"每日優鮮"也宣稱1000個前置倉火力齊開,而中糧我買網則代表老一代的電商勢力日漸式微……

如果說走在前面無比時髦的"阿里盒馬鮮生"是要顛覆行業"找死",那麼中糧我買網等傳統生鮮電商則似乎是在明晃晃地訴說著"不善改變的等死"。

1、萬物生長,存在即是道理

即便阿里馬雲口口聲聲宣示的"新零售"全面佈局,也不見得傳統"舊零售"就要消亡。

尤其是對於低利潤、高損耗的生鮮電商市場,大夥們基本上還在賠錢虧損賺吆喝。據悉,盒馬鮮生的淨利潤也大概只有0.2%至0.5%。值得注意的是,有機構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生鮮電商月度活躍人數達到1890.3萬的規模,環比下降12.5%,整體市場走勢不太理想。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從現有市場態勢看來,互聯網經濟孵化出來的新零售,充其量不過是對現有市場的有益補充,是互聯網大佬們尋求新利潤增長的興奮點,以及進一步提升消費體驗、拉動消費升級的一個有益嘗試。

而相比財大氣粗的阿里、京東、蘇寧等競爭對手的咄咄逼人,中糧我買網等相對保守的電商明顯行動遲緩。十年未上市的中糧,有著宛如多年遠征未能出線的中國男子足球般尷尬。但,這種穩打穩紮的經營風格或者也值得尋味。

中糧我買網不能如期上市,手中缺糧不為"燒錢"忙,但如果對手過度燒錢擴張透支不及時調整的話,守得住的中糧我買網依然有機會迎頭趕上……這跟長跑是一個道理,途中誰領先不重要,關鍵是在中後場發力,保存實力也很重要。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畢竟,在電商行業,狂打價格戰、天天大促銷的平臺往往起得快、死得早。那些企圖用價格戰懟倒對手搶佔市場的企業,搞不好先拖垮的是自己。互聯網經濟孵化的電商要論速度戰,也要論持久戰,畢竟剩者為王。

2、誰在裸泳,誰將笑道最後?

馬雲曾這樣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現實確實很殘酷,大家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都不敢翻出自己的"小九九",但新零售生鮮行業卻無可否認地蘊藏著一大片"藍海",是商家必爭之地。

據2018年底上海商情信息中心發佈的《生鮮電商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12年至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從40億元增至950億元。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391.3億元,首度破千億元,同比增長59.7%。2018上半年,生鮮電商交易規模為1051.6億元。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於是,群雄逐鹿,捨我其誰?

隨著各大互聯網巨頭的佈局,盒馬鮮生、每日優鮮、超級物種、天天果園、拼多多等生鮮玩家來勢洶洶,攻城略地……讓人慨嘆,這是互聯網經濟最好的時代,也是傳統思維與模式可以被隨意顛覆的最壞時代。

對此,就阿里最早提出的新零售,"百貨女王"厲玲也曾與盒馬鮮生CEO侯毅有過激烈交鋒:"為阿里巴巴進入零售行業鼓掌,為侯毅總經理能夠光臨舞臺,分享自己的經驗,同時在我的發言之後能夠勇敢地到臺上來鼓掌。但同時難道不能為我們自己傳統零售行業鼓掌嗎?"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確實,剩者為王,適者生存,生鮮電商、新零售、乃至傳統線下百貨商超,都會有更好更燦爛的時節。這裡面,有市場變化、線上線下雙向融合、消費習慣培育及技術變革等諸多因素左右。

股神巴菲特說過,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在裸泳。巴菲特還告誡投資者,大水過後撿貝殼。

盒馬關店,我買網掉隊:生鮮電商新舊交替

不過,以夢為馬的互聯網大佬們,其是非成敗還是要等"明天的明天"了。

周星馳電影《喜劇之王》中有這麼一個經典場景:張柏芝說,"看,前面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到。"周星馳說,"也不是,天亮後便會很美的。"

然而,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最終都付笑談中?

青山不老,綠水長流繞城過。

歲月荏苒,商場戰場走過場。

最後,套用一下週星馳《大話西遊》裡結尾一些場景話術作結:世事難料,轉瞬即成過往,你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路邊看到的那個看上去"好像一條狗的人"曾經歷過些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