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马皇后送给刘伯温“一梨两枣”后刘伯温就告老还乡了?

Amber955


聪明的人说话,从来都是有话不直说。

历史上的很多故事里都有猜字谜说暗语的习惯,其实在那些比较著名的谋士身上,往往就会有一些暗语。比如三国时期的杨修,是一个非常善于猜暗语的人,只是最后杨修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被暗语给害死。

在明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谋士,叫做刘伯温。号称是比诸葛亮更牛的人物,有一句话叫做,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除了建功立业之外,他还比杨修更幸运,因为他得到了一句让他能够安稳度过后半生的暗语。

其实就是马皇后送给他一个梨两个枣。其实这种暗语的寓意就是枣栆梨(早早离),为什么马皇后要刘伯温,早早离呢?

这又不得不说当时的背景啊。当时朱元璋跟一帮淮西兄弟们打下天下之后,就将自己手中的钢刀和利刃指向了开国功臣,通过胡惟庸案,蓝玉案,把自己曾经的那些老伙计们进行了疯狂的收尾工程,光胡惟庸案杀了就达3万多人。

刘伯温其实早就看出来朱元璋是一位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同富贵的皇帝,看见朱元璋对工程门打开杀戮之后,早有归隐山林之心。

但是明面上依旧要装装样子的朱元璋,把刘伯温拒绝了。因为他还需要刘伯温继续演着君臣相知,共享天下的戏码,刘伯温虽然活得很战战兢兢,但还好曾经的马秀英马皇后对刘伯温还是很温情,于是他只好得过且过起来,不理朝政,在家中研究学问。

但是晚年的朱元璋,越来越暴力,动不动就通过一点蛛丝马迹,就开始大杀功臣,他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所以想江山完整的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为了给太子朱标肃清继位的障碍,他不顾一切。

马皇后看到这种情况,知道如果刘伯温继续留在朝中,早晚会被株连,杀头是必然的事,他不忍这位老臣身死。于是马皇后想个办法,他命令宫庭中的贴身丫鬟,给刘伯温送了一个水果篮,本来这只是普通的皇后体恤老臣的事情,但刘伯温打开果篮之后却心中剧震不已。

只见篮中只有两个枣和一个梨,此时的刘伯温一瞬间就懂了马皇后的意思,他知道一定是非常紧迫的情况,皇后才会急忙让自己离开,他连忙向朱元璋上了数道奏折,坚决辞官回乡,最终在更大的杀功臣案爆发之前,刘伯温安然的躲避了更大的风波……


历史好奇怪


马皇后最经典的一句话便是:

“天下安否,国母焉可不问!”

她送给刘伯温的“一梨两枣”含有很大的玄机。



马皇后是谁?她是朱元璋的原配结发的妻子。马秀英、马大脚、明朝开国皇后,都是她一人。她生于1332年八月初八,她的生日和朱元璋的名字“朱重八”非常巧合,他们之间的爱恋更是旷世千古。

马秀英12岁时被她爹的生死之交郭子兴收养,21岁时在他义父的包办下嫁给了红巾军领袖小朱,这是自古以来包办的最完美最和谐的婚姻。马秀英陪着小朱度过15年的戎马生涯,感情深厚,曾5次救小朱死里逃生,在生活中一次次让小朱感激涕零。

她做了许多事,令朱元璋感激敬重

郭子兴为人心胸狭窄,爱听信谗言,对朱元璋经常疑忌,有一天郭子兴的两个少爷因为妒忌朱元璋的才能,在自己父亲面前告状,说朱元璋要谋反。郭子兴一听立刻把朱元璋禁闭了,他的那两个黑心小少爷想弄死朱元璋,就对下人安排,不许给朱元璋饭吃,饿死他。马秀英知道了,心疼焦急,她瞅准机会,趁人不注意偷了一个刚出炉的热饼,立刻藏在怀里。连忙给小朱送去。一路上那滚烫的饼子烫的马秀英眼泪要掉下来了,她都没有拿出来。她怕拿出来被人发现,告诉那两个小黑心,小朱更遭殃;她宁愿烫死也不舍得扔掉,怕她的小朱饿死。就这样咬牙坚持,等见到小朱,把饼子拿出来时,胸部皮肉被烧焦。《明史》:

“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

身上的疼痛怎比她内心的煎熬与牵挂!小朱的灵魂在颤抖,痛哭流涕发誓:待我君临天下,许你一世荣华!

朱元璋在前方领兵打仗,马秀英亲手为将士缝衣做鞋。一次,朱元璋的死敌陈友谅兵临城下,人心慌乱,大局将不稳。马皇后镇定非常:“尽发宫中金帛犒士”。战士们士气高昂,斗志饱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所蕴藏的战斗力,为朱元璋获得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明书·懿文皇太子纪》记载:朱元璋与陈友谅对战时,受重伤被狂追,马大脚背起朱元璋脚下生风拼命地跑啊跑,朱元璋保住了小命。老朱的儿子朱标为此绘有图像,一直放在怀中。每当老朱追着打他时,朱标就故意把图像遗落在地,老朱每捡起图像,就会扔掉手中的鞋子、棍棒,痛哭一场。

基于朱元璋对她深厚感情,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让老朱对其百依百顺。

发自内心的善良,如一场春雨于无声处滋润万物,各种手法救大臣,她活成了传奇!

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秀英为皇后。


朱元璋当了皇帝,无人敢监督和约束他,他变得骄横霸道,一颗心也变的冰冷坚硬。多亏马皇后婉转地劝说,救了不少大臣的性命:

老朱的文官,郭景祥担任和州知州时,因得罪小人被告密,说郭景祥的儿子手持长枪要杀父亲郭景祥,朱元璋大怒,当场表示要处死这个逆子。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传言也许不可靠,杀了他的儿子恐怕就断了郭景祥的后代了。”朱元璋听了马皇后的话派人调查,果然是谣言。如果不是马后的劝说,郭家就家破人亡了。


学士宋濂,因为长孙宋慎牵连到胡惟庸案而获死罪。马皇后竭力劝说,老朱不听。马皇后在侍奉朱元璋吃饭时,全部是青菜,不见肉星。朱元璋问原因。马皇后回答说:“我在为宋先生作福事。”朱元璋放下筷子,起身离开。第二天免了宋濂的死罪。

同样她也去救刘伯温,只是方式不同

刘伯温,叫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朱元璋对他敬称“老先生”,他精于谋略,擅长兵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民间广泛流传着:“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传说。


他聪慧过人,童年“神童”,读书过目不忘,背诵如流,12岁中秀才;青年“学霸”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是热爱非常,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23岁一举考中进士。26岁在元朝当官位居正八品,刚正不阿,打压豪强恶霸,惩治下层贪官污吏,深受百姓爱戴。因得罪仇人太多辞官隐居。

1360年朱元璋把他的这位“老先生”请到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谋臣。曾多次招入内室密谋大计,刘伯温的致胜奇招层出不穷。他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在种种活动中他就是朱元璋的大智囊,贡献巨大堪称一等。


然朱元璋打下了江山后,封刘伯温为伯爵。位居第三等。一等是国公;二等是侯爵,这些位子都是朱元璋的子孙、亲人和他“淮西老乡团”的。一等开国元勋竟受这待遇,刘伯温心里哇凉。

老朱对丞相之位有担忧,他认为丞相制度不利于自己以后的统治。从此功高震主者的日子不好过。刘伯温,老朱对他猜忌日深,有一次,老朱又密室召见刘伯温。想借伯温的口,废除宰相制度,顺便试探下刘伯温。官场套路深!



朱元璋问:现有一丞相之位,老先生看谁当最 合适?

刘伯温答: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三人可选。

朱元璋问: 胡惟庸如何?

伯温答: “譬之驾,惧其偾辕也。”(胡惟庸 就像一匹烈马,将来他一定会摆 脱缰绳!)

朱元璋说:这位子只有你坐最合适。

刘伯温答:“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 且辜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 主悉心求之。”

刘伯温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我当然知道自己可以当宰相,但我嫉恶如仇,天下有才人多的是,皇上慢慢挑选吧。这句话说的让老朱非常非常不爽,“嫉恶如仇”“恶”指朱元璋说的,“又不耐繁剧”(想废丞相制度直接废了吧)演那么多繁文缛节的戏干嘛!

君臣“深厚的友谊”结束在这次谈话上。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亲自下书给刘伯温,炒了他的鱿鱼,劝其回家养老,但是养老也养不安生。他被胡惟庸随便一个罪名给告了,除去了养老金。脑回路与一般人不同的他竟又回到了京城,也许是送上门让老朱方便监视吧。



马皇后出手相救,无奈回天无力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刘伯温生病了。他收到了一个水果篮,里面有两个枣,一个梨子,这是那个善良的马皇后派人送来的。对于料事如神的刘伯温来说,不难猜出其中玄机——早早逃离!然他知道在劫难逃!

随后朱元璋派【胡惟庸】探视刘基,胡惟庸随身的医生给刘伯温开了药方。刘伯温吃了药后,病情越来越重,不久死去,马皇后痛心不已。

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选了胡惟庸做左丞相,不久一场巨大的血雨腥风……

朱元璋勤政、爱民,对百姓爱民如子,可其对待手下的官员只能用“毒辣”来形容了。

1382年(洪武十五年)51岁的马皇后病重,却坚持不服药,朱元璋急令太医医治。马皇后对他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死了,享年51岁。她用自己的死,免除了一场血雨腥风的杀戮,保全了太医上下家族的性命。

朱元璋失声痛哭久久不止,从此,再也没有册立皇后。


小姐姐讲史


马皇后是谁呢?朱元璋又爱又怕的婆娘!

刘伯温是谁呢?朱元璋的开国第一功臣!



马皇后送刘伯温水果?这是什么情况?为何还故意“一梨两枣”?这就要从大背景说起了!

朱元璋称帝建大明,成为了万万人之上的存在!封建社会讲究家天下,朱元璋就想着朱姓天下能世世代代传下去!朱元璋年事已高,他怕自己的儿孙降不住一起开国打天下的功臣们,就拿起了屠刀,伸向了曾经生死与共的“兄弟们”!下手之狠,牵扯之广,让人不敢直视!

朱元璋以“胡惟庸案”、“蓝玉案”等为导火索,开始了大范围的疯狂屠杀。史书记载,仅“胡惟庸案”被牵连杀害的人数就高达3万之多,其他许多开国功臣也均为善终!开国皇帝中,朱元璋残杀功臣的暴名堪称之最!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伯温在一干臣子之中属于幸运儿,幸运的摆脱了朱元璋的屠刀!原因之一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另一个原因就是马皇后的援助之手,那送来的“一梨两枣”!

刘伯温在建国当初,就知道朱元璋是一个可以一起吃苦闯天下,不能一起享成果的人,于是,在论功行赏之时,刘伯温没有像其它功臣那般争功夺劳,而且选择将自己隐藏!

在朱元璋挥刀霍霍之前,刘伯温就有着退隐山林的打算,不过被朱元璋拒绝了!刘伯温知道,朱元璋伸出屠刀那天起,迟早有一天会轮到自己头上,他虽心生忐忑,却是毫无办法!

后来,朱元璋果然拉开了清算功臣的序幕,刘伯温每天小心翼翼度日,生怕出现差错,惹祸上身!刘伯温与其它大臣刻意保持距离,下朝后往往闭门不出!

某日,刘伯温因病未上朝,收到了马皇后遣贴身宫女送来的慰问水果篮子,刘伯温表示感谢!待宫女离开,刘伯温打开果篮,愣住了!只见果篮之中只有一个梨和两颗枣!



聪明的刘伯温思绪万千,他明白了马皇后想表达什么!他明白,朱元璋要对自己下手了,他不得不离开这个吃人的京都!

两个枣就是“早早”,一个梨就是“离”,马皇后要他“早早离去”,离开京都这个是非之地,离开朱元璋!

次日,刘伯温向朱元璋再三请辞,请求告老还乡,因此逃过了一劫,在家乡病逝!

历史就是这样,江山本是将军定,将军不能享太平。陪君如伴虎,唯有离开不伴或许才有一线生机,选择功成身退,才能善终!只可惜,太多人在名利之中迷失了自我,最终天降横祸!


瀚海说史


世人都知道朱元璋的老婆外号“马大脚”。

当时就有人画过一个大脚女人怀抱西瓜,暗讽她“淮西妇人好大脚”,可是要不是这个淮西妇人,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死在朱元璋手下。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齐吓煞。要与西风战一场,满身披上黄金甲。”

这是朱元璋还在郭子兴手下时,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模仿黄巢的菊花诗,但意境差了很多,只是一股野心和杀气扑面而来。

朱和马:


在红巾军内部起了矛盾,孙德崖和赵均扣押郭子兴,要杀了他之时,朱元璋救下了郭子兴,郭子兴便把干女儿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

马秀英也许和朱元璋有缘,朱元璋小名重八,而马秀英的生日恰好是八月初八,两人真是天作之合马秀英从此跟着朱元璋,用她的一双大脚随朱元璋丈量天下,协助朱元璋干出了一番伟业。

据《明史·后妃列传》说: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忌恨朱元璋,在郭子兴面前告朱元璋图谋反叛。

郭子兴把朱元璋关了起来,这两个小子就告诉人不给朱元璋饭吃。

马秀英知道以后,在厨房偷了刚烙好的烧饼放在怀中偷偷给丈夫送去。

刚出厨房,恰巧与郭子兴的夫人张氏撞个满怀,马秀英忙将烧饼放在怀中,张氏看见马氏神情慌张,就故意与她闲聊,马氏只得勉强应答,后来疼的说不出话来,张氏把马氏扶进屋里,仔细询问。

马皇后:


马秀英伏地大哭,说明原委。张氏赶忙叫马氏解开衣服拿出烧饼,那烧饼还热气腾腾,粘着皮肉,好容易将烧饼除下,肉差点烫焦了。

张氏一面命马氏敷药,一面叫人速送食物给朱元璋。当晚,张氏便在郭子兴面前说朱元璋的好话,郭子兴这才放了朱元璋。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册封马秀英为皇后,他对群臣说:

“昔光武受命,尝回思滹沱麦饭,以劳冯异;唐德长孙后,以能周旋于隐太子之间。今皇后同朕起布衣,阅历忧患,每不惮灼肌肤,怀热食饲朕,此不止麦饭也。至郭氏猜嫌,几罗叵测,后卒能多方弥缝,以脱朕于难,其与长孙之周旋险易何等?语曰:妻者,齐也,又曰:家贫思贤妻,非后德齐一,安有今日?其敢以富贵忘贫贱哉!”

朱元璋虽然对手下功臣下手狠毒,但对老婆还是很好的,没有忘记当年马秀英怀饼救他的事,而且他真的在以后的日子,不以富贵忘贫贱,与马皇后非常恩爱。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马皇后深居皇宫,每当与人相见,总是用裙子将脚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

有一次,马皇后乘轿到街头游览,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将轿帘掀起一角,马皇后搁在踏板上的两只大脚,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急忙把脚缩了回去,可人们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啦!

于是这件新鲜事传开来,轰动了整个京城,因为是姓马的露出了脚,“露马脚”一词便流传到今天。

朱元璋是不许后宫干政的,但对马皇后是例外。

经常朱元璋下朝,皇后都要问:

“天下民安乎?”

时间久了,朱元璋也有点不耐烦,有一次就回了一句:“此非尔所宜问。”那意思,这事不是你该管的。 马皇后回答道:

“陛下为天下父,妾为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

朱元璋一听有道理,竟然无从反驳。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便开始大杀功臣,马皇后总是设法相救。

太子的老师宋濂被人诬告牵连进胡惟庸案,朱元璋便要杀宋濂,太子求情都没用。

宋濂:

马皇后便让当天的御膳房准备全素席,吃饭的时候朱元璋很奇怪,便问今天怎么没荤菜?

马皇后说:

“寻常老百姓对先生都会礼遇一生,宋先生尽心尽力教诲太子,有功无过,我这是为他祈福吃素。”

朱元璋体会到马皇后的良苦用心,便放过了宋濂。

刘伯温是朱元璋的智囊,他运筹帷幄,神机妙算,为大明江山立下了大功。

由于刘伯温过于精明,威望又高,朱元璋将他当作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打天下时:


马皇后非常着急,她知道朱元璋杀意已决,绝对不会听自己的劝阻,但她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忠臣被无辜处死,可是朱元璋对自己也已有了防备,不让自己去救刘伯温。

怎么办呢? 也是该当刘伯温命大。过了没几天,刘伯温病了。

马皇后听说此事,便让太监送去一个篮子,里面是一篮子桃子,还有两个枣和一个梨。

刘伯温多聪明的人啊,一看就明白了,原来是让他早早逃离(枣枣桃梨)。

结合最近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他明白老朱要下对自己毒手了,便在第二天向朱元璋告老还乡。

刘伯温:


朱元璋本来不同意,但马皇后在一旁给刘伯温说好话,总得给皇后一点面子,就放刘伯温回乡了。

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军师得以逃脱虎口。 洪武十五年农历四月,马皇后突然病逝,终年51岁。

她死之后,朱元璋再无顾忌,开国功臣三十四人,被他杀了三十个,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杀人狂。

不过朱元璋对马皇后还是很有感情的,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一个皇后。

历史上能真正母仪天下,或许也就只有马皇后了。

参考:《明史·后妃列传》


刚日读史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朝的太祖朱元璋结发之妻。早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始终和朱元璋患难与共。 后来朱元璋终于一统天下,登基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大祖。朱元璋称帝后马上封了马氏为皇后。

《明史》: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蔡东藩:她总举止从容,并没有疾言遽色。的是国母风范。

马氏做了皇后后,也许早些年和朱元璋南征北战养成的习惯,在很多事情上都会给予朱元璋建议,比如有一次,有一位郭姓参军守卫和州,有人告密说他的儿子拿着槊想杀他的父亲,朱元璋听后大怒,说如此大逆不道者当杀。马皇后听见后说:“别人告密也不知道是否属实,还是先了解清楚再下判断为好,况且郭参军家里就一根独苗,杀了的话郭家就绝后了”。后来一经查证,发现郭家儿子果然是被冤枉的。



朱元璋生性多疑,而且脾气暴躁,而马皇后则温和婉约,两人相处实在是相得益彰。不过江山易改,品性难移,在朱元璋执政中后期,很多以前随他打下江山的开国元勋都自持功高,变得飞扬跋扈、结党营私,目中无人。尤其是爆发了胡惟庸“胡党”意图谋反一案,更是点燃了朱璋心中的猜忌之火。为恐有人谋夺老朱家的江山,朱元璋开始大开杀戒,很多人都受到了牵连诛杀,以前打下江山的功臣几乎被屠杀干净。

马皇后始终是一介女流,其它小事或可以加以劝阻,但是事关谋反这种挑战皇帝逆鳞的事,也是爱莫能助。再说了,马皇后就算和朱元璋感情再深,后宫扰政在历个朝代都是忌讳。朱元璋在杀了很多掌握军权的武将以后,后来还把猜忌之心放到了文臣刘伯温的头上。

刘伯温虽然是个文臣,在早年随朱元璋一起打拼天下,在军事上运筹帷幄、神机妙算,决胜于千里。其能力无疑和千军万马一样可怕。朱元璋一旦有了猜忌之心,就好像喉刺在梗,变得寝食难安起来。

朱元璋的心思自然瞒不了马皇后,在这节眼上也不好加以劝阻,只能暗里替刘伯温着急,她实在不想这样一个为了国家尽心极力,且毫无军权的功臣被错杀。一番思量下来,马皇后已想好了对策,她决定从刘伯温这里入手。
既然朱元璋已盯上刘伯温,马皇后自然不方便诏刘伯温入宫见面的,她只是暗里让使人给刘伯温送去一个果篮,果篮里装了两个大枣和一个梨子。刘伯温收到果篮后,打开一看只有两个大枣和一个梨子,感到事有跷蹊,细细思量了一番后吓出了一身冷汗。他明白这是皇后向他示警了,这是劝他“早早离开”的意思。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是后人对于刘伯温最高的评价,刘伯温陪伴见证朱元璋崛起于群雄之中,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慢慢一步步地建立了大明王朝。明朝建立后,刘伯温没有像其他功臣一样居功自傲,始终兢兢业业地尽一个臣子的本份。现在见到了篮子中只有一个梨和两个大枣,刘伯温一瞬间就明白了马皇后的心意,也明白了和朱元璋的君臣缘份已尽,是时侯离开了,于是马上向朱元璋呈辞,告老还乡了。因为这一梨两枣,刘伯温成为了为数不多能逃脱朱元璋屠刀的功臣之一。


像历朝许多皇帝那样,朱元璋也不喜欢女人干政。他认为“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干政事”,因为“宠之太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因此还特地命人纂述《女诫》,以示警诫。

但偏偏马皇后不惧朱元璋的帝皇之严,除了救刘伯温一命, 马皇后一生进谏不断。有一次她问朱元璋道:“如今天下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吗?”朱元璋这就不高兴了,认为马皇后不该干扰朝政,对她回答:“这不是你应该问的。”马皇后振振有词地回敬道:“陛下是天下之父,妾辱为天下之母,那么子民们的安康,为何不能问?”


后来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得了重病,从此卧床不起。弥留之际,还不忘向朱元璋进谏:“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马皇后的意思就是希望朱元璋能够使用贤才,广纳谏言,对待每一件事情都要谨慎,三思而后行。这样子孙后代才能够有贤能之人可用,百姓都能够各得其所。

马皇后在大富大贵时,始终不忘民间疾苦,对朱元璋始终用言行来规劝,实在是朱元璋的贤内助。可惜的是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始终撑不过其人生大限,撒手西去,时年51岁。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死伤心不已,此后一直到驾崩都没有再立皇后。


浩瀚文史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马皇后之于朱元璋,可谓是一个十足贤内助。当年朱元璋还是一个兵卒子的时候,马皇后就甘愿嫁给了他。朱元璋也不是忘本的人,做了皇帝之后对她也是呵护有加。


马皇后不仅是朱元璋的贤内助,而且在对外上面,马皇后经常给朱元璋提出来各种建议。当年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马皇后明里暗里的就给朱元璋点过。

虽然朱元璋知道马皇后的意思,但是他也要不懂装懂,毕竟要给儿子朱标扫平后路,其实这一点马皇后也很理解。而且能不杀的人,他也会尽量的顺从马皇后。

朱元璋宴请群臣——刘伯温三道菜看杀机

这一天朱元璋突然要宴请群臣,接到消息的大臣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现在不是过年过节,也没有什么特殊日子,为何要搞得这么大张旗鼓?

但是既然皇帝叫吃饭,所有人肯定不能不去。于是在当天上午的时候,大臣们便已经陆陆续续的开始落座。几个比较熟悉的大臣还互相恭维:“近来身体可好?”

没有过一会儿,朱元璋终于过来了。所有大臣纷纷起身恭贺。朱元璋本来就是个草莽皇帝,对于这些繁文缛节不是特别看重。再加上大家本来就是生死的兄弟,于是招呼所有人随便一点赶紧落座。

朱元璋目光环顾一周,看到大家来的差不多都齐了,就开始招呼人上菜。本来所有人以为能吃一顿好的,虽然平时在家里面也是大鱼大肉。但是再好的饭,估计都没有皇宫里面的好。



然而饭菜上来之后,竟然只是一份炒青菜、炒韭菜、炒萝卜、小葱拌豆腐四样。大臣们脸上露出难为之色,皇帝这是什么意思?连几个带肉的饭都拿不出来了吗?

更何况在场的人很多都是武将,平时习惯了吃肉。突然都是青菜,而且分量这么少。不过人家朱元璋都没说什么,在座的文臣武将也不能吭声,该怎么吃就怎么吃。

朱元璋出来解释了:吃萝卜容易放屁,放的屁多了对身体好。这一盘韭菜你们看它青又青,长治久安保民生。再说这个小葱拌豆腐,这是在夸大家廉洁。

虽然给出的解释很生硬,但是又能怎么办?原来还算是比较轻松的氛围,一下子有点压抑了起来。只有几个老臣,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朱元璋一看氛围不对,又拍了拍手。

这时候又有几个人上了菜,分别是:红烧兔子,红烧狗肉,外加一碗燕窝。看来之前的菜都是开胃菜,这些菜才是主菜。压抑的氛围也活跃了起来,大家是该吃吃该喝喝,走的时候都摇摇晃晃。

两颗枣一个梨——救了刘伯温一命

但是在整场饭局当中,刘伯温似乎是闷闷不乐,一直都没有吃上多少饭。不管是前面的开胃菜,还是后面的大菜。等到散场的时候,刘伯温迎面碰上徐达。

徐达问他为何脸色不好看?刘伯温说:“老兄弟,这场饭局有点不简单,你自己一定要注意啊。”徐达:“有什么不对的吗?”刘伯温:“我给你留下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随后两人便分开,刘伯温快步的往宫外走去。但是还没有走到宫门口,就突然被马皇后叫住。只见马皇后手里面提着一个篮子,上面盖了一块布。

刘伯温问她:“这是什么东西?”马皇后告诉他:“你先别管,回到家再看。想必以你的聪明才智,肯定能猜到我的意思。”刘伯温用手掂了掂篮子,虽然有重量感,但是主要是篮子的重量。

随后他谢过马皇后,两人便分开走了。回到家之后,刘伯温就打开了篮子,发现里面只有两颗枣和一个梨,怪不得主要是篮子的重量。

刘伯温看着篮子里面的梨和水果,又联想到今天吃饭的事情。叹息道:“千百年来,莫过如此,多谢马皇后的好意。”就在第2天上早朝的时候,刘伯温奏请告老还乡。



虽然朱元璋多次阻拦,但是刘伯温表示去意已决,最后终于批准可以回到老家青田。原来那顿饭吃完之后,刘伯温就已经看出了其中的意思。但是他并没有搞清楚,里面的良弓和走狗谁是,因此才犹豫不决。

但是马皇后的两个枣一个梨,则是让他坚定了决心。原来是让他枣枣梨去,看来走狗和良弓说的都是自己。刘邦草莽称帝,屠戮了一批功臣,看来朱元璋也有此意啊。


史之策


明朝立国之后,朱元璋为了政权的稳定开始屠杀有潜在威胁的人。在这一过程中,马皇后救下了很多的人,比如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大明首富沈万三。除了这些人之外,传说中,马皇后还救下了神机军师刘伯温。



相传,朱元璋创立锦衣卫后,对文武百官日夜监视,只要有人说自己一句坏话,立刻下令处死。久而久之,很多官员被逮捕入狱。

时间长了,朱元璋认为这些人或多或少的都对自己有所不满,于是他准备将所有的功臣一网打尽。为此朱元璋花费重金建造了一座庆功楼。

某天上朝,朱元璋对文武百官说;“如今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皆赖众位爱卿的功劳呀。所以朕准备为大家庆功,地点就在刚刚建好的庆功楼内。”

众位大臣一听,皇上要请客,所以个个是满心欢喜。



刘伯温听到朱元璋请客,又看到了大明江山稳固,心里产生了疑虑,知道了这是狡兔死、走狗烹的圈套。于是刘伯温在当天向朱元璋辞职了。

朱元璋看到刘伯温辞职,说了几句客套话后赏赐了一些金银。之后还亲自把刘伯温送出了皇宫。

刘伯温出了皇宫直奔徐达府。在徐达的府上,刘伯温百感交集,交谈了一会儿,向他辞行的时候说:“兄弟,记住,在庆功楼宴会上要时刻跟随皇上,不论皇上去哪儿,你都要不离左右。”



庆功楼那天,功臣毕至,所有人都开怀畅饮。正在大家喝的开心的时候,朱元璋站起来说要去方便,这时徐达也迅速起身跟了上去。

朱元璋问徐达为何跟着自己,徐达反问朱元璋:“陛下真的一个也不留吗?如果是这样,我立刻返回,不过请陛下照顾好我的老母和妻儿。”

朱元璋听后大惊,知道了事情败露,于是让徐达跟了上来,两人离开庆功楼后便燃起了熊熊烈火。

徐达死里逃生,朱元璋很纳闷到底是谁走漏了风声。想来想去他想到了刘伯温,于是命令锦衣卫去探查,果然查到刘伯温临走前拜访了徐达。



好你个刘伯温,竟然早已经看穿了我的计谋,坚决不能留着你。正在朱元璋自言自语的时候,马皇后从宫外经过时听到了一切。

马皇后心想,刘伯温为大明江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能让朱元璋把他杀了。于是派亲信给刘伯温送去了一个果篮,果篮中只有一个梨、两个枣。

刘伯温收到果篮后,看到了果篮中的枣和梨子,瞬间明白了马皇后的意思,那就是“早早离去”。就这样,刘伯温马上收拾行李,离开了京城,回到了老家。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传说,实际历史中并没有火烧庆功楼事件。刘伯温也并不是主动辞职,而是因为和李善长的党争失败才告老还乡的。后来又因为胡惟庸的诬告而返回了南京城,最后死在了南京城。


我是越关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原配,早在朱元璋打江山的时候,朱元璋就娶了她。

因为两人是一起从贫贱中走过来的,朱元璋当然对马皇后不薄了。而且朱元璋从来就没有忘记过马皇后,他对马皇后不能说是言听计从吧,但是,只要是马皇后求他做的事情,他还是会答应的。

这一点任何一个大臣,都不能给马皇后相比的。

马皇后之所以,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地位如此的高,是因为在他被郭子兴抓到监狱的时候,是马皇后冒死给他送过饭。

那时候马皇后为了给监狱里的朱元璋送一个饼,她选择把饼藏在自己的衣服里,据说都把肉给烫坏了。

可以说正是因为马皇后的不离不弃,让朱元璋度过了,人生的最低谷。

所以,日后一旦富贵了,朱元璋肯定不会亏待马皇后的。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他对贪官污吏之类的人,是一点都不留情,不管之前你是否为老朱打江山立下过什么功劳。

只要踩到了红线,老朱一律都是不留情面,格杀勿论。为此,朱元璋也落得了一个滥杀功臣的一个罪名。

当然了朱元璋到了晚年,滥杀无辜,也是逼不得已的事情,毕竟,他想给儿子朱标留一个太平江山。

他想把哪些头上带刺的,不怎么服从命令的臣子,全部给除去。

太子朱标是个很仁慈的人,朱元璋怕自己百年之后,朱标搞不定他们。万一留着哪些头上长反骨的人,把自己家的江山给弄黄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小说里还有说,朱元璋为了把所有的功臣给杀掉,还盖了一个庆功楼。想在这个庆功楼里盖宴请功臣,然后放一把火把他们给烧死算了。

当然了这仅仅是小说里描写的。现实中可能朱元璋没有想把所有的功臣,都置于死地。但是,他最起码是想把大部分功臣给杀死的。

这一切事情,肯定都躲不过马皇后的眼的。

马皇后就经常劝朱元璋不要滥杀无辜,朱元璋杀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的时候,都是马皇后求情,不让杀他们的。

当马皇后意识到朱元璋要对功臣动手的时候,她就送了刘伯温“一梨两枣”,并且让他尽快带回家看看。

刘伯温如此聪明的人,他当然懂马皇后的意思了,马皇后送给他的“梨”就等于“离”,“枣”就等于“早”,意思就是让他早早的离开,不要贪婪手中的权利了,离开之后。还有可能保住小命,刘伯温也早就注意到了朱元璋到动态。所以,早早离开也正是他的本意。

刘伯温告别了朱元璋,说要卸甲归他了,尽管朱元璋再三挽留,但是,朱元璋去意已决。最终朱元璋还是放他走了。

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逃的一死,因为后来胡惟庸案告发,刘伯温还是卷入了进来,并且最终也被杀死了。


史学达人


一梨两枣的意思是早早离开。

古语有云:“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死,谋臣亡”。

古代皇帝在问鼎天下以后都会铲除自己身边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以稳固自己的江山。朱元璋也是如此,当上皇帝后,几乎把跟自己当初征战天下的人都杀光了,早晚一天会轮到刘伯温的,对此马皇后是非常清楚的,于是派人送了一点水果给刘伯温以提醒他。

马皇后送的礼物是两个枣和一个梨,刘伯温是聪明人,看到之后立马明白了马皇后的意思,于是就赶紧向朱元璋请求告老还乡。因为这两个枣和一个梨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早早离”,暗示刘伯温,再不走就没机会了。


岳剑


俗话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朱元璋背后的伟大女人就是马皇后。当朱元璋还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时,马皇后就嫁给了他,与他同甘共苦,共闯天下,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马皇后的帮助。

朱元璋当初在郭子兴手下当亲兵,因为作战勇猛,受到郭子兴的赏识,将义女马秀英许配给朱元璋做妻子,从此以后马秀英一心扶助朱元璋,给他无微不至的照顾。


朱元璋因为生性耿直,曾受到很多人的排挤,经常会被关押监禁,每次都是马秀英从中周旋,他才得以幸免,后来郭子兴阵亡后,朱元璋渐渐掌握了军权,军中很多文书都被马皇后处理的井井有条。

马皇后没有像当时的女人那样裹小脚,她豪爽大气,常常在军中散发钱财鼓舞士气,有一次朱元璋打仗时受了伤,马皇后二话不说,背起丈夫就跑,救了朱元璋一命。

所以朱元璋能当上皇帝,马皇后功不可没,朱元璋对这个结发妻子非常尊敬和感谢,他一当上皇上,就封发妻为皇后。

但是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像所有的君王一样,害怕曾经的功臣们功高盖主,或者因为有些功臣做的太过分不得不杀,所以大开杀戒,每到这时马皇后总是劝说朱元璋,但是救得了一个,救不了一群,马皇后只能尽一已之力尽量挽救一些功臣的性命,这些大臣里面就包括刘伯温。

朱元璋其实是一个好皇帝,他的生活非常俭朴,因为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知道生活的不易,平时一日三餐都非常简单,常常是一碗粥,几个窝窝头加点咸菜,做为一个皇帝能做到这样,实属不易。

但是那些曾和他打江山的人就不同了,有些当了大官以后就开始骄奢淫逸起来,大肆铺张浪费,这样朱元璋哪里能看得下去,于是就要想办法整治他们。

那一年马皇后过生日,朱元璋下令要大宴群臣,这是件好事,大臣们都非常开心。

到了那一天,宫中张灯结彩,到处一片喜庆之像。到了开席的时间,却没有歌舞助兴,他们都很奇怪,过了一会儿开始上菜,第一道是炒萝卜,第二道是炒韭菜,第三道是两碗青菜,最后一道是葱花豆腐汤,大家心里疑惑,既是摆宴席,菜色怎么会这么素。

朱元璋看大家都不怎么动筷子,就给出了一个比较牵强的解释。 说萝卜顺气,吃了对身体好,韭菜强筋健骨,青菜豆腐是说大家两袖清风值得嘉奖。

这些解释其实说不通,朱元璋实际是想告诉大家,曾经的日子是多么艰苦,大家不应该忘了曾经的岁月,可是只有几个文臣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很多武将还是被蒙在鼓里。

这样的宴会显得冷冷清清,大家又不敢说话,过了一会儿,朱元璋看大家吃得差不多,又挥手让人上菜。

这回上来的不是素菜,全部都是荤菜,有清蒸燕窝、红烧兔肉和鼋法狗肉,大家一看这些菜还不错,才开始大口地吃起来,宴席上的气氛也显得热闹起来。

可是别人吃的开心,有一个人却连筷子都没敢动,他就是刘伯温,他从这些菜里看出了别人没看出的意思,宴席还没结束,他就找个借口把徐达叫了出来。

徐达不明就里,随刘伯温出来问他到底怎么了,刘伯温告诉徐达:“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以后行事可千万要注意啊”。说完也不敢多留,和徐达告辞回府。

走到半路,远远看见马皇后和侍女提着一个篮子走过来,到了面前,刘伯温向马皇后行礼,这些功臣都非常敬重马皇后,刘伯温也不例外。

马皇后将侍女手中的篮子交给刘伯温,告诉他,“回家以后再看,凭你的聪明才智一定会明白的”,说完便离开了。

刘伯温接过篮子,发现怎么那么轻,也没敢多耽误,赶紧回了家,到了家后打开篮子一看,原来里面是两个枣子一个梨,刘伯温是何等聪明之人,一看便明白了,这是马皇后知道朱元璋要杀大臣,在劝她早早离开(枣枣梨开)啊,刘伯温在心里对马皇后万分感激。


虽说朱元璋能当上皇帝,刘伯温功不可灭,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如果自己不能激流勇退,只怕最后连个全尸都不能保,所以第二天刘伯温就向朱元璋递了辞呈,尽管朱元璋挽留他,他也坚决地表达想要告老还乡。

后来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徐达因为听从了刘伯温的建议,寸步不离朱元璋当日得免一死,但最后还是吃了朱元璋送来的发物,使恶疮复发,疼痛而死。

所以皇帝想让臣子死,臣子是很难逃脱的,刘伯温这次虽然走了,但是他对权利还是放不下,后来又被召开朝中,还参与到胡惟庸的案中,终究还是没逃得一死,所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马皇后再想帮他也没有用啊,还得看他个人的造化了。(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