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句話告訴你蒙古帝國為何衰落

蒙古人衰敗的基本原因在於,相對於被征服民族,他們人數太少,過於原始。正如普希金所說的那樣,蒙古人是“沒有亞里土多德和代數學的阿拉伯人。”因此,他們一且下馬,定居下來享用掠取物,就很容易被同化。


短短几句話告訴你蒙古帝國為何衰落


在這方面,蒙古人與阿拉伯人迥然不同:阿拉伯人擁有自已的語言和宗教信仰這一語言和信仰為其屬國人民所樂於採用,併成為帝國統一的強有力的紐帶。蒙古人沒有阿拉伯人先進,絲毫不具備這種優勢。恰恰相反,蒙古人採用了比他們更先進的屬國的語言、宗教信仰和文化從而失去了自己的身份。這就是其帝國創立後不久即崩潰的根本原因。

忽必烈將首都從哈拉和林遷至北京的決定,恰好表明了這一同化過程。


短短几句話告訴你蒙古帝國為何衰落


​他在中國人設計的宮殿裡進行統治,舉行復雜的儒教儀式,建立新的孔廟,因此,不可避免地成為中國式的皇帝。作為大汗,忽必烈只是蒙古各汗國名義上的君主,其實他的權力僅限於中國。最初,他的弟弟阿里不哥曾與他爭存大汗王位,經過四年的鬥爭,忽必烈才取得勝利。後來,他的控制著突厥斯坦的堂弟海都也與他爭位,從而引發了長達40年的內戰,最後以雙方相持不下而告終。因此,蒙古帝國的毀滅,不僅是由於文化上受到同化,而且還由於王朝內部的爭鬥。

在忽必烈成為中國皇帝的同時,旭烈兀也變成了波斯的統治者。他以大不里士為都,建立了所謂的伊兒汗國(伊兒汗一詞意為“附屬汗”,即指波斯的蒙古統治者從屬於大汗)。


短短几句話告訴你蒙古帝國為何衰落


​1295年,旭烈兀的繼承者尊伊斯蘭教為國教,這反映並促進了伊朗伊斯蘭教環境對蒙古人的同化。同樣,高加索山另一邊的金帳汗國也自行其是,接受了當地東正教文化和正統的伊斯蘭教教義的影響。不久以後,只有蒙古本土的那些蒙古人仍保持著純蒙古血統,他們接受佛教的影響,漸漸湮沒無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