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原文加翻译!(第二篇:讨董联盟)

原文: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译文: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起兵讨伐董卓,兵众各有数万人。他们推举勃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而曹操兼奋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原文加翻译!(第二篇:讨董联盟)

《英雄记》记载,韩馥字文节,颍川人。时任御史中丞。董卓任命他为冀州牧。

《英雄记》记载,孔伷字公绪,陈留人。张璠《汉纪》记载郑泰曾跟董卓说:“孔公绪能清谈高论,把死的说成活的。”

刘岱,是刘繇之兄,他的事情见《吴志》。

《英雄记》记载,王匡字公节,泰山人。轻财好施,以义气任侠著称。

谢承《后汉书》记载,王匡年轻时与蔡邕很要好。那年被董卓军打败,回到泰山,收集劲勇数千人,想要与张邈会合。王匡以前曾经杀了一个执金吾叫胡母班。胡母班的亲属不胜愤怒,联合曹操杀了王匡。

《英雄记》记载,桥瑁字元伟,桥玄同族兄弟之子。以前当过兗州刺史,很有威名声望。

袁遗字伯业,袁绍的堂兄。担任长安令。河间张超曾经向太尉硃俊推荐袁遗,称袁遗“有冠绝当世的聪明和这个时代无人能及的气量。他的忠诚和正直,上天所赐,要说起博览全书,精通各家,登高能做赋,看物能知名,那就要数今天这个人了,远了就没有能够比得上的。”他的事记录在《超集》。

《英雄记》记载,袁绍后来叫袁遗当了扬州刺史,被袁术打败。曹操称“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这话收在曹丕的《典论》里。

鲍信的事迹见他儿子鲍勋的传。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原文加翻译!(第二篇:讨董联盟)

袁绍

原文:二月,卓闻兵起,乃徙天子都长安。卓留屯洛阳,遂焚宫室。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伷屯颍川,馥在邺。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将据成皋。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译文:二月,董卓听说众诸侯起兵的消息,就强迫天子迁都长安。而董卓自己留驻在洛阳,点了一把火,烧毁了洛阳宫室。这时,袁绍屯兵河内;张邈、刘岱、桥瑁、袁遗屯兵酸枣;袁术屯兵南阳;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屯兵在邺。董卓的兵力强大,而且都是西凉精兵,袁绍等都不敢率先进攻。

曹操说:“举义兵讨伐暴乱,大军已经聚合,大家迟疑什么?假使董卓听到起兵的消息后,倚靠王室以自重,据守古代二周的天险,向东出兵来控制天下,这样虽然不合正道,但还是能造成祸害。而现在,他焚烧了宫室,劫持了天子,迁徙都城,全国人民都为之震动,不知该归附谁。这正是天要灭亡董卓的时候,我们一战就可以安定天下,机不可失啊!”

曹操便引兵西进,打算占据成皋。张邈派遣将领卫兹,分兵跟随曹操西进。曹兵到荥阳汴水,遭遇董卓的手下将领徐荣,交战不利,曹操的兵伤亡很多,自己被冷箭射中,所骑的马也受了伤。曹操的堂弟曹洪,把自己所骑的马给曹操骑(曹洪救曹操是真实的),曹操才得以乘黑夜逃走。徐荣见曹操所率领的兵虽少,但能奋力作战一整天,想酸枣一地不易攻下,便也引兵回去了。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原文加翻译!(第二篇:讨董联盟)

原文:太祖到酸枣,诸军兵十馀万,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邈等不能用。

译文:曹操到了酸枣,见各军队有十几万人,每天就知道摆酒宴,并不考虑进攻的事情,便责怪他们,为他们出主意说:“各位来听一听我的计划!现在我们应该由勃海太守袁绍,带河内之兵进攻孟津,酸枣的各位将军守住成皋,占据敖仓,封锁住轘辕、太谷这两个关口,完全控制住险要之地。由袁术将军率领南阳之兵,进攻丹水、析州,进入武关(三地皆在河南省内乡县),用以震慑三辅(指长安、冯翊、扶风,今陕西中部地区)。各军都应高筑垒,深挖沟,不要出战。多搞点疑兵来吓唬他们,显示一下现在天下各地豪杰联合围攻董卓的形势,以我们正义之师来诛讨逆贼,可以马上平定。现在各军仗义起事,却犹豫着不敢前进,真让天下人失望!我私下里为各位感到羞耻!”张邈等不肯用曹操的计划。

原文: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馀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至铚、建平,复收兵得千馀人,进屯河内。刘岱与桥瑁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绍又尝得一玉印,於太祖坐中举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恶焉。二年春,绍、馥遂立虞为帝,虞终不敢当。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原文加翻译!(第二篇:讨董联盟)

译文:曹操的兵少,便和夏侯惇等到扬州去募兵。扬州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拨出士兵四千余人给曹操。曹操带着这些兵回来,到龙亢时,这些兵很多都叛逃了。到了铚、建平二地,又收得兵士千余人,进驻河内。刘岱和桥瑁二人之间关系不好,相互憎恶。刘岱杀了桥瑁,让王肱兼任东郡太守。袁绍和韩馥二人密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曹操拒绝参与。刘虞始终不敢当。以前有一次,袁绍得到一颗玉印,他以为这是一种佳兆,有一次在曹操在座时,把玉印举向曹操的胳膊肘边。曹操笑笑,更加厌恶他。

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春,袁绍、韩馥二人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但刘虞始终不敢接受。

《魏书》记载,士兵们谋叛,夜里火烧曹操营帐,曹操持剑杀了数十人(丞相武艺高强,佩服佩服),其余的都被震慑住了,曹操才得出营;剩下不反叛的士兵有五百余人。

《魏书》记载曹操回答袁绍说:“董卓的罪,四海皆知,我们会合大众、兴起义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这是我们以义动人的缘故。现在幼主微弱,被奸臣所制,但还没有出现像当年昌邑王那样亡国的行为,而一旦改立皇帝,谁来安抚天下?诸君朝北,我自西向。”

《魏书》记载,曹操大笑着说:“我不听你的。”袁绍又使人跟曹操说:“今袁公兵力强盛,两个儿子又长大了,天下群英,有谁能超过这样的?”曹操不回答。因为这事,曹操更看不起袁绍,图谋诛灭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