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相龍:如何在國際金融治理中貢獻中國力量?

當前,全球治理體系正處於歷史轉折期,金融作為資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重要手段,已成為全球治理轉型的一大關鍵。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凸顯了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缺陷,也為新興經濟體參與全球金融治理提供了歷史契機。當前國際金融治理存在著哪些弊端?中國應當如何積極參與、勇於擔當,提高在國際金融治理中的地位?

5月9日21:48,CCTV-2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戴相龍為您深度解讀《如何建設現代金融,打通經濟“血脈”?》,邀您關注!


嘉賓簡介



戴相龍:如何在國際金融治理中貢獻中國力量?



戴相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博土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天津市市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長期在金融領域領導崗位工作,深入研究金融業改革開放和健康發展等重要問題,著有多本工作文集。


戴相龍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地位提高和人民幣的影響力提高,應逐步提高中國在國際金融機構的份額,發揮中國的影響力,也承擔相應的義務。

所謂國際金融治理,就是國際社會,當然主要是通過有代表性國家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管理調控,來促進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第一個問題,當前國際金融治理存在著嚴重的弊端。美元的使用佔全世界外匯儲備在60%左右,結算貨幣也是佔全世界60%左右,但是美國的經濟總量已經從1945年的60%左右降到23%左右。另外美國的債務率非常高,所以這種情況和美元的主要地位有些不相稱。

第二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主要國際貨幣,特別就是美元,它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會產生一些負面的效應。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經濟總量和貨幣影響力決定在國際金融機構的份額。現在國際金融機構的份額,雖然中國有所提高,但是和經濟實力還是不相適應。特別是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討論國際金融重大事項時,它有一票否決權,只要美國一票反對,其它的全部同意都通不過。

中國當前在國際金融治理地位怎麼樣呢?從人民幣國際化來講,我們人民幣在支付貨幣方面在世界上只算第五位,有時候還會下降到第六位,世界上用人民幣做外匯儲備的國家越來越多是好勢頭,但是還是不到2%,所以中國這個影響力還是不大。另外我們國家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對世界影響還不是很大。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設立的特別提款權中比例、世界銀行的比例,一直到亞洲開發銀行的比例,都是比較低的。

我們應該努力提高中國在國際金融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關於這個問題,在2018年二十國集團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了重要講話,我認為對他這些重要的講話,我們要認真地學習。

第一個是什麼呢?要促進國際貨幣向多元化的方向去發展,中國在這一點上是明確的。我記得在1999年歐元要問世的時候,當時歐元地區有六、七個國家的首相到過中國,也訪問過中央銀行,我也接待過,他問我們的態度怎麼樣,我說我們中國對歐元的使用肯定是支持的、贊同的。歐元問世不久,當時歐元大幅度貶值,我們用新增加的外匯儲備購買了歐元,促進了歐元的穩定,同時我們投資也得到很好回報。2009年發生歐洲債務危機的時候,一些國家的金融權威人士都說歐元要崩潰了,但是當時我就認為,歐元會在不斷地調整中完善和發展,現在也證明歐元還在穩定發展。我們同時也支持其它貨幣區域貨幣發揮作用,加強跟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的聯繫,來共同來推動國際貨幣的多元化的發展。

第二個,我們就要通過二十國集團會議,和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一起,促進主要國際貨幣發行國在執行它的貨幣財政政策問題上,降低它的負面的溢出效應。

第三,就是逐步地提高中國或者其它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的份額。那麼隨著我們中國經濟地位提高和人民幣的影響力提高,我們也希望國際組織、機構,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世界銀行、亞行,都逐步提高中國的份額,也發揮中國的影響力,也讓中國承擔應該承擔的義務,我們也建議國際金融機構要加強國際金融的監管,我們也遵守國際組織對我們提出的金融監管的要求,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它的資金力量,改善它的用款的機制,來達到更早地發現和更好地處置金融風險,來促進經濟的全球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