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為何如此狹長,有哪些歷史原因?

無筆史官


西北之重,重在甘肅。甘肅之重,重在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因為降水較為充足,土地肥沃,加上祁連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利於農業的發展,所以先秦時期便有人群定居於此。


隨著人口的增長,到了西周,天水出現了中國最早的縣。行政區劃往往受人口的影響比較大,所以甘肅的政區變化便是以河西走廊為中心展開的。

除了人口、城市的影響,河西走廊的重要性更多地體現在它的戰略地位和政治意義。

西漢初期,中央王朝一直飽受北方少數民族的騷擾與欺壓。面對強勢勇猛的北方遊牧民族,就連一代梟雄劉邦也只能以政治聯姻的方式換取短暫的和平。一直到了武帝時期,事情才有了轉機。少年將軍霍去病收復河西地區,對漢王朝的整個戰略防禦體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至此,漢王朝完全可以憑藉河西走廊的地理分佈,切斷北匈奴與西羌的聯繫。之後張騫通西域,不僅一舉打通了中央王朝的陸上生命線,而且進一步突出了河西走廊對漢帝國的重大意義。


甘肅與陝西,在歷史上長期是一體的。先秦時期,中國分九州,甘肅和陝西最早便屬雍、涼兩州,一般合稱為“雍涼之地”。中央王朝在行政上,一般將陝甘地區統稱為“雍涼地區”,文化上自古便是“秦隴地區”。但陝甘地區的行政範圍實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在政治版圖更大的中央王朝,陝甘地區幾乎囊括了中央王朝近一半的行政版圖,所以這裡經常出現藩鎮割據的情況,威脅著王朝的統治與穩定。

後來統治者從中吸取教訓,於是直接把甘肅從陝甘中劃分出來,之後由中央直接控制甘肅,由此達到分化西北,同時監督少數民族叛亂的目的。

但是單獨成省的甘肅還是有點兒大。比如有清一代,清王朝在甘肅設布政司,但是當時甘肅下轄近三分之一的王朝版圖,包括今天的甘肅、寧夏、青海全境以及新疆的東部地區。


那麼後來為何甘肅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呢?與一個人有關。

民國十四年(1925年),段祺瑞命國民軍首領馮玉祥督辦甘肅軍務。經過一番軍事行動與統戰工作後,馮玉祥初步在甘肅站穩腳跟。但是由於甘肅地界少數民族居多,馮玉祥作為一個漢人軍閥,還是很難真正取得對他們的統治權。

所以馮玉祥經過一番謀劃後,向中央提出甘肅分省的議案。馮玉祥的動機當然不是為了國家的和平穩定,由於寧夏、青海兩地都是由回族將領控制,所以如果在兩地建省的話,中央將會空調官員來此任職,因為國民軍在中央有人,到時國民軍就有機會滲透進去。


另外一個,在馮玉祥督辦甘肅之前,蔣介石開了一個會,規定地方上每個省只能保留3個師的軍事編制。馮玉祥就想鑽空子了,因為如果寧夏、青海能成功建省的話,國民軍就能至少合法增加6個師的兵力了。想想就讓人激動。

因為北伐有功,馮玉祥看準時機於1928年正式將甘肅劃分為3省的提案送到了中央。蔣介石不得不考慮到馮玉祥的影響力,加上北伐確實欠了人情,另外當時內政部長薛篤弼就是馮玉祥派系的人,所以甘肅分省的提案毫無懸念馬上就通過了。

最後,寧夏、青海建省,而甘肅就保持像一個啞鈴的形狀,一直至今。


夏目歷史君


從我國區劃圖上可以看到西北有一個省份與其他地區截然不同,該省東西長達1600多公里,南北最窄處卻僅有25公里。不僅東西狹長,而且兩頭粗中間細,就像啞鈴一般,這個省份便是甘肅。僅是從圖上觀看很難有真切的感受,如果乘坐一次蘭新鐵路保證你會對甘肅的地理格局有更深刻的體驗。

剛剛吃過午飯後列車進入甘肅境內,途徑天水的時候你會想頂多三五個小時就進入下一個省份了,但飛馳五個小時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才剛剛抵達蘭州。好吧,再等一等,四個小時之後已是午夜,這個時候列車員會通知大家下一站是武威。緊接著金昌、張掖、嘉峪關,就是聽不到進入新疆的消息,實在堅持不住的你只能先睡了。天亮之後激動的你抬眼往窗外看,映入眼簾的是玉門、柳園,原來你仍在甘肅境內。

今天的人們乘坐火車已經對甘肅狹長的地形倍感無奈,可想而知兩千年前的古人為了打通河西走廊磨破了多少鞋底。甘肅以南是祁連山脈,以北是蒙古高原,狹長的谷地是連接中原與新疆的唯一通道。古時候這裡也是中原王朝向西域延伸的必經之地,因地處黃河以西,故稱“河西走廊”。從漢朝開始,無數的商人與駝隊就是沿著這條通道把中原的絲綢和瓷器帶往西域,直至歐洲。

因為祁連山與蒙古高原的限制,河西谷地呈西北—東南走向,與祁連山脈基本平行。來自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季風向內陸延伸過程中逐漸減弱,前者在抵達伊犁河谷之後水汽沉降,造就水草豐茂的伊犁草原;後者則在途徑河西之地時受阻於高原和大山,形成河西走廊的狹長綠洲。這也是西北地區唯一兩塊年降水量超過400毫米的地區。

張騫出使西域之後,漢朝對世界有了新的認識,要擊潰北邊的匈奴,必先聯絡西域;要與西域保持往來,必先控制河西。確立了這樣的戰略方針之後,漢武帝開始大力向西用兵,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郡、敦煌郡相繼設立。以“河西四郡”為據點,漢朝牢牢將西域握於掌中,這也是我們今天看漢朝地圖發現中原與新疆幾乎只是通過很窄的一片土地連接的原因。

如今千年已經過去,淡去軍事意義的河西走廊只是一個地理名詞,而脫胎於河西的甘肅也繼承了這種氣質和格局,用地形狹長、形如啞鈴的模樣繼續向世人講述那段蕩氣迴腸的故事。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甘肅只所以如此狹長,是因為在清朝乾隆年間,把原歸陝西管轄的河東之慶陽、平涼、隴西、天水、隴南等地劃給了甘肅。最早的陝西在周初就有了,而最早的甘肅在元朝才出現,是甘州(張掖)和肅州(酒泉)兩地首字的合稱,當時主要管轄蘭州以西原西夏的地盤。如果清朝乾隆年間不把河東五地劃給甘肅,甘肅仍管轄元朝時所劃的區域,如今就不會有這麼狹長了。如下圖所示,清乾隆之前,如今的甘肅省會蘭州,也屬於當時的陝西。


漢風唐韻828


這個不需要歷史原因,你隨便找一張地形圖看。河西走廊北面是騰格里大沙漠,南邊海拔高。生態環境都要比河西走廊惡劣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