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造物的手藝人多是知足常樂的人

對器物的選擇和使用

即是家庭生活的根本

日常的修修補補

是源於愛物之心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祥見知生しょうけん ともお“祥見器物”(うつわ祥見)的主理人。運營店鋪的同時,祥見女士還會在各地的藝廊和生活品位概念店策劃各種器物的展覽,為器物和製作器物的人們在日本各地來回奔波。另外,她也是貓奴一枚。

我最近會常常感嘆,對於器物的喜好真的是因人而異,包羅萬象。日本有不少陶器產地,陶藝匠人、藝術家大有人在,器物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所以自然而然就有許多人將收集不同的陶器作為自己的興趣。像這樣的國家,除了日本之外,怕是也不多見了。泛言之,器物大致可以分為有設計感的觀賞類和每天餐桌上使用的實用類兩種吧。我個人偏愛後一類。這次的相遇也讓我更堅定之後會一如既往地偏愛此類。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詳見女士擁有很多柴燒的陶器。柴燒獨特的肌理很好地襯托了金繕的金色。此件為石田誠先生的作品。

位於鎌倉的“utsuwa-shoken onari NEAR”是祥見知生女士的店。祥見女士是一位主張用器物溝通心靈,並通過投身各種活動從多元角度介紹器物世界的老闆。這麼寫可能會讓大家對她留下一心工作、為人刻板的印象,但實際上,她是一位溫婉嫻靜的女性。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店鋪中器物的陳設,無不是經祥見女士精挑細選後的呈現。常設展尤其能體現這一點。雖然是從不同的匠人手中獲得的器物,但無論是從器物的實用性,還是從器物形狀或大小上考量,這些陳設都滲透出祥見女士的審美標準,也自然顯露出規整的統一感。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雖然沒有驚鴻一瞥般的視覺衝擊力,但在使用過程中,卻能漸漸發現其娓娓道來般具有親和力的美感和質感。如此甄選器物的方式源於她每日的活動空間即是她的家。作為每天圍繞餐桌忙碌的一名主婦、一位母親,她在用自己的角度講述著生活的故事。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我很看重和家人一起吃飯的時間。在全國各地巡展的時候常常不能在家。也有人會擔心我說‘這麼頻繁地飛來飛去真的不要緊嗎?’我的回應是,我有信心。因為對於我而言,家庭的重要性在平日的餐桌上已經很好地向家人傳達了。”

這就是一位主婦,長年作為家中的賢內助,在兢兢業業地付出中建立的自信。女性在這方面的韌性並沒有什麼道理可循,但卻常常能從日積月累的事情中逐一體現。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所謂民以食為天。不疏忽“食”,才能保持身心健康有活力。如此理所當然的事情,卻常常被我們 忽略。祥見女士便是遵循從家庭生活中得到的真知,並以此為準則來從事介紹器物的工作。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家庭的存在是要賦予孩子希望。要教育孩子不說謊,相信善良,只靠說是不行的,那些不能靠語言傳達的重要的事情,我想要通過像吃飯這樣每日重複的小事來傳達。而器物的選擇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延伸。”

同理,器物的修復也要認真對待,委託專門的漆器工匠,並和匠人一件件地斟酌適合每件器物的金繕樣式。

“對於日常用的器物,我一直都是以經久耐用為最重要的前提來進行修繕的。有時感覺自己簡直就像個救死扶傷的醫生。”祥見女士笑著說道,“還有就是,實際操作修繕我也講究一定要找專業的漆匠。金繕並不只是簡單的修補,而是必須具備審美意識的工作。因此要交給專業的人來處理。”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採訪的最後,祥見女士的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真的是每天、每天,腦子裡想的都是器物的事,樂此不疲。”說這話時,祥見女士的眼神裡充滿了真摯。

02

追求健全之美的眼睛

總能發現那些

由懂得知足常樂之人

所創造的器物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松本武明まつもと たけあき“器物手記藝廊”(ギャラリーうつわノート)的店主。一邊兼顧公司的業務,一邊以器物鑑賞為興趣走訪各路手工藝匠人。他也嘗試自己做陶,並將形形色色的器物作品整理記錄在自己的博客上,其博客受到眾多器物愛好者的喜愛。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幾年前從一個愛好器物的熟人那裡聽說了一個他經常閱讀的博客。鑑於那位友人本身就很有品位,我堅信他的推薦絕不會錯,於是即刻就去查看了那個博客——“器物手記”。其中的文字簡明翔實,手工藝人和器物相關的內容相輔相成,讀起來沁人心脾。自此以後,我也養成了定期閱讀這個博客的習慣。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大概一年半之前,得知博主在埼玉縣川越市開店的消息後,我就一直盼望著能有機會見到博主本人。現在藉著這本書的策劃,可謂機會絕佳,於是我以採訪為由,探訪了位於川越市的店鋪。店鋪名為“ 器物手記藝廊”,選址在昭和(1926—1989)初期建成的洋房裡,光是看到店鋪的外貌已叫人雀躍不已。

步入店內,我並沒有太留意店主松本武明先生,而是開始尋找女士的身影,因為我一直都認定博客的作者是一位女性。然而,環顧四周都沒有看到女性,無奈只能去和松本先生搭話。跟松本先生交代了採訪的請求,也談到了博客的事,才意識到是自己搞錯了——松本武明先生正是博主本人。“很多人都會以為是女性作者寫的。”松本先生笑道。

對於我的誤會,松本先生並沒有露出介懷的樣子,只是默默沏上了茶。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我想無論是我還是別的人,之所以會誤認為博客作者是女性,一定是出於同一個簡單的緣由:博客文章的筆觸細膩、飽含溫度。這麼說雖然可能會遭人詬病,但松本先生的文章中完全沒有一般男性作者筆下常見的判斷性的評價或是強勢的意見。

收拾得井井有條的庭院和店鋪裡,每個角落都被細心佈置,無處不讓人體會到主人對器物的用心。在這裡,松本先生極高的審美眼光也彰顯無遺。即便如此,整體的環境全然不會讓人感受到刻意的張揚,反而給人一種低調溫和的印象,讓身在其中的人感受到由器物本身傳達出的魅力。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對器物的喜愛,從某個側面來看,可以說是一種對健全之美的感知吧。不是追求單純的美,而是在平日使用的工具中發現美,進而愛上通過手作賦予器物美感這件事。”

於是乎,需要用到金繕的時候,松本先生也喜歡親力親為。

“我通過參考書籍等資料自學並實踐了金繕。作為一門日本獨特的修繕技藝,我能感受到金繕的深度遠不止單純地以修復為目的。我隱約覺得,金繕彷彿與傳統日本婦女將舊布拼縫、再造成抹布的工藝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另外,松本先生也說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消費限度”。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又重新開始審視那些可以被修復使用的舊物。同時很多人也從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了修舊如新帶來的快樂。這將會影響到今後時代的人們對待生活的心態。

“往往,造物的手藝人多是知足常樂的人。與表面的風光相比,他們更懂得內心充實的喜悅。”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松本先生既和巧手工匠們有悉心的交流,又對器物如數家珍,他一定能強烈地感受到那些人內心的豐盈吧。對於自己動手造物的人來說,並不討厭質樸的生活,卻往往過得富足充實,這證明了這些人擁有創造力——憑著自己的雙手,從無到有地孕育出一些新東西的能力。

“器物手記藝廊”中陳列了很多看上去能常年伴你左右的生活器物。而且我感覺那些都是即使破損了,你也會想修繕好繼續使用的器物。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金繕:惜物之心》,是一本探尋瞭解日本金繕工匠和相關技藝的生活美學讀物。書中有對祥見知生、松本武明、土器典美等日本知名金繕師的專訪,作者深入其工作場景,感知金繕之路,全面介紹了日本金繕名師及他們的工作和金繕的基本技法,同時記錄下不同金繕師對於器物修復藝術的感悟。書中回顧了金繕的產生與發展,並從作者與金繕師的相處過程中,引領讀者體悟人與器物的關聯,感受金繕所具有的獨特審美意蘊。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