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对器物的选择和使用

即是家庭生活的根本

日常的修修补补

是源于爱物之心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祥见知生しょうけん ともお“祥见器物”(うつわ祥見)的主理人。运营店铺的同时,祥见女士还会在各地的艺廊和生活品位概念店策划各种器物的展览,为器物和制作器物的人们在日本各地来回奔波。另外,她也是猫奴一枚。

我最近会常常感叹,对于器物的喜好真的是因人而异,包罗万象。日本有不少陶器产地,陶艺匠人、艺术家大有人在,器物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所以自然而然就有许多人将收集不同的陶器作为自己的兴趣。像这样的国家,除了日本之外,怕是也不多见了。泛言之,器物大致可以分为有设计感的观赏类和每天餐桌上使用的实用类两种吧。我个人偏爱后一类。这次的相遇也让我更坚定之后会一如既往地偏爱此类。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详见女士拥有很多柴烧的陶器。柴烧独特的肌理很好地衬托了金缮的金色。此件为石田诚先生的作品。

位于镰仓的“utsuwa-shoken onari NEAR”是祥见知生女士的店。祥见女士是一位主张用器物沟通心灵,并通过投身各种活动从多元角度介绍器物世界的老板。这么写可能会让大家对她留下一心工作、为人刻板的印象,但实际上,她是一位温婉娴静的女性。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店铺中器物的陈设,无不是经祥见女士精挑细选后的呈现。常设展尤其能体现这一点。虽然是从不同的匠人手中获得的器物,但无论是从器物的实用性,还是从器物形状或大小上考量,这些陈设都渗透出祥见女士的审美标准,也自然显露出规整的统一感。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虽然没有惊鸿一瞥般的视觉冲击力,但在使用过程中,却能渐渐发现其娓娓道来般具有亲和力的美感和质感。如此甄选器物的方式源于她每日的活动空间即是她的家。作为每天围绕餐桌忙碌的一名主妇、一位母亲,她在用自己的角度讲述着生活的故事。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我很看重和家人一起吃饭的时间。在全国各地巡展的时候常常不能在家。也有人会担心我说‘这么频繁地飞来飞去真的不要紧吗?’我的回应是,我有信心。因为对于我而言,家庭的重要性在平日的餐桌上已经很好地向家人传达了。”

这就是一位主妇,长年作为家中的贤内助,在兢兢业业地付出中建立的自信。女性在这方面的韧性并没有什么道理可循,但却常常能从日积月累的事情中逐一体现。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所谓民以食为天。不疏忽“食”,才能保持身心健康有活力。如此理所当然的事情,却常常被我们 忽略。祥见女士便是遵循从家庭生活中得到的真知,并以此为准则来从事介绍器物的工作。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家庭的存在是要赋予孩子希望。要教育孩子不说谎,相信善良,只靠说是不行的,那些不能靠语言传达的重要的事情,我想要通过像吃饭这样每日重复的小事来传达。而器物的选择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延伸。”

同理,器物的修复也要认真对待,委托专门的漆器工匠,并和匠人一件件地斟酌适合每件器物的金缮样式。

“对于日常用的器物,我一直都是以经久耐用为最重要的前提来进行修缮的。有时感觉自己简直就像个救死扶伤的医生。”祥见女士笑着说道,“还有就是,实际操作修缮我也讲究一定要找专业的漆匠。金缮并不只是简单的修补,而是必须具备审美意识的工作。因此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处理。”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采访的最后,祥见女士的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真的是每天、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器物的事,乐此不疲。”说这话时,祥见女士的眼神里充满了真挚。

02

追求健全之美的眼睛

总能发现那些

由懂得知足常乐之人

所创造的器物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松本武明まつもと たけあき“器物手记艺廊”(ギャラリーうつわノート)的店主。一边兼顾公司的业务,一边以器物鉴赏为兴趣走访各路手工艺匠人。他也尝试自己做陶,并将形形色色的器物作品整理记录在自己的博客上,其博客受到众多器物爱好者的喜爱。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几年前从一个爱好器物的熟人那里听说了一个他经常阅读的博客。鉴于那位友人本身就很有品位,我坚信他的推荐绝不会错,于是即刻就去查看了那个博客——“器物手记”。其中的文字简明翔实,手工艺人和器物相关的内容相辅相成,读起来沁人心脾。自此以后,我也养成了定期阅读这个博客的习惯。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大概一年半之前,得知博主在埼玉县川越市开店的消息后,我就一直盼望着能有机会见到博主本人。现在借着这本书的策划,可谓机会绝佳,于是我以采访为由,探访了位于川越市的店铺。店铺名为“ 器物手记艺廊”,选址在昭和(1926—1989)初期建成的洋房里,光是看到店铺的外貌已叫人雀跃不已。

步入店内,我并没有太留意店主松本武明先生,而是开始寻找女士的身影,因为我一直都认定博客的作者是一位女性。然而,环顾四周都没有看到女性,无奈只能去和松本先生搭话。跟松本先生交代了采访的请求,也谈到了博客的事,才意识到是自己搞错了——松本武明先生正是博主本人。“很多人都会以为是女性作者写的。”松本先生笑道。

对于我的误会,松本先生并没有露出介怀的样子,只是默默沏上了茶。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我想无论是我还是别的人,之所以会误认为博客作者是女性,一定是出于同一个简单的缘由:博客文章的笔触细腻、饱含温度。这么说虽然可能会遭人诟病,但松本先生的文章中完全没有一般男性作者笔下常见的判断性的评价或是强势的意见。

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庭院和店铺里,每个角落都被细心布置,无处不让人体会到主人对器物的用心。在这里,松本先生极高的审美眼光也彰显无遗。即便如此,整体的环境全然不会让人感受到刻意的张扬,反而给人一种低调温和的印象,让身在其中的人感受到由器物本身传达出的魅力。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对器物的喜爱,从某个侧面来看,可以说是一种对健全之美的感知吧。不是追求单纯的美,而是在平日使用的工具中发现美,进而爱上通过手作赋予器物美感这件事。”

于是乎,需要用到金缮的时候,松本先生也喜欢亲力亲为。

“我通过参考书籍等资料自学并实践了金缮。作为一门日本独特的修缮技艺,我能感受到金缮的深度远不止单纯地以修复为目的。我隐约觉得,金缮仿佛与传统日本妇女将旧布拼缝、再造成抹布的工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另外,松本先生也说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消费限度”。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又重新开始审视那些可以被修复使用的旧物。同时很多人也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修旧如新带来的快乐。这将会影响到今后时代的人们对待生活的心态。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与表面的风光相比,他们更懂得内心充实的喜悦。”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松本先生既和巧手工匠们有悉心的交流,又对器物如数家珍,他一定能强烈地感受到那些人内心的丰盈吧。对于自己动手造物的人来说,并不讨厌质朴的生活,却往往过得富足充实,这证明了这些人拥有创造力——凭着自己的双手,从无到有地孕育出一些新东西的能力。

“器物手记艺廊”中陈列了很多看上去能常年伴你左右的生活器物。而且我感觉那些都是即使破损了,你也会想修缮好继续使用的器物。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金缮:惜物之心》,是一本探寻了解日本金缮工匠和相关技艺的生活美学读物。书中有对祥见知生、松本武明、土器典美等日本知名金缮师的专访,作者深入其工作场景,感知金缮之路,全面介绍了日本金缮名师及他们的工作和金缮的基本技法,同时记录下不同金缮师对于器物修复艺术的感悟。书中回顾了金缮的产生与发展,并从作者与金缮师的相处过程中,引领读者体悟人与器物的关联,感受金缮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意蕴。

往往,造物的手艺人多是知足常乐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