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梨樹縣這老兩口,用愛心和善良的付出換來了老年福!

2019年3月28日,這天是梨樹縣教師新村小區、86歲的張錦華老先生和82歲的高志平女士鑽石婚的日子。

看看梨樹縣這老兩口,用愛心和善良的付出換來了老年福!

當天下午四點鐘左右,高志平在自家和小女兒張豔秋閒嘮嗑,無意中說:“我和你爸風風雨雨結婚60年了”,小女兒一聽,脫口而出,60年是鑽石婚,值得慶祝哇!老媽嗔怪地說:“慶祝啥呀,我就隨便說說,可別折騰了”。小女兒說:自己家人慶祝一下算啥折騰。我哥我姐離得遠不告訴他們了。於是小女兒張豔秋和二嫂子杜文麗張羅在飯店選了一桌老人最喜歡吃的菜,買了生日蛋糕和鮮花,又給二老換上得體的衣服,拍了紀念照片。晚上,二兒子張繼新、兒媳杜文麗,小女兒張豔秋和女婿劉永全、外孫劉翥來到飯店,一邊吃一邊祝福,大家給老人唱《生日快樂歌》,陪伴二老度過一個愉快的鑽石婚紀念日。

看看梨樹縣這老兩口,用愛心和善良的付出換來了老年福!

張錦華1954年從事教育工作。教齡42年。先後在梨樹縣靠山中心小學(現在的林海鎮中心小學)、梨樹縣靠山中學(現在林海鎮中學)、梨樹鎮八里廟中學、梨樹三中任校長。1996年退休於梨樹縣教育局督導室。高志平用偉大的母愛為自己的“大家”撐起一片天空。 這對善良的老人,他們用大愛的實際行動,言傳身教使整個家族興盛,兒孫晚輩有所作為!

看看梨樹縣這老兩口,用愛心和善良的付出換來了老年福!

高志平和張錦華1959年3月28日結婚時,兩個人都在梨樹縣靠山中心小學工作。家裡有公公婆婆,還有張錦華的前妻去世扔下一個四歲男孩張繼忠。五口之家住在梨樹縣靠山公社(現在的林海鎮)夏家窯村程家坨子屯。心地善良的高志平很有愛心,對張繼忠十分疼愛,對住在一個屯子,張錦華大哥張翼華早年喪妻撇下的七歲長子張繼孝也特別關愛。家裡做點好吃的就把張繼孝叫過來吃,他的衣服哪裡壞了,只要看到就給他縫補好。

張錦華的二哥張興華去世扔下一個12歲男孩張繼祥(男孩三歲時母親去世),張錦華夫婦把張繼祥接到家裡,比親兒子還要高看一眼撫養他長大。每年換季的時候首先想到他,供他讀書讀到高中畢業。畢業後做代課教師,後來轉為正式教師。一直到25歲結婚才自己成家。隨著兒子張繼新的出生, 家裡人吃的不夠用,張錦華和高志平每月工資合起來40多元錢,養活七口之家解決不了生活所需。沒辦法的情況下,就忙裡偷閒開小片荒。種菜,種土豆,種玉米等。家裡常常吃玉米麵菜糊糊。人多一頓飯就得吃兩盆菜糊糊。1964年家裡添了大女兒張豔春。

看看梨樹縣這老兩口,用愛心和善良的付出換來了老年福!

大女兒出生不久,高志平為了家和孩子辭去小學教師工作,甘願做一名家庭婦女。一年以後,高志平的小姑子張桂秀患結核性腦膜炎不省人事住院治療。小姑子的次子肖海峰當時出生三個月,高志平心疼小姑子又可憐孩子,主動和張錦華商量,把肖海峰接到家裡撫養。妻子的善良讓張錦華無限感動……肖海峰的到來,本來大女兒一個人的奶水都不夠吃,高志平還要給肖海峰吃自己的奶水。兩個孩子都吃不飽,孩子吃不飽就哇哇哭,情急之下,高志平和張錦華想出一個好辦法,把小米磨成面,給兩個孩子做小米麵糊糊吃。孩子吃飽了,誰也不哭了。到了晚上,兩個孩子有時拉有時尿,高志平根本睡不好覺。眼看著高志平一天天見瘦,張錦華看在眼裡,疼在心上。於是家裡洗洗算算,縫縫補補,做飯等家務活張錦華搶著幹。肖海峰在張錦華舅舅家一呆就是四年。他和舅媽高志平感情特別好,他管舅媽叫媽。晚上睡覺總是讓媽摟,姥姥叫都不去。肖海峰在外邊玩跑回家的時候,看見媽在屋裡就接著跑出去玩,媽不在屋裡就找媽。直到他母親病痊癒,肖海峰才被父母接回家。四年的時間裡,高志平對肖海峰傾注了大量“母愛”。高志平說:如果不是自己孩子多,說啥也不能讓肖海峰迴家,記得孩子回走那天,孩子哭我也哭,心裡老難受了,特捨不得他走。至今肖海峰常去看舅舅和舅媽。

看看梨樹縣這老兩口,用愛心和善良的付出換來了老年福!

1970年小女兒張豔秋出生。家裡已是五個孩子,全家9口人,四個孩子上學,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但是家裡充滿溫馨。孩子們從來沒有因為吃喝穿打架和罵人。每到過年的時候,高志平先可沒媽的孩子做新衣服或新鞋,有媽的孩子靠後。張錦華退休前,住進梨樹縣城區教育新村小區暖氣樓。老兩口開始關注隔代人。張錦華的大侄子張繼孝的三個女兒分別在梨樹讀高中,還有孫子輩的張執政、張遠航等也在梨樹讀高中,週日週六孩子們全在張錦華家吃飯。張錦華親自做飯做菜,營養配餐,孩子們說吃紅燒肉就寫在菜譜上,老兩口樂樂呵呵地伺候這些孩子。吃完飯孩子們主動收拾碗筷,特別懂事。張錦華特別叮囑孩子們不能進網吧玩遊戲,不能玩手機,孩子們都聽話。一連四五年的時間。孩子們把老兩口當成自己的親爺親奶,老爺老奶也把孩子當成自己的親孫子孫女對待。如今孩子們都長大了,都考上了大學。都有出息了。孩子們都知道感恩,經常打電話問候老爺老奶。他們讀大學的寒暑假期間,逢年過節必須帶上禮物看看老爺老奶。還把家裡的雞蛋、小雞、大鵝等農產品帶給老爺老奶吃。

看看梨樹縣這老兩口,用愛心和善良的付出換來了老年福!

時光易逝,芳顏易老,唯有心中的愛和善良,才能在歲月中永恆。張錦華和高志平多年問心無愧的付出,把二位老人伺候到生命的終點。他們用心血和汗水把孩子培養成人。他們的兩兒兩女現在都各自有了幸福的小家庭。大兒子張繼忠住長春,全家五口人,四名老師。孫子張鉻鉞13歲了,讀小學五年級。學習非常好。二兒媳杜文麗和小女兒張豔秋是老師。孫女張雪大學畢業在北京工作,是服裝設計師。兩個外孫子都是大學畢業。一個參加工作,一個準備考研。大女兒張豔春在孤家子開飯店。小女兒張豔秋在 梨樹縣第二實驗小學工作,他住的離爸媽近,經常給爸媽買好吃的,每週六週日都給老人辦伙食,還把爸媽一週的菜買好,給老人洗洗涮涮。有時間、老人願意的情況下,就陪老爸老媽坐自家的小車出去走走,看看風景。兒女們抽時間常回家看老爸老媽,老人吃的用的啥也不缺。兩位老人現在牙齒完好無一顆脫落。每天高志平能打八圈麻將,有時也和老姐老妹玩紅十。還養了好多盆花,屋裡房間乾淨整潔。自己能做飯,秋天她買來芥菜疙瘩,洗好切成絲,按調料比例給孩子們做好多鹹菜,誰吃誰來家取。張錦華老先生每天下樓溜達,和老哥們開心的聊天 。總之,兩位老人活得幸福,充實,快樂。

看看梨樹縣這老兩口,用愛心和善良的付出換來了老年福!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