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糊匠”李鴻章的最後時刻:老態龍鍾,籤條約回來大口吐血


1900年7月,李鴻章與香港總督卜克力合影。1900年庚子事變之際,晚清名臣李鴻章做了兩件大事值得關注:一是發起了“東南互保”,二是從廣州進北京,與八國聯軍議和。

李鴻章進京途中在天津停留。1900年春夏,義和團運動在京津地區鬧得轟轟烈烈,引發八國聯軍侵華。此時,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與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山東巡撫袁世凱等封疆大吏,違背慈禧太后“進京勤王”的諭旨,與列強達成“和平協議”,史稱“東南互保”。

法國一家雜誌的封面,李鴻章在聯軍士兵的“護送”下前往議和地點。1900年7月,隨著侵入京津一帶的八國聯軍越來越多,慈禧太后已經難以控制局勢。她下詔,調任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種情況下,大清“裱糊匠”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李鴻章在北上途中走走停停,直到10月11日才到達北京。


風燭殘年的李鴻章,在北京與列強談判。李鴻章到達時,八國聯軍早已佔領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被迫“巡幸”西安。他來此就是收拾爛攤子的。這一年,李鴻章已是78歲高齡的老人。他以年老衰病之軀,面臨艱鉅的考驗,畢竟,八國聯軍是貪婪成性的侵略者。

李鴻章在北京議和期間留影,老態龍鍾。李鴻章與八國聯軍談判,遇到的第一個棘手問題,就是列強強烈要求懲處包括慈禧太后、端王載漪在內的“禍首”。懲治哪個王公大臣都可以,懲治慈禧可萬萬使不得,誰知道她又能做出什麼瘋狂的事來?李鴻章費盡口舌,極力為她開脫,將戰爭責任歸咎於載漪等10餘位王公大臣。

李鴻章肖像照。列強主導了所有的談判議題和進程。經過漫長的爭論,李鴻章幾乎滿足了列強的所有欲求,於1901年9月7日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弱國無外交,李鴻章對此應該有深刻的感受。條約雖是他籤的,但要罵他是“賣國賊”,似乎有失公正。他是慈禧太后的“裱糊匠”啊。


《辛丑條約》簽訂時的情景,李鴻章頹然地斜靠在椅子上。

《辛丑條約》的簽字頁。李鴻章寫下自己的名字時,三個字擠成一團,像一個“肅”字。他的爵位正是一等肅毅伯,死後追封一等侯爵。

李鴻章肖像照,在日本中彈的傷口清晰可見。這位耄耋之年的“裱糊匠”,在談判中徹底透支了自己的生命。簽約前兩日,他已身患重感冒,簽字回來,“寒熱間作,痰咳不支,飲食不進”,到11月7日就“嘔血半盂”身亡了。慈禧太后在由西安回北京的路上得到李鴻章去世的消息,嘆息道:“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

無精打采的李鴻章。李鴻章生前在致友人的信裡說:“平日講求武備,輒以鋪張糜費為疑,至以購械、購船,懸為厲禁。一旦有事,明知兵力不敵而淆於群哄,輕於一擲,遂一發而不可復收。戰絀而後言和,且值都城危機,事機萬急,更非尋常交際可比。兵事甫解,謗書又騰,知我罪我,付之千載,固非口舌所分析矣。”言語中充滿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