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那五味雜陳的年味

我經歷的30多個春節裡,無論有多少滋味,留下來最深刻的還是幸福的味道。因為它美好的儀式感深深刻入骨髓。


記憶中那五味雜陳的年味

中國人對於春節的情懷,有種說不清道不盡的情感。

看最近火熱的《佩奇是啥》,被老爺爺期待過年團聚,期待給孫子一份喜悅的質樸所打動。

過年,對於留守老人來說,就是一年到頭最大的盼頭。

看各大主流媒體報道的返鄉摩托大軍,為了省下高昂車費給家人買禮物,自己甘願冒著生命危險,在惡劣天氣下肉包鐵地騎行,更是感動的熱淚盈眶。

過年,對於遠離家鄉親人,負重前行的中年人來說,就是一年到頭奮鬥的意義。

然而也有一些年輕人在網上苦惱:過年回家,被過度“關注”婚姻、收入,還要承擔較重的經濟壓力,有種不願意去面對的痛。但是,與其留在空蕩蕩的大城市裡,不如回家熱飯熱炕熱熱鬧鬧地感受“被關注”的煩惱。

過年,對於在外混得不怎麼好的年輕人來說,就是一年到頭最糾結的幸福。

至於孩子,一聽到過年兩個字,自然歡欣雀躍,一切與快樂有關的事情,幾乎都會在這個時節發生。

過年,對於還沒有任何壓力的孩子來說,就是一年到頭最快樂的期盼。

我已經度過了三十多個春節,直到今天我還是對春節滿滿地期待。

記憶中,孩童時期,過年是大人們一年到頭最忙的日子。因為到了過年前後,才能看到大人在家裡忙碌的身影。

記憶中那五味雜陳的年味


“年二八,洗邋遢”開始,印象最深的就是可以在寒風刺骨的大冷天,藉著“幫忙打掃衛生”的名義,光明正大玩水。

我們挽起褲腿光著腳,把家裡的木框窗戶拆下來,把家裡的藤編椅子抬出來,幸運的話,可以在門口的太陽底下,拿水龍頭沖刷著玩。

一屋子的衛生往往需要2-3天才能完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我便“承包”了二樓整個客廳的衛生。這時候往往可以一邊開著電視,一邊玩。那時候壓根不覺得搞衛生是件苦力活,簡直就是一場大型家庭遊戲。


記憶中那五味雜陳的年味

年三十,早上通常都是在鞭炮聲中醒過來。完全沒有賴床的睡意,趕緊穿好衣服下樓,生怕錯過了拜神的環節。

那時候拜神對於我來說,不是宗教信仰,而是一種儀式,它讓我覺得那些點燃的香燭煙火,把過去的時光化成了灰燼,把新的未來燃成了煙霧。

我喜歡親手把那些紙錢放進火爐裡,看它們滿滿燃燒,化成黑色。彷彿是我親手把它們送進了一個“傳送門”,然後我未曾蒙面的爺爺,會在另一個世界,收到我的問候。

我喜歡幫爸爸貼對聯,喜歡聞著那個漿糊的味道,很好奇爸爸說這是迷糊煮出來的,那我們可以吃嗎?

對於年夜飯,我比較沒有感覺,因為滿桌子菜幾乎都是敬神的供品,乾癟硬邦邦。但我很期待年夜飯上熱氣騰騰的感覺,有種難言的喜悅和溫暖。

我更期待的是可以早早地去洗澡,換上全新的所有衣服,美美地裝扮一番。

然後等年夜飯結束,我們就會一家子人齊聚外婆那個大家族,大人們派發壓歲錢,孩子們拿著壓歲錢去買菸花玩。

兄弟姐妹們從小在這一夜會有不一樣的熱鬧和自由。大人們圍坐在一起,看著春晚,吃著零食,聊著天。我們則可以不在大人的眼皮底下嬉戲、玩耍。大一點的時候,我們可以結伴出去兜風,唱K。

記憶中那五味雜陳的年味


也經歷過好幾次不開心的年。

每到過年,大人們忙碌不堪,常常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起衝突,甚至大吵大鬧不歡而散。

好幾次,我們原本滿滿期待的火熱春節,變成了冷冷清清充滿火藥味的年。

作為孩子的我們,不敢笑,甚至不敢大聲說話。

在外面炮竹聲整耳欲聾的襯托下,我們家裡異常地冷。

我不知道為什麼大人脾氣如此暴躁,為什麼他們每個人都不願意好好說話。

我只知道,冷清點也好過在吵鬧。

躲起來,祈禱快點過去這樣的氛圍。

以至於經歷過這樣的年之後,我對過年充滿期待又夾雜著恐懼。

如果來年的春節,我們還是擁有一個熱鬧的年,那就是超級幸運的。

記憶中那五味雜陳的年味


而今,我已為人婦,春節不一定能夠回到自己家過年了。

雖然老公家也是同一個城市,大部分習俗都很相似。但是畢竟找不到心裡那點儀式感的寄託。

我會常常懷念大年三十可以在家裡親手焚化紙錢的那個過程,可以在那裡想念我的奶奶,讓她好好看看我。

當然,已為人母的我,過年更多了一重使命,那就是讓孩子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春節,深刻地感受中國傳統的文化底蘊,最幸福的年味。

我希望無論我和他在哪裡過年,參加怎樣的儀式,都能夠讓他真真切切地去度過這個滿滿人情味的年。

記憶中那五味雜陳的年味


今年春節,我們將在大洋彼岸度過。雖然回家過年還是出門旅遊這個話題我們糾結很久,對於我們來說,終究是不能兩全。最終還是選擇出門看風景,然後再回家過元宵。

這個決定之後,我沒有停止給孩子灌輸“春節”的概念。他依然對春節充滿期待。

希望無論哪種方式,在哪裡過年,都能給孩子留下最值得期待,最有儀式感,最幸福的年味。

記憶中那五味雜陳的年味

祝親們:新春快樂!闔家幸福!萬事如意!豬年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