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怎样的方式孝敬父母的?

qzuser1997198


近了,近了,母亲节快到了!

题主:你用怎样的方式孝敬父母的?

说来惭愧,深刻反醒自己。父亲已走了十多年,家中的老母亲仍然健在。家有二老,就有两宝。那么,家有一老,仍有一宝。有老人来疼你爱你关心你,为你在社会上生存提供最贴心的指引,孝敬他们,理所当然。以怎样的方式孝敬父母呢?这要因人而异,我只谈本人的做法,当然更想学习大家孝敬父母的好方法。

1.每个月坚持和母亲电话联系一次。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没有哪个母亲不心疼自己的儿女的。在母亲眼里,儿女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儿女成了南飞的候鸟,母亲是默默地支持的,夫妻双双上大巴坐火车高铁,母亲分别之际,总会不经意来一句:“你们在外边发大财呀!”其实,这句话在前几个晚上就酝酿了几十遍,生怕在我们上车一刹那给忘了。等我们到了务工的住地,母亲其实还在挂念着我们,他们到了吗?这一刻,我们必定要拨回老家一个电话:“妈,我们到广州了!”“好,好,平安到达就好!”也许,此时的母亲已是泪眼朦胧,一份失落一份孤独涌上心头,尽管希望儿女们欢欢喜喜高高兴兴发大财,但是为了大家,母亲却独自守着小家,默默地守候多少个日日月月年年。一个月不给老人打个电话回来,而让老人有诸多牵挂,我能狠心吗?坚持每月通话一次,相互交流一下,必须的。

(纯洁的白玉兰花)


2.坚持在几个重要日子捎去儿辈们对母亲的一片心。

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母亲节,五一,十一,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旦,母亲的生日,父亲的周年忌日,这些日期都挺重要,电话一响,母亲欣喜异常,哦,某某某给我来电话啦,我记着!还记得,去年母亲的生日,我因为工作忙加上家里事多给忘了,第二天送去迟到的祝福,还表示歉意,母亲连忙说“不迟不迟,没事没事”,实际上呢,母亲的心在往下沉:莫非老二在外生意不太顺?又要不要做水晶宫表,要不要烧些香火钱了?待到年终,妹妹,哥哥和我在场,妹妹转述母亲的话:“我那一整天就守着手机,看今天有几个给我打电话了!”那一天,她的大儿子,她的女儿,她的大孙子(我家那位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都陆续报到了,偏偏她的小儿子记性不好,唉,担心!


快要回老家时,提前给母亲打个电话。母亲也会高兴得不得了,顺便向我们汇报一年来的劳动成果,人勤挣了一些,年货早办好了,肉有几刀,大鲩鱼晒了十几条,野味有一些,等等。还有,粮食补贴款养老金什么的,还要你们去帮忙取回来什么的,她自己就是舍不得多花一个子儿。一年了,红白喜事又有哪些,一切的一切,把我们的思绪带到老家,这安营扎寨一个月,在大家的眼里弥足珍惜!

.当然,母亲电话余额不足,我是会及时充个一两百话费的。因为,这感情不能断!

3.安营扎寨的一个月,多陪伴母亲说说话,在岳父母家尽量少逗留。

一般地,腊月十五左右,候鸟要归巢,回老家去。除开走亲访友的日子,在家不为房租水电费所困扰,就陪着母亲话话家常,夹夹煤球发发火炉,倒倒开水扫扫地,刷刷筷子洗洗碗,看看菜园换换灯泡,迎来日出又送走晚霞……快快乐乐地度过一天,就知道又少了一天。


4.哥哥一家,妹妹一家,今年都没出远门,有他们照应,我的孝敬份额就少得可怜了。而我家的那位大学生,从上高中到现在,每星期不间断发一两条短信分享他的新动态,也让我们少为他担心,这传承,我们都感到很满意的。说曹操,曹操到,写完此篇,我该回复这位公子哥了。

点滴之情,当持之以恒。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欢迎您加入讨论热议的阵营!

(岁末家里待贴上去的春联)


ZHANGRUPlNG


妈妈还在世的时候,每每星期天或节假日都会在村西头的道口张望着我和哥哥姐姐们能有哪几个回家。若等到那个回家了,还唠叨着“你们没有功夫就别回来了,不用挂挂着我”,其实,只是嘴上说说,如果没等到我们回去就会很失望……

想想妈妈在世时的情景真是有些愧对啊!时间真的不能回转。

愿父母还尚健在的朋友们珍惜这份特别的“情意”吧!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日本谚语


qzuser1997198


最低每个星期第一次电话,条件许可一个月回家一趟,看看父母,交流一下工作体会。给父母买些营养品就行。


老苏影像


近几日母亲因病一直住在医院里,只有每日伺候床前,不离左右,祈求!母亲能够早日康复,让她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


5633灰姑娘


陪伴,是最好的孝敬。


用户悠悠小溪


在保证父母物质生活的同时,多在精神方面关心父母。找些事情请教父母,让父母感觉到他们还有用。


脚部护理老专家


孝敬父母跟个人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有关,而且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给予,也要有精神上的陪伴,


一个文明的小青年


多打电话,具体频率可以保持2周一次,谈话内容不要公式化,多谈谈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多问问她的看法。

任何节假日,生日,一定记得问候。可以的话多说说:老娘,爱你哦!等之类的话。把爱表达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