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沿着232省道继续北上经过禾木、贾登峪到达喀纳斯景区入口。9月1日调完价一进门票加区间车票降为220,刚买完票门外广场上突然涌出了一大片游客,黑压压的人头如云扰扰。一打听才知道最近开过来数十趟旅游专列,闲在家里的大爷大妈一窝蜂的全涌了过来。赶紧跑到检票口排队,要不然很容易倒在大爷大妈们的铁蹄之下。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已经进门的游客还在堆积着等待区间车一趟趟的转运,外面的游客暂停检票,等了20分钟才得以进门。进去之后有俩武警小伙子想要维持秩序让游客排成两队,但面对疯狂的游客,部队里那一套稍息立正根本不好使,逼得俩小伙子节节败退,游客直接拥到上车的栅栏口,俩小伙子只能无奈的挠头,低估了大妈们的战斗力。在曲折的栅栏里拥挤着前行了半个小时,终于上了大巴车,沿着喀纳斯河直奔游客中心。看着疯狂的人群赶紧在网上订上园区内的青旅,床位89一晚,能在景区里住一天。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下车先去青旅抢床位,半路碰到一个小姐姐,她进来两天了,打听了一下园区内的游览概况,约着一起玩。好幸运有了接下来的导游,要不然园区的景点那么多,路线又绕,并且每处风景最佳的观景时间还不一样,没有个适宜的游览时间统筹不容易转的过来。完美。

喀纳斯新村的游客还不多,就不急着去青旅办入住,和小姐姐一起去密林深处找一个非常规景点——喊泉。沿着马队的马道往密林深处走去,我们并不知道距离有多远,一路走走停停,穿过林子走到喀纳斯河边近距离接触那碧蓝的河水。现在对于观赏喀纳斯的秋景来说,时间还是早了几天,为数不多的落叶乔木刚刚变黄,主色调还是松树的墨绿色,再晚上一个星期应该是最漂亮的时候。本想着避开那时候的游客高峰期,结果又撞上了旅游专列,人数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在我比较喜欢走入山林,避开常规景点的大部队,去往喊泉的这条路并没有几个游客过来。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在河边的密林里穿行了一个小时,还是没有看到有什么喊泉的标志。又往前走了一下,林子越来越密,不是很好走,就打算往回走了,看到两个游客过来问了下他们也是去喊泉,说就在附近了,应该沿着马道走,幸运还是站在了我这边。又走了一段有了木栈道,两侧的白桦林已经黄了,相对于山上的绿色,这里终于有了浓浓的秋景,还好没有错过。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木栈道的尽头就是喊泉,一汪清水的底部有十几个泉眼向外翻腾,带起地上的细沙。出水量并不大,甚至都没有涌出水面,只是在水底安静的冒着。传说如果大声对着泉水喊,声波引起的共振会让泉水更剧烈的翻腾。我们大叫了好久用了知道的所有咒语也没见有啥变化,不知道是声音不够大还是频率不对劲。泉水清澈甘冽,接了一杯喝,传说成吉思汗曾用此水治愈过伤口,又接了一杯带走。


回到新村办理入住,房子是用原木搭起的木屋,倾斜的木板构成尖尖的屋顶,斜阳下的喀纳斯新村古朴而又宁静。喀纳斯地区的图瓦人相传是成吉思汗西征铁骑的后裔,成吉思汗死后葬身喀纳斯湖,传说中的喀纳斯湖怪是守护成吉思汗的神兽,而湖边的图瓦人是时代守卫王陵的亲兵。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收拾好离开新村想着去喀纳斯三湾看日落,到换程中心排队去三湾的游客队伍一眼望不到头,瞬间放弃了,改道去喀纳斯湖边走走。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可能是因为有游船的原因,湖边的水显得有些浑浊,并不似湖中心那般的翡翠色。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赶8点最后一班区间车回新村,明天听小姐姐的攻略早起去看三湾的晨雾,今天早早的睡了。

D40路程:吐孜拜——喀纳斯,75公里。


西行日记D40—寻找最美秋景


西行日记@麦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