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壞的皇帝是誰?

歷史照片工坊


夏桀、帝辛俱是上古帝君,文字記載稀少,不做評論,楊廣是個昏君,算不上多壞,李世民一代聖主,說壞也不合適,鐵木真殺人無算,暴君的名頭更適合他。

真正壞的皇帝也有不少,比如吳主孫皓。

孫皓是孫權太子孫和的兒子,孫和做了多年太子,卻因為全公主的陷害被廢,孫權駕崩後,傳位幼子孫亮,孫亮後傳位孫休,孫休去世後,原本應該是他的兒子繼位,但當時吳國形勢危急,南方交趾叛亂,北方司馬家吞併西蜀,吳國上下希望能選出一個較為年長的王族繼承大位,丞相濮陽興與左將軍張布選來選去,選中了時年23歲的孫皓。

彼時的孫皓的確是個不錯的人選,他為人剛毅,從諫如流,上臺之初,採納大臣意見,開倉賑濟災民、安撫守城將士,放歸宮女和宮中豢養的猛獸,停止大興土木等等,一時吳國上下齊心,大有帝業中興的跡象。

但沒過多久,孫皓就獻出原形,開始變得剛愎自用,喜怒無常。濮陽興與張布私下都有些後悔,認為當初瞎了眼選錯人,結果事情敗露,兩人雙雙被殺,張布的女兒嫁與孫皓,只因為說了一句“我父親被奸賊殺死”就被孫皓令人用錘子活活砸死。後孫皓想念張美人的美貌,又將她的妹妹霸佔過來。

濮陽興和張布死後,再沒有人敢勸諫孫皓,孫皓也越來越肆無忌憚,動輒濫殺大臣,孫皓好飲酒,經常拉著大臣們一起喝的爛醉,然後讓宮人們偷聽大臣講話,所謂“酒醉吐真言”,一旦有哪個大臣說的不中聽,立馬治罪,剝人皮、鋸人頭、挖眼、斷手足,各種酷刑無所不用其極。

公元265年,孫皓聽人說荊州地區有王氣,是建都的好地方。早就玩膩了南京的孫皓立即下令遷都武昌(今天的鄂州),然後派人到荊州地區發掘古墓,以洩王氣。不足兩年,東吳爆發叛亂,起義軍差點打進南京,孫皓又藉口平叛遷都回南京,一來一去,勞民傷財。

孫皓的做法有一定的歷史背景,江東地區,軍政大權經常在一些豪門大族之間流轉,比如吳郡顯赫的豪族顧、陸、朱、張四家,會稽豪族虞、賀兩家,這些豪族佔地千里,財力強大,隱隱威脅到孫氏的地位,孫皓以各種藉口打擊豪強,部分原因也是為了維護自身統治。

但縱有再多借口,孫皓的殘忍手法、惡劣手段也不能自圓其說,司馬家大軍南下後,吳國的士兵都不願意為他賣命,無奈之下,孫皓只能學西蜀後主劉禪,投降了事。

司馬炎也沒有為難孫皓,還封他做了歸命侯,四年後,孫皓病死在洛陽,時年四十二歲。



日慕鄉關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先明白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對和錯的判定是以什麼為標準的?是根據我們現代人的主觀意識?還是根據其皇帝本身在位時的所作所為?

在我看來,自古成功者為英雄,而失敗者就只能被定義為壞人,甚至是暴君。所以,在我們對前人的評判中,其實還包含著或多或少的個人因素。甚至有些人的評判標準,就是單憑自己的喜好,或者本身就對這個皇帝不瞭解,而是聽到別人的評判而將其當做是自己的答案。

但這畢竟不是合理的,也不具備多大的辯論力度。我為何會這樣說呢?我下面來舉幾個例子就明白了!



我們首先來說被稱為暴君的“秦始皇”。

都說秦朝是暴秦,秦始皇是暴君。大家都說他勞民傷財的修長城,還搞了焚書坑儒這些事情,甚至還有人說,他為了給自己修築皇陵,還讓活人給他陪葬等等,諸如此類,總而言之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秦始皇所做一切,結束了戰國時期的分裂狀態,重新將中國統一起來。雖說操之過急,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對中國前期的統一是有功的。長城的作用我們就無需多言了,就說焚書坑儒,秦始皇的確是燒了不少古書典籍,但是他所活埋的並不是儒生,而是一些術士。焚書坑儒是為了國家的統一。如果我們現在現代人的角度來看的話,那麼秦始皇確實太過分了,但是我們可以把自己放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看一下。面對著剛剛經歷分裂而又重新走向統一的中國大地,面對著文化和生活的各種各樣的差異,身為大一統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你要如何維護和平統一的局面呢?

我想,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也會這樣做!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煬帝楊廣。

可以說,這兩人一個是千古明君,一個是千古昏君。但事實真就如此嗎?唐太宗李世民真的就像我們想的那麼好?隋煬帝楊廣就真的像我們想的那麼差嗎?

的確,從功績上來說,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而隋煬帝只留下了勞民傷財修建的大運河。這似乎就是兩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但可我們可以結合隋唐兩代歷史看一下,隋朝所建立的大運河,對於唐朝的發展難道就沒有一點幫助嗎?對於唐朝以後的王朝也沒有任何幫助嗎?要知道,安史之亂之後,唐王朝所賴以生存的補給生命線就是這條大運河。而當黃巢起義將其阻斷後,唐王朝不就就滅亡了。

所以,這樣看來,你還覺得隋煬帝真的只是個暴君嗎?當然,也許你會說,他殺害了自己的哥哥和父親,這難道還不是暴君的行為嗎?但是你要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也是殺了自己的兩個兄弟才繼位的。而且,楊廣殺害父親楊堅,不過只是一家之言而已。



當然了,我們不否認他們都做過錯事,也的確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比如秦始皇修築阿房宮,楊廣打造龍舟等等。但是,我最後想要表達的是,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好壞時,千萬不能只看一家之言,或者單看自己的主觀意識,而忽略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

只有認真和理性的看待歷史,那麼我們所得到的歷史才能是較為真實的,對擴展自己的認知也有著很大的幫助。但如果我們只接受一些沒有意義的,只是單純而片面的歷史,那麼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我們的認知範圍。

你們覺得呢?歡迎評論,說出你的見解!


方圓文史


一將功成萬骨枯,更何況是一代帝王。史書是勝利者寫就的,歷史上的是非功過其實就是個任人塗抹胭脂的丫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