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所高校,如何办好每一所?

近日,山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切实加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工作实施意见》。按照《实施意见》,黄河金三角区域将合作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区域高等学校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规模,联合港澳台及国内外名校共同打造一所综合性大学,鼓励国内重点大学到黄河金三角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

2600所高校,如何办好每一所?

这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这三省的学生也期待这所综合性大学,能办为一流大学,改变这三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的局面。然而,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不是举办新大学,而是办好已有的大学,而就是举办新大学,要办出高水平,也不能追求规模,而是要办出特色与质量,这需要探索新的办学制度。

今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进入高等普及化时代。根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也就是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基本解决数量问题,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高等教育要关注质量问题。而关注质量问题,就应该认真办好每一所高校。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有不少人是不感冒的,认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太少,这导致高考竞争十分激烈。于是,沿着这一思路,就有兴办高水平大学的建议。观察各地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规划,都有举办新大学的设想。但是,新办大学真能扩大优质高等教育供给,以及消除高考焦虑吗?

2600所高校,如何办好每一所?

首先,举办一所新大学,把大学办成高水平、一流学校,是需要时间的。近年来,我国各地举办新大学,都宣称在几年、十几年时间里,把这所大学建设为一流大学。一流大学真有这么好建吗?

不是在现有大学基础上提高办学质量,而是新建一所大学,主要的考量是“老”大学办学思想陈旧,受传统体制束缚,很难突破改革,而新大学,是一张白纸,可以推进改革。可问题是,建设一所新大学,依旧需要进行改革,在“老”大学不能进行的改革,能够在新大学推进吗?比如学校自主招生、自主办学、自主授予学位,这是建立现代大学必须进行的改革,否则,新建大学的招生、培养、管理、学位授予都将纳入传统的管理体系,怎么寻求突破、改革?

其次,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社会依旧存在严重的高考焦虑,表面上看,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依旧匮乏,可造成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原因是什么?是高等教育等级化,即把大学分为三六九等,对职业教育还存在歧视。我国2600所高校根据学校入选教育工程、计划,安排的招生批次,分为985一期、985二期、985三期、双一流、211、一本、二本、三本、高职高专,按照这样的等级划分,再怎么发展高等教育资源,优质的只有5%,全社会追捧也只有这5%,能缓解教育焦虑吗?

2600所高校,如何办好每一所?

因此,新建一所大学,而不调整将大学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这不会带来高等教育整体生态的改变。近年来,我国已经新建了多所以“高水平”为建设目标的大学,可对整体教育发展并没有多大影响。原因在于,我国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办法,基本思路还是等级化。虽然新高考改革已经明确取消高考录取批次,想淡化学校的一本、二本身份标签,可是,高校还有985、211、双一流身份。

要办好每一所高校,就必须清理各种教育工程、计划,调整举办高等教育的思路。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建立生均拨款制度,提高对各高校的生均拨款标准,减少项目主导拨款,这是办好每一所高校的基础。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争取国家支持,希望纳入重点建设计划,是因为有这类计划,但一两所纳入重点建设计划,除了给这一两所学校身份之外,能改变什么呢?

二是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推进大学提高现代治理能力,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这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制度保障,我国引进海外知名大学来进行合作办学,应该重点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而非只是增加一所学校,按传统大学模式办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