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5月8日,臨夏市舉辦2019河州牡丹文化月-臨夏市八坊十三巷“城中村”改造經驗交流論壇,重點就國務院點名通報表揚的“臨夏市八坊十三巷保護改造的典型做法”和臨夏市以最具基礎設施競爭力的優勢再次上榜甘肅省縣域競爭力第四名為主題,與參會專家共同交流探討了加快臨夏市建設現代化城市的思路和辦法。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州委常委、市委書記曹正民參加論壇,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何存鵬致辭,副市長祁小軍主持論壇。省土木建築學會理事長任春峰、省土木建築學會秘書長竇一紅,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規劃師張嶺峻,市政西北設計院建築分院副院長張林娣,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學術平臺首席專家、甘肅省政府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王三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江蘇公司總經理鄒軍,江蘇省建科院建科˙曼嘉國際設計中心主任陳安華,蘭州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蘭州理工大學建築與城規研究所所長劉奔騰,蘭州文理學院旅遊學院正高級工程師、甘肅旅遊智庫專家陶雪松等相關專家參加論壇。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何存鵬在致辭時說:2018年11月,國務院、省政府點名通報表揚臨夏市八坊十三巷舊貌換新顏,“城中村”變身文旅新地標;2019年1月,甘肅省縣域藍皮書暨《甘肅縣域和農村發展報告(2019)》發佈,臨夏市憑藉最具基礎設施競爭力的優勢入選甘肅省縣域競爭力十強縣,位居第四名。在改造過程中,臨夏市委、市政府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發展定位和“修舊如舊、恢復原貌、合理利用”的改造思路,圍繞“利民、便民、近民”的原則,經過多次徵求居民意願、網絡徵求意見、聽取專家建議、反覆研究討論,採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眾出力,不拆一房,不遷一戶”的改造模式,保持街區原有整體格局和群眾生活方式不變,只對巷道的立面、家戶門窗進行了改造。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論壇指出:臨夏市人民政府以創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為抓手,堅持“文化為先、利民為本”的指導思想,依據巷道的自然機理、相互的網絡聯繫及現有的經營業態,對各巷進行功能性的主題定位,融入巷道博物館、植物博覽巷、文化場館、公共場所等各種要素,形成八坊十三巷網絡式旅遊脈絡、文旅大區域格局,形成了“八坊十三巷,巷巷不一樣”的特色。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論壇希望:各位專家學者為臨夏市問診把脈,以豐富的專業知識、獨到的視角見解為臨夏市加快推進八坊十三巷升級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促進全面“城中村”改造,助推臨夏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提供寶貴的意見建議和決策參考。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臨夏市委市政府在八坊十三巷改造過程中,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發展定位和“修舊如舊、恢復原貌、合理利用”的改造思路很好、很準確,圍繞“利民、便民、近民”的原則,經過了徵求居民意願、網絡徵求意見、反覆研究討論,採取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眾出力,不拆一房,不遷一戶”的改造模式,保持街區原有整體格局和群眾生活的方式不變,只對巷道的立面、家戶門窗進行改造。結合了街區形態及周邊環境,系統安排和合理規劃區域設施與建設項目,將八坊的歷史與文化、民族與藝術、人文與休閒巧妙的結合起來,巧妙融合了磚雕、木刻和彩繪等多元文化,將八坊十三巷打造成了集民族特色、休閒旅遊、綠色生態、人文科教為一體的河州民族民俗文化新名片、民族建築藝術“大觀園”離不開臨夏市各級組織和各族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更進一步提升了旅遊文化產業水平,促進了臨夏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結合八坊十三巷的人文環境、地域優勢等,甘肅省土木建築學會理事長任春峰認為:一是臨夏市委、市政府在八坊十三巷在保留和延續臨夏民族本土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提升策劃,重新規劃設計,完成了“民族信仰、宗教傳承、政府管理”三者的完美融合,超越了變通“城中村”改造工程的設計理念;二是有效解決了“歷史建築拆除重建,原住戶拆遷,改變街區機理業態”等歷史街區改造的問題。重新打造文化、商業、旅遊互相帶動的的新業態,為臨夏市社會經濟繼續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是凸現了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街區的居民家族人脈的傳承延續,文化傳統的繼承,體現了時代的特徵;四是八坊十三巷的改造建設體現了臨夏市委、市政府著力打造“即要留房也要留人的原生態街區”,通過回族文化傳承提升傳統風貌,即保留了原來的鄰里關係,又通過商業業態的注入改善了原居民生活條件,切實做到了“留住了人,留下了記憶,記住了鄉愁”。並提出了四點意見建議:一是商業發展的引導,即要合理劃分商業業態分佈,打造有特點、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街區,又要做到改造不破壞原街區機理,使活態遺產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得以延續。讓來過的人還想來,讓流動的人能停下來。所得的商業成果讓利與民,吸引帶動輻射,促進全市的經濟發展;二是房屋建設管理。要做到改造不破壞街區機理,商業業態融合不破壞歷史風貌,設立專門機構按照商業業態與街區管控協調統一,文化傳承與群眾利益相融合的原則,進行符合街區街區內及周邊外圍建築的協調統一的管控;三是居民保護參與度很高。提高街區相關配套設施建設,讓街區居民成為改造後的八坊十三巷風情街區的保護者和參與者,自覺、自願進行街區保護,獲得街區保護髮展的新動力;四是慢行街區的提升。商業業態的植入要有度,使當地居民和來過街區的人都很享受街區的原生態情景,而不是變成新的商業街。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江蘇公司總經理鄒軍認為:臨夏市打造的八坊十三巷設計、建設、管理要高於福州的三坊七巷、成都的錦裡、寬窄巷子,是基於以下三點的認識:一是臨夏市委、市政府規劃定位準確,對全市社會、文化、經濟、宗教做了深入的挖掘分析,充分保留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傳承,科學規劃,八坊十三巷改造從項目設計、施工、監理、驗收和管理有一個全過程服務諮詢管理的專業團隊;二是市委市政府通過對各類政策的整合和應用,做到了民居保護改造與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傳統村落保護等有機融合,通過政府投資對道路、上下水等基礎設施進行建設,提高了原住民的生活品質,增加了原住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三是八坊十三巷的建設管理不僅僅是一個工程管理,而是一個集社區、民族、宗教、景區管理等相結合的複雜的綜合的社會管理體系,在八坊十三巷建設過程中原住民參與度高,融入度高,積極性高,支持度高,沒有發生其他大城市在“城中村”改造中出現的抵制、上訪事件,充分體現了臨夏市委、市政府綜合管理能力強、措施到位有效。他還提出,一是要以文化為切入點,用改革的思維和辦法破解“城中村”改造和縣域經濟發展兩大課題,在不改變原來結構、不搬遷原住居民,減輕拆遷難度,大力發展民俗文化產業,充分利用居民的房屋資源,保證群眾受益增加的前提下,採用多種開發模式,進行基礎設施改造;二是保護、傳承、發揚歷史文化,巧妙融合回族磚雕、彩陶文化、葫蘆雕刻、民族宗教等多元文化,將八坊十三巷的回族文化風情原汁原味的呈現出來,使歷史文化街區與現代化城市建設有機融合,即能對民族、地域文化進行保護與傳承,又能營造出尊重文化、發揚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圍;三是積極利用“敦煌行絲綢之路旅遊節”等平臺,充分發掘臨夏牡丹、茶馬互市、民族團結等臨夏特色,把臨夏市八坊十三巷推到一個更廣闊的平臺;四是加強八坊十三巷在交通、生態、消防、公共空間等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立足時代背景,吸取借鑑前人的經驗、智慧,利用“一路一帶”對外開放的機遇,加大國家財政、土地向吸納農業轉移人口傾斜;五是建設掌上歷史文化街區,開發公共服務軟件,將八坊十三巷打造成智慧景區,為所有遊客提供全方位的智慧化服務。提升文化街區管理效率和服務能力,用科技力量幫助歷史文化街區數字化升級,助力數字臨夏建設,在街區管理中實現新突破,打造功能一體,設施協同,服務一致的新型城鎮化新街區;六是採取現代傳媒,推出情景劇目和影視作品,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尋找本土歷史名人故事,提高人物知名度,以歷史文化和名人效應提升地方知名度和影響力,爭取文物保護資源的提升,探索出一條“城中村”融合民族特色發展的新路子,爭取國際組織的認可,向省歷史文化名城、向國家級和世界級文化遺產邁進。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學術平臺首席專家、甘肅省政府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王三北提出:一是樹立“民生為導向、城市更美好”的新理念,把“老”“破”“舊”變成歷史文化、 傳統風貌和幸福家園;二是多規合一、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棚改要堅持多規合一,將建設、旅遊、社區、居民等多方利益相關主體統籌起來,溝通好定位、主題和承載內容,按照精品小區、文化街區、精品街區、城市新會客廳、城市新商圈等不同定位和主題兼顧旅遊休閒、商務服務功能和居民需要的宜居要求有機統籌,實行綜合改造、多元化開發,整體提升區域城市功能、環境質量、歷史風貌、文化要素和綜合服務有機配套,加速城市功能的合理佈局;三是市長、市場、市民三方聯動,共創城市新空間。在城市土地日益增值的城鎮化進程中,棚改項目如何在保證原住民利益最大化基礎上,成為一個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完善、景觀提升、文化復興的新亮點。要積極引進城市手藝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傳承專家、創新創業新生力量和生力軍,讓新街區更時尚、更具消費活力和“優居”環境。既重塑了城市新空間,讓城市更加開放共享,又拉動整合投資產生資金放大效應。四是避免“形式單一、同質化和過度商業化”的誤區,讓體驗和活力永續;當前,全國棚改項目學習寬窄巷、福州三坊 七巷等名街區的做法蜂擁而上,相信因為我們成功了,學我們八坊十三巷也將成為一陣風。其實國內不乏失去了“原真性”文化特色、雜亂的業態堆砌、雷同的街巷景觀,過了開街慶典之後,沒有了人氣與活力。所以,切忌山寨,找準自我,找準當地的市井生活特徵和商業表達方式,讓改造成為有活力又內涵,可持續的工程。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其他與會專家還對八坊十三巷發展從基於體驗視角的歷史街區旅遊復興———以臨夏市八坊十三巷為例》為主題從歷史街區與旅遊體驗,八坊十三巷成功的經驗:“城中村”變身文旅新地標,從旅遊6E體驗模型初步設想、展望與建議、他山之石的借鑑等方面分析了八坊十三巷作為城建+旅遊融合發展的典範、多民族文化+旅遊融合的典範、傳統街區+4A景區的典範等成功的經驗,提出了臨夏市八坊十三巷進一步向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國家5A級景區提升需從遊客多元體驗、深度體驗方面進行審美懷舊、文化教育、娛樂休閒、隱逸逃避、社交生活 、情感昇華等6E角度分層次、分功能、分街區、分時序的持續提升,從表層體驗向深度體驗、個性體驗提升,最後,他們建議八坊十三巷進一步加強文化活化傳承與多元、深度旅遊體驗融合,精品特色民宿與幸福民居融合、歷史街區與時尚休閒度假融合、富民增值與城市雙修融合,成為臨夏市城市文化旅遊靚麗名片。要經驗借鑑,思考方向!發掘名人資源,修茸文寶!宗教和社會和諧發展的狀態!捕捉借鑑的發展機遇,一帶一路倡儀做更多的文章,八坊十三巷的潛能,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作用,獲得地區發展的新動力,向現代化城市建設邁進!進一步優化---迷人夜景、活動堅持一街一景、一巷一景,打造特色旅遊街巷,進一步豐富夜晚迷人景色,增加夜間文娛活動、進一步強化城鄉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建議。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會前,參會專家先後來到牡丹長廊、州博物館、東公館、八坊十三巷等地,對臨夏市生態治理,城市環境綜合管理、旅遊景區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實地考察。

臨夏市召開八坊十三巷“城中村” 改造經驗交流論壇

州住建局、州自然資源局、各縣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文旅局、市水務局、市交通局及臨夏市四鎮七街道主要負責同志參加論壇。


記者:徐東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