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尚需“治未病”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尚需“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很早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民间也有句谚语: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提早预防疾病,可以远离大病危险。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善于“治未病”,让基层党员干部远离“亚健康”、避免“不健康”状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纠正“四风”工作取得重大成效,但仍面临反弹回潮压力,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固不化,仍未彻底根治,文山会海依然泛滥,考核过频、过度留痕普遍存在。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为基层“减负”,重点瞄准的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整治的同时,提前干预,防止其不断变异和产生也同样重要。

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未病”需找准“病根”。对党员干部进行全面“查体”,知病状、明病源、通病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从现实情况来看,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不务实效、照本宣科、留痕不留心等,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高高在上、不顾民情,遇事推诿、怕负责任等。其实质都是违背了党“实事求是”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除,不仅会占用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也会降低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未病”需配好“良药”。党内组织生活,是给党员干部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整改的一剂“良方”。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干部能够对照党规党章、先进先烈、负面典型等,查摆问题和根源,及时“红红脸”、“出出汗”,解决自身作风方面的“小问题”;通过谈心谈话,尤其是廉政提醒谈话,可以及时了解掌握谈心谈话对象的思想动态和工作作风,也能征询谈心谈话对象对谈话人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对发现的缺点和问题,及时“扯袖子”“咬耳朵”,帮助谈话人达到“双向治疗”的效果。

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未病”需谨防“复发”。要想治根,就不能搞运动“一阵风”,必须深入、深刻、深远。一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广泛运用媒体、培训、会议、专题、训诫等多途径多载体多方式,切实加强思想理念、价值观念、能力水平、道德素养等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自我免疫力。另一方面,完善激励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明确的用人导向,促使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廉洁从政“零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