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勁亮相世界級玩家大圓桌,闡述雪松大宗崛起邏輯和雄心

張勁亮相世界級玩家大圓桌,闡述雪松大宗崛起邏輯和雄心

剛剛冒著4月底江西南昌的一場風雨,以“第一負責人”身份深入中江信託“排雷”第一現場的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又於5月3日現身在梵蒂岡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礦業領袖對話會”現場。

這是一場旨在探討全球礦業可持續發展和公共利益問題的行業領袖會,全球40多位礦業巨頭面對面對話。張勁是這個對話會上第一次出現的中國面孔。

“成為中國的嘉能可”

“未來雪松將全面增強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規模和渠道優勢、資源開發和產業鏈綜合服務能力,一方面解決中國製造業的原料需求,另一方面努力改善礦產資源所在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就業狀況。”對於雪松在這個領域的雄心,張勁選擇了平鋪直敘。

當天包括澳大利亞福特斯克金屬集團(FMG)董事長安德魯·弗里斯特(Andrew Forrest)、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首席執行官馬克·庫提芬尼(Mark Cutifani)、國際礦業和金屬業協會(ICMM)CEO湯姆·巴特勒(Tom Butler)等40多位世界礦業公司領袖與會。

事實上,對於雪松在大宗商品領域的願景,張勁都不含蓄。在3月底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廣州城市形象國際傳播圓桌會上,張勁說得更具象:“雪松立志在廣州成就一家世界級實業企業,成為中國的嘉能可。”

在實物交易世界中,瑞士嘉能可幾乎無處不在,已是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商。在2018年的世界500強榜單上,嘉能可憑藉2054.76億美元的營收高居第14位。

然而,相比嘉能可而言雪松控股還是奮起直追的後起之秀。經過22年發展,雪松2018年躋身財富世界500強361位,年經營規模在327億美元。

2019年1月1日凌晨,作為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的張勁在新年獻詞中向外界披露了公司新的產業架構——將原有六大產業進一步重構整合為五大產業:大宗商品產業鏈、化工新材料、文化旅遊康養、社區智聯服務,以及社會公益服務板塊。

產業整合之後,雪松的產業架構更趨清晰。同時,顯而易見的是大宗商品產業鏈處在雪松產業架構的核心。

“除了新增的社會公益服務產業,雪松其它四大產業均有成為行業龍頭的能力或潛力。”一位接近雪松的人士曾對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

對此,張勁在2月份一次內部講話中甚至有更為清晰的闡述:“我們要在國際大宗商品產業鏈、化工新材料、文化旅遊康養、社區智聯服務這四大產業平臺上打造貫穿全產業鏈的核心龍頭企業。最後,社會公益服務產業代表了我們的良知,代表了責任與擔當……”

對於雪松新的產業結構中“消失”的金融,張勁也曾直面回應,“外界有一些議論:為什麼金融沒有了,是重要性降低了,還是故意藏著?恰恰相反,金融產業不以獨立板塊的形式出現,並不意味著金融業務會弱化,它在雪松產業體系的重要性反而更加突出……”

雪松大宗崛起邏輯

張勁決心將金融業務全面融入各個產業板塊,使其成為雪松實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擁有信託牌照最現實的作用就是,提升了我們的產業鏈金融服務能力,尤其對我們的供應鏈金融而言可謂意義非凡。”他表示。

公開資料也顯示,支撐嘉能可在實物交易世界幾乎無處不在的,正是其極為強大的供應鏈金融服務能力。嘉能可在全球融資渠道暢順,能快速便利地為大宗商品產業鏈上下游客戶提供服務。

雪松控股似乎也有此意圖,並且按照自己的節奏在推進。為此,雪松剛剛不惜代價地接盤中江信託這顆未暴雷。

“未來將通過中江信託的金融牌照獲取新的金融資源、產業資源、盈利空間,提升行業地位,特別是在供應鏈金融方面發揮獨特作用。”在4月22日中江信託的媒體會上,張勁稱。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張勁會選擇利用4月22日全天時間,直接面對200多名情緒激昂的中江信託投資者、20多家全國各地的媒體……談論的話題始終都是圍繞“排雷”。

“以金融守實業”,雪松控股已經將這個flag清楚地立起來了。

“我們一直兼具實業和金融的雙重基因,擁有大宗商品從上游到終端的完整產業鏈,擁有多次跨越週期的生存發展經驗,完全能夠做到業績增長且風險可控。”張勁曾在上述內部講話中對雪松幹部訓練營的成員介紹了雪松的創業史。

張勁同時稱,“今天講了這麼多創業史,其實更多的是失敗史,是想讓大家明白,雪松的發展歷史一直就是這樣:從不好高騖遠,也不做不熟悉的事情。我們的產業板塊,都是漸次成型、有跡可循的,有基礎,講條理,從不盲目跨界,盲目擴張。”

那麼,哪裡來的“有跡可循”?“漸次成型”又是如何理解呢?

張勁曾有過一段描述,“你以為做房地產是最煎熬的,其實煎熬的日子才剛起步。因為做房地產,我們發現當時鋼材緊缺,建築原料的利潤空間很大,所以才嘗試進入大宗商品領域,開始做金屬期貨和國際貿易。”

因為沒有經驗,雪松也吃了不少虧。“我們基本上犯過所有企業都會犯的錯,吃過所有企業都吃過的苦。我們有很多失敗的經歷……幾個億砸下去全打水漂的項目不在少數。”張勁稱,“凡此種種,不可勝數。兩個字形容當時的窘境:‘煎熬’。”

17年的“行業奇蹟”

曾經一度,大宗商品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單一品種的利潤越來越薄,雪松開始轉型做大宗商品產業鏈綜合服務。

“現在有些外部宣傳把我描述得很傳奇,但其實創業九死一生,人生冷暖自知……回首過往,有何勝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看來,世間之事從來都不能用一帆風順概括。除了運氣和堅持的因素之外,成功幾乎沒有神技可循。

在行業波動劇烈的大宗商品領域,雪松保持了17年無違約記錄的成績,張勁稱其為“行業奇蹟”。

目前,雪松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較為豐富的金、銅、鐵、煤等礦產資源。在意大利、瑞士、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業務節點沿著“一帶一路”遍佈亞洲、歐洲和非洲等地,商品類別已基本實現大宗商品全覆蓋。

為了佈局這些節點和實現大宗商品全覆蓋,鏈接“一帶一路”,雪松沒少花功夫。

比如,瑞士當地時間2019年1月23日上午,2019年冬季達沃斯第二天,雪松控股集團與烏克蘭工業商業商會在達沃斯廣州代表團駐地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在這次會議上,雪松稱將與烏克蘭工業商業商會在大宗商品領域展開廣泛深入合作。雪松將藉助旗下大宗商品鏈產業資源優勢,幫助烏克蘭大宗商品批量銷往中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烏克蘭素有“歐洲糧倉”的美譽,大宗資源豐富,是最早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歐洲國家之一,首都基輔亦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

雪松控股官網上隔三差五發布的信息裡,此類佈局並不鮮見。

在2019年元旦,雪松控股發佈了新的戰略目標:打造一個全球頂尖綜合性產業集團,服務兩億人口,連接三萬家企業,重構四大產業,著力發展第五板塊社會公益服務產業。

針對旗下已取得國內龍頭領先優勢的大宗商品產業鏈,雪松提出,“未來將全面走向國際化,全面增強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規模優勢、渠道優勢和資源配置能力,積極服務國家戰略。”

那麼,你對雪松及其在大宗商品領域的動作有什麼觀感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