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信託新主張勁朋友圈報喜,雪松控股“拆雷”邁出第一步

速度之快,超出了許多投資者的意料。

“今天應該到賬了,各位有收到的說一下啊。”

這是4月28日上午7點37分,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發出的一條朋友圈。就在週一(4月22日),數以百計的中江信託投資者加了他的微信,他也在朋友圈不斷更新著自己對承諾的履行情況。當時,張勁說,五一之前將兌付中江信託各產品的逾期收益。

中江信託新主張勁朋友圈報喜,雪松控股“拆雷”邁出第一步

七天之後,這個承諾成為現實,速度之快,超出了許多投資者的意料。

1

“第一負責人”兌現諾言

4月28日下午,中江信託發佈公告稱,“雪松控股已按4月22日發佈的《敬告投資者書》承諾,於4月26日將相關信託產品的逾期收益款項(按原信託合同約定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墊付至中江信託風險項目信託專戶。中江信託在複核各產品逾期收益金額後,已於今日(4月28日)向投資者兌付”。

公告中,中江信託稱,將於4月29日啟動對已登記信息的投資者回訪,逐一確認信息並跟進服務,請投資者關注來電並予以配合,並請相互轉告:各位投資者需登記真實信息,未及時登記或未辦理後續手續將可能影響今後信託收益的準確及時發放。

最後,中江信託請持有或曾經持有中江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信託計劃的所有委託人,儘快關注“中江國際信託”微信公眾號,完成投資者信息登記。

中江信託新主張勁朋友圈報喜,雪松控股“拆雷”邁出第一步

4月22日,雪松控股受讓中江信託71.3005%股權完成工商註冊變更登記,成為中江信託第一大股東。彼時,聞訊而來的眾多投資者一度聚集在中江信託總部門外,高呼“還錢”。在同日舉行的投資者懇談會上,不少投資者對雪松控股充滿質疑。

對此,董事局主席張勁在懇談會上開門見山,稱“雪松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解決好所有的歷史遺留問題。我本人就是解決中江歷史遺留問題的第一負責人。”

隨後,張勁表示,將在9個月內解決逾期項目問題。

中江信託新主張勁朋友圈報喜,雪松控股“拆雷”邁出第一步

中江信託新主張勁朋友圈報喜,雪松控股“拆雷”邁出第一步

4月22日下午,中江信託發佈《敬告投資者書》明確稱,對於中江信託的逾期項目,“之前投資者未能兌付的利息,由雪松控股先行在本文正式發佈一週之內予以墊付,後補相關手續。”

多位中江信託投資人表示,在22日投資者懇談會後,對雪松控股接盤中江信託仍有疑慮,但今天(4月28日)下午開始,陸續接到銀行信息提示,足額收到了逾期收益款項,對雪松控股後續全面解決中江信託逾期項目問題的信心,大大增加。

一位持有中江信託逾期項目金海馬22號的投資者表示,“信心比黃金更珍貴,真沒想到雪松會真的全額墊付利息,而且動作如此迅速,雪松和張勁老闆的擔當,給我們這些持有逾期項目的投資人極大的信心。希望雪松繼續給力,在9個月內全面解決逾期項目問題,儘早給我們這些投資人支付全額本金和收益。”

可見,雪松控股對承諾的快速兌現,為公司和張勁在投資者心目中的形象加分。

而雪松之所以這麼做,顯然是為了更好的接盤中江信託。

“中江我們花了這麼多錢去買,我們怎麼會要一個爛攤子呢,我們怎麼會不收拾好這個爛攤子,更好地往前走呢?”在投資者懇談會上,張勁如此說。

2

為何接盤中江信託?

眾所周知,中江信託的前實控人是“明天系”,接盤這樣一家公司,其風險不言而喻。

曾幾何時,中江信託由於激進擴張,業績猛增,一躍成為中國信託業的一匹“黑馬”。但正是由於向民企、上市公司等領域的大舉擴張,也埋下巨大的隱患。2017年其業績便陡然下滑,進入2018年,中江信託的產品更是連番爆雷,被業內戲稱為“雷震子”。據張勁透露,截止4月22日,中江信託“踩雷”的產品有30多個,涉及投資者人數2400多人。

中江信託新主張勁朋友圈報喜,雪松控股“拆雷”邁出第一步

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張勁為什麼還要接盤?對此,張勁給出了他的戰略考量。

“我們不是土豪,看到金融牌照就拿錢砸,我們是配套我們的產業做金融,以金融守實業,但基點是實業,做金融也是服務於產業。如果說我收了牌照殺到千軍萬馬的金融服務當中,毫無意義。”面對媒體提問,張勁說。

他進一步指出,拿到這樣一個金融牌照,是為了做出特色金融,只有特色金融才是未來金融機構的生存之道。而對雪松來講,就是要做供應鏈金融。

“我們有個口號是,以金融守實業。”張勁強調,未來將通過中江信託的金融牌照獲取新的金融資源、產業資源、盈利空間,提升行業地位,特別是在供應鏈金融方面發揮獨特作用。

志在實業,是張勁一直強調的雪松的發展方向,而面對中江信託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張勁也有自己的考量。

張勁透露,“監管層對我們進行了4個多月的穿透審查。收購需要符合條件,如果不符合,誰的資產也收不了。”他表示,只要堅持不自融,嚴格掌控金融風險,立足實業發展屬於雪松的供應鏈金融,就是最為根本的防範措施。

但是,作為近年來快速崛起並殺入世界五百強的民營企業,在外界的目光中,雪松仍是蒙著一層神秘面紗的“廣州第一民企”。

3

“神秘”雪松靠什麼賺錢?

公開信息顯示,雪松控股是一家多元化產業集團,旗下擁有大宗商品供應鏈、化工新材料、文化旅遊康養、社區智聯服務和社會公益服務等五大產業板塊。此外,雪松還擁有齊翔騰達(002408)、希努爾(002485)兩家A股上市公司。

雖然看起來體系龐雜,但在掌舵人張勁看來,雪松的核心業務仍然是大宗商品供應鏈服務。

2002年,彼時雪松的前身君華集團成立供通雲供應鏈公司,從金屬期貨和國際貿易進入大宗商品供應鏈領域。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2015年,供通雲的營收突破200億,隨後逐年增加。2017年時,在供通雲這一核心“戰艦”的加持下,雪松控股營收突破2210億元,幫助公司成功殺入世界五百強,位列361位。

其實,雪松的崛起也有其大背景。觀察可知,近年來世界500強的榜單中,大宗商品供應鏈企業在不斷增加。雪松雖然“神秘”,但也是應運而生。

比如在2017年前,同類企業中有天津物產集團、物產中大集團、來寶集團2017年新增廈門國貿、廈門建發、新疆廣匯,2018年雪松控股、象嶼集團接連上榜。

而早在2016年,供通雲就被《新財富》選為最佳商業模式,“公司利用十餘年的大宗商品行業經驗及豐富的上下游資源,結合行業標準化程度高、流通性強、變現率高且快、金額大等特點,‘從產業中來,到金融中去’,升級供應鏈平臺,打通了產業端的各個鏈條環節,對接資金端,解決產業鏈融資問題,讓傳統產業鏈重獲活力。”

對此,張勁打了個比方,“小企業苦於沒有太多抵押物融資困難,打個比方,精銅容易變現,但物理狀態變成銅杆後變現難,金融機構不接受這種質押,只能接受房子或者其他實物。反過來說,金融機構做不了供應鏈金融的原因就在於沒有基於產業和應用場景。”

但是,雪松可以提供這種場景,並依靠這一“殺手鐧”做到了世界500強。“所謀甚大,其心必堅”,張勁用自己的擔當和信用,兌現著和中江信託眾多投資者的承諾。

當然,目前還只是解決中江信託問題的一個開端,雪松控股能否徹底“拆雷”成功,還要看9個月之後。

這個時間對投資者來說可能太長,對雪松可能又很緊張,但雙方都必須耐心等待,看承諾能否最終兌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