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式”排长、“小个子”战士,家乡亲属的深情怀念!

从新疆天山公路采访归来,“八百勇士 天路筑梦”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报道组成员的心绪久久无法平静。每个人都无法忘记,乔尔玛烈士陵园里洁白精致的葱莲,还有那黑底红字的碑座上,四位淮安籍天山筑路英雄的名字——周文飞,张金龙,王克友,艾少平。

“雷锋式”排长、“小个子”战士,家乡亲属的深情怀念!

乔尔玛烈士陵园

英雄静卧无声,

与天山融为一体,

守望天路,护佑生灵。

如果他们生命不息,

一定也会想念

远在八千里外的淮安挚友和亲人。

如果他们泉下有知,

一定能感应到

来自八千里外的淮安追思与牵挂。

“雷锋式”排长、“小个子”战士,家乡亲属的深情怀念!

天山公路

由此,寻访烈士亲属,聆听他们深情追忆关于烈士的点点滴滴,对于缅怀和告慰英雄,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正式寻访始于4月29日。得益于淮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淮安籍天山公路筑路老兵陈志凤、胡永胜的倾力协助,报道组一连数日风雨兼程,最终在淮安区、涟水县、上海市练塘镇找到了四位淮安籍筑路烈士的家人。烈士的音容笑貌及其走过的光辉岁月,在报道组成员心中开始变得逐渐清晰。

今天,让我们来聆听

其中两位烈士的故事

“雷锋式”排长、“小个子”战士,家乡亲属的深情怀念!

乔尔玛烈士纪念馆烈士墙上的信息显示:周文飞是淮安区人,1970年1月入伍,197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2月13日在执行任务时牺牲,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十二支队后勤部汽教连教员。

“雷锋式”排长、“小个子”战士,家乡亲属的深情怀念!

周文飞烈士墓碑

4月30日,根据淮安区人、天山公路筑路老兵陈志凤提供的联系电话,报道组在淮安区复兴镇大李小学见到了大李小学校长、周文飞烈士的弟弟周文礼。“我们老家在复兴镇东城村塘北组,兄弟姊妹11个,文飞排行老三,生于1954年2月,上面有两个姐姐,我排行老六。”周文礼告诉报道组,因为父亲周日昶教育有方,哥哥周文飞从小就品学兼优,乐于助人。东城村家喻户晓的一件事是,周文飞从小学四年级起,就开始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八奶奶”挑水,一直持续到参军入伍前夕。

周文礼说,哥哥牺牲后,他也在千方百计了解和收集哥哥的英雄事迹。其间,自己多次被哥哥的坚强和善良感动到落泪。“听跟哥哥同在一个排当兵的老乡朱建明说,他们于1974年进疆,是首批进疆修天山公路的部队,先是在团部的汽车排,后来哥哥被调入师部的汽车教导队担任教练员兼三排排长。”周文礼告诉报道组,哥哥上进心强,每天都是第一个起床,帮战友准备洗脸水,什么活都抢着干,还被人民日报社聘为特约记者。

“雷锋式”排长、“小个子”战士,家乡亲属的深情怀念!

融媒体报道组采访周文飞烈士的弟弟周文礼

修筑天山公路期间,周文飞由于劳累过度,患上了肝炎。连队领导下命令要求他住院。“可他在医院待不住,偷跑回部队,心思全在教战士开车修车、帮部队运送物资上。”据周文礼了解,1976年12月11日,又一次从医院跑回部队的周文飞,正好遇上连队需要急运一批物资,人手不够,便主动请战。途中山路颠簸、风雪交加,周文飞数度肝痛难忍,副排长陈如刚劝他上医院,他咬咬牙,硬是挺了下来。过了一天一夜,车队途经昌吉,周文飞陷入了昏迷,被送往解放军第十三医院抢救。“据参与抢救的护士回忆,在长达20多个小时的昏迷中,哥哥有过几次短暂的苏醒,苏醒后关心的只有一件事,问‘物资送到了没有’。”周文礼说,12月13日,周文飞经抢救无效辞世,年仅23岁。

周文飞牺牲后,父亲周日昶赶往部队料理后事,得知周文飞还欠着部队200多元伙食费。父亲用抚恤金偿还了欠款,心里却很疑惑:文飞一向勤俭节约,也没给家里寄过钱,怎么会欠公家的伙食费?说来也巧。“就在周文飞牺牲当天,师部给他颁发的三等功立功受奖证书被送到了连队,立功受奖证书上的日期,正好是1976年12月13日。”周文礼满含热泪地说,正是这份立功受奖证书,解开了父亲心中的谜团。

“雷锋式”排长、“小个子”战士,家乡亲属的深情怀念!

周文飞烈士立功受奖证书

采访中,周文礼带着报道组从大李小学前往自己在复兴镇的家,翻找出周文飞的立功受奖证书。“哥哥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有一份立功受奖证书已经找不到了。”周文礼说。而摆在报道组眼前的这份立功受奖证书,在“主要事迹”一栏这样写道:“该同志助人为乐,将自己的津贴费,邮寄给战士家中,帮助解决困难。在工作中,总是勤勤恳恳忘我工作,事迹突出,成绩显著。”

周文礼回忆,自己经过多方求证,得知哥哥周文飞牺牲前曾以部队名义,给陕西籍困难战士的家里、唐山大地震救援委员会等汇过款,部队也是事后根据受助对象寄到部队的家书和感谢信,追查出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原来就是周文飞。

“雷锋式”排长、“小个子”战士,家乡亲属的深情怀念!

周文飞烈士的日记

在周文礼家中,报道组还看到了周文飞留下的日记本。日记本上记录着周文飞写的工作总结、汽车排官兵人数等信息。在其中一页纸上,周文飞用大号字体摘录了毛主席说过的一段话:“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只要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雷锋式”排长、“小个子”战士,家乡亲属的深情怀念!

通过查看新疆乔尔玛烈士纪念馆烈士墙上的信息,报道组发现,牺牲的四位淮安籍天山筑路英雄,张金龙年龄最小,牺牲时间为1979年5月17日,时年19岁。不仅如此,报道组还有一个新发现:四位烈士,只有张金龙是涟水县人,其余三人都来自淮安区(原淮安县)。

上述新发现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当年修筑天山公路的淮安籍官兵,除了淮安区的800多名勇士外,应该还有一批来自涟水县的好儿郎。具体情况如何,需要寻访查证。但有一点已经明确:对张金龙亲属的寻访,是找到答案的第一步。

“雷锋式”排长、“小个子”战士,家乡亲属的深情怀念!

张金龙烈士墓碑

有鉴于此,4月29日下午,报道组根据涟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的联系电话,很快与张金龙的弟弟张金玉取得了联系,并随即奔赴张金龙出生地——涟水县五港镇马渡村四组。

“四十年了!”得知报道组为寻访张金龙因参与修筑天山公路而牺牲的英雄事迹而来,正在家中打扫庭院的张瑞山顿时老泪满眶,进屋翻出一份革命烈士证明书。张瑞山是张金龙的父亲,今年82岁。这份(苏)字第350812号革命烈士证明书显示:张金龙1977年6月加入中国共青团,1977年2月入伍(后经核实,应为1978年3月9日),1979年5月17日在修筑天山公路过程中牺牲,牺牲后被安葬在新疆新源县哈音沟(后被迁至乔尔玛烈士陵园),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36135部队92分队战士。

“雷锋式”排长、“小个子”战士,家乡亲属的深情怀念!

4月29日,在涟水县五港镇马渡村四组,融媒体报道组采访张金龙烈士的父亲张瑞山和他的弟弟张金玉。

“我们兄弟姊妹七个,张金龙排行老大。”弟弟张金玉回忆,大哥个头小、文气,身高不足一米七,参军后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去参加修筑天山公路,家人一无所知,只在书信里了解到,他在部队主要负责出黑板报。张瑞山记得,张金龙牺牲后,部队来人报信,他坐了七天七夜的火车、汽车,赶到天山脚下,看到的是张金龙的坟冢。

大哥究竟是怎样牺牲的?张金玉曾听与大哥同在天山筑路的涟水老乡邱士明提起过:“张金龙当时在工地上用平板车运石料,车轱辘脱落,滚进了山沟,他跑下山沟抢救车轱辘,人滑进了河沟里,河沟里水流湍急,把他冲走了,第二天才找到遗体。”

“这么多年,我们再没去过新疆,想到他,心里就痛。但又觉得他死得值,为了国家建设。”张瑞山说,张金龙牺牲后,党和政府月月都给家里发抚恤金,40年从未断过。老人尤其感动的是:前年,得知张金龙的事迹后,淮安区清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学洪专程找到张家,上门慰问;去年,为烈士守墓30多年的筑路老兵陈俊贵和老伴孙丽琴,特地从新疆赶到涟水看望张瑞山,替张金龙尽一份孝心。

融媒体报道组:王健全 杜勇清 刘志钧 陆春涛 宋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