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水是這樣流進咱家的

水是生命之源,衛生合格的飲用水是健康之基。

在北國江城,市民都知道我們的城市用水來源於松花江。但是,可能大部分市民並不知道江水是如何經過一步步處理,變成自來水流入到千家萬戶的。

松花江水很清澈,水質常年保持二類以上。但是在自來水生產和檢測者的眼中,再幹淨的自然水體,成分也是十分複雜的。

由於自然和人為因素,原水裡含有各種各樣的雜質。城市供水廠淨水處理就是去除原水中這些會給人的健康和工業生產帶來危害的懸浮物質、膠體物質、細菌等有害成分,使淨化後的水能滿足生活飲用及工業生產需要。近年來,隨著國家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的提高,對自來水生產檢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日前,記者走訪了市水務集團,在第三供水廠、水質管理檢測中心,深入瞭解江水變成自來水的全過程。

四道工序

江水“變身”飲用水

據瞭解,目前我市有五個正在運行的供水廠,其中第二、第三、第四供水廠均由永慶水庫鋪設過來的原水管線供水,第一、第五供水廠通過取水戽頭和取水泵站在江中抽取原水。

第三供水廠始建於1975年,當時供水能力為10萬噸/日,2006年進行了新系統的升級改造,採用了網格絮凝池、小間距斜板沉澱池、V型濾池等國內外先進的工藝和設備,主要供應昌邑區全部、船營區大部分以及江南部分區域生產和生活供水,設計日供水能力20萬噸。

第三供水廠的水處理工藝包括混凝、沉澱、過濾、消毒四個流程,進入城市供水管網。

在第三供水廠水處理車間記者看到,偌大的車間被打成了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長方形水池,這些水池承擔著混凝反應、沉澱以及過濾等三道處理工序。由於自動化程度很高,淨水車間的所有設備的運行均通過中心控制室進行遠程控制操作。

從永慶水庫引來的原水進入處理車間後,首先經過混凝反應工藝處理,即在原水添加絮凝劑,將原水中的懸浮顆粒以及較大的雜質凝成團,方便進一步處理。

常用的絮凝劑有聚合氯化鋁、硫酸鋁、三氯化鐵等。目前我市使用的是聚合氯化鋁絮凝劑。通過絮凝劑的混凝反應,可使水中不易沉澱的膠粒及微小懸浮物相互聚結,而形成較大的絮粒,以利於從水中分離、沉降下來。

原水的濁度決定絮凝劑的使用量。2017年我市發生特大洪澇災害,導致松花江水體濁度升高,第三供水廠僅增加採購絮凝劑就超過計劃700多萬元。

原水在99個正方形網格絮凝池內通過充分攪拌反應之後,進入淨水處理的第二階段——沉澱處理。

混凝反應後的原水被收集在在小間距斜板沉澱池,水中的絮凝顆粒依靠重力作用快速沉於池底。池底自動刮泥設備,將分離出的汙泥送入排泥管線排出池外,送往城市汙水處理廠。分離出來的淨水通過集水槽進入到過濾工序。

過濾工藝採用法國得利滿公司的V型濾池,在16個V型的過濾池底,鋪有單層加厚均粒濾料,粒徑一般為0.95~1.35mm,整個濾料層在深度方向的粒徑分佈基本均勻。這些濾料可將沉澱後的淨水中包含的微小顆粒進行進一步的精細過濾,從而進一步除去水中細小懸浮雜質、有機物等。

濾池每天都要清洗,濾料每天都要進行氣洗和水洗,保證過濾效果。

經過濾後,水的濁度進一步降低,水中的細菌、病毒等失去渾濁物保護或依附,將進一步進行殺毒處理。雖然原水經混凝、沉澱和過濾,可以除去大部分細菌和病毒,出於群眾健康考慮,過濾完的淨水還需要進行消毒處理,主要通過在淨水中投加液氯來實現消毒,通過氯與水反應生成的次氯酸在大腸桿菌等細菌內部起氧化作用,破壞細菌的酶系統而使細菌死亡。消毒後的水由清水池經送水泵房提升達到一定的水壓,即可通過輸、配水管網送給千家萬戶。

水務集團第三供水廠廠長董志博特別提醒市民,因為要保證管網末端有餘氯留存,確保輸水全過程殺毒,因此個別市民家的自來水會有輕微的遊離性餘氯。由於氯是常溫常壓下是氣體狀態,因此將自來水放置一會兒即可讓餘氯揮發,不影響市民飲用水安全。

三級監測

確保供水安全

市水務集團把水質問題視為企業命脈,嚴格履行“不合格的水一滴也不能送”的承諾。

為保障全市供水安全,市水務集團實行了三級監測制度。

第三供水廠中心控制室是水廠第一道檢測關口。他們通過各種在線監測儀表,對原水、沉後水、出廠水的各項指標進行實時監測,根據原水濁度,決定絮凝劑的使用量。

第三供水廠化驗室配備了較為齊全的實驗設備,可對原水和出廠水的濁度、色度、PH值等自來水的十餘種指標進行日檢測,保證出廠水達到國家標準。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水務集團就建立了水質管理檢測中心。國家要求2012年飲用水水質全面執行新標準,水務集團投資對水質管理檢測中心進行全面升級,採購了國際先進的檢測儀器設備,成為國家認定的吉林省供水行業第一傢俱備106項水質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實現了從原水、出廠水、二次供水、終端的各個環節的全面監測。水質管理檢測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不僅檢測設備升級了,專業技術人員隊伍也升級了,一線分析人員基本上都是本科生,操作氣質譜儀等先進設備的技術人員還擁有碩士學歷。

每天上午十點到十一點之間,市水務集團水質管理監測中心的技術員會把從各供水廠、用水終端隨機抽取的自來水水樣送到實驗室進行檢測,分析自來水各項指標是否合格,與水廠檢測結果互相對照,隨時指導供水廠生產。除了水廠的常規檢測項目,他們還要進行還包括有機物、農藥、重金屬、細菌、放射性等類項目檢測,對水質進行全方位監控。

2018年,水務集團開展了“水質管理年”專項行動,對供水水源水質、供水廠出廠水質、市政供水管網水質、二次供水儲水設施及二次管網水質、供水設施建設、改造、維修過程中水質等進行全方位管理,建立水質管理長效機制,確保出廠水濁度小於0.8NTU,管網水濁度小於1.0NTU。上述指標均在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規定指標之內。

一個平臺

強化用水服務

自來水生產出來後,要通過龐大的管網系統送至千家萬戶。為保證市民正常用水,做好日常服務也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工作。市水務集團堅持圍繞用戶做文章,在服務理念、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上不斷推陳出新。

2017年,水務集團在原來集團公司、分公司、維修站三級服務聯動網絡接受涉水報修、供水等服務基礎上,整合全市的水務資源,成立供水110指揮中心,統一接受用水業戶的涉水服務需求,減少因多頭管理導致出現服務不到位等現象。市水務集團還重組成立5個集“用水查表、收費、質檢、稽查、水錶、室內外供水設施維修”於一體的綜合性經營分公司,變線式服務為區域綜合服務,一體化調度平臺實現了轄區居民所有涉水問題“一站式”解決。

市水務集團還在城區設立14個維修站點,配備了近500人的維修隊伍,“小修不過夜,大修連續幹”,每年授理涉水問題3萬餘件。

市水務集團還在公司推行客戶經理管理模式和年繳費制,抄表員全部變身為客戶經理人,他們主動走訪用戶徵求意見,讓服務工作最大限度地貼近百姓,實現了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的轉變,使“民生為先”“服務為本”“只跑一次”的服務宗旨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服務實踐,群眾滿意率長年保持在98%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