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許昌東城區如何持續擦亮宜居品牌,打造花園式新城區


看許昌東城區如何持續擦亮宜居品牌,打造花園式新城區

許都公園內,綠意盎然。


大美許昌,美在東區。談起東城區的居住環境變化,東城區黨工委書記朱發業如數家珍。他告訴記者,近年來,規劃建設了中央公園、鹿鳴湖公園、悅民公園、科技廣場和秋湖溼地等一批廣場遊園和水生態景觀。同時,依託區位優勢,加快生態綠化建設步伐,完成綠化投資10.6億元,新增綠地面積420萬平方米,全區綠化覆蓋率達4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5平方米,為我市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生態園林城市和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作出了積極貢獻,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許昌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重要貢獻獎”、“許昌市林業生態建設先進區”和“許昌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突出貢獻單位”等榮譽稱號。東城區已成為宜居、宜業、宜學、宜商、宜養、宜遊的花園式新城區。


看許昌東城區如何持續擦亮宜居品牌,打造花園式新城區

鹿鳴湖以鹿為主題的大型雕塑。


東城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王保海表示,去年東城區投入1400萬元,對建安大道、許都廣場周邊城區主幹道和遊園廣場進行亮化提升。特別是對中原國際飯店、大正中央金座的夜景打造,已成為全市夜景亮化標杆。2018年,東城區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考評中城市管理得分全市第一。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三大專項治理”行動,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及省委、省政府環保督察交辦案件辦結率達100%。全年PM10平均濃度為111.28微克/立方米,低於全市平均濃度3.25微克/立方米,在中心五城區中排名第一。飲馬河、清潩河、小洪河等各斷面水質監測點指標均完成市定任務。


看許昌東城區如何持續擦亮宜居品牌,打造花園式新城區

東城區積極推廣節約型園林建設,實現了綠地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東城區大力實施基礎教育提升三年攻堅計劃,建成投用南海街小學、新東街中學等兩所中小學和天寶盛世幼兒園等6所幼兒園。紮實推進人居環境獎創建,投入建設資金3.5億元,一次性開建許都路小學、紫雲路小學、許州路小學和德星路小學等4所學校,計劃今年實現秋季招生,新增學位5500個,可有效緩解“上學難”“大班額”等問題。深入推進創業就業,超額完成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任務。積極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低保戶、計生特殊家庭全覆蓋;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全年建成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9所;深入開展城市社區建設,恆大綠洲等三個社區被評為全市示範社區。積極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順利完成食品安全城市創建中期評估驗收,亨源通超市被評選為全市唯一的省級“雙示範”超市。大力推進“書香許昌”建設,新建智慧閱讀書屋5座,進一步完善了“15分鐘閱讀圈”,豐富了市民文化生活。紮實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全區群眾安全感指數全市領先。

如何進一步鞏固生態優勢,擦亮宜居品牌,持續改善民生?

看許昌東城區如何持續擦亮宜居品牌,打造花園式新城區

東城區已成為宜居、宜業、宜學、宜商、宜養、宜遊的花園式新城區。


朱發業的回答鏗鏘而有力: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在拓寬發展空間上狠下功夫。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許東生態新城開發建設,緊盯百城提質建設工程項目,堅決打好棚戶區改造攻堅戰,努力在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趟出一條新路子。

突出抓好許東生態新城開發建設。


看許昌東城區如何持續擦亮宜居品牌,打造花園式新城區

中原國際飯店,炫美靚麗,已成為全市夜景亮化標杆。

堅持“圍繞人,建設城”的理念,把許東生態新城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主戰場”和“橋頭堡”。堅持規劃引領,加快推進市職教園區、萬洲大都匯二期、東城區人民醫院等重點項目建設和許東生態新城路網、管網等公共配套設施建設。高標準編制許東生態新城特色小鎮規劃設計,積極引進國內實力企業參與建設,打造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特色教育為一體的教育科創小鎮。加快實施秋湖公園景觀提升和小洪河景觀提升工程,再造生態水系新亮點,努力把許東生態新城打造成為綠產、綠景、綠城。

突出抓好棚戶區改造。


看許昌東城區如何持續擦亮宜居品牌,打造花園式新城區

鹿鳴湖畔,夕陽下,岸邊的小船,讓城市少了點喧囂、多了份安逸。


堅持“四個一切”工作法和“五個一”工作機制(即一個項目、一個方案、一個公司、一個專班、主要領導一線指揮),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精力,千方百計推進鄧莊、長村、南許莊、大張二期和於莊二期等棚戶區改造項目,確保拆的快、拆的淨、拆的穩,再造“東區速度”。同時,要紮實做好安置小區建設工作,對正在規劃建設的要加快辦理前期手續,確保儘快開工建設;對正在建設的要加強施工質量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對已建成的要儘快啟動安置房分配,切實解決拆遷群眾住房上的“煩心事”。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看許昌東城區如何持續擦亮宜居品牌,打造花園式新城區

夜幕下俯瞰東城區,車水馬龍,燈光璀璨,流光溢彩。

基礎設施建設體現城市品位,關係城市形象,是搞好城市建設的關鍵,也是支撐東城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東城區將高標準建設如月路、歸心路、景福路和趙灣路等市政道路,同步抓好供熱、供氣、供水等附屬設施建設。特別是要加快推進鄉(村)路、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年內計劃新建農村公路8.2公里,橋樑3座,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推動城鄉協同發展。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持續提升城市建設水平。強化精品意識,嚴格管理,加強監督,確保質量,真正把每項工程做成精品,確保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