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水頭樸一村:村幹部帶頭拆自家舊房,騰出空間搞建設、做美化

南安水頭樸一村:村幹部帶頭拆自家舊房,騰出空間搞建設、做美化

南安水頭樸一村:村幹部帶頭拆自家舊房,騰出空間搞建設、做美化

水頭鎮樸一村,堅持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以自治增活力,力求在源頭預防糾紛、在就地化解矛盾、在基層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治理有效,為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環境,走出一條“支部帶頭示範、黨員堅定擁護、群眾積極配合”的三步走善治之道。

無償拆舊規整

黨群合力打造家園

“誰要敢動我家祖宅,我就跟誰急!”“你們是怎麼做事的,老要拆人家祖厝”……想起前些年一些村民怒氣衝衝到村委會討說法的場景,樸一村黨支部書記呂子孟仍印象深刻。

在農村,房屋雜亂、村道狹窄、環境髒亂已成“痼疾”,需要花費很大時間、精力、財力去整治。

“村莊想發展,必須騰出空間。樸一村從拆和建兩方面入手,逐步規整村莊大環境。”呂子孟說,樸一村存在一些老土坯房,大多無人居住、破敗不堪。“村兩委商議後認為,土坯房存在一定隱患,何不拆了,再統一規整、硬化,建成活動場所。”

弊端沉積,新農村規劃已是箭在弦上。儘管如此,村民卻對拆遷有不小的牴觸。

為了扭轉這一局勢,村幹部站了出來,帶頭做表率。呂子孟說,村委會率先拆除舊村部大樓,建成第一個村級公共活動場所;他也帶頭拆除自家老祖厝,並做通村民工作,發動其他黨員加入。

老書記呂良剪也將泉珍埕的舊宅拆掉,村裡老黨員呂振鵬也拆掉自家經營20多年的小賣部,騰出空間搞建設……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看到黨員幹部帶頭表率、村容村貌發生改變,村民們也行動起來,至今有200戶村民響應號召,連103歲老人黃餚也積極投身其中,主動提出將自家老宅拆掉。目前,村裡已順利組織拆除舊五隊祖埕、舊二隊祖埕、舊倉庫、泉珍埕舊房屋等共計2萬多平方米,建起10多個公共場所。

“房子拆了,那賠償怎麼算?”面對疑問,呂子孟笑了笑說:“這些拆遷都是無償的,黨員帶頭不要任何賠償,村民也都跟著沒拿任何補償款。”

“針對村民擔心的土地產權歸屬,村幹部在現場測量拆除面積後,出具一份‘產權證明’,裡面標明村民拆除土地位置、面積等信息。”樸一村村委會主任呂煒明說。

“今後,一旦政府對樸一村進行開發建設,涉及土地的理賠款全部歸村民所有,‘產權證明’就是憑證。”呂子孟說。

像大部分村莊一樣,樸一村進出村道狹窄,最窄處僅兩三米寬。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不少村民買了農用車、小轎車等,原本“清閒”的村道,開始忙碌起來,經常發生堵塞現象。如何改變這一狀況?樸一村採取“以退為進”。

經村民代表和黨員代表研究討論後,新建房屋自動退讓寫進村規民約。在房屋較密集村道,如有新建的民居房屋和廠房靠近路邊一側的,一律在原有基礎上退讓1.5米。而在進出村主幹道上,則在原有基礎上退讓5米。

2016年7月,村民呂朝陽決定翻建自家石頭房,就自動向後退讓1.5米,“村道人人都要經過,路寬了,大家行駛也更安全。這種利於全村的好事肯定要支持”。

“聽民意、聚民智、匯民力、謀民利、辦民事,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決策和工作,我們村始終堅定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健全‘四議兩公開’機制,提高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度,最大程度調動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能動性,有效掃除工作障礙,減少工作阻力,確保旗開得勝,辦成很多以前想辦而沒辦成的事。”呂子孟說。

傳承優秀傳統

培育時代文明鄉風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其中鄉風文明貫穿鄉村振興的各個方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樸一村黨支部積極倡導本村鄉賢著名慈善家呂振萬先生“富而仁義、兼濟天下”的慈善精神,引領黨員、發動社會賢達在公益事業上出地出力出錢,先後成立時森公宗親慈善基金會、崇濟房慈善基金會、樸鄉廿三世呂公良耀慈善基金會等3個村級慈善基金會,主要用於扶貧濟困、捐助公益性項目建設,目前基金總額2000多萬元。

同時,樸一村發揮黨員和村幹部“關鍵少數”作用,帶頭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神事不辦,進一步摒棄鄉村陋習、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轟轟烈烈搞建設的同時,樸一村不忘拾起文化根,通過查找考證樸裡武獅武術隊的歷史資料和深入研究特有的排陣、刈獅等武術技法,成功將樸裡武獅武術隊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當前正在公示期。

“新”“老”村民

自發整治村莊環境

2017年,呂子孟借鑑其他地區經驗,帶頭組建樸一村義工隊,將每週六定為環保義工日。利用網絡平臺建立微信群,發佈一些環保知識、美麗鄉村建設相關內容,潛移默化提高村民環保意識,動員大家每週參加環保義工活動,在全村掀起共建“美麗樸一”的熱潮。

成立一支義工隊不難,難的是堅持下來。現在義工隊已經成立半年了,有400多名義工,每週六的環保義工活動也都如期開展。

2019年1月1日,水頭鎮樸一村再創新舉,成立水頭首個外來務工人員聯誼會,設有會長1名,副會長5名,秘書長則由本村村民擔任。會長與副會長全部是由外來務工人員擔任,他們來到樸一村多年,視這為自己的第二故鄉,早已成為“新村民”。

在會長徐永財看來,大家非常願意共同參與到樸一村的衛生、環保工作中來,承擔起建設者的角色,“接下來,我們每週六都會參與村裡義工活動,再慢慢商量搞些文化交流活動”。

聯誼會的成立,搭建了一個村委會與外來務工人員之間的互動平臺,一方面,讓他們遵守村規民約,共同參與樸一村建設;另一方面,村委會也為居住手續完整的會員解決子女上學問題,他們在生活上遇到困難也可向村裡尋求幫助。

如今的樸一村,處處彰顯美麗鄉村的獨特魅力,道路乾淨整潔,垃圾桶、路燈、便民服務中心、小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村民安居樂業,慈善事業蔚然成風。

同時,樸一村還獲評省“千村整治 百村示範”美麗鄉村、泉州市文明村、南安市和諧村、南安市文明村等榮譽稱號,連續2個年度獲得水頭鎮村級績效考評第一名。

在村兩委的帶領下,村民們團結一心,努力營造山美水美環境美、吃美住美生活美、穿美話美心靈美的美麗鄉村。“實踐證明,只有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村民自治為基礎,健全完善農村組織體系、治理體系,才能築牢黨的執政基石,實現鄉村振興。”呂煒明說。

海絲商報記者 陳振東 莊曉麗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