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樊家山上有座敕修庙

在长安、洛阳东、西两京官道上,宜阳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驿站。所以,仅就唐代而言,建立在两京官道上(包括宜阳新安洛宁渑池灵宝)的行官,就有17座之多,宜阳就占了4座:显仁宫、兴泰宫、兰昌宫和连昌宫。奇怪的是,这四座行宫分别建在宜阳三乡和赵堡两个地方,而与之毗连及其相关的故事和传说,也大都生发在这几个地方。

宜阳樊家山上有座敕修庙

在樊村镇北部的樊家山上,有一座叫敕修庙的庙宇,据说与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有关。

公元642年,唐太宗李世民做了三件大事:东征高丽、推广慎刑和帮太子推出了一本书。尤其是东征高丽胜利归来后,太宗在全国各地建了一系列兴国寺庙,以纪念此次胜利。趁着庆祝胜利之际,唐太宗推出慎刑制,第一次推出死刑犯人回家过年举措,深得民心推崇。之后,唐太宗就带着近臣尉迟敬德等,干起了游山玩水围捕狩猎的勾当。宜阳处在群山屏嶂之中。藻河从山间盘桓而出,洛水似白练逶迤东去。再看群山之间,憩鹤山、摩天寨、岳顶山、女几山、石墨山等等,听着都有仙境禅趣,更别说画意了。在这群山之中,仙意袅袅、惬意滿满、直叫人浮想联翩的,当属最好看、最近便的锦屏山了。锦屏山平地突起,陡如刀劈,横亘在县城南部,千百年来,凛凛然守护着这船形县城。锦屏山的名字,据说是一代天皇武周大帝起的,“新唐书地理志河南府寿安县有锦屏,武后所名”,当年武后题写的“锦屏奇观”4个字,历经千余年来风雨侵饰,只留一“奇”字残碑,被当地文管部门收藏?当然,古时的锦屏山上,还有奎星阁、召伯祠、香山寺、白衣庵、锦屏书院等建筑。

宜阳樊家山上有座敕修庙

话说唐太宗李世民这年(公元642年)来到宜阳,没敢惊动地方官吏,只带了近臣尉迟敬德和随从,一路骑马射箭游山玩水、围场狩猎,玩的不异乐乎。他们观赏了神林朝旭风光之后,又来到喷玉泉(即现在的龙王冲),翻山架岭向摩天寨进发。在虻牛岭的樊家山上,一行人又困又饥又疲累不堪,恰值天气突变,刚刚烈日炎炎的,晴空里一声炸雷,东北角天空上一块乌云压上头顶,劈哩咔啦几声爆响,大雨倾盆而至。唐太宗环顾四处,见东边不远处有点房子,就失急慌忙钻进去避雨。进到屋里一看,原来是个小山神庙,于是,唐太宗就揶揄地对尉迟敬德说:这庙太小,能不能再大点,你监工盖大点。尉迟敬德应了声,不再言语。雨过天晴,唐太宗一行再整车马奔回神都,可君子口无戏言的承诺,却落在尉迟敬德身上。一年过后,为唐太宗李世民躲过雨的小山神庙,豁然亮了出来:大殿六间,气势恢宏,东西厢房十二间,整齐俨然,有围墙,有大门,大院内有专用水井…此庙建成后,原来的庙名不能用了,这是皇帝叫盖的,那就叫敕修庙吧!

宜阳樊家山上有座敕修庙

公元661年,时称二圣的武则天,成功劝谏唐高宗罢了再征高丽之动议后,又开启了游山玩水之旅。“洛阳山色接宜阳,夾道峰峦峙两行。行到宜阳山更好,锦屏十二列青苍”。久住神都洛阳的武则天,对宜阳并不陌生,三乡的兰昌宫、连昌宫她去过,赵保的兴泰宫还是她把登封的三阳宫拆掉,原封不动复制过来的,连"锦屏奇观"还是她题的呢?这次她别出心裁,想循着上次太宗走过的路再走一遭。她到神林峪,再到喷玉泉,上鹿蹄山,观九龙洞,歇息九龙庙,在九龙庙,庙主端上的甘泉水,引起了她的兴趣。高宗看她高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宫里用的水,都是高宗派人来九龙庙里汲取的。然后,就到了唐太宗敕修建造的庙里,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便兴趣索然地打道回府了。为啥?喜欢出风头的武则天,在唐太宗敕修的庙宇中,她能再干点什么呢?

一个并不见经传的小庙,不但是唐太宗敕修、尉迟敬德监工督建,还劳驾一代女皇也光顾亲莅,在民间,自然香火不断。一千多年过去了,历经战火的庙宇修修建建,早已不复当年模样,只是从残破的重修碑文记载中,依稀知道了这座庙宇的前世的不平凡。如今,虔诚的信徒们又在原规模上盖起了几间大殿,希望人们记住:这座敕修庙,可是惊动过两个皇上哟!

2019年4月26日晚于古宜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