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敦煌:換種方式感受敦煌魅力

“一般遊客其實是看不到這個洞窟的,因為我們怕它被破壞之後,就再也沒有第二個了。”在莫高窟陳列中心復原的第249號洞窟內,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對本報記者說,“敦煌莫高窟雖然不可能永生,但絕不能毀在我們的手裡”。

樊錦詩給了我們這樣一組數字,1979年,莫高窟每年的接待量只有1萬人次,而到了1984年,就陡增到了10萬人次,1998年達到20萬人次,到了2012年更是達到了驚人的85萬人次。


數字敦煌:換種方式感受敦煌魅力

樊錦詩 胡斌攝

歷經千年的莫高窟藝術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遊客的參觀成為莫高窟最大的隱患。每個參觀者都會影響洞窟內溫度、溼度、空氣的變化,這會加速壁畫的老化。“十年前我們對一些壁畫拍了照片,現在對比一看,嚇了一跳。如果任由這種狀況延續下去,將給莫高窟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樊錦詩憂慮地說。

記者在莫高窟參觀時發現,絕大部分的洞窟都非常狹小,這一結構決定了它的接待能力根本容不下太多遊客參觀。“我們經過測算,每天6000人次已經是它的上限了,但遊客的熱情遠不止於此。”敦煌研究院數字化中心主任吳健對記者說。

現在,莫高窟旅遊和保護的這一對矛盾將有望得到解決。敦煌研究院歷時4年時間,投資3億多元,打造的以“數字敦煌”為核心的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將於今年8月1日正式開館。“我們不能把石窟搬出來,但我們可以把藝術體驗搬到洞窟外面,讓遊客的藝術體驗如同進洞窟親眼所見一樣,甚至有更好的體驗。”敦煌研究院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主任李萍說,多數提前體驗的遊客在看了數字化展示之後,都表示真切地感受到了莫高窟藝術的魅力,比進洞窟還有震撼力。


數字敦煌:換種方式感受敦煌魅力

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外景 敦煌研究院提供

有了數字化展示中心,莫高窟原來“進洞窟”的遊覽模式就將發生變化,遊客先通過數字化體驗藝術“做足功課”,再進個別洞窟實際體驗,這種模式既能滿足遊客“看藝術真品”的需求,同時又減少了在洞窟內的停留時間,減少對莫高窟的破壞,化解旅遊參觀和文化保護之間的矛盾。

有了數字化技術,各種各樣的石窟藝術都將展現出來,不僅可以將壁畫以故事的形式展出,甚至還可以將部分故事做成動畫,“讓小朋友都能看得懂”。“我們用數字技術很好地實現了文物保護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將藝術珍品請出洞窟。數字敦煌,會寫進歷史。”樊錦詩說。

對於數字敦煌,敦煌市長賈泰斌評價說,樊錦詩提出並積極推動實施的“數字敦煌”工程,為莫高窟和敦煌文化的永續保護傳承掀開了新的篇章,“敦煌市也會努力在此基礎上繼續全面有效地保護敦煌的自然歷史文化遺產,樹立傳統文化現代復興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