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事件让人听起来背脊发冷?

用户3106309426927


导语: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人性的恶可以达到什么地步?为什么这群恶魔没有受到法律得制裁反而摇身一变成了社会精英?



《这是作者自己得故事》

老龙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某特殊部队相关的电影,我还记得一个画面一个身穿白色连体衣的人抓着一个中国人得手放进一个液体罐中,说实话老龙很后悔不该看这个电影,因为不管以后谁说到恐怖电影!这个画面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我的脑海!仿佛我的潜意识里面这就是恶魔!这就是噩梦!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认知的丰富,我知道了这个用中国人进行秘密人体实验,想要通过研发细菌武器来进行战争的部队叫满洲731部队!

它们也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专门以研发病毒用于屠杀人类的正规研究机构! “它们”为了研究效果的广泛性和针对性甚至会用儿童和女性来做实验,参与实验的实验体几乎全部死亡,就算是被救治的一些实验体,也只是为了重复实验,因为毕竟实验死亡率十分的高,最不被接受也最残忍的就是它们甚至会用活体解剖的方法来观察人的反应能力,它们好像没有后代一样,因为从来没有人面对孩子的死亡可以这么冷漠(老龙不想直接写它们用小孩子来做实验,毕竟这太残忍了)。


这里有个关于孩子关于童真关于冷漠关于杀害的故事(虽然不是个故事,但是我们认为这种事情不该是事实,只能是故事,人做不出这种事儿)

有对日本夫妇在731部队工作,他们的也被带到了中国,而且交了一个中国小朋友做朋友,两个小朋友虽然语言不通,可是孩子们的沟通语言没有太大意义,孩子毕竟是天真的嘛(他们应该是真心做朋友的)!这对夫妻得知后让他们的儿子骗中国小朋友到731大院玩儿,这对夫妻对儿子说要给他的这个中国小朋友检查身体,让日本小朋友先离开了,把他的中国朋友推上了手术台……(故事到此结束,太过残忍,老龙我说不下去了)


都说天道有轮回,此处应是被协助了眼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根据我有意的查阅资料,并没有人来审判这些恶魔,反而他们的研究成果被作为珍贵资料妥善保管了,而这群人由于拥有特殊的经验和专业得知识它们中的大多数人摇身一变成了社会名流业界精英,历史的真实让人难以置信也难以释怀!


老龙说历史


明朝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用婴儿炼药,以求长生不老的事情。

(嘉靖年间自上而下迷恋丹药)

据明人笔记记载,嘉靖十三年的时候,南京城有一个富豪名叫王冠,干了一件人神共愤的事情。

这位富豪非常非常有钱,于是一门心思想着长生不老。略知历史的都听说过,嘉靖年间,从皇宫到民间,都非常流行求仙学道。大家闲着没事都痴迷于丹药,尤其是达官贵人,俨然已经成了一种“时尚”。

这个王冠被一个江湖术士忽悠,说吃婴儿的肉,服用婴儿骨头磨成的粉,就可以延年益寿。于是,他仗着自己的家大势大,开始吃婴儿。

王冠以纳妾的名义,在自己府上养了十多个女孩,然后不停的让她们怀孕。然后,在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就使用堕胎药,堕出的婴儿都被他拿来做了“长生不老药”。这样还不够,王冠还专门勾结稳婆,偷偷买来民间的婴儿,作为制药的原材料。

这种事情毕竟瞒不住,很快就闹得沸沸扬扬。但是,王冠仗着自己有钱有势,竟然让地方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百姓也只能私下议论一下,不敢多说话。


结果,有一个刑部侍郎很有正义感,他来到南京后听说了这件事,立刻把王冠抓住,要把他处以死刑。

让人感到恐怖的事情发生了,刑部侍郎办的案子,按理说没人敢多说话了。但是,南京城的达官贵人,竟然一个个的来到这位刑部侍郎家里,为王冠求情!

这么一个人神共愤的“食人魔”,怎么会有人来求情呢?

我们推测一下,这些人想拼命保住王冠,会不会是自己也吃了王冠的“长生不老药”?他们是不是怕王冠鱼死网破把自己供出来?

据记载,王冠最后还是被砍了,他应该没把别的人牵扯进来。


其实,明朝这种事情,还不止一件。

(《万历野获编》)

《万历野获编》中记载了一个名叫高寀的太监,在福建地区负责抽税,权势很大。他也是听了一个方士的话,认为吃上千个儿童的脑髓,自己的“命根子”就能再长出来。

于是,他就在民间买孩子,回来杀了吃。后来这事儿被大家知道了,没人愿意卖孩子给他,高太监竟然让手下四处偷窃孩子,差点激起民变。

结果,这位得宠的太监没有被惩罚,只是被调回了京城。

到了清朝,这种事情还有发生。

《池北偶谈》中记载,顺治年间,安邑知县生了病,一直治不好。后来一个方士就告诉他,吃了儿童的脑髓就能治好。于是,安邑知县相信了,他花钱买来孩子,杀掉之后取出脑髓炖了吃。

结果,吃了很多病还不好。那方士就告诉他,你吃的方式不对,要生吃才行。于是,安邑知县又买来小孩,生吃脑髓。

最后,病没治好,一命呜呼了。


(饥荒年间易子而食很普遍)

翻看史书,正史野史中,关于食人的记载非常多。而且,这些记载无一不提到吃小孩。如果说“易子而食”说的是无奈之举,那小孩子“和骨烂”的称号,就是让人脊背发凉的“享受”心理了。


七追风


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有组织,有计划遗留在大陆上各类武装分子高达320多万。

1950年随着朝鲜战争爆发,全国除了华北和东北地区,其他地区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匪患,其中中南六省最为严重。


广西102个县,被土匪势力占据了97个,留守地方的干部战士伤亡惨重,到1950年10月,解放军营以下规模的部队已不能单独行动。

当地土匪心狠手辣,被俘的解放军战士落在他们手中,被钉在墙上,树上开膛破肚摘心肝做下酒菜,人心多的吃不完就腊起来。

后来在南宁搞了个展览,就摆着几十颗土匪腊的人心。

有不少女学生随军南下,土匪就敢明目张胆的打县城,抢老婆,落在土匪手中男的剜心,女的更是惨不堪言。


由于错误的俘虏政策,对被俘的俘虏宽大无边,经过简单的教育后就释放,结果每次都是放虎归山,俘虏继续为非作恶,造成土匪越剿越多,形势越来越差。

朝鲜战场战事紧急,却有三个主力军深陷在广西剿匪泥潭中拔不出脚来。此事惊动了毛主席,在三个月内连续两次发报,批评广西是全国剿匪工作成绩最差的省,并派叶剑英去广西督战。

毛主席指示剿匪工作:宽大无边,贻害无穷。


叶帅和陶铸到了广西,落实毛主席指示,开始对广西土匪进行大规模的清剿。土匪头子,骨干,以及有血债的,一律杀无赦。

眼见一个个罪大恶极的土匪头子被镇压,老百姓没了后顾之忧,开始主动举报土匪的行踪。

截止到1951年七月,广西土匪被基本肃清,超过305,000名土匪被解除了武装。


花近高楼1


前段时间,台湾蔡英文执政的民进党解密一大批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电报档案,这些解密的电报结结实实把妄图给国民党翻案的“果粉”打蒙了。而现在网上流传的什么类似”下令东北不抵抗的张不是蒋“”何梅协定是谣传“等等真相全在这些档案中被实锤了。更可怕的是,在红军时期国民党政府还对苏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和破坏,看来”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人种,谷要换谷种”在当时真不一句空喊的口号。

蔡英文解密的部分原件内容概述

一、南京保卫战,中央军部队私扣船只丢下友军逃跑,最终导致南京失守,结果唐生智被冤枉了80多年。  

二、蒋对东北义勇军没有任何看法,同样也没有任何同情,不管不顾。 

三、蒋介石要求对苏区,烧光抢光。

“凡匪化最深乡村及我军不便常驻之处,于【与】将欲移动他调之时需将其附近村落焚燬净尽。如有粮秣,搬运至集积地点,有余则亦烧燬之。”

匪化已深之区域非准各部队官兵尽量之烧杀,不能铲除匪根。即推“剿匪”之“剿”字,其意义亦必以刀入匪巢、杀戮尽净之意。否则不足尽剿匪之义,而乃养匪遗患而已。务令各部烧杀勿论为要。

四、张学良已经察觉到日军侵占东北的企图,但拿不定主意,于是向蒋介石报告该怎么做。

五、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令山东不抵抗,在国民党大会上蒋介石则要求不要轻易抵抗给人制造口实。

六、对日作战的第一个电报原件是张学良发给马占山的

七、蒋介石命令张学良放弃锦州给孙科(孙中山之子)施压,要求其下台。

这就是某些人口中的蒋大总统

蒋介石命令空军对上海进行全面轰炸.

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空军凭借舟山群岛等地的机场对上海进行了20余次空中攻击,投弹360多枚,毁坏房屋2300余间,造成伤亡2300余人。尤其对上海的电力生产单位和城市重要设施进行了重点攻击轰炸。1950年2月6日,国民党空军共派出4批次17架轰炸机,在上海市区投弹67枚,对多个上海重要的电力、供水、机电等生产企业进行轰炸,当时上海最大的发电厂—杨树浦发电厂遭到的破坏最为严重。空袭过后,上海市区工厂全部停工停产,电力供应中断。

而空军轰炸上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干扰解放军对上海的接管,制造混乱。

宋美龄曾要求轰炸中国核设施

这是上世纪50年代末,宋美龄访美期间的一段对话。

"Madame Chiang, as the wife of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is the First Lady of China, and we can safely assume this offer was sanctioned by President Chiang himself. "The offer was to supply qualified Chinese pilots from Taiwan to fly U.S.-furnished bombers with ample conventional bombs to take out the Peiping regime's nuclear arms facilities. 'Give us the tools,' Mme. Chiang paraphrased the late Sir Winston Churchill, 'and we will do the work'."——摘自《美国人富留尔考尔斯回忆录》

大致意思是希望美国提供足够的传统常规炸弹供他们的机师摧毁大陆的核设施

在这段话里,先不说当时的国民党空军有没有能力轰炸大陆的核设施,如果真的能够摧毁核设施对当时的国民党政权有什么好处呢? 能反攻大陆吗?这种轰炸除了给大陆带来灾难还有什么用。

唐德刚,胡适的学生,美籍华人,著名历史学家,推动了中国的口述历史研究,在哥伦比亚大学负责口述历史的中国部分。《李宗仁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张学良口述历史》都是他的作品。

看看他的作品里宋美龄怎么对待中国大陆的人民。

因此时蒋夫人适在美国,在电视新闻中,有记者问蒋夫人,美国若以原子武器炸中国,中国人民将有何种反应?夫人答曰,中国人民久苦于XXXX,「将会欢迎美军之动用原子武器」,云云。这次电视访问,笔者便在当时的电视节目中,亲见亲闻。其时华裔小区对此一新闻之反应,见仁见智,也颇为热烈也。

——唐德刚,《XXXXXXX1949-1976:唐德刚作品集7》,第235页


就是这两口


水井土城


唐末杀人八百万的黄巢,让当时他所经过的城市如地狱,人为军粮,指挥杀人、吃人数十万,让人听起来真的是背脊发冷,不仅仅是黄巢屠掠百姓,作为平叛的唐军也是对老百姓烧杀抢掠,当时的老百姓以为盼来了救星,却是盼来盼去都是魔鬼,正如韦庄写的: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


盐贩出身科举不第的“农民起义者”!

黄巢的祖上是贩私盐的,古代贩私盐就跟现在贩毒一样,都是杀头的暴利行业。因为家境富足,黄巢可没受过什么苦,他的父亲想让他通过科举考试谋得功名,然而读书并不多的黄巢在竞争残酷的唐朝科举考试中“屡举进士不第”,黄巢的心里很失落,最后变成了一种怨恨,在一次科举又落榜后,写了一首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唐朝的贵族社会中,黄巢家族这种世代靠走私私盐致富的,虽有不菲的财富,但是社会地位却依然比较低下,而往往这些贩卖私盐因为暴利,政府为了保护专卖的盐税,常常会武装围剿贩盐团伙,这些贩盐团伙也会组织自己私人武装来对抗政府。

科举不得志的黄巢在见到同为盐贩的王仙芝起事后,本来就喜乱的黄巢拉着自己八个兄弟子侄一起,扯起了几千人的队伍,起事响应王仙芝。

起义只是黄巢谋取荣华富贵的手段

黄巢与王仙芝一样,起义的目的是想谋取荣华富贵,想借着起义谋得一官半职或更为远大的前程。

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王仙芝攻打蕲州时,与蕲州刺史裴渥约定停战,并由裴渥代向朝廷要官,朝廷也封了个官给王仙芝,却把黄巢给忘了,愤怒不已的黄巢去找王仙芝,说:“始者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此五千余众安所归乎?”说好的一起横行天下,你现在一个人去当官,我们这些人怎么办?害怕众怒的王仙芝只好拒绝了唐朝廷的封官,转而“大掠蕲州,城中之人,半驱半杀”,随后黄巢也与王仙芝分道扬镳。

过了两年,王仙芝被杀,起义军众推黄巢为首领,此后黄巢也是边打边向朝廷要官,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黄巢在将福州等地屠城后,又兵围广州,希望唐朝廷能封他为广州节度使,让他做个地方军阀,只不过朝廷最后只给他封了个掌管水泽的闲官,屡次想通过投降“乞官”却被封了个闲职,恼羞成怒的黄巢立马发兵攻入广州城,并血洗了广州城,此后被彻底激怒的黄巢决定跟唐朝廷干到底!

以人为军粮,这就是所谓的“农民起义领袖”?

唐僖宗广明元年十二月(880年),黄巢大军进入了长安城,这支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开始,历经五年的“所过焚剽,生人几尽”的攻占屠杀后,由农民、强盗、贩夫走卒还有叛降唐军组成的军队,在刚进入长安城几天还算平静,在唐末历经水旱灾害官府拼命压榨的长安城百姓似乎看到了一丝光明,然而才过了短短的几天,黄巢的军队就露出了本性,开始在长安城里大肆烧杀抢掠,将城中百姓捆绑起来严刑拷打,索要财物,并到处强抢民女、奸淫掳掠,将抓到的官吏全部杀死,在长安城中的李唐王族被斩尽杀绝,城中的三千多儒生也被全部杀死,还将儒生挖出眼睛、倒悬尸体示众恐吓。在黄巢攻占长安的四个多月中,长安城成了人间地狱!



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四月,黄巢听说唐军已经逼近长安后,急急忙忙带着他的十几万军队撤出了长安城,老百姓听说这四个多月来无恶不作的黄巢军队撤离的消息后,无不欢呼雀跃,不幸的是,进城的只是小股的唐军,而这些唐军也跟强盗一样对老百姓进行掳掠,得知唐军只是一小股部队的消息后,黄巢又反攻进长安,在击杀唐军后,黄巢“怒民之助官军”,对长安城开始洗城,“纵兵屠杀,流血成川,纵击杀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也”。

黄巢军二进长安后,各地赶来勤王的藩镇军队开始围攻长安,长安城内的百姓纷纷逃到附近的山谷,黄巢军队在长安城内粮食日益匮乏,这时候,历史中残酷的、让人背脊发冷的一幕出现了:困守空城,人都抓不到的黄巢军与对战的唐朝藩镇军做起了交易,藩镇军队从山谷中将躲藏着的普通百姓捉拿起来,卖给了黄巢军队,然后黄巢军队将这些百姓杀了吃掉,充当“军粮”。不管是吃人的黄巢军还是卖人的唐军,这种血腥行为真的是令人发指,都是恶魔跑到了人间,使人间沦为炼狱!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眼见守不住的黄巢在撤离长安的时候,下令纵火焚烧长安这座历史名城,黄巢退兵后,唐朝军队进入城中又是一阵暴掠,使得长安城进入了衰败阶段。


撤出长安城的黄巢带着十几万人马,在陈州城外驻扎了下来,十几万大军日夜攻打陈州,城外的粮食都被劫掠一空,由于长期战乱,生产停滞,粮食严重匮乏,黄巢军又四处掠夺百姓,“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中,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旧唐书》。黄巢军造了个舂磨砦的巨型碾机,将人连肉带骨一起碾碎,然后烹煮食用。陈州附近的粮食、百姓吃完了,又开始在周边的州府掠夺杀人,黄巢军究竟杀了多少人,吃了多少人已不能详考,民间传言“黄巢军杀人八百万”可能有些夸张,但是也说明了黄巢军的残暴!

中和四年(884年)四月,在围攻了陈州十个月之久的黄巢,最终在唐军持续猛攻下,黄巢军大败,黄巢带着一千多人退入山东,六月,穷途末路的黄巢被他的外甥林言所杀,一代魔王终于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挚滗画畫紅尘


世界那么大,什么奇怪的事情没有?总会有一些离奇的事情,让人瑟瑟发抖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事件的可怕而感到震惊、瑟瑟发抖;但有时候,也正因为这些看起来离奇而又可怕的事情,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

“历史悠久”的字狱

文人们在创作的时候,通常涉及到的就只是文学方面。但其实,文学创作有时候也会和政治联系上。

有时候,一些本身没毛病的作品被传开后,就被有心人借题发挥,结果使得创作者丢了性命。这样的事件被称之为字狱。

字狱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汉宣帝的时代,当时的平通侯杨恽因为自己创作的《报孙会宗书》里面的文字不太恰当,惹恼了汉宣帝,被皇帝给处以腰斩。

从那以后,字狱在每个朝代都时不时会发生,只是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字狱最严重的时期,是在清朝。

说到清朝,很多人都会想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为这三个皇帝所执政的时期是清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也创造了中国封建时代最后的一个盛世,是清朝最经常被拿出来称赞的三个皇帝。

但很不巧的是,虽然这三个朝代经济发达、国家相对强大。但就是在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朝代里所制造的字狱是最多的。

在这三个皇帝执政的时期,因字狱而家破人亡的例子是很多的。


众多的字狱,使得很多读书人在创作时是小心翼翼,生怕会出什么差错而导致自己丢掉性命。《还珠格格》中,小燕子和箫剑的父亲就因为字狱而入狱,好好的一个家庭也因此变得家破人亡。

因明月清风而被杀的例子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时期翰林院学士徐骏无意中创作的一首诗,本来嘛,知识分子写一首诗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首诗最后却要了他的命。

徐骏他最早是康熙朝的庶吉士,而且是顾炎武的甥孙。顾炎武是何许人也?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杰出人物,现在的小学课本里有还着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


由于顾炎武在历史方面、音乐方面、经学方面、文学创作方面,甚至连考古方面都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还被尊称为清朝的“清学开山”始祖。

顾炎武不仅在多个方面有所成就,他的思想的高度也比较高。明朝和清朝这两个朝代,是君权高度集中的时期,皇帝的权利由之前的相对集中变成了绝对的集中。

但顾炎武他却大胆的怀疑君权,觉得君主的权利不能够过分的集中,还提出了“众治”的想法。

为什么一首诗会要了一个人的命呢?

事情是这样的:徐骏在偶然的情况下,碰到了一个好久不见的朋友。好友重逢,自然是很让人高兴的,于是两个人就喝起酒来。

在两人畅饮之后,徐骏送别好友,当时正好是月圆之夜,又有清风吹拂。徐骏就对好友说了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句诗用做送别是不错的,诗情画意。但这句诗传着传着,竟传到了雍正皇帝的耳朵里。

雍正知道了这句诗后,推测出徐骏是在怀念明朝,憎恨清朝。用“明月有情”来代表自己对明朝的怀念,“清风无意”来表明自己对清朝的不满。

于是,雍正下令将徐骏给斩了。可怜的徐骏,没做什么错事,却因为一句诗而丢掉了性命。

清朝时期高频率的字狱,使得很多读书人不敢过问政治,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对于统治者来说,这样可以禁锢人们的思想,更利于控制百姓;但其实这样的做法对于社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频繁的字狱,使得很多读书人一碰到创作就头大,不知要如何是好。


小小嬴政


五一小长假,相信大部分网友应该制定好了这个小长假的旅游规划。我想一定少不了有人去新疆、西藏转一转的。但一百多年前发生的几件事,差一点令西北半壁江山舍弃。

一百多年前,中国陷入巨大危机,正如李鸿章所说中国面对的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疲弊,一些奇谈怪论也甚嚣尘上,其中就包括放弃西北西南的荒诞之言。

图——1820年清朝疆域图

提出这种言论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写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写出“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谭嗣同。

谭嗣同的人品、能力,在当时的青年才俊里面,基本无出其右者,可惜目光有些短浅,这不仅从变法失败后宁(头条别酒怯流年)可牺牲而不出走能看出,从他写给老师欧阳中鹄的信中表达出的对时局的认知也能看出。

1894年谭嗣同写给欧阳中鹄的信中曾说:

试为今之时势筹之,已割之地不必论矣。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赘,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费如不足,则满洲、蒙古缘边之地亦皆可卖,统计所卖之地之值,当近十万万。盖新疆一省之地已不下二万万方里,以至贱之价,每方里亦当卖银五两,是新疆已应得十万万,而吾情愿少得价者,以为十年保护之资也。。

谭嗣同这想法可不是一时脑热说出的,1895年谭嗣同与贝元征进行讨论时又曾提过此观点:

内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大而寒瘠,毫无利于中国,反岁费数百万金戍守之……不如及今分卖于二国,犹可结其欢心而坐获厚利……除偿赔款外,所余尚多,可供变法之用矣。

谭嗣同有如此想法也不稀奇,当时清廷赋税几乎全部来源于江南各省,蒙疆藏青包括东北各省赋税皆是负数,都需要朝廷额外掏钱补贴。变法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是需要真金白银的,谭嗣同要变法,要改革,必须将不必要的钱省下来。

图——谭嗣同故居雕像

这种观点也不是谭嗣同一人灵光乍现提出的,早在1870年就有这种论调。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大清已经是千穿百孔入不敷出了。面对新疆阿古柏作乱、陕甘宁回乱、东部沿海国防压力,朝廷就有“塞防之争”。

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认为,塞防和海防难以兼顾,不如放弃塞防,用有限的资金发展海防;以左宗棠为首的海防派认为,海上威胁属于疥癣之疾,西南西北东北边塞才是大清根本。两派谁也不能说服谁,最后朝廷取了个中间:两者兼顾。结果左宗棠西征需要自己筹钱,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也没有很好的得到发展。

谭嗣同的爱国之情不容置疑,他不同于“康大圣人”,他的爱国绝对是爱到骨头里的那一种,可是谭嗣同的眼界真的不敢恭维。满清崛起于东北,联姻于蒙古,蒙古和西藏又有特殊关系,谭嗣同竟然主张放弃这些地方,满清再没文化也知道老家不能丢、祖坟不能卖吧?

这种论调一直存在并持续到了辛亥革命。当初孙大炮主张的“驱除鞑辱恢复中华”、“恢复汉地十八省”就是这种论调的变种。幸得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派从中斡旋,清廷得以退位,中国得以保全。



图——袁世凯

如果当时他们的抱负实现了,今天我们去东北、蒙疆藏就属于出国旅游了,不仅花费高,还需要护照,幸好幸好……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康大圣人的主张,除去那些脑残变法内容,就说康大圣人提倡'中国应该和日本合并,并逐渐和欧美组成联邦'这种傻缺行为就该鞭尸。不仅如此,康大圣人还主张请和大清签订《马关条约》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出任大清宰相。我不知道康大圣人的脑袋里面装的都是什么,如果不是浆糊的话,他绝对是日本傀儡。纵观大圣人这一生和日本的纠缠,这事还真不好说。


图——康大圣人和他的小妾


既然看到这里了,就顺手点个关注吧。


别酒怯流年


1、统万城的修筑;

如果不是历史爱好者,或许对于统万城会比较陌生。统万城是赫连勃勃下令修建的夏国都城,它可是五胡乱华期间,一座相当著名的坚城。它的著名不仅是因为它的坚固,更在于它修筑过程的血腥与残忍。

据《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记载:

“阿利性尤工巧,然残忍刻暴,乃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夏国皇帝赫连勃勃命叱干阿利(鲜卑人)负责修建统万城。而叱干阿利为人极其残暴,他采用”蒸土筑城法“修筑统万城,而在验收时,但凡能用兵器锥入墙体一寸,就直接杀掉筑城者,再重新筑造。

就这样,统万城前后经历六年的营建时间,才最终完成。这期间有许多无辜的筑城者惨死于叱干阿利的刀下。不仅如此,夏国这个政权连锻造兵器的方式,也同样十分的血腥。

又造五兵之器,精锐尤甚。既成呈之,工匠必有死者。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如其入也,便斩铠匠。

意思就是,铸造兵器时,如果弓箭射不出甲,就杀造弓的人;反之则杀造甲的人。如此以来,造弓和造甲的工匠们,总会有一边会死。

2、杀妻求将;

这也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案件“!当年,齐国要攻打鲁国时,鲁国国君本想启用吴起,但又担心其妻子是齐国人,会让他对鲁国产生异志。鲁君的担忧被吴起得知后,他居然二话不说便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妻子给杀了,以此来表明自己对鲁国的忠诚!而这个典故,就是著名的”杀妻求将“。

诚然,吴起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个人确实有着天纵之才。但是,吴起为了功名利禄,竟然不惜牺牲自己妻子的性命,这种泯灭人性和伦理的行为,也是备受世人诟病的。如此狠心薄情的吴起,最后被万箭穿心而死,也算是报应了。

吴起”杀妻求将“的行为,放在今天看来,也着实让人胆寒的!

3、掘墓鞭尸;

春秋时期,伍子胥之父伍奢本是楚国大夫,结果楚平王听信奸臣费无极的谗言,将伍奢一家灭族,仅剩伍子胥一人得以逃生。

悲愤交加的伍子胥因此一夜白头,立誓一定要灭楚复仇。于是,伍子胥来到吴国辅助公子光登上王位,成为吴国重臣。之后,伍子胥率吴师发楚,在柏举之战中以三万击败楚军二十万大军,并一举攻破楚国都城。

然而,此时楚平王早已离世。但复仇心切的伍子胥为泄私愤,竟然挖开楚平王坟墓,把楚平王尸体从中拖出,用铁鞭猛击数百下。这就是”掘墓鞭尸“的典故。



这些历史要读


我国是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但是也有一些历史事件的发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让人感到全身瑟瑟发抖,脊梁骨发冷。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让人感到脊梁骨发冷的事件。

事件回放之一:以“古稀之罪”被唯一斩首之人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意思是说人到了七十岁已经是比较稀有的了,因为在唐朝的时候平均死亡的年龄是远远达不到70岁这个高龄的,所以才有了杜甫的“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在古代上七十岁的老人是要受别人尊敬的,但是偏偏在清朝乾隆年间,自称“古稀之人”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还有被杀头的风险,为何会出现如此的荒唐的事情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到底是怎么样一回事?

乾隆皇帝一上来都以“十全老人”自称,在他过七十大寿的时候,就已经告示天下已经才是“古稀老人”,自从那以后天下所以古稀之人都不敢自称“古稀老人”,但是有个人偏偏不信这个邪,这个人就是位居大理寺卿的尹嘉铨,大理寺卿位列“三公九卿”之列,是主管司法的主要人物之一。

年过古稀之年的尹嘉铨本来就快要告老还乡,回家安安静静的颐养天年,但是因为他的一个举动,彻底的把整个家族的前程和命运给断送了。

当时的乾隆皇帝非常喜欢到处去游览祖国的河山,兴致大发的时候不忘作诗几首。有这么一次,乾隆皇帝到尹嘉铨的地盘上去游览,到时候肯定会召见当地的主要官员。

尹嘉铨认为自己是朝廷的肱股之臣,皇上一定会第一个召见自己,他这个美好的愿望还有被现实给击破了,乾隆皇帝也许是把他给忘了,这下尹嘉铨的老脸就难堪了,思来想去,尹嘉铨决定主动出击让乾隆皇帝记住自己。


于是尹嘉铨以给自己过世多年的父亲申请从祀文庙的待遇为由,给乾隆皇帝写了两份奏折。第一份奏折写的是请求乾隆皇帝追封他过世父亲谥号,第二份就是上面所说的祭祀待遇。

奏折他让人送出去后,感到沾沾自喜,这样既可以表现自己是个大孝义,又可以让乾隆皇帝从新记住自己,让自己在告老还乡之前出尽风头。他在家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他自认为的好消息,却等来了被满门抄斩的噩耗。

就算乾隆皇帝没有准了尹嘉铨所奏之事,也没有把尹嘉铨满门抄斩的理由啊?那么到底尹嘉铨在奏折中写了什么不该写的,让“十全老人”乾隆如此生气呢?

原来尹嘉铨在其中的一份奏折中以“古稀老人”的身份来向乾隆皇帝请奏,本来早已年过七十的尹嘉铨自称“古稀老人”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恰恰乾隆皇帝就是认为除了他自己以外,天下所有人都不能说自己是“古稀老人”。


尹嘉铨就是因为这样一个低级错误,也就是说犯了皇帝的忌讳,和真龙天下抢名号,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死路一条。尹嘉铨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古稀罪”而被皇帝处死的人。

事件回放之二: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做成“羓”的木乃伊皇帝

这个事件的主人公是契丹的可汗耶律德光,他25岁的时候登基成为契丹第二任可汗,当时的中原大地正直五代十国混战的特殊时期,他一直有野心想吞并整个中原大地,于是就养精蓄锐,操练军队等待合适的机会。

他在等待的过程中,机会就突然来了。当时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了取代后唐自己称帝,以割让幽云十六州等条件让耶律德光出兵帮助他灭了后唐,成立后晋国后石敬瑭自愿认比自己小很多的耶律德光为父。

石敬瑭这个“儿皇帝”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这个石重贵还是有骨气的,他对耶律德光说出了“称孙不称臣”的要求,耶律德光听到后大为光火,就以这个为借口亲自带领大军侵略中原,并很快就把后晋给灭了。

后晋被耶律德光所灭后,他就意气风发认为中原很容易就被他给征服了,于是就以开封为都建立了大辽,自立为帝。

称帝后的耶律德光认为中原的皇帝他已经坐定了,就任由他的军队到处扫荡劫掠百姓,被他成为“打草谷”,这一做法让他民心所失,各地的老百姓自发的组织起来攻击杀死辽国的官吏。

耶律德光称帝后,并没有很好的笼络各地的藩镇武装,失去藩镇武装支持的他,根本没有太多的胜算和精力去同获得各地藩镇武装支持的刘知远进行争斗。

在耶律德光的小股部队接二连三被当地武装歼灭之后,他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下令撤出中原。撤退的时候他都没有忘记把所有的女眷都带走。

在撤退的时候,耶律德光得了一种严重的疾病,随行的太医让他不要近女色,但是过惯了淫糜生活的他怎么能忍受得了,所以他反而找了一堆的理由来把这些太医臭骂一顿。

耶律德光认为他是得了热病,需要用女色来泄火,所以他把太医的话当耳边风,最后因为纵欲过度,吐血而亡。当噩耗传至辽国太后那里后,她要求:“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这么一个要求可把这些大臣们为难住了,因为当时正是夏季,路途遥远尸体保存谈何容易,一干大臣和御医们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一个御厨给了大家一个建议。

御厨说:“我们干脆把皇帝做成羓”。羓是什么呢?也就是像我们现在的腊肉一样,就是通过盐把肉腌制过后易于保存。


当时迫于无奈,大臣们只好冒着被杀头的风险把耶律德光做成了“羓”,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死后被做成木乃伊的皇帝。


瀚海说史


李自成三杀中原九屠光州。可能史书里对他评价不错,但在我们这,这个人和张献忠一样,是个屠夫,名声极其差。村子有五百多年历史了,先祖自景泰年间(土木堡之变以后)从山西阳城迁往河南南阳,家谱记载,闯王过南阳,杀人盈野,粮食抢光,房屋烧掉。壮丁被迫拉走打仗,老百姓都逃到山里面才没被杀死,因为南阳守将拒不投降,义军在付出惨痛代价后,攻破南阳城,进而屠城,这是第一次屠南阳,这是崇祯14年(1641年)11月,然后在南阳周边各县杀的赤地千里,荒无人烟,野狗遍地,以死人尸体为食。两年后,再破南阳,接着杀。当时有个说法,一直杀到地上放银元宝都没人捡了,才封刀。村子里的先辈,因为此次劫难后侥幸未死的,后来就遍布南阳市周边各县乡了。南阳市人名公园里至今还有一个景点叫望乡台,就是后来人收拾死去人的尸骨,全部埋进去。又名望乡台,是个大土封很高,上有亭子。意思是让去往黄泉路上的乡民站在高处在看一看自己的故乡,安心上路,不要在叨扰父老乡亲。公园里各处都热热闹闹,但唯独此处冷冷清清,安安静静。什么时候去,人都不多。俗话说就是没人气,大概是下面埋的乡民也不愿别人扰了他们的清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