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路上的“份子錢”還是免了吧!

學生的生活費,來自父母。面對越來越多的“份子錢”,動輒300、500 甚至1000元,很多人的感覺是無奈。

如果給了,沒有了生活費,還得伸手向父母要。如果不給,怕失去這份朋友的情誼。好糾結。

求學路上的“份子錢”還是免了吧!

Roses in a basket

其實不用糾結。只要想明白一個問題就可以了:“等我結婚的時候不要求對方隨份子。”

你隨的是你父母的錢,怎麼對得起父母?你因為沒有隨份子,就失去了這個同學(朋友)的情誼,這樣的“情誼”失去了又如何?

真的不用糾結。很多人其實是想維持“人脈”而已,如果我沒有像別人一樣隨份子,是否就失去了整個圈子,會被那些人邊緣化,這是個不用提前焦慮的問題。

如果你在社會上混的不好,即使你隨了再多的份子,大家還是會忘了你。如果你的成就非凡,即使你從未隨過,總會有人想著你。一個人生活的“權重”,只取決於你未來的發展,大可不必現在犧牲了自己父母血汗錢,換取不存在的安全感。

千萬不要糾結。如果你沒有隨這個份子,你的朋友就此“拉黑了”你,這會是你的朋友嗎?這樣的朋友不要也罷。

求學路上的“份子錢”還是免了吧!

Red ribbon with bow isolated on white background.

其實,“份子錢”起源於農耕文化,那個時代,生產力低下,蓋房子、結婚、喪葬等等大事,只靠一家之力很難完成,於是鄉里鄰居就每家出點力,幫助這戶人家渡過難關,這是一種原始的互助互利的形式。

今天已經走出了那樣的時代,婚禮可大、可小、可無,因此當你是一個依賴於父母的學生時,完全可以不參加。

更有甚者,有人將婚禮、孩子滿月禮等等變成了獲利工具的時候,實在不用錦上添花。如果現在“隨份子”是為了以後自己“收份子”,那就醒醒吧,不要提前儲存你的信用、透支你的未來。

結交真正的朋友吧,即使沒有份子錢,在危難的時候也會伸手幫一把。

準備好自己的能力,努力生活,在朋友有危難的時候,拉他一把,即使他沒有給你隨份子。

無欲則剛,過好自己的生活,雪中送炭,不錦上添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