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孙殿英好?

沐沐木哦


中国人讲究祭祖,不管是对谁来说,挖掘人家祖坟的事都是犯了大不讳,更何况这一次被挖掉的是清朝皇室的坟墓,不仅仅是慈禧,历代皇帝的坟墓都在这里,而孙殿英竟然趁着清朝王国的机会,一举掘透了清王朝的坟墓。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这样的结果是相当严重的,他这么做,直接让本来犹豫的溥仪,再没有了犹豫,主动前往日本人那里给与对方支持,他一生混迹在各种场所,不只是军界,政界都有许多他的亲信,为什么挖掉了清王朝祖坟都没有遭受什么大的惩罚?就是因为他善于打通关系。


自古就有一个职业为人所不耻,那就是盗墓,而这又是孙殿英最喜欢做的事,他也是出身贫寒,能够上位靠的不是其他,正是他天生养成的混迹的能力。

为了过上滋润的生活,孙殿英开始纠结当地土匪,开始贩毒,他的这一举动为自己带来了大笔的财富,与从同时也让他认识了一大批生活在底层的人。

他的一生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就是从他加入军队开始。最开始他也不过是小小的一名军官,但他见风使舵,后来投靠了民国军队,这才成为了一名军长,这也让他的胆子大了起来。


作为清朝的皇室,活着的时候就享尽了荣华,死了以后又怎么可能少的了华丽的陪葬品呢?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孙殿英早早的就开始窥觑大清的坟墓,梦想着有一天可以带人进去搜刮一番。

可是清朝皇室是受到保护的,不可能让他一个军长随便的就带人进了清朝的皇陵,但是他的运气不错,随着新政权的上台,溥仪一家享受的待遇都变得极差,北京城内部十分混乱,也没有大人物注意这座皇陵,于是他就动起了小心思,在一个夜晚,直接派人进去挖了大清的皇陵。


后来他做的这件事情败露了,社会上到处都是批判他的声音,这时候他也怕了,将从皇陵中得到的大半财产分给了当时的权贵,借此来保全自己。

他的目的最终也达到了,不得不说慈禧墓中的财产众多,分给了权贵以后还剩下许多宝物,够他享用了。

在贿赂了权贵以后,他的事情也就揭过了,毕竟能治他的都被他贿赂了,不能治他的也只能吐吐口水,抗战时期他也是被派往了战争的前线,在那里抗击日本人,虽然战果并不是很好。等到解放战争,他又被解放军俘虏了。


被俘虏没多久,他就十分后悔自己做过的事情,直言自己对不起百姓,对不起党,他的性格就是这样,不管到哪里都会极为顺从,在狱中他也一幅洗心革面的样子。

后来他生了重病,还一直在说自己做过许多坏事,可见他是真的改了,毕竟只有到了弥留之际,才能真正的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越是像他这样的人越是这样,在临终前他的忏悔也将他过去的过错洗白了。


魏青衣


孙殿英在解放战争被俘虏以后,当时刘伯承将军见孙殿英等人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抗战初期,不能说你们没有贡献,但是以后这一段,确实做得太不好了!”。

刘伯承将军的这个评价是非常中肯的。考虑到他在抗战时候的英勇表现,对他进行了宽大处理,准许一名卫士照顾他的生活,最后他病重而死,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可以说,他的结局还算是不错的。至于说孙殿英盗挖慈禧的坟墓,从自身因素来说,他因为父亲和旗人争执而入狱,最后被打死狱中,他对清朝是有仇恨。不过这只是私人恩怨,无论怎样,他盗挖陵墓,这个确实是有错的。

至于说孙殿英能够善终,主要是他做了两件非常对的事情。一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他带着四十一军在赤峰抗战,狙击日军七昼夜,之后继续对敌作战十余日,可谓是抗战有功的。同时,他以进步人士李锡九为高等顾问,之后又在河北、豫北多次对日作战。二是他对红军关系还是不错的,双方一直有着不错的合作,1934年的时候就曾经进入西北,进攻马步芳等军阀。


历史是什么


现在很多人对孙殿英的了解其实是很片面的,在对孙殿英的了解中,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东陵大盗,却不知道他曾经也是一个没有半点水分的抗日英雄。


东陵大盗的抗日

要说到孙殿英的抗日,我们还得说到九一八事变。

1931年的时候,因为判断错了时机,所以在张少帅的放弃下,东三省很轻易就被日本人给抢走了。

日本自古就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虽然近代史中他们进行了维新,但资源始终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918事变后对东北的占领无疑为他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他们后来之所以能爆发全面的侵华战争,对东北的占领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日本人占领了东三省后,可能是因为胜利来的太过于简单,所以他们在1932年的时候再度计划起了对我们其他土地的侵占,当时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热河。

为了保卫热河不被日本人侵吞,之前错失东三省的张少帅就和其他国内军阀对日本人进行了阻击。

在那个时候,孙殿英正好带着自己的部队投靠在张少帅的部下,于是孙殿英就因为这个缘故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奔赴了热河战场,和日本人爆发了战争。



我们纵观整场热河抗战,无论如何是谈不上热血澎湃的。

在当时日本人的进攻下,作为热河抗战主力的东北军根本就没能对日本人进行有效的阻击,当时他们俨然如同一群散兵游勇,还没和日本爆发什么战斗,就马上被打得四处逃窜,不说让人气愤就好了,又何谈热血澎湃?

反倒是孙殿英让当时的国人热血澎湃了一把。

在张少帅的部下四处逃窜的时候,孙殿英不顾自己军队的损失带人在热河赤峰口和日本人爆发了七天的战斗。

虽然这七天的战斗并未能给热河抗战带来太过于巨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当时接连惨败的战绩来说,孙殿英的行为却仿佛大冬天里的一盆温水一般,给国人们的内心带来了很大的温暖、振奋。

也就是从那以后,孙殿英除了东陵大盗的名号,也开始拥有了一个抗日英雄的称号。

我觉得这就是人们说孙殿英好的一个原因。

难辨是非的喝彩

除了这方面之外,我觉得盗慈禧墓也是人们说出孙殿英的原因。

在1928年的时候,孙殿英带兵把慈禧和乾隆死后埋入墓中的滔天珍宝都给席卷得一干二净。

在孙殿英搜刮了清东陵的财宝后,他为了把这些财宝变现,就让人带着这些财宝通过各个租界的交易途径把这些财宝都给卖到了国外,造成了大量珍宝的流失。

这点是人们最为唾弃孙殿英的地方,不过在很大一群人为此唾弃孙殿英的时候,却也有一部分人因此为孙殿英而喝彩。

当然,这些人为孙殿英喝彩的重点不是孙殿英把珍宝卖到了国外,而是孙殿英挖了慈禧太后的陵墓。

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当时人们对清朝和慈禧的仇恨实在太过于庞大了。

不说当时切身经历了清朝统治的人们,就连现如今,很多人对清朝的情绪都是非常痛恨的。

在这种强烈的痛恨之下,才会有那么多人为孙殿英盗慈禧陵墓喝彩的事情发生。

所以说这就是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说孙殿英好的原因,第一个说孙殿英好的原因我觉得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无论如何抗日都是一件值得我们喝彩的事情,而第二个说孙殿英好的原因,我觉得就有些不好说了。


孤客生


民国时期军阀无数,在众多军阀里面,孙殿英没有自己的地盘,实力在各大军阀里面是靠后的。但实力不高的他,名气却不小,完全不输给一些大的军阀,原因何在?在于他曾经到清朝的东陵去盗取宝藏,做过盗墓者。

孙殿英盗取东陵使得很多的珍宝流失海外,造成了大量的损失,让今天的我们苦苦去海外求购曾经属于我们的文物。按理来说,犯过这样的罪行,应该是被人嗤之以鼻的。但还有不少人在说孙殿英的好,这是怎么回事呢?

盗取皇陵,收获满满

1928年春,国民革命军北伐已经到了河北地区,而在这个地区附近的土匪非常之多,不仅多,而且十分猖狂。鉴于此,国民革命军就派出了孙殿英去剿匪。接到命令之后,孙殿英也没多想,很快就出发了。

在路途中,孙殿英不止一次的看到了东陵的富丽堂皇,这使得他坚信里面一定有非常多的金银财宝。当时的时候,剿匪的资金来源还没有着落,面对眼前这富丽堂皇的东陵,孙殿英萌生出了盗墓的想法。

但是,如果这样明目张胆的去盗墓肯定是行不通的,孙殿英想到了个幌子:他张贴告示说,军队要在东陵这一带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想要利用军事演习这个幌子来进行盗墓的计划。

结果是,孙殿英他成功的完成了盗墓,他所盗取的两座皇陵,一座是乾隆皇帝的裕陵,另一座是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

这两座皇陵里面的珍宝是非常之多的:乾隆所属的时代是清朝最鼎盛的时期,在那时康乾盛世达到了顶峰,整个国家积累下来的财富非常之多,国库非常的充裕。大家想想和珅他有多少家产就知道当时国家有多富有了。

而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极度奢华的统治者,他们俩的皇陵,宝贝肯定是很丰富的。而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盗取出来的宝藏,孙殿英用了三十辆大车才装完。三十辆大车才装完的宝藏,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大家可想而知。

骂名随之而来,美名却从天而降孙殿英盗取东陵的事件传出去之后,轰动全国,对孙殿英的骂名随之就开始传开,但与此同时,对孙殿英的赞美之声也出现了。

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奇怪,盗取陵墓这种事情不应该被谴责的吗?为什么会出现对他的赞美呢?出现赞美的关键原因就在于它盗取的对象不是其他的陵墓,而是清朝的陵墓,并且还是乾隆皇和慈禧太后的陵墓。

我们知道清朝末年政府腐败无能,对于这个腐朽没落的政府,很多人是痛恨的。乾隆时期虽然有康乾盛世,国家十分富裕,但正是在乾隆的时候打下了清朝衰退的基础,在乾隆末年清朝就出现了许多危机,所以有很多人是痛恨乾隆的。

至于慈禧太后,祸国殃民,割地赔款,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唾骂。

因为痛恨乾隆和慈禧太后,所以很多人对于盗取他们陵墓的孙殿英就变得爱屋及乌,觉得孙殿英是个好人,值得称赞。孙殿英的赞美之声,就这样开始流传了。

坚决抗日的孙殿英

孙殿英坚决抗日,也是很多人说孙殿英好的原因。

1933年,日本军队三万余人向热河发起进攻,孙殿英奉命在热河一带支援。驻守热河的东北军汤玉麟部和万福麟部与日军对抗,很多人是不战而逃。

而孙殿英到达赤峰之后就展开了阻击战,和日军在那打了七天七夜;后退到猴头沟门后,又继续和日本军队作战了十几天。这样的英勇行为,难道不值得肯定吗?

孙殿英盗取皇陵,使得很多的文物流向海外,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样的恶行将永远记录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在反清人士看来,他盗取清朝的皇陵,做了别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并且他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英勇作战,立下过战功,因此,有人说孙殿英的好,也就不足为奇了。<strong>


小小嬴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孙殿英是个土匪,一辈子坏事做尽。

虽然有万般不好,但有一点是好的,他坚决抗日。

1933年,孙殿英带着他的土匪部队,在赤峰阻挡日军推进,血战7天7夜。

力不能支后,孙殿英又继续和日军缠斗十几天,这才被迫撤退。

而与此同时,张学良的十几万东北军在热河省一触即溃,大部不战而逃。日军仅仅用128个骑兵就占领了热河省会承德。

孙殿英被马家军吃掉以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又东山再起。他在河北省拉了1万旧部,被任命为冀北民军司令,继续通过游击战对抗日寇。

在河北,孙殿英以区区乌合之众,坚持敌后作战到。

在在1943年,河北国军在日寇恭攻击下大败,几乎全军覆没,一部则被八路军吃掉。

孙殿英的新5军成为唯一的部队。

同年,日军出动20多万部队扫荡太行山,连带攻击孙殿英,将他团团包围。

4月孙殿英见突围无望,率部投降,但暗中仍然和蒋介石联络,随时准备反正。

到了抗战结束,孙殿英再次投靠国军。

有人指责孙殿英投降日军,但他作为一个土匪头子,能够从1937年坚持到1943年,长达6年之久不投降,说明还是一心抗日的。

至于最后被俘则是另外一回事,总体上来说孙殿英在抗日中功大于过。

至于大家推崇孙殿英,恐怕是因为他刨了慈禧的坟墓。自然,孙殿英盗墓是为了筹集军费,没有什么正义目的。但因大家普遍仇恨满清,孙殿英这种行为属于挖祖坟,为被压迫200年的汉人除了一口气,所以大家都说他好。


萨沙


孙殿英,归德府永城人,外号孙大麻子,臭名昭著的盗墓大盗。

很多人说孙殿英好,主要是由于孙殿英做了很多人想做而不敢做,想做而做不到之事-掘了满清王朝的皇陵,在反清人士看来,他是反清斗士。另外,孙殿英在抗战初期,还是具有一定的民族情节,与日本决战于赤峰。双方激战七日,日军受到重创。

每个人一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不能因为某一件事情就给一个人定性,纵观孙殿英一生,他土匪出身,慢慢发展壮大自己,在各路军阀的夹缝中生存,一步一步有了自己的队伍。乱世之中,毫无原则性,墙头草两边倒,算得一个到处摇尾乞怜的小人。

1928年,孙殿英以军事演戏为由进驻东陵地区,随后盗取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陵。当时震惊中外,溥仪发誓要将孙绳之以法。可当时的孙殿英,手中握几万兵马,同时有让所有人垂涎欲滴的盗墓文物,随便掏出一件就是价值连城。为了摆平这件事情,孙亲自带上得力助手上南京,面见老蒋、宋美龄及各路军政要员,送上名贵珍宝,南京政府不了了知。

有记载的情况如下:

戴笠——乾隆颈项上一串朝珠中最大的两颗朱红色珠子。

宋子文——一只大“翡翠西瓜”,孙殿英托戴笠送给了宋子文(一说送宋美龄)。

宋美龄——慈禧口中含的一颗夜明珠、一包珍珠,孙殿英托戴笠带给宋美龄(此项行贿效果明显,宋美龄曾关照有关人员,拖延东陵盗案审判)。

蒋介石——乾隆陵中盗出一把九龙宝剑。孙殿英托戴笠送给蒋介石(一说送何应钦),未遂,后在戴笠坠机事件中焚毁。

徐源泉——慈禧头顶的翡翠荷叶,还有一尊金佛、一尊红宝石佛、一包珍珠。

商震——慈禧陵中一只青皮黄瓤翡翠甜瓜。商震时为东陵盗案审判长。

阎锡山——慈禧陵中纯金寿星佛、翡翠桃等;乾隆戴在手上几十年的玉扳指,及裕陵中盗出的象牙、乾隆珊瑚雕制文玩等。

孔祥熙——朝鞋上宝石两串、慈禧陵中一颗翡翠白菜、一包珍珠。

王仲廉——抗日战争胜利后,孙殿英遂以巨额黄金和所盗出宝物贿送王仲廉。王时进驻豫北,任第31集团军整编为第26军军长。

有了大量珍宝作军费,孙疯狂扩张,称霸当地。孙殿英不断加官进禄,提任安徽省主席、暂编第五军军长。1931年,918事件爆发。孙殿英利用庞炳勋的保护,避免与国民党嫡系部队直接冲突;利用邢肇棠和八路军的关系,从八路军处解决一些服装、弹药。孙率其新五军在河北、豫北多次与日军作战。同时,他又和日本人也有来往。在他的新五军军部附近,他开设了三个招待所,分别招待国民党将领、八路军和日本人,可谓“狡兔三窟”。从上可知,孙殿英的狡猾,周转于三者之间。1943年,孙殿英被日军包围,他投降日军,成为汉奸,驻守河南新乡。

1945年,日军战败。孙殿英摇身一变,变为“国民党先遣军”,积极投身内战,与人民为敌。同时,还不忘记发国难产,控制国民党运输飞机,大发黄金财。

1947年,解放军包围汤阴,孙殿英被捕,在监狱中病死。

孙殿英一生,三姓家奴,反清斗士称不上,当时只是为了缓解军费之急,为了谋生存,他不惜当充当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毫无原则底线,内战期间又为国民党反动派的帮凶,杀害解决军。实属罪子恶极之徒。

东陵大盗剧照


一人游遍中国


好像没有人会说孙殿英好吧。

孙殿英如果不是因为盗了慈禧和乾隆的墓,估计没有人会知道他是谁。虽然孙殿英是盗墓的,但是他的孙殿英的儿子孙天义却是保护文物的,很多人都在说这是再给他父亲赎罪。

孙殿英从一个小小的老百姓,能够做到第十二军军长,不得不说孙殿英的本事确实有的,或者说手段很强吧。如果孙殿英没有盗墓的话,那么当时国民党像他这样的军长太多了,估计后人也不会知道孙殿英是谁。孙殿英盗墓也是一夜成名,孙殿英盗墓之后也是引起了国内外极大地轰动。当然大部分的人其实都是反对和谴责的。

孙殿英的盗墓行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大量的国宝流失海外。据说当时孙殿英在盗了慈禧的定东陵还有乾隆的裕陵之后,大车整整三十车的全是宝物,可想而知孙殿英盗了多少宝物,慈禧和乾隆的墓也是整个清王室墓里面最奢华,宝物最多的,乾隆是清王朝最顶峰的时候,他的墓里宝物肯定不少,而慈禧呢是清朝后期的实际掌权者,掌权几十年,宝物自然也不会少,据说慈禧嘴里含有的有一颗珍珠,能够保证尸体千年不腐。

但是孙殿英盗的这些宝物很多都是流失海外了,当时孙殿英遭到了国内外的谴责,没办法孙殿英就把很多宝物也给了蒋介石,何应钦,戴笠等等国民党的高级掌权者,才逃过了一劫。但是大部分的宝物都是不知所踪了。

而且孙殿英也不只是盗墓,导致国宝流失,他后来在抗日战争中被俘还投降了日本人,成为了大汉奸。后来日本人战败又投降了蒋介石,在解放战争中,汤阴战争中被俘,后来关在了战俘营,但是鉴于他抗日前期还是有一段时间的抗日所有对于他还算比较好的。1947年病逝。

对于这样的一个人会有人说他好吗?他自己的儿子都在说在为他的父亲赎罪。还会有人觉得他好吗?不知道题主是从哪里得知有人说他好的。


中国历史研究所


孙殿英,军人出身,1928年加入国民党,任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因河北马兰峪盗掘清东陵闻名。

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为张学良收编。

抗战爆发,任冀察游击总司令、新五军军长。

1943年,在河南对日作战时,便投汪伪政府任“豫北剿共军总司令”。

抗战结束,追随蒋介石反共,打内战。

1947年河南汤阴战役中,孙殿英被解放军生擒,后病逝战犯收留所。

其在抗日战争中,热河抗战,驻守的东北军一触即溃,日军犹入无人之境。而孙殿英所部到达赤峰展开阻击战,和日军相持达七昼夜,后退到猴头沟门,继续与日寇作战十余日,最终战败后撤至察哈尔。

之后在所部大力招收人员,吸收不少中共党园和团员,还有左派青年到其部队,如李锡九(高等顾问),韩麟符(政训处处长),宣侠父(秘书长)。

东陵盗墓,1928年孙殿英盗取了清朝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陵,导致大量国宝、珍藏流失。本满清入关入主我中华大陆,成立清朝前后不遗余力杀害无数汉人同胞,多次发布“屠城令”,带领大军血洗江南、岭南,勾结荷兰人攻击厦门。辽东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太多屠杀,死亡人数达5000万~8000万之间。比如当时四川,川人几乎被清军屠杀殆尽,后有了“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汉人对清朝的敌视程度由此可见,之后反清复明的活动更是不断。

所以为什么说他好呢?

一是孙殿英在抗日战争曾英勇抗战,国家在其被俘后对其也优待。

二是盗取清陵墓,因现在很多国人对清朝的极度不满,不仅屠杀我汉人,而且使我中华沦为半殖民状态,无数国土被外敌践踏,无数奇珍异宝流失他乡。正好孙殿英挖了满清祖坟,自然有人拍手叫好。

以上。


木剑温不胜


孙殿英(1889年—1947年),归德府永城(今河南永城马牧镇丁辛庄)人。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国民党,任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因在河北马兰峪盗掘清东陵而闻名。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为张学良收编。抗战爆发后,历任冀察游击总司令、新五军军长。1943年在河南对日作战时被俘,旋投汪伪任“豫北剿共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结束后又追随蒋介石反共,打内战。1947年在人民解放军解放河南汤阴的战役中,这个20多年来一直逍遥法外的盗陵主犯孙殿英被解放军生擒,后病逝于战犯收留所。




孙殿英这个祸国殃民的东陵大盗,为何会有那么多人说他好呢?

说他好的人大多数是居心叵测,别人不说,就拿被称作“倒戈将军”的冯玉祥来说,他当年对孙殿英的评价是这样说的:“我的好兄弟啊,在反对清廷这一点上是值得佩服的,只是我干的是活的(赶走溥仪离开紫禁城),你干的是死的(盗陵清东陵墓园)”。冯玉祥的话是褒是贬大家自己理解,反正孙殿英当年是听进去了。觉得冯玉祥说的对。


我们再来看看孙殿英盗取清东陵后,自己是怎么说的,孙殿英不仅说自己是有苦衷的,还自圆其说的编了三个逆天的理由。

一, 为祖宗报仇雪恨 。

孙殿英自称自己是明朝大学士孙承宗的后人。1638年11月,孙承宗闲赋在家,遭遇清军围城,孙承宗积极抵抗。城破之后,多尔衮下令把70岁的孙承宗,绑在马尾巴上给活活拖死了。此外,在这次城破中,孙承宗一家100多口人只逃出几个,其他全部被杀。孙殿英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旗人杀死。因此,孙殿英对清王朝恨之入骨很正常。天道轮回,巧遇良机,孙殿英途径清东陵,为孙承宗报仇雪恨 的机会来了,于是上演了一出盗取清东陵的大戏。当然,关于孙殿英是否是孙承宗的后代,现在也无法考证。孙殿英自己对此坚信不疑。因此孙殿英宣称,“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



二,为中华江山稳定。

据说,孙殿英特别迷信,曾经遇到一位风水先生对孙殿英说:“清陵完璧,恐满廷将有复辟之事,汉室危矣。将军急图之。东陵之地其势凶险,乃养尸之地。清国诸帝、后、嫔妃葬于此,久之已化凶灵。” 又曰:“昔洪门诸公,韬晦三百年,聚中原豪杰,发天下之兵,始有武昌首义也;将军兵少,不能直捣清京,斩草除根。若能革此间清国凶灵性命,亦不失义举。”孙殿英 信以为真,误以为是神灵在祝他一臂之力。 早年孙殿英在加入军队之前,他母亲在他肩膀上刻了四个字“赤心报国”。于是,孙殿英怀揣着报国之情,信奉了风水先生的话,认为是天赐良机,所以在路过清东陵的时候,选择了盗墓。


三,为筹集军需粮饷 。 

1928年的时候,孙殿英已是一名军长,但只是杂牌军的军长。所以,蒋介石老是找借口不发工资给他们这种杂牌军。据说,当时孙殿英的部队半年没拿到薪水,军心浮动,经常有开小差的情况发生。孙殿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夜无能为力。一次孙殿英的部队驻扎在东陵附近,时常发现有一些人去东陵里面盗墓,挖些小东西,外围的建筑砖头什么的,差不多都被偷光了。于是孙殿英谋生了盗墓的念头,一可以中饱私囊,二可以换取军饷扩大急需,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孙殿英准备盗墓,最后他挑选了慈禧和乾隆的两座陵墓,因为这两个身份最高,人也都很奢侈,所以陪葬品应该很多。 因此东陵墓惨遭劫难,慈禧太后死后也不得安宁。 


孙殿英这三个狗屁理由显然是说不通的,完全是在为自己开脱罪名。事后孙殿英也遭到了强烈谴责。并一再宣称:“孙中山终结了满清的统治,冯玉祥把满清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皇宫。我没虽没有那种能耐,也没有好的机遇,但我要为祖宗报仇,活人我动不了,只有撅死人的坟墓坟。我自认为,我盗墓不能算是盗墓,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汉人同胞。”  

孙殿英这些理直气壮的理由,也曾经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因此他能在事后逍遥法外二十年之久。孙殿英盗取清东陵一事,也被一些痛恨满清政府的人认可,所以民间传说不乏会有一些人说孙殿英好。

 


任驰赢天下


孙殿英东陵盗墓确实是遗臭万年,使得大量国宝流失海外,造成了大量的损失,但若换一个角度想一下,就算孙殿英不盗墓,乾隆爷的九龙宝剑也流传不下来,没有了孙殿英盗墓,在中国近代那种动荡不安的时局,肯定会有其他军阀去干,或者在日寇入侵后日本人直接笑纳了也不得而知,而孙殿英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其实我们有必要彻彻底底的了解下这个人。



历史其实是需要细究的,人们对孙殿英的印象往往都是停留在了他是个盗墓贼、汉奸等负面评价上,往往忽略了这个人的正面价值,而孙殿英这个人也是因为坏事干的太多,所以人们往往把其所做的好事也变相的进行了排斥,其实孙殿英还是最早参加抗日的一位将领,有着一段颇具传奇的抗日岁月。




九一八事变后张少帅不战而退,东三省沦陷,日军的铁骑向热河一路狂奔而来,堂堂的东北军元老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竟然不战而退,收拾家产逃跑,东北军从前线不断溃退,这时一个饱受骂名的将领从山西是一路奔来,收编了大量溃退的东北军,在联合其部,参加了热河抗战,此人便是东陵大盗孙殿英。



其以华北第九军团军团长的身份率领手下先是在赤峰和日寇相遇,随即展开了七天的阻击战,虽然没能阻止日寇侵略的步伐,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老蒋一心“剿共”,张学良的东北军往往是不战而退,反观这土匪出身的孙殿英,居然扛起了热河抗日的大旗,一时举国喧哗,人们对这位昔日东陵大盗开始刮目相看。在随后的时间,其一直在坚持抗日,后来作战被俘虏投靠汪伪政府,其在解放战争被俘虏后曾说自己是接受老蒋密电,实行曲线救国的,事实到底怎样,我们不得而知。在被俘虏后没几年,其便病逝了,而刘伯承元帅曾经对孙殿英说“抗战初期,不能说你没有贡献,但是以后的这段时间里,确实做的不好”。

所以说,孙殿英还是有过贡献的,至于他的种种劣迹,这在于他自身的因素,其是土匪出身,没有高层次的文化修养束缚,做起事情来不考虑后果,这也是他一生所避免不了的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