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相隔三十八年的两个冬天

【那年那月】相隔三十八年的两个冬天


数九寒冬,凛冽北风袭来的夜晚,楼上屋内透出明亮的灯光。全天候集中供暖的室内,平均温度摄氏二十度以上,温暖如春。

今晚突然想起了冬天这个主题,写现在的冬天,愉悦的心情,轻松地笔触,尽情的感受着这个特殊季节的灵动与魅力。

野外,雪花飞舞,山舞银蛇,西北风吹,雾凇冰挂。在这个银色的世界里,香山的枫叶火红,泰山松柏苍翠挺拔,万丈冰峭悬崖之上,梅花枝头怒放。

白雪的覆盖下,娇嫩的麦苗,正在吸收着大地养分,安静的冬眠,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瑞雪兆丰年,为崇山峻岭孕育着勃勃生机。一个安静的,洁白的世界,即将演绎青春舞曲的前奏。冰封原野,静静的黄河,正酝酿着一部宏大的黄河大合唱,萌动新的春潮滚滚。

隐隐雪中屋,风威灯火慌。远山长白客,家徒四壁霜。

时光倒回三十八年。

一九七六年,初中毕业一年多的我,在那个盛行着“成分论”的历史年代,注定我遗传了新的二等公民的基因。深造无缘,前途渺茫的我,想挣脱禁锢,寻求突破,寻找跟别人一样的地平线,展现上帝赐予我的灵悟,和自视甚高的智商。

阳春三月,充满希望的季节,举家离开了生养我的故乡,坐火车来到烟台。那夜渤海茫茫,船向北方。一夜的航行,天蒙蒙亮,到了大连。坐火车继续北上,终于到了吉林省东丰县中育乡中育村的一个小山沟。

在那个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年代,生产队整天大量出民工,搞改天换地、愚公移山的所谓农田基本建设。全国上下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到处是政治运动的狂热。

一声哀乐,举国悲伤,一代伟人毛泽东逝世。可是,政治大师策划的政治运动还远远没有结束。

这年的秋天,雪来得特别早,玉米、大豆、高粱、水稻还没来得及收割,大地就被厚厚的白雪覆盖。

一个让我终生难以忘怀的,来到东北的第一个冬天开始了。

每天起早贪黑,社员们就从雪堆里往外抠粮食。棉鞋、棉裤,在晚上收工回来,都已全部湿透,得用火烤干,第二天再继续穿。许多人的手脚都冻坏了。

经过抢收,终于把尽管有些干瘪的粮食,也全部运到了场院。

东北的场院,跟山东的场院完全不同。老家这边要把场院的草刮净,再将地靶细,用石头滚子压实,泼水后再压匀压实,然后晾干。

而东北的场院,非常简单,周围用泥墙围住,只简单地除一下草,打场的头天晚上,用水泼地,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打冻场。

东北的整个冬天,冰雪不融化,越积越厚。

在那个大帮哄的年代,农民三百六十天,几乎天天上工。

打冻场,每天早上三四点钟,生产队打头的(相当于内地旧社会的把头),就吹响了上工的哨子。这是一天最冷的时刻,零下二三十度,滴水成冰。

每个人穿得很厚很多自不必说。大大的狗皮帽子,几乎遮住脸部,刚露出两只眼睛。脚下要穿比脚大两三个号码的棉鞋,通常鞋底先垫上柔软的玉米皮,再垫上毡垫。脚上除了穿厚厚的袜子,还要用包脚布裹起来,再套上厚厚的毡袜。

即使这样,每天晚上还是要把鞋垫掏出来,用火烤一下,或放在炕头席子底下炕一个晚上。白天因冰雪的湿气,鞋底会结霜,有时鞋垫都冻住拽不出来。

早上刚开始打场时,尽管穿戴很多、很厚,手上戴手闷子(就是只分出拇指的棉手套),手指头还是冻得疼痛难忍。等干活时间长了,身体产生热量,手才慢慢的暖和过来。刚暖过来的那阵子,如猫咬狗啃般难受。过一会,手就不再冷了。呼出去的热气,瞬间在眉毛、胡须凝结成霜。许多人手脚,鼻子都会冻坏。

那个年代打场没有机器,只能用马或牛,拉着石磙子满场院转圈,其他的人则不停地翻动谷物。

没有到过东北,特别是吉林,黑龙江的人,难以体会到冬天究竟有多冷。

从井里提水上来溅到井口,瞬间会结冰。几天下来,井口会连水桶都下不去。必须用井穿子把冰凿掉,家里水缸也常常结冰,要随时把冰化掉,不然几天下来,水缸会冻裂。

房子上覆盖了厚厚的积雪,由于房子漏风,土墙上挂满了冰霜。

整个冬季,山川大地积雪覆盖,路面的积雪,被碾压成冰,非常光滑。冬季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或爬犁。冬季拉车的马除了正常挂掌,还需冬天专用的尖尖掌钉,这样可以深深的扎到冰里,以防冰滑。

那年的冬天,母亲和弟弟的手被冻伤。父亲由于体弱,得了慢性肾炎,因治疗不彻底,两年后客死他乡。至今还孤魂野外,安葬在一个叫朝阳沟的一片向阳的松树林里。这是我至今的一个遗憾。

十四五年闯关东,十五六年闯荡深圳,如今已经在老家安顿下来。但多少年来的梦里,总是东北那个山沟里的小屯子,和那些曾经给予我家帮助和关心,朝夕相处的邻居们,那里有令人感动的闯关东先辈们留下的纯朴民风。

关东的第一个寒冬,高山上,深沟里,那皑皑雪中,那一片片原始森林中,曾经留下的足迹,在脑海中依稀可见。

冬季不再寒冷,家里四季如春,日子好了起来,只是双亲早已不在。他们饱受冬天的寒冷,却不曾感受冬天的温暖。本应该给父母回报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在了,而健在的时候,我们却无能为力。

那个遥远的冬天,今生难忘。曾经的经历,或是上天安排的对灵魂的历练。痛苦和劫难,让我们坚强,我们从灾难中,寻求命运的改变!倍加珍惜今天。

今天让我们充满希望,三十八年后的这个冬天,充满诗意,感受温暖,回忆曾经的感动,感恩时代,时逢盛世。

今夜感动,感知冬天的灵动。回望曾经的经历,那是通往春天的必经之路。我们有理由感恩冬天,期待春天!

屋内灯光辉煌,屋外雪花飞扬。相隔三十八年的两个冬天,揉合在一起,其中滋味绵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