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患焦慮症的多嗎?哪方面的壓力更容易讓人焦慮?

厚德載物健行天下


生活、工作有壓力非常正常,沒有壓力何來動力?通常心胸狹窄的人最容易由強迫症演變焦慮症,得上強迫症的人說到底也是自己能力不足,小事斤斤計較,在家在單位為人處理能力有限,得罪別人後虐待自己。

得上焦慮症不怕,一定要加強自我糾錯能力,堅定信念就能夠糾正錯誤的認知,自己沒有堅定的意志就去看醫生,開點兒藥吃,家人、同事、朋友多勸解,說話方式順順病患,焦慮症病患有空多出去看山看水,將自己的視野放寬修養身心,大家一起努力,讓焦慮症病患康復。謝謝!祝健康快樂!



素素56792842


全民焦慮時代,誰還沒點焦慮。不過這裡說的焦慮是焦慮情緒,而不是焦慮症。雖然焦慮症也如抑鬱症般越來越多,但兩者還是有所差別的。


焦慮症對未發生的事情表現出過分的擔心,且感覺痛苦。焦慮症患者常伴隨專注力降低、恍神、情緒變易、記憶力變差、不安、混亂、失眠…等心身症狀。


焦慮症患者分為兩類,一類是想到固定的標的物(可以是特定的一件也可以是特定的幾件)就會表現焦慮。另一類是想不想都處於焦慮的狀態,如果覺察到自己正在焦慮會表現得更加焦慮。


讓焦慮症患者備受折磨的不是“那件事”,不是“想”,不是“想那件事”,而是想或不想那件事引發的“身體的反應”。而焦慮症也常讓患者產生心悸、冒汗、尿頻、口乾、眩暈、虛弱無力、無法移動、肌肉緊繃……等身體症狀,導致因為焦慮症承受無限的痛苦。


而這些身體上的痛苦,會引發心理陰影,比如恐懼和害怕。很多焦慮症患者在遇到一些會引發他們交流的情境就害怕,就算沒有遇到,僅僅只是覺得可能會碰到都會引發他們的恐慌。這些誇大的恐慌和害怕又無端地引起了新的或更嚴重的身體症狀。嚴重的甚至令人癱瘓,無法動彈,且是沒有任何預兆的。有的人則會轉化於其他變態行為,如:抓撓頭髮、咬指甲或者自虐自殘的行為。再次的這些嚴重的身體症狀在二次發作之間又會引發更嚴重的焦慮,讓人備受折磨,無法忍受。


焦慮症病人焦慮時很苦,你以為不去想,不去做就不焦慮了嗎?不是的,焦慮症的人常會感覺自己沒事沒想,卻不知道在焦慮什麼!而有的人則長期處在身體焦慮的狀態,個人本身卻沒有察覺。


如此下去,長期受焦慮症所擾,焦慮症的病人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嚴重,在焦慮症前期的時候病人可能還會堅持上班上課,隨著病情的嚴重化,可能請假的次數會愈來愈多,當病情嚴重到頻臨失控時,患者會感覺無法再上班上課,隨之停止這些活動。


失控的狀態下,焦慮症患者已經引發了強烈的恐懼和恐慌狀態,沒法再繼續社會性的活動、甚至也無法與外人溝通。


安羽心理


焦慮症就像自己踩中獵人佈下的獵網,束掛在樹上,掙扎了,網動了,還是掛在那裡。停止了,網緊了,捏壓的身體隱痛麻木,害怕了,呼喊了,黑夜來臨了。心慌,不安,疼痛,擔憂讓身心疲憊得不停的運作著。

在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裡,生活一種名叫沙鼠的老鼠,它們在旱季到來之際,總是忙的不可開交,一天到晚進進出出忙個不停,努力地囤積更多的草根,以保證能安全的地度過乾旱的季節。

而事實上,一隻沙鼠在整個旱季裡最多隻能吃掉兩公斤的草根,可沙鼠並不這樣想,即使它們已經囤積了足夠的草根,也仍會一刻不停地尋找草根,一定要把遠遠超過自己需求的草根全部搬回自己的洞穴。然後才能把心放在肚子裡,否則,它們就會焦躁不安地嗷嗷直叫。而那此辛辛苦苦搬運回去的草根最後的命運大部分都變質,腐爛,然後再被清出洞去。

沙鼠們正是出於對未來的莫名的過於擔心,在本能焦慮的狀態的驅使下做了大量的多餘勞動,醫學研究者們曾一度想過用沙鼠代替小白鼠做一些醫學實驗,結果卻驚奇地發現,沙鼠即使豐衣足食,也會停不下來在籠子裡兜兜轉轉,想要出去尋找草根,由於無法外出囤積草根,積壓的焦慮,最後,這些深受內心潛意識中的焦慮心理威脅的沙鼠相繼都慢慢死掉了。

其實,何止是沙鼠,我們人類何嘗不是每天都忍受著焦慮的困擾呢?這個時代是一個容易焦慮的時代,高速運轉的社會狀態,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煩心事,肩上的繁重工作,永無止境的學習壓力,時時刻刻都叩問著我們脆弱的心靈。

我們似乎有著太多的焦慮:焦慮於我們的身體健康,祈禱千萬不要得什麼重病或什麼不治之症;焦慮於自身的經濟實力,發誓要買得起房,換大房,買得起車,換好一點的車;焦慮自己的人際關係,擔心著為什麼最近同事表現得那麼奇怪,是不是自己已經在不經意間得罪了他們;甚至有的女性會為孩子今天去學校會不會遇到什麼危險,晚上晚餐是在家裡做飯還是在外面吃,今天買的那條桂是清蒸還是紅燒 ........ 一直處在杞人憂天,草木皆兵的狀態。

我們的身體長期處於這個各種各樣的擔心,也就是焦慮症一步步的靠近的途徑。






glacier1112


現代人焦慮多是肯定的,畢竟社會發展太快,有時候不是你不努力,而是別人比你努力。比如一個女生她只會一般的P照片,但是她身邊的朋友沒有他長得好看,但是卻比你P圖水平高,你說焦慮不?

之前有人說你不動就是倒退,這個例子證明,你走的慢了相對比你走的快的人,也是倒退!

具體焦慮表現在:

最近的裁員,被催婚,考試,脫髮,亞健康,加班,薪水低等等。

面對以上焦慮,我們除了面對就是爭取改變,努力學習,工作,提升能力,自信,以上焦慮就會慢慢得到解決。




健康心理傳播使者


現代人患焦慮症的多嗎?哪方面的壓力更容易讓人焦慮?

第一,有一個概念需要說明,一是焦慮症是一種精神障礙,屬於神經症範疇,得了焦慮症的人在人群中不是很多,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2018年公佈的數據,焦慮症發病率是4.86%,也就是說每100個人中只有5人得過焦慮症或有焦慮症。二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焦慮情緒,這是一種由沒有安全感或不確定性情況引導的擔心、害怕、恐懼的心理,表現出來就是焦慮情緒;坦率地說,這種焦慮情緒現代人都有,我也有、你也有、他人也有。

哪方面的壓力更容易讓人焦慮?生活中的任何壓力都會給我們帶來焦慮,關鍵是你如何認識壓力、應對壓力?工作壓力、人際交往、家庭生活、學習、婚戀情感、親子關係等等,這些都可能給我們帶來焦慮;也就是說,你焦慮不焦慮,不在於有沒有壓力,因為壓力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關鍵是你對壓力的態度,你是如何應對壓力的,你積極主動的應對,可能就不會有焦慮;如果你消極被動的應對,那本來不是事的事也會成為壓力,進而導致你焦慮,如果你持續如此應對壓力,焦慮情緒不斷持續,還有可能成為焦慮症。


老左心理工作室


現代人患焦慮症的佔一部分,而易焦慮的原因是來自於心理壓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的提高,人們都普遍有了更高的生活標準,比如,想買更好的小區房子,一次付不起全款的,每月分期付款,那樣自己就更得努力的工作,看到別人都買了車,自己為了不落後,借錢也先把車買到手,之後又慢慢的來工作還車錢,甚至有的經濟一般的,買了車又發愁加不起油,怕加油漲價也是讓現代人焦慮的一個原因。



我曾遇到一個年輕的開車的司機,他去醫院看心理科,他說可能是工作勞累,導致他出現了,焦慮的症狀,就是心理煩躁,從食管到胃部都覺得不舒服,醫生說,讓他在開車的時候要放輕鬆,不要高度的緊張,以免患上焦慮症。

現代人的容易焦慮和壓力,我覺得主要來自於工作壓力,人際關係方面,在一個單位和同事之間的相處,和領導之間的相處,自己的負責的工作任務有沒有很好的完成。


而一部分來自於房貸,車貸,這些消費的經濟壓力,其實,我覺得,也不要盲目的去攀比別人有車開,自己為了攀比,借錢買車,又在車上打上加不起油的標語,給自己徒添焦慮和壓力,也可以買電動的新能源車,經濟實惠,也挺好的,還可以減低消費。

總的來說,要的多,快樂就少,要的少,快樂就多,知足常樂,才能減少患焦慮症的可能性。


心靜與美好


現代人患焦慮症的多嗎?哪方面的壓力更容易讓人焦慮?

現在有焦慮症和焦慮障礙(焦慮障礙包括強迫症、恐怖症等等)的多的如同牛毛或過江之鯽。

患上焦慮症和焦慮障礙,分為內外兩方面因素,外界的因素是各種壓力、打擊、刺激,內部因素主要指人的個性和大腦儲存了什麼樣的知識,內外兩方面共同作用形成了心理問題。

外部因素有就業壓力,收入預期,房價壓力,教育孩子的壓力,醫療看病的壓力,養老防病方面的壓力,其中,房價、教育、看病被國人成為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生存壓力確實很大,但大多數人都面對這樣的壓力,有的人能挺過去,有的人就堅持不住,甚至崩潰。究其原因,還是個性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的人抗挫折、抗打擊能力弱,容易出現焦慮症或焦慮障礙。

外部環境,是普通人沒法控制和改變的,能改變的就是對問題的看法,以自信大度的個性,只有內心強大,才能面對各種困難,才不會被困難嚇倒。


霍體清


不是在期待未來,就是在回憶過去,就是這樣,人活一世好像從來都沒活過。來這裡,或回這裡,安住在這裡,只有這裡有生命,只有這裡有意義,除此之外,都是幻象。這裡不是那裡,不是過去,不是未來,不是當下,不是雞公山,不是嵩山,不是洞庭湖,就是這裡。

快速轉變的生活方式使人上了發條一般的運轉,年輕人的生活節奏如波濤一般被推著前行,心裡面的平靜別打破,漣漪開始盪開。只要你的身邊有比你優秀的人,只要你會攀比你就會覺得痛苦,痛苦來源於自卑,自卑來源於攻擊別人,戰敗的苦果,所以我想對你說目光所及皆是祝福。

——大樂師之終極智慧


終極智慧課堂


現代人焦慮還是比較多的,來自父母,家庭,工作,身心上的壓力會讓人時時刻刻的神經處於緊張的狀態。

當步入社會後,家裡的負擔就落到了自己身上,父母老了,需要照顧;孩子上學,需要教育;家庭生存,需要財富;

焦慮主要來源於生存壓力,因為沒有足夠的財力,所以需要不斷的努力,努力了可能成功,不努力一定失敗。




仰天搞笑wjx


現代人焦慮佔比比較重,主客觀原因多方面。最主要的還是壓力大,工作節奏快,對生活對工作對自己的要求不斷攀升。尤其是生活在同一個圈子的人,有意無意總和別人比較,做不到悅納自己,平常心對待。其實,幸福也是一種能力。有時候我們不妨緩一緩,甚至換一個方式。也許,焦慮情緒可以得到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